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牛草堂中草药,中草药牛柒那此地方多

牛草堂中草药,中草药牛柒那此地方多

本文目录一览中草药牛柒那此地方多2,牛西中草药治啥病3,妙草堂中药祛痘这个品牌好不好4,牛根草的功效与作用5,各位前辈请问中药里有没有叫牛草根的这味药呢6,腰间盘突出引起的腿疼中药配方7,中药药名中带牛字的有哪些8,牛腥草是中药吗有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草药牛柒那此地方多

是牛膝吧?主要產在河南、河北、山東、內蒙古。

牛草堂中草药

2,牛西中草药治啥病

中药没有叫“牛西”的。应该是中药“牛膝”吧?牛膝:性味:苦、甘、酸,平。归经:归肝、肾经。功效: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主治: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吐血,衄血。

牛草堂中草药

3,妙草堂中药祛痘这个品牌好不好

妙草堂中药祛痘第一品牌,祛痘、去印效果都很好的哦,采用中草药植物精华,更加的安全可靠!

牛草堂中草药

4,牛根草的功效与作用

牛根草的功效与作用为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牛根草又叫牛磕膝。属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一、牛根草的功效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用价值(1)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2)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3)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4)功效: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5)主治: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日疮,吐血,衄血。2、相关配伍(1)小儿行迟:三岁不能行者,用此便走。五加皮五钱,牛膝、木瓜二钱半,为末。每服五分,米饮入酒二、三点调服。(2)胞衣不下:冬葵子一合,牛膝一两,水二升,煎一升服。(3)妊妇胎动,母欲死,子尚在,以此下之:水银、朱砂各半两。研膏。以牛膝半两,水五大盏。煎汁,入蜜调服半匙。二、牛根草的形态特征1、多年生草本,高70-120厘米;根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土黄色;2、茎有棱角或四方形,绿色或带紫色,有白色贴生或开展柔毛,或近无毛,分枝对生;3、叶片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少数倒披针形,长4.5-12厘米,宽2-7.5厘米,顶端尾尖,尖长5-10毫米,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面有贴生或开展柔毛;4、叶柄长5-30毫米,有柔毛。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3-5厘米,花期后反折;总花梗长1-2厘米,有白色柔毛。扩展资料:牛根草生于山坡林下,海拔200-1750米。属下种类:1、牛膝(原变型)小叶牛膝 Achyranthes ogatai Yamamoto, Suppl. Icon. Formos. 3: 23. f. 9. 1927,和牛膝相近,但叶较小,披针形,少数卵形,长3-5.5厘米,宽1.5-2厘米。牛膝叶片的形状、大小变化很大,本种可视为牛膝的异名。2、红叶牛膝(新变型)根淡红色至红色,叶片下面紫红色至深紫红色,花序带紫红色。产四川,野生山坡或栽培。3、少毛牛膝(变种)根细瘦;全株比牛膝毛少;穗状花序较长,花排列较疏;小苞片的刺比花被片短;花被片有3脉;退化雄蕊顶端截形,有不整齐齿牙或不显明2浅裂。产安徽、浙江、湖南。生于林下荫地。日本分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膝

5,各位前辈请问中药里有没有叫牛草根的这味药呢

我只知禾本科有个 牛筋草只是草药。
本草纲目里的不一定都列入中药列入中药用量少也不上柜,用量大草药也有上柜的。拍个页面图片上来说不定就在你脚下就有。

6,腰间盘突出引起的腿疼中药配方

患者现在症状是压迫神经了,建议多注意休息。患者可以了解中药* 李氏骨方 *,它的效果挺不错的。 祝早日康复!
你是腰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骨科按摩效果很好
千草堂筋骨康保健液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用于局部皮肤推揉按摩,药效可直达病灶,可以使用。

7,中药药名中带牛字的有哪些

牛黄 牛蒡 牛蒡子都是啊!
牛黄,牛蒡,牛漆
没有牛藤就是牛膝!!!
牛黄
牛鞭
牛膝。牛蒡/
牛黄,牛膝

8,牛腥草是中药吗有什么作用

是能祛痘的 但是有记载有人对莜麦过敏的 如果你对莜麦过敏的话不但不祛痘还会引起风疹
牛腥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肾、止虚汗和止血等功效。。是中药
牛腥草燕麦,又称燕麦、莜麦,雀麦、米麦,杜老草等,味甘性平,具有补益脾肾,止虚汗,止血等功效。 现代医学表明,牛腥草含人体所需的赖氨酸、色氨酸及身体所需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含有对人体极其有益的亚油酸,亚油酸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 。各种有益的矿物质钾、钙、磷、硒、锌、铁、维生素B1、B2维生素E。含有对人体极其有益的亚油酸,亚油酸有抑制胆固醇升高的作用。富含DFF身体机能均衡因子

9,谁知道中药牛虫草

中药正名中没有牛虫草的,除非是假冬虫夏草某个别称,跟冬虫夏草很像但不是!
中药牛虫草实际是葫芦茶 详细介绍如下: 《全国中草药汇编》:葫芦茶 【拼音名】 Hú Lu Chá 【别名】剃刀柄、虫草、金剑草、咸鱼草、百劳舌、鲮鲤舌 【来源】豆科山蚂蝗属植物葫芦茶Desmodium triquetrum (L.) 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细,晒干。鲜用随时可采。 【性味】微苦、涩,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用于预防中暑,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肾炎,黄疸型肝炎,肠炎,细菌性痢疾,小儿疳积,妊娠呕吐,菠萝中毒,小儿硬皮病。 【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 【备注】(1)民间腌制咸鱼、肉类,放入本品,可防蝇蛆。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葫芦茶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 Hú Lu Chá 【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广西中兽医药植》),金剑草、螳螂草(《泉州本草》),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岭南草药志》),麻草、鲮鲤舌(《闽东本草》),土豆、地马庄(《贵州草药》),龙舌癀(《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葫芦茶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晒干。 【原形态】半灌木,高1米左右,直立、分枝。枝四棱,棱上被粗毛,后变秃净。单叶,互生,卵状矩圆形、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2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浑圆,上面秃净,下面主脉上被毛;叶柄长1~3厘米,有阔翅,翅宽4~8毫米,与叶同质;有小托叶2枚,披针形,长可达15毫米,有线条,脱落。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5~30厘米;苞片小,锥尖状;花多数,淡紫色,长约5毫米;萼阔钟形,长约3毫米,下面裂齿线形;花冠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长约2~5厘米,有荚节5~8个,秃净或被毛,荚节近四方形。花期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坡、低丘陵地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多已折断,长约30厘米,粗约0.5厘米。老茎红褐色,细茎红棕色,三角状,棱上被粗毛。叶片红棕色,革质,叶柄具翅,与叶片相连。气香,味微甘。以叶多、干燥、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化学成份】叶中含鞣质7.1~8.6%,二氧化硅0.5~2.32%,氧化钾1.3~3.0%。 【性味】苦涩,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性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涩微甘。"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微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滞,杀虫。治感冒,咽痛,肺病咳血,肠炎,痢疾,黄疸,风湿关节痛,钩虫病,妊娠呕吐,小儿疳积,疮疥。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食杀虫,治小儿五疳,作茶饮。" ②《本草求原》:"退黄疸。" ③《岭南采药录》:"疮久有虫,敷之。解热毒,去疳积。""治劳伤吐血。" ④《南宁市药物志》:"杀虫,清热,止渴。治疝气,疳积。煎水洗疮疥,止痕痒。" ⑤《岭南草药志》:"消暑,清热,利尿。" ⑥《闽东本草》:"解肌达表,健脾开胃,润肺生津,强筋骨,除风湿。"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利水消滞,杀虫防腐。制茶用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预防中暑;煎水治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肠炎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两。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咽喉肿痛:葫芦茶二两。煎水含咽。(《岭南草药志》) ②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芦茶干全草二两半。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痢疾:葫芦茶全草、细叶扯头孟根各二至三两。加鸡蛋一个同煎,煎至鸡蛋熟时,将蛋壳除去再煎,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岭南草药志》) ④治风湿性关节酸痛:葫芦茶茎,每次二两,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⑤治硬皮症:葫芦茶、拔脓膏(荨麻科糯米藤)各等分,和食盐捣烂敷患处。(《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 ⑥治妊娠呕吐:葫芦茶一两(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妇产科》) ⑦治产后瘀血痛:鲜葫芦茶全草五钱至一两。杵烂,酌加米酒炖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经病。(《闽东本草》) ⑧治暑季烦渴:葫芦茶,煎成日常饮料,以代茶叶。能解暑清热止渴。(《岭南草药志》) ⑨治痈毒:葫芦茶叶捣绒,取汁滴于伤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适量。(《贵州草药》) ⑩治荨麻疹:葫芦茶鲜茎、叶一两。水煎服;或用鲜全草适量,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钩虫病:取葫芦茶全草半斤(干品),加水8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分两次于早晚空腹时服。治疗276例,治愈(服药1剂,10天后大便镜检虫卵阴转)183例,无效93例。副作用少,仅个别病例有恶心、呕吐现象。 【摘录】《*辞典》《中华本草》:葫芦茶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拼音名】 Hú Lu Chá 【英文名】 Herb of Triquetrous Tadehagi,Triqretrous Tadehagi Herb 【别名】牛虫草、迫颈草、百劳舌、金剑草、螳螂草、田刀柄、钊板茶、咸鱼草、麻草、鲮鲤舌、土豆、地马庄、龙舌癀、鳖颈草、金腰带、三脚虎、龙舌广、葫芦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葫芦茶、蔓茎葫芦茶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adehagi triquetum(L.)Ohashi[Desmodium triquetrum (L.)DC.;Pteroloma triquetrum (L.)Benth.]2.Tadehagi triquetrum (L.)Ohashi subsp.pseudotriquetrum(DC.)Ohashi [Desmodium pseudotriquetrum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除去粗枝,切段晒干。 【原形态】 1.葫芦茶 落叶小灌木,高1-2m。直立,分枝。枝三棱形,棱上被粗毛,后变秃净。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6-15cm,宽1-4cm,先端急尖,基部浅心形或圆形,上面无毛,背面中脉和侧脉被长毛;叶柄具宽翅,形似葫芦;托叶2枚,披针形,有纵脉。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15-30cm;苞片小,锥尖状;花萼钟状,长约3mm,下面裂齿线状,有疏长毛;花冠紫红色,蝶形,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倒卵形,基部有耳,龙骨瓣镰刀壮弯曲,爪与瓣片近等长;雄蕊10(9+l),二体,下部合生;子房密生短柔毛,花柱内弯。荚果条状长圆形,长2-5cm,有荚节5-8,秃净或被毛,背缝线直,腹缝线呈波状。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蔓茎葫芦茶 半灌木。全株伏地,多分枝。茎长达1m,三棱形,棱上疏被短硬毛。单叶互生,叶片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长3-10cm,宽l-5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叶柄长0.7-3.2cm,具翅;托叶披针形,有纵脉。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萼筒短,5齿,稍长于萼筒,上面2齿合生,下面3齿呈披针形;花冠蝶形,紫色,长约7mm;雄蕊10,二体,下部合生。荚果条状长圆形,长20-28mm,宽约5mm,8-9节,无毛,具明显网状脉,腹背缝被缘毛。花、果期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500-700m的荒地、低丘陵地草丛中。 2.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路边及丘陵地带。 资源分布:1.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2.分布于浙江、台湾、广西、四川、云南。 【性状】性状鉴别 (l)葫芦茶茎枝多折断,基部木质,圆柱形,直径约5mm,表面红棕色至红褐色;上部草质,具三楼,棱上疏被租毛。叶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6-15cm,宽1-3.5cm;表面红棕色,下面主脉上有毛,革质;叶柄长0.8-3.5cm,具阔翅;托叶有时可见,披针形,淡棕色。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扁平荚果,长2-5cm,有4-8个近方形荚节,被毛。气香,味微甘。 (2)蔓茎葫芦茶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荚果仅背、腹缝密生缘毛。均以叶多、干燥、色青带红、无粗梗者为佳。 显微鉴别葫芦茶茎横切面:呈三角形。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4-5列类图形薄壁细胞,棱角处有3-4列厚角细胞。中柱鞘纤维断续成环。韧皮部狭窄,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较大部位;木射线宽1-3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径向排列。髓部三角形。本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叶横切面:上表面中央有尖突的棱脊,叶背中脉向外凸起。中脉维管束5个,下方3个较大,排成弯月形或连成槽状,韧皮部在木质部下方,上方2个较小,韧皮部位于本质部之上。中柱鞘纤维成环。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气孔及毛茸均较少。下表皮细胞垂周轴式。腺毛易见,腺头3细胞,直径15-20μm,腺柄2细胞。非腺毛百2种,一种为单细胞,长达14μm,基部直径30-50μm,壁厚,表面有疣状突起;加一种2-3细胞,长60-85μm,直径为8μm,壁薄,顶端常弯曲呈钩状。 【化学成份】叶含鞣质(tannin),二氧化硅、氧化钾。 【药理作用】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鉴别】理化鉴别 取本品碎叶10g,用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滤过。滤液加盐酸3滴和锌粉少许,溶液呈粉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味】味苦;涩;性凉 【归经】肺;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积杀虫。主中暑烦渴;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肺痛咳血;肾炎;黄疸;泄泻;痢疾;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钩虫病;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1.治咽喉肿痛:葫芦茶二两。煎水含咽。 (《岭南草药志》)2.治肺病咳嗽出血:葫芦茶干全草二两半。清水煎服。(《泉州本草》)3.治痢疾:葫芦茶全草、细叶扯头孟根各二至三两。加鸡蛋一个同煎,煎至鸡蛋熟时,将蛋壳除去再煎,加生盐调味,汤蛋同服。 (《岭南草药志》)4.治风湿性关节酸痛:葫芦茶茎,每次二两,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5.治硬皮症:葫芦茶、拔脓膏(荨麻科糯米藤)各等分,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资料选编》)6.治妊娠呕吐:葫芦茶一两(干品)。水煎,分三次服。(《全展选编·妇产科》)7.治产后瘀血痛:鲜葫芦茶全草五钱至一两。杵烂, 酌加米酒炖服。如用清水煎服,可治月经病。 (《闽东本草》)8.治暑季烦渴:葫芦茶,煎成日常饮料,以代茶叶。能解暑清热止渴。 (《岭南草药志》)9.治痈毒:葫芦茶叶捣绒,取汁滴于伤口,每日二至三次,每次适量。 (《贵州草药》)10.治荨麻疹:葫芦茶鲜茎、叶一两。水煎服;或用鲜全草适量,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药》)治疗钩虫病。取葫芦茶全草半斤(干品),加水800ml,文火煎至25ml。分两次于早晚空腹时服。治疗276例,治愈(服药 1剂,10天后大便镜检虫卵阴转)183例,无效93例。副作用少,仅个别病有恶心、呕吐现象。 【摘录】《中华本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