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 烹饪,中药的煎法

中草药 烹饪,中药的煎法

本文目录一览中药的煎法2,可以做菜的中草药有哪些3,中药怎么吃4,中药是可以做饭的你知道的都有哪些5,中药的吃法6,关于中药煮法7,中药的最佳熬制方法8,哪些中药可以做为调料9,中草药的正确煎法中药的煎法水放超过药就可以了2……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的煎法

水放超过药就可以了

中草药 烹饪

2,可以做菜的中草药有哪些

刚采摘的薄荷叶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需要提醒的是,有夜间盗汗、烦躁不安、皮肤瘙痒、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 蒲公英 2 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解腹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吃法多样,可生吃、炒食、做汤,还可焯水后凉拌。但脸色苍白、无力怕冷、受风易感冒及脾胃虚弱者最好不要吃。 马齿苋 3 马齿苋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淤消肿的作用,其嫩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也可晒制成干菜。马齿苋可以用来炒鸡蛋,还可凉拌。但其含草酸较多,烹调前最好焯水。马齿苋为寒凉之品,脾胃虚弱、受凉易腹泻的人及孕妇忌食。 穿心莲 4 穿心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毒蛇咬伤等。穿心莲能够清热解毒,凉拌吃更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但穿心莲性凉,体虚、容易腹泻和体寒的人最好少吃。

中草药 烹饪

3,中药怎么吃

一般都是一天两次或三次。 早晚各一次,或早中晚各一次。主要是看你方便不方便,最好三次。 没有一次喝完的吧好像。

中草药 烹饪

4,中药是可以做饭的你知道的都有哪些

板蓝根相信大家对板蓝根都不陌生。我们感冒时经常使用这种药。它是一种凉爽的蔬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特别适合上呼吸道和炎症人群。对于牙龈肿、口腔炎、咽喉炎的人,板蓝根可以做成凉菜吃。但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经常腹泻的人不能使用板蓝根,否则症状会加重。铸造薄荷在农村随处可见。清爽可口,能达到清心明目、祛风散热的功效。同时还能解毒灭火,刺激人的食欲,帮助食物消化。可以把薄荷洗干净,放在杯子里用开水冲泡,不用茶。也可以和鲫鱼或豆腐一起煮成汤,但易怒、皮肤瘙痒、盗汗、免疫力低下、腹泻、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少吃。 这六种中药可以做美味的食物秋葵秋葵营养价值高,堪比人参。它的肉又嫩又滑。这种食物可以通过油炸冷沙拉或煲汤来烹饪。其中含有大量的锌和硒,可以增强抗癌和抗癌能力。大量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纤维可以阻止黑色素的合成,使皮肤更加美丽细腻。穿心莲穿心莲具有凉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助于治疗咽喉肿痛、痢疾、感冒发烧、口疮等。如果是冷吃,效果会更好,营养价值可以保留,但腹泻、脾虚、体质虚弱的人应尽量少吃。 蒲公英蒲公英可冷煮或炒制,可消肿、清热解毒,有助于治疗乳腺炎。此外,还具有利尿的作用,同时可以治疗肝炎引起的黄疸,但面色苍白、怕冷、易受风寒、脾胃虚弱的人应尽量不吃。枸杞枸杞可以煲汤或油炸食用,从而达到养肝明目、益肝护肾、缓解视疲劳、降低患夜盲症几率的功效。但感冒发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尽量少吃枸杞。以免加重身体症状。鱼腥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热淋可治肺痈吐脓;痰热咳喘;喉咙;热痢;痈、肿、疮;热水淋浴。拍几瓣蒜,倒点酱油,撒点白糖,拌点辣辣椒酱,是大家的流行餐。 可以当蔬菜吃蒲公英蒲公英性味甘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催乳的作用,对治疗乳腺炎非常有效。此外,蒲公英具有利尿、止泻、退黄、利胆的作用。蒲公英可以生吃,可以油炸,可以做成汤,也可以用水冷冻。但面色苍白,体弱怕冷,易感冒,脾胃虚弱者,最好不要吃。铸造薄荷,本名“银丹草”,是一种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也是常用中药之一。是一种辛凉解热药,用于发汗、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痛、红眼病、体热、咽喉肿痛和牙龈肿痛。可外用治疗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通常用薄荷代替茶叶。也可以和豆腐一起炒,或者和鲫鱼一起煮。

5,中药的吃法

大多数都是饭后半小时吃,除非医生有特殊交待!
研末用开水冲服,那叫散剂, 水煎是汤剂,还有丸剂、膏剂等等, 不要把汤剂改成散剂,不好,医生开是有道理的,一天的汤剂研末可能要吃十天左右,减缓了治疗疗程。不利于医生把握病情。医生要开一个星期的七副药那你还要吃两个月了。对吧再说使用散剂还是汤剂是有讲究的,要看治疗什么病什么部位的,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汤剂就是汤剂,不能研末用开水冲服,汤剂一般药效猛,属于荡,散剂要缓,属于缓图。但散剂有散剂的优势,比方说生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避免了高温的煮保持了有效成分。效果要看治什么病,不能说哪个个效果好坏,散剂有时不比汤剂差。有些胃肠病就不适合用汤剂,不适合用汤剂的那就用散剂,丸剂等,能用的还是尽量用汤剂。 总的来说汤剂疗程要短。

6,关于中药煮法

  您好,现在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中药配方之后要加热煎煮后才能被病人服用.   现在说明先煎后煮.   1.煎煮之前用冷水把药物放在煎药器内,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使药材组织内部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可以缩短时间,避免有效成分受热过长而破坏,并使有   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但不宜加热水浸泡,因为热水会使中药表面蛋白质凝固   影响有效成分煎出.   2.具体说明先煎后下.   先煎:将需要先煎的饮片煮沸15分--30分钟即可.对质地较软含芳香成分   较多,或解表药,始终用武火保持大沸,煎沸后再煮15钟即可.   补益药或根茎类药材,则适当延长煎煮时间,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慢煎,   保持小沸30-60分钟,或留渣再加煎煮一次,将两次药和并,分两次服.   此外有毒药需久煎.   先煎药物:主要是质地坚硬及矿物质,常见的有石膏,龙骨,牡蛎,石决明,   磁石,赭石,紫石英,自然同,钟乳石等.   后下药物:含挥发油中药饮片或芳香性中药饮片,如薄荷,荆芥,霍香,   木香,砂仁等.这些中药,煎煮时间长容易挥发散失.   后下的药一般在先煎药煎药至预定量时,投下同煮10钟即可.大黄宜后下   3.一种说与其他药同煮. 中药在煎煮时同时煎煮,不另煎煮.   4.另一种则是加水适量,在与是他药物同煎煮.   比如有的药不宜久煎,为了保持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先用水提前浸   泡15-20分钟.(冷水)然后再加入煎煮的药中.   以上是您提出1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7,中药的最佳熬制方法

中药的最佳熬制方法? 那就是熬和制了。 熬就是煎或汤剂,制就是制剂。 制剂分:汤剂、丸剂‘散剂、酒剂、膏剂、露剂、、、 最好选用陶瓷罐中的砂锅砂罐 一般药物要用水泡20-30分钟,果实类泡1小时。夏天泡的时间不能过长。 水刚过 药物1CM为宜。 先大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煮, 如果煎芳香类药物,宜武火不可久煎。 如果煎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及补益药,一般文火久煎。一剂煎三次。
先简单冲洗干净,然后再用冷水泡一小时左右,最后开始用瓦罐或陶罐熬煮中药,先大火煮开,再用文火慢慢熬煮,记住将三碗水熬成一碗,然后再熬一碗,将二碗一起混合后分二三次服用,药渣还可以育肥养花。
将水泡过药面,泡15分钟,不用洗,有的中药需要打烂,如果洗了,就会洗掉.再熬40分钟,
中药煎熬的方法 1.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2.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3.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4.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5.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6.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7.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8.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注意:熬焦,熬糊药物的药液切不可服用,以免中毒.)
先泡十五至二+分钟,再大火煎,煎开了用文火煮+五分钟。感冒药不用久煎,滋补药可文火煎半小时左右。
有些药分文火和武火炖 但都要冷水浸泡三十分钟

8,哪些中药可以做为调料

食物性中药调料类   酒:   「异名」 烧酒、白酒、黄酒、葡萄酒。   「来源」 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化学成分」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不同,酒的名色甚多,其成分差异变很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如高梁酒)和非蒸馏酒(如绍兴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或含少量糖类。非蒸馏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酯类、醛类、矿物质等,酸类中主要含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   「性味归经」 苦、甘、辛,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用法」 佐餐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服。外用淋洗、嗽口或磨擦。阴虚、失血及温热甚者忌服。   食盐:   「异名」 盐、咸鹾。   「来源」 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化学成分」 主要为氯化钠,夹杂的杂质场尔的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涌吐消痰,凉血清火,解毒。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用法」 沸汤溶化服,或为烹菜佐料;催吐宜炒黄化服。或炒热熨敷,水化点眼,洗疮。水肿患者忌服。   醋:   「异名」 苦洒、淳酢、醯、米醋。   「来源」 以米、麦、高梁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分」 醋一般含有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原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   「性味归经」 酸、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产后血晕,痃癖(疒下徵字)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又可解鱼肉菜毒。   「用法」 烹调菜肴,佐餐;入汤剂或拌制药物服用;或烧热熏嗅,含漱,和药调敷。脾胃湿盛、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者忌服。   酱:   「来源」 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分豆瓣酱和甜面酱两类。   「化学成分」 每100克豆瓣酱中含水分39克、蛋白质20.9克、脂肪11.2克、碳水化合物2克、灰分24.9克、钙245毫克、磷174毫克、铁16.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78毫克、尼克酸2.1毫克;100克甜面酱中含水分47克、蛋白质5.8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37克、灰分6.3克、钙32毫克、磷104毫克、铁5.7毫克。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脾、肾经。   「功效主治」 除热,解毒。主治蜂螫虫伤,烫火伤,热病烦满。   「用法」 作菜肴调料。多食易生痰动气。   落花生油:   「异名」 果油、花生油。   「来源」 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   「化学成分」 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含油酸39.2-65.7%、亚油酸16.8-38.2%、棕榈酸7.3-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艹下俞字)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脾润肺,润肠下虫。花生油熟食,有润肠逐虫之功效,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 烹菜食,或灌肠。   胡椒:   「异名」 浮椒、昧履支、玉椒。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化学成分」 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胡椒醛、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吕酮、醇类化合物等。   「性味归经」 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又可解食物毒。   「用法」 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或为佐料,或研末外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肉桂:   「异名」 桂皮、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化学成分」 含桂皮油1-2%,其中桂皮醛75-90%以及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   「性味归经」 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   「功效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疒下徵字)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用法」 煎汤服,烹菜食,入方药;或研末外敷,浸酒涂擦。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用。   蜂蜜:   「异名」 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化学成分」 含果糖、葡萄糖约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酵母、酶及无机盐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中润燥,缓急解毒。主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用法」 冲服,或入丸、膏剂 分部外涂可治热油烫伤。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冰糖:   「来源」 为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用于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小儿疟疾,噤口痢,口疮,风火牙痛。   「用法」 煎汤内服,佐餐,或入丸、膏剂。   葱白:   「异名」 葱茎白,葱白头。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蒜素、二烯丙基硫醚)、维生素C97毫克%(湿重计)、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少量的维生素A、脂肪油和粘液质。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胃二经。   「功效主治」 发表,通阳,解毒。主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   「用法」 煎汤或煮酒内服。外用可捣敷,炒熨,煎水洗患处,或塞耳、塞鼻。表虚自汗者忌服。   姜:   「异名」 生姜、干姜、均姜、白姜。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   「化学成分」 含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龙脑、姜醇、柠檬醛等挥发油类成分以及树脂、淀粉等。   「性味归经」 生姜:辛,微温;干姜:辛,热 幅入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生姜:解表散寒,止呕化痰。主治风寒感冒,呕吐痰咳。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用法」 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9,中草药的正确煎法

中草药的正确煎法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用砂器、陶器、搪瓷、不锈钢器皿。铝制器皿也可以。禁忌:铁制器皿。以砂锅煎药最好。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如下表: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解表药 400~600 280~300一般药 500~700 300~350滋补药 700~900 400~450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解表药 15~20 10~15一般药 20~25 15~20滋补药 30~35 20~25浓缩程序,成人以200~250毫升为宜,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一般有四种:①先煎-把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来说,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如果实在没有上述质地 器皿,用铝制器皿也可以,因为铝分子较其它金属分子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其 它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传热均匀,性 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而 在现代中药学中,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 带来不便,对有些疾病如水肿的病人,还会加重病情;如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 响 药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据各类型汤药来加水,如下表:  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药 400~600 280~300  一般药 500~700 300~350  滋补药 700~900 400~450  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  中医煎药讲究武火、文火两用,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药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从药物中煎出。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  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  解表药 15~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药 30~35 20~25  药液的浓缩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为宜,给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即便于小儿服用,又不致因小儿用药量少而影 响服药。  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药时,可能有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这里根据部分药物 的独有特点,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药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种:①先煎-就是把标 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  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