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青得是什么东西食物还是中药2,青颜色的中药有哪些3,青蒿治荨麻疹4,清热解毒的青黛5,什么叫青蒿素有什么作用6,桔梗射子复枯草青果青篙甘草这些中药有什么疗效7,中药里的青皮是什么8,有一味中药叫青下请教高手9,中药青黛有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青得是什么东西食物还是中药

2,青颜色的中药有哪些
瓜蒌一般不用青色的,用黄色的。青黛标准蓝色矿物,青皮就是 绿色的橘子皮。其他叶类 根茎类的大多近绿色。

3,青蒿治荨麻疹
治荨麻疹一法我小时候得荨麻疹,久治不愈。后服用一种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锅中煮沸约5-10分钟后喝汁,即愈。
4,清热解毒的青黛
青黛: 中药 名。 也称 靛花 。 马蓝 、 木蓝 、 蓼蓝 、 菘蓝 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清热 解毒 中草药之青黛 【医家论药】 “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故凡小儿风热惊癎,疳毒,丹热痈疮,蛇犬等毒,金疮血出,噎膈蛊食,并天行头痛,瘟疫热毒,发斑、吐血、咯血、痢血等症,或应作丸为衣。或用为末干掺,或用水调敷,或入汤同服,或作饼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风郁燥结之义。”(《本草求真》) “青黛,解毒除热,固其所长,古方多有用之诸血症者,使非血分实热,而病生于阴虚内热,阳无所附,火气因虚上炎,发为吐衄咯唾等证,用之非宜。”(《本草经疏》) “青黛,泻肝胆,散火郁,治温毒发斑及 产后 热痢下重,《千金》蓝青丸用之,天行寒热头痛,水研服之。与蓝同类,而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又治噎膈之疾,取其化虫之力也。”(《本经逢原》) “青黛,气寒,味苦甘,无毒。驱时疫头痛,敛伤寒赤斑。能收五脏之郁火,能消膈上之热痰。泻肝火,止惊癎。消食积,杀诸恶虫尽化为水。又治小儿疳痢羸瘦,毛焦烦热。歌曰:烦热毛焦口鼻干,皮肤枯槁四肢摊。腹中时时更下痢,青白赤黄一般般。眼涩面黄鼻孔赤,谷道开张不欲看。忽然泻下成疳积,又且浓?一团团。唇焦呕吐不乳哺,壮热憎寒卧不安。此方便是青黛散,取效犹如服圣丹。”(《药鉴》) 为爵床科 植物 马蓝 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 或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叶中的干燥色素。味咸,性寒。入肝、肺、胃经。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 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衄血、 小儿惊厥 、痄腮肿痛、热毒痈疮、丹毒、蛇虫咬伤。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干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从青黛中提得靛玉红(Indirubin)和靛蓝(Indigo)。青黛中含靛蓝一般均在5%以上,最高可达8%。尚分得青黛酮、正-廿九烷、吲哚醌及色胺酮。 清热解毒青黛的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 生物 作用 青黛(木蓝)醇浸液(0.5g/ml)在体外对炭疽杆菌、 肺炎 球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系因所用提取溶剂和方法不同之故。 2. 抗 肿瘤 作用 靛玉红对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 有较好疗效。合成靛玉红对肉瘤的活性及试用于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疗效,皆与天然品相似。靛玉红腹腔或皮下注射200mg/kg剂量时,对大鼠W256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相当于临床用量4mg/kg·d的125和250倍的靛玉红,给大鼠连续灌胃一个月,对体重、 心电图 、外周血象、肝 肾功能 皆无明显影响,对主要脏器的病理形态观察,也未发现特殊病变。 3. 其他作用 治疗剂量的靛玉红能提高 动物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靛玉红对异常增生粒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有作用,但不引起骨髓抑制,其作用机制尚有待研究。靛蓝有减轻四氯化碳中毒后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 青黛的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 腮腺炎 芒硝30g、青黛 10g,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治疗9例,均愈。早期轻者1次获愈,重者3~4次即消。病情重者可加服清热解毒药。 〔云南 中医 杂志 1984;5(3):62〕 2。治疗病毒性肝炎a. 青黛、明矾、山药,按1:4:6 的比例共研细末,拌匀。每日6g,分2~3 次吞服(或装胶囊后吞服),同时肌注维 丙肝 ,每次160mg,每周1次,肝泰乐每日0.1g。治疗38例,临床症状消失, 肝功能 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者36例,临床症状消失,但黄疸指数或锌浊度1~2项未降至正常者2例。〔浙江中医杂志1984;(5):20〕 b. 青黛30g、明矾15g、泽兰15g,共研为末,每次1.2g,日服3次。治疗间接胆红素增高症5例,疗效较好,均1周退黄。〔陕西中医 1981;(1):15〕 3. 治疗百日咳 青黛、海蛤粉各30g,川贝母、生甘草各15g,研为细末,每次1.5g,每日3次,饭后服,7~10天为1疗程。治疗24例,服药5~7 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8例,1例配合抗生素治疗2周痊愈。〔新 医学 1976;7(1):48〕 4.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 结肠炎 青黛 2g、黄柏1.5g、儿茶1g、枯矾0.5g,为1次量,研成面加水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并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42例,治愈22例,基本治愈12 例,有效8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6;10(10):2〕 5. 治疗各种 腹泻 青黛100g、白矾150g。分别研粉,过60目筛,混匀后装胶囊(平均每个药量为 0.5±0.02g)。治疗各种腹泻475例,总治愈率为98.9%。〔 中药材 1992;15(1):47〕 6. 治疗 癫痫 青黛1份、硼砂3份、山药6份,共为细末,以硬酯酸作赋型剂压片,每片含量0.5g,成人每次5g,每日3次,饭后服, 用药 半年不发作者,改为每日2次。小儿以成人剂量按年龄折算,坚持服药1年即可停药。治疗375例,痊愈3例,显效99例,有效226例,无效47例。〔黑龙江中医药1990;(4):15〕 7. 治疗 烧伤 地榆炭250g、青黛50g、冰片 10g,分别研细,过120目筛,干热灭菌,以上各药加入500g 凡士林中,搅匀,涂敷患处,每日2~3次。治疗14例,一般7天痊愈。〔浙江中医杂志 1988;23(7):306〕 8. 治疗带状疱疹 青黛50g、滑石30g、炉甘石15g、黄连20g、冰片3g,制成冰黛散,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中成药研究 1988;(3):46〕 9. 治疗皮肤溃疡a. 青黛60g,煅石膏、滑石各120g,黄柏30g,冰片、黄连各15g,各研细末和匀备用。治疗脓皮病115例,疗效良好。〔浙江中医杂志 1978;4(3): 130〕 b. 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等份,制成石黛散,外敷患处。治疗天疱疮50例,全部治愈。〔湖南医药杂志 1983;10(3):7〕 c. 蛤粉50g,青黛10g,石膏50g,轻粉25g,黄柏25g,制成青蛤散,治疗接触 传染 性脓疱病,治愈率达97%以上。〔中级医刊 1958;12(5):304〕 10. 治疗 湿疹 a. 青黛粉、黄柏粉各60g,石膏粉、滑石粉各120g,混合掺匀备用,急性期将药物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或用药粉薄薄地干撒,每日1~2次;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将药粉加软膏调成所需要的泥膏或软膏涂患处,每日1~2次。治疗湿疹样 皮炎 200例,显效189例,好转10例,无效 1例。〔中原医刊 1984;(4):6〕 b. 青黛10g、枯矾20g、冰片3g、雄黄6g、锌氧粉10g,共研细末,调香油或茶油涂患处,每日2~3 次。治疗急慢性湿疹56例,治愈47例,无效9例。 〔江西医药 1981;(5):59〕 11. 治疗牛皮癣 青黛30g,轻粉、冰片、硫磺各10g,药用凡士林100g。先将药物共研粉末,再加入凡士林调匀。用药外擦患处,每日1~2次,7天为1疗程。治疗63例,除1例对药物过敏终止治疗、2例未予追访外,其余病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53例,好转7例。〔湖南中医杂志 1991;7(5):43〕 12. 治疗 阴囊湿疹 青黛、密佗僧、硫磺、滑石各等份,共研细末,香油调匀外敷,每日2次。治疗阴囊皮炎85例,阴囊湿疹45例,阴癣30例,其中随访110例,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9):569〕 13. 治疗 外阴 瘙痒 症 蛇床子500g (洗净晒干)、青黛250g 。共研为细粉,与鱼肝油、凡士林制成软膏。每周用药2~4次,2个月为1疗程。治疗82例,用药1~2个疗程痊愈者62例,3个疗程痊愈者16例。显效迟缓,疗期稍长者4例。〔中国医药学杂志 1988;8(8):379〕 14. 治疗小儿 水痘 青黛粉、生牡蛎粉、滑石粉等量,加入适量麻油调成糊状,轻轻地擦于患处薄薄一层,每日1~2次。治疗32例,痊愈24例,显效8例。〔湖南中医杂志 1990;6(5):41〕 15. 治疗鼻衄 用鼻钳扩大鼻前孔,查明出血部位,然后用消毒棉球蘸青黛粉塞入鼻腔,压迫出血点。上药时,应嘱患者暂停吸气,以防青黛吸入引起 咳嗽 。治疗20例,13例用药1次、4例用药2 次、2例用药3次(另加针刺),鼻衄停止;1例无效。〔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2;(5):23〕 16. 治疗复发性口疮 青黛60g、冰片12g、薄荷冰2.4g,共研末混合,密闭保存备用。用时以消毒棉签蘸药末少许,涂于溃疡部位,每日4~5次。治疗口腔溃疡86例,其中复发性口腔溃疡57例,细菌性口炎12例,止痛迅速,促进愈合,效果明显。〔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5):311〕 17. 治疗剥脱性唇炎 青黛5、黄连4、穿山甲 1、冰片0.5。按以上比例共研细面,加凡士林100g,调成油膏。每天早晚2次外擦,2周为1疗程。治疗20例,近愈11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中医药研究 1991;(3):42〕 方剂 选用: 1. 治疗咯血:青黛一钱、杏仁四十粒(去皮、尖,以黄明蜡煎黄色,取出研细)。上二件再同研匀,以所煎蜡少许,熔开和之,捏成钱大饼子。每服,用干柿一个,中破开,入药一饼,合定,以湿纸裹,慢火煨熟,取出,以糯米粥嚼下。(《中藏经》圣饼子) 2. 治疗伤寒赤斑:青黛二钱,水研服。(《类证活人书》) 3. 治疗胃脘痛,病久成郁,郁则成热:青黛,以姜汁入汤调服。(《医学正传》) 4. 治疗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一两,寒水石一两(煅过,苏为度)。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普济方》青金散)
5,什么叫青蒿素有什么作用
药理学:青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是高效、速效、低毒抗疟药。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一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蒿甲醚的抗疟活性较青蒿素大6倍。毒理学:本药有一定的胚胎毒性,表现为胚胎吸收。
6,桔梗射子复枯草青果青篙甘草这些中药有什么疗效
您好!首先你说的这几味药有二味是不是弄错了,射子是不是射干,复枯草是不是夏枯草。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射干 用于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喉痹不通,二便不通,诸药不效,腹部积水,皮肤发黑,乳痈初起等症。 夏枯草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青果 治咽喉肿痛,烦渴,咳嗽吐血,菌痢,癫痫,解河肠毒及酒毒。 青蒿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甘草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清热解毒作用,用于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等症。如果你想了解得更详细,可以百度国医战队问诊中心,那里有专业的中医师为你解答。
7,中药里的青皮是什么
上楼的说得没错 青皮不同于陈皮 青皮说白了 就是橘子不成熟的果实的果皮炮制后所得 陈皮是成熟的果实炮制后所得 但两者作用相似但又不同 陈皮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要用于健脾 (脾是运化水谷精微的器官) 也就是促消化的 青皮是疏肝破气,散结消痰 主要针对疏肝理气 对肝气不和有很大作用 两者都是常用中药本品为芸知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道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或“青皮子”;7~8月采收未成熟的内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容,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花青皮”。[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果皮。 [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约3m,茎枝常有刺,叶互生;叶柄细长,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或有波状齿。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黄白色;雄蕊18-24,花丝常3-5枚合生;子房9-15室。柑果扁球形,直径5-7cm ,橙黄色或红黄色,果皮与肉瓤易分离。种子黄白色。栽培品种很多。[药材性状] 个表皮:类球形,直径1~2cm。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点状细点。顶端有稍突起花柱基,基部有圆形的果柄痕。质坚硬,断面外层果皮黄白色或淡棕色,厚1~3mm,外缘有油点1~2列,中央有8~10个瓤囊,淡棕色。气清香,味基辛。四化表皮:外层果皮剖成四裂瓣片,裂瓣长椭圆形。长3~6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的点状油点,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1~2列油点。气香,味苦辛。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8,有一味中药叫青下请教高手
中药 释名 扁青。即今矿物学上的石青。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顽痰不化等症,兼有明目、利痰、生精、平肝等功效。 附方 扁青一两、绿青半两、共研细,水飞过,做成绿豆大的丸子。每服十丸,温水送下。你说的青下是清半夏,是用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过的半夏。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京半夏也是半夏的炮制品,是生半夏用芒硝6%,姜粉2%,麻黄5%,桂支1.5%,小茴香3%,南坪细辛1%,石灰 15%,甘草25%,皂角6%,白矾6%为辅料经过炮制而得。其实清半夏就是京半夏,只是各地炮制略有不同半夏包括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京半夏,竹沥半夏等,作用也不同,不同的症状需要用不同的半夏炮制品. 没有叫冬丹的,只有一味叫东丹的中药。 东丹是铅丹的别名,是用铅、硫磺、硝石等合炼而成,也叫黄丹、丹粉、朱粉、铅华。 功能解毒,生肌,坠痰镇惊。用于治疗痈疽、溃疡,金疮出血,口疮,目翳,汤火灼伤,惊癎癫狂,疟疾,痢疾,吐逆反胃。 用法: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熬膏。内服:入丸、散。 注意:虚寒吐逆忌服。 附方: 1、消渴烦乱。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服药后,宜吃荞麦粥。 2、吐逆不止。用铅丹四两,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红,冷定后,研为末,和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汤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3、小儿吐逆水上。用铅丹研末,加枣肉捣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针挑一丸,在灯上烧过,研为细末,乳汁调服。此方名“烧针丸”。另一配方:在烧针丸的药方中加朱砂、枯矾各少许。 4、反胃气逆。用铅丹、白矾各二两,生石亭脂半两。先把丹、矾两药放在坩锅里,烧炭煅红,放冷两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为末,和米饭少许,捏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5、赤白泄痢。把枣肉捣烂,加入铅丹、白矾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饭少许,和成团丸,如弹子大。以铁丝穿团丸,在灯上烧透,冷后研为细末,米汤冲服。又方:铅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黄连,各等分。研细,加糊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甘草汤送下。 6、妊妇腹痛下痢。用乌骨鸡蛋一个,壳上开小孔,让蛋白流出,单留蛋黄。从孔口装进铅丹五钱,搅匀,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干,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7、吐血、咳血。用铅丹一钱,新汲水送下。 8、寒热疟疾。用铅丹、百草霜等分,研细。发病之日,空腹服三钱,米汤送下。两服可愈。加饭或蒜做成丸药吃,也有效。又方:铅丹一两、恒山末三两,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湿酒送下。清晨吃一次,病将发未发时吃一次,有效。又方:铅丹(炒过)二两、独蒜一百个,共捣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腹服,长流水送下。疟发过两、三次后才服药,最见效。此方亦可治痢疾。又方:铅丹(炒过)半两、童便浸过的青蒿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寒多酒送下,热多用茶送下。 9、小儿疟,壮热不寒。用铅丹二钱,蜜水送下。如兼恶寒,则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 10、风。用铅丹二两、白矾二两,分别研细。取两块砖铺地上,砖上垫纸七层,纸上铺丹,丹上辅矾。周围架柳木柴焚烧,约烧完柴十斤,即停烧待冷,取药合研。每服二钱,温酒送下。此方名“驱风散”。 11、客忤中恶(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绞痛,胀满气冲;或突然倒地,四肢阙冷,甚至不救)。用铅丹一小茶匙,调蜜三合灌下。 12、一切目疾(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现象者可治,可障而无错花感者不治)。用蜂蜜半斤,在铅锅中熬成紫色块,放入铅丹二两,水一两,再炼至水气全尽,倒在一块绢布上过滤。取滤下的细粉,装在瓶子里,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点眼。每日点七次。如药粘眼不开,则洗了重点。又方:铅丹、蜂蜜调匀,摊布片上,贴太阳穴。治赤眼痛有效。又方:铅丹、白矾,等分研末,点眼。又方:铅丹、乌贼骨,等分为末,加蜂蜜蒸后点眼。治眼睛红久生翳。又方:铅丹半两,调鲤鱼胆汁成膏,点眼。治眼生珠管。又方:铅丹、轻粉,等分为末,吹少许入耳内。左眼病,欠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痘疹生翳。 13、小儿重舌(舌肿厚)。用铅丹一粒,如黄豆大,放在舌下。 14、小儿口疮糜烂。用铅丹一钱、生蜜一两,调匀,蒸到黑色,用鸡毛蘸取搽疮上。 15、腋下狐臭。用铅丹加在轻粉中,以口水调和,经常搽腋下。 16、蝎子螫伤。用醋调铅丹涂搽。 17、刀伤。用铅丹、滑石等分,敷伤处。 18、外痔肿痛。用铅丹、滑石等分,研细,新汲水调涂。一天涂五次。 19、臁疮。用铅丹一两,黄蜡一两,香油五钱,熬成膏子。先以葱椒汤洗患处,然后贴敷药膏。又方:铅丹,水飞过,再炒过,取一两;黄,酒浸七日,焙干,也取一两;另取轻粉半两。分别研为细末。先以苦茶洗疮,随用轻粉把疮填满,再敷上铅丹,外层则用黄细末摊成膏贴上,不要揭动,几天即见效。
9,中药青黛有什么功效
【性味】咸,寒。
①《药性论》:味甘,平。
②《开宝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医林纂要》:辛咸。
④《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肝、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肝。
③《本草便读》: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用主治-青黛的功效】清热,凉血,解毒。
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①《药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②《本草拾遗》:解毒。
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③《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
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④《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⑤《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⑥《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瘈疭、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⑦《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⑧《要药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⑨《岭南采药录》:可涂疮及痄腮。
又治眼热有膜及吐血,内服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5~8分,或入丸、散。
外用:干撒或调敷。
【宜忌】《本草从新》:中寒者勿使。【拼音名】Qīnɡ Dài
【英文名】INDIGO NATURALIS
【别名】靛、靛花、靛沫、蓝靛
【来源】本品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本品为深蓝色的粉末,体轻,易飞扬;或呈不规则多孔性的团块,用手搓捻即成细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鉴别】
(1)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的烟雾发生。
(2)取本品少量,滴加硝酸,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
(3)取本品50mg,加氯仿 5ml充分搅拌,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和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 1ml各含1m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氯仿-丙酮(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和浅紫红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靛蓝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缓缓加入硫酸15ml,用玻棒轻轻搅匀,置80℃水浴中磺化 1小时,随时搅拌,取出,冷却。将溶液缓缓移入盛有适量水的200ml 量瓶中,用水洗涤容器及残渣,洗液并入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5ml,置5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每 1ml中含靛蓝10μ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 、2.0ml 、3.0ml 、4.0ml 和5.0ml ,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B),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0.4g,精密称定,照对照品溶液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置锥形瓶中起,至精密吸取续滤液 5ml,置 50ml 或100ml 量瓶(使吸收度在0.20~0.45之间)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在61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靛蓝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靛蓝(C16H10N2O2)不得少于 2.0%。
【性味】咸,寒。
【归经】归肝经。
【作用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1.5~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中山医《家庭医生》柯大夫解答
资料来源:健康365网
http://www.fdh365.com/showcontent.aspx?type=news_class&class=E_Box
别名:青蛤粉、青缸花、靛花。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用于热毒发斑,吐血,咯血,肺热咳嗽,小儿发热惊厥,痄腮,中耳炎,口腔炎,小儿鹅口疮,咽喉肿腐,丹毒,黄水疮,湿疹。
用法与用量:入丸散,1.5-3g。外用适量。胃寒者慎用。
临床应用:
1.青金散(《普济方》)治一切热毒,脓窝疮。青黛 30g,寒水石30g。上为细末,用香油调搽。方中青黛清热解毒,为君药。
2.治胸有顽痰方(《本草汇言》)治胸有顽痰郁热。青黛、贝母、知母、天花粉、甘草各6g。水煎,每日一剂,日服2次。方中青黛清肝泻火,为君药。
3.青黛海石散(《症因脉治》)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青黛、海石、瓜蒌仁、川贝母。水煎服。方中青黛清热解毒,清肝泻火,为君药。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