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神方在中药里叫什么2,喝中药有副作用吗3,一副中药方子看看能吃不治疗什么的4,中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有什么副作用5,丹参白芍旱莲草薏米仁山茱萸何首乌牡丹皮山药木瓜请问这副6,山楂柴胡葛根白芍甘草肉苁蓉决明子郁李仁炒积壳请问这副……
本文目录一览
1,神方在中药里叫什么
不光是中医,西医也是如此:任何“神”、“奇”、“包”“100%”都是骗人的鬼话,现在就是像我这样的“哈巴蛋儿”都知道,科学技术的东东没有100%。你好!神方即神曲,也称建曲,因其形状方块而偶有使用;神功不是中药名。这应该是一副对联的对首或对尾相呼应的一个词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2,喝中药有副作用吗
首先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西药,都有毒副作用,关键是我们如何使用,把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在符合人体安全的范围内使用。最近发现很多亲戚朋友存在这样一些误解:“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治不好起码也治不坏”,“西药见效快但只是治标,毒副作用太大;中药治本,但是没有副作用”。不禁想起前几年网络上关于“中药=毒药”的言论,新闻媒体报道的服中药出现肝损伤、肾损伤的案件。所以决定写一篇客观的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如何安全服用带有“毒性”的中药?服药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等问题。1、中药有毒吗?本草书中常会标注出药物的毒性,“无毒”“有小毒”“有毒”,所以部分中药确实是有一定毒性的。“药毒”一词有两层含义:①药性暴烈,如附子大热;②药物内含有的毒素,如雷公藤含雷藤酮、雷藤甲素等。但是,通过炮制成饮片、配伍组方、熬制之后,药物的毒性会大大减轻,临床上导致中药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因为剂量过大、未遵医嘱熬制(如未先煎的药先煎)、连续服用时间过长等。看到这里,您不要害怕,且往下看。2、中药的作用机理: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即药物的偏性,如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药物的偏性可以用来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即“以偏纠偏”,中药处方也因此发挥作用。例如,某患者肾阳不足,则需温补肾阳,处方中可能含有辛温入肾经的附子,以药物之阳,来调动、补充身体不足之阳气,帮助人体阴阳恢复平衡。3、处方中会用有毒中药吗?我们的处方以安全、有效为第一原则。有些处方会有少数几味中药被标注为“有毒”,多是在医生对此药的临床应用有足够经验,加以配伍、反佐,认为不会对该病人造成损害,且病情需要的情况下才会应用。4、“有毒中药”安全吗?上面已经讲到,中药的作用机理是“以偏纠偏”,《黄帝内经素问》曰:“有故无损,亦无损也。”即体内有病邪存在的情况下,用峻烈药物,攻击的并非人体本身,而是病邪,所以对人体基本无害。老百姓常说的“以毒攻毒”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一些相对复杂、顽固、疑难、危重的疾病,作用平和的药效果就比较缓慢,这时候用一些作用峻烈的药物,常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药不可长期服用,徐大椿《医书六种》中论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即用有毒性药物治病时,不能长久服用,常仅用其去大部分病邪,剩下的要靠药性平和之药或饮食、生活作息的调整来完全恢复。5、患者需要注意什么呢?①遵医嘱服用,如附子应“先煎”至少半小时以上;按要求做成汤剂的不可自行磨成散剂服用。②妊娠患者、有其他禁忌的患者应及时告知。③赴正规医院看病,很多肝损、肾损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不正规医院含有几十味药的大方造成,更不要在没有医生指导下自行查阅资料配制中药并长期服用。④一旦服用中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胸闷心慌、烦躁谵语、头昏头痛、四肢麻木等不良反应,应停服中药并咨询医生,必要时及时就医治疗。您要相信:①作为医生,我们以处方的安全有效为第一原则,尽心尽力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②医生通过用药经验、配伍,可以将毒副作用降至微乎其微。③成分有毒≠生药有毒,生药有毒≠饮片有毒,饮片有毒≠复方有毒,复方有毒≠制剂有毒,制剂有毒≠临床应用有毒。因此,正确地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很重要!“盲目认为中药都是安全的”以及“过度夸大中药的毒副作用”,都是不客观的,容易对老百姓产生误导!需要注意的是,不自行用药或加量或延长疗程、遵从医嘱服药、观察服药后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反馈医生、定期进行相关检测等,都可以减少潜在的中药毒副作用。在合理应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中药还是比较安全的。

3,一副中药方子看看能吃不治疗什么的
这个方子是“当归六黄汤”,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一首名方,载于其所著的《兰室秘藏》。被称为“治盗汗之圣药”,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主治:阴虚火扰之盗汗。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本方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放心吃吧,经典方药,安全可靠。
4,中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有什么副作用
对于中药是否有副作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副作用? 副作用的定义是指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由此可见,其实副作用有时与治疗作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当药物的某一效应作为治疗目的时,其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也就成了副作用。 跟西药相比,中药的成分往往要复杂一些,其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利用其中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的作用也就成了副作用。一般来说,副作用比较轻微,且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当然,我这里说的副作用,可能比人们常说的副作用范围要窄一点,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副作用范围可能比较笼统。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其实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的,实际上中药中也有很多毒副作用比较强烈的药,所以说如果真的需要治疗疾病,而自己又不是很懂的情况下,就不要真的随便跑到山野里去挖几棵药用植物,就给自己开始治疗了,且不说治疗疾病需要辨证论治,而中药有时也需要经过炮制才能使用,万一误认了,挖了一株有毒的,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中医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而且也通过了中医药法。但是近年来对于中药无毒的过度宣传,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提到中草药,大都数人会认为是“天然药物,无毒无害”、“绿色医疗”。但中药确实也是有副作用的。因为中草药之所以起作用,也是这些中药内的化学成分作用于人体而起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所以肯定是有副作用的。 老祖宗并不否认中药的毒副作用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但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而且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中医也规定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的用药禁忌等。在《中国药典》中,将有毒的中草药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特别注明了其肾毒性及肝毒性,规定了用药注意事项。 近几年影响比较大的中药毒副作用事件 1、1990-1992 比利时减肥中药中毒事件 (防己) 2、1990-1993 日本小柴胡汤中毒事件 (间质性肺炎) 3、1978新加坡黄连中毒事件 4、美国麻黄听证会 5、香港的中成药重金属招标。 这些事件中,中药的毒副作用给人们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能乱用 很多人为保健 养生 ,喝茶泡片西洋参,熬粥放把枸杞子,炖肉放点当归、黄芪。然而,专家表示,这些补品虽然副作用不大,但如果不辨体质乱吃,或者食用量太大,都对身体不利。 还有人热衷追寻各种民间偏方。我曾经看过一个银屑病的病人,用苍耳子叶熬水外洗治疗皮肤病,结果病没治好,结果自己得了慢性肾病肾炎。 中药也有毒 有些中药是有大毒的,如乌头、雷公藤、洋金花等,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药的乌头内含有乌头碱,有毒,使用时须经过加工炮制以减低其毒性,入方药时又与其他药物相配伍制约其毒性,加之久煎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发挥其治疗作用。 有文章称中药中极毒药材132味,慢毒药材911种。所以应用中药是还是应该注意的。 中药也有副作用 过去,由于中药检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一些中药的副作用认识不清,似是而非。所以百姓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导致中药滥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随着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发现有些中药在使用当中确实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如中药木通,可以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甘草与西药洋地黄同用,会引起洋地黄蓄积性中毒反应。黄连,内含的小蘖碱对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症的人,可引起溶血性黄疸(没有此症的人则不会发生溶血反应)。 还有一些居民不懂辨证也乱吃中药。一些西医医生不懂中医,也乱给病人开中药和中成药。“不遵循中医思想理论,不出问题才怪。” 不要相信虚假宣传 不要轻信“纯天然”“纯植物”等药品宣传,不要认为凡是中草药都没有毒副作用。中草药都需经过炮制才能使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纯天然”药材。单味中药都有毒性,复方才能规避毒性风险。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通过药物间相互作用,提高药效,减低毒副作用。 温馨提醒:开中药必须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间验方等,不要到非正规的小诊所看病。 中医讲“方对人”,而不是“方对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注意换方,绝不能一副药吃一年。” 我们都知道西药的成分是明确的,作用机制也是明确的,一些与用药有关的副作用一般都是明确的,并都写进了药品说明书,虽然也因人而异,但是服用后可能会发生的副作用是可以预见的,大都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并想办法对不适用人群进行规避(做皮试啊、用药经历啊什么的),大夫可以趋利避害,选择使用。比如:我们服用感冒药后都嗜睡,青霉素需要做皮试,阳性就不能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等等。 而中药成分复杂,虽然近年来发现并明确了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是目前吃中药最主要的副作用。例如: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肾毒性;何首乌可致肝损伤等等。但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多种中药组方一起服用,副作用的发生也是各种各样。 所以,中药副作用肯定有,具体是什么副作用还要看什么人用,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等。即使是已经发现有毒副作用也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就跟西药副作用已经明确,但大家都还在用一样。其实现在中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大多也与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有关,何首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为了延年益寿、乌发长期大量使用而引发肝毒性。总之,中药也好、西药也好,副作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都需要规范使用,对症使用方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3万份,中药引起的占16.9%;其中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占比10.4%。 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 中药里毒性品种共有83种 ,其中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大毒药品毒性剧烈,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要严格控制用量。 临床常用的毒性中药有苦杏仁、川乌、草乌、水蛭、蜈蚣、土鳖虫、全蝎、苍耳子、马钱子、附子、蟾酥、罂粟壳、蒺藜、木鳖子、制干漆等;还有含有朱砂、雄黄等中成药,朱砂主含硫化汞,雄黄主含硫化二砷,两者易在体内蓄积,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含有朱砂、雄黄等中成药不能久服或过量服用。 以下逸仙药师整理了易致肝、肾损害的中药: 肝毒性中药: 菊三七(土三七)、雷公藤、何首乌、黄药子、川楝子、千里光、艾叶、苍耳子、乌头、附子、朱砂、雄黄、青黛、山豆根、黄独、补骨脂、斑蝥、蜈蚣、麻黄、贯众、常山、泽泻、芫花、大黄、姜半夏、天花粉、金不换、白藓皮等。 肾毒性中药: 含有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主要包括关木通、青木香、防己、细辛,朱砂莲、天仙藤、马兜铃、淮通、寻骨风,乌金七、金耳环、山慈菇、杜衡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较多,一般不能长期或超量服用,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应该慎重,在服药前看是药品否含有以上含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其他中草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益母草、大黄、斑蝥、草乌、细辛、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土牛膝、棉花子、巴豆、甘遂、朱砂、升汞等也可引起肾损。 中药博大精深,调和阴阳,维持人体功能平衡。缺啥补啥,多则减之,重在调理预防,避免病毒入侵,加一道防火墙。 在以前把中药打了下去,现在又把中药带到了神坛。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中药哪有没有副作用。只能说毒副作用大小。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其作用基础都是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如丹参起药理作用的便是丹参酮,这些化学物质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就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在这里有人恐怕会回击说,西药长期大量服用难道不会中毒吗?我想说,当人们坚信中药毒副作用低,这种对中药的轻看,就有可能导致更多伤害。 广东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不少认为中药温和毒副作用小。曾听肾脏科的医生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为牙痛找中医开了一剂草药方子,连续吃了一周,突然感觉身体异常,排尿减少,来医院检查,结果已是尿毒症,且不可逆转。原来治牙痛的草药方中有一味药是朱砂莲,含有马兜铃酸。还有一个女孩,为治脸上的青春痘,长期吃一种叫龙胆泻肝丸的药,造成急性肾损伤。 中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呢? 说起中药,很多人对其印象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中药并非如我们大众所认为的安全无毒。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毒”指的是中药的偏性,可以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认识到了中药是有副作用的。我们所说的中药副作用的专业术语是中药不良反应。 近些年,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治疗便秘,患者出现砷中毒症状:皮肤发黑、疲乏无力、腹腔积液;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严重的导致尿毒症事件;土三七致肝损伤事件;何首乌致肝损伤等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层出不穷。 如何避免或减少中药副作用的发生呢?1、在正规医院、诊所就医,不轻易相信江湖游医。2、拒绝服用不明来源、非正规厂家、三无产品中药。3、辩证用药,如自行选药,要注意说明书上的症状描述,如不能判断请求助于医生、药师。4、中病即止,病好了及时停用中药,不要长期服用中药。如需长期用药,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5、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用药,不自行加减剂量或疗程。6、服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俗话说:“逢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这样,是有副作用的。中药多数为配合使用,如配合适当,可加强药效,或监制毒性。如配合不当,会减少药效,或产生副作用。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中药的毒性及副作用举例如下: 1.半夏有毒性,须生姜制之(相畏)。2.巴豆有毒,绿豆杀之;南星有毒,生姜杀之。(相杀) 3天花粉恶干姜。(合用致疗效下降)属配伍禁忌。 4.甘草反甘遂。(合用致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 因此,医生须牢记十八反药歌与十九畏药歌及妊娠用药禁忌(包括巴豆,芦荟,芫花,甘遂,大戟,瓜蒂,三棱,莪术,阿魏,干漆,水蛭,麝香,地龙,蜈蚣,穿山甲,水银,轻粉,雄黄等有毒药要禁用;以及泻下药,通淋利水药等也要慎用) 5.中药学中有的药名中注明有小毒,请注意。 6,在学术交流中,有报道“连翘引起过敏性皮肤病一例”;本人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乌蛇止痒丸引起固定性药疹一例”,等等,中药引起有过敏性体质病人产生过敏性皮炎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 附:现代西药在说明书中也注明详细副作用,请注意。 以上供参考。 我手上有2个吃中药很长时间的患者,一个是脑鸣,在省人民医院做了3次磁共振,显示是脑萎缩,在我这吃了近2年的中药,这两年期间,感冒咳嗽3次,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发作1次,便秘发作1次,基本上是3.5服药缓解,然后就一心一意治疗脑鸣,现在的结果是想起来就有点脑鸣,不想起来就不鸣了,晚上也不鸣,每年做体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正常,血压也正常;一个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以前基本每年要住2次中南医院,来吃中药的时候,血小板20个单位,空腹血糖7.1,还有眩晕腰酸乏力心悸等症状,吃了3个月中药,症状全部消失,空腹血糖5.3,然后再吃了8个月,血小板达到95个单位,正常是100-300单位,也做了体检,肝肾功能、血脂等都正常。 我以上的表述,并不是说中药没有副作用,主要是说中医看病,最主要是要辩证,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中医中药是我们老祖宗在长期对抗疾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学。 在保卫中国人 健康 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的来说,中医中药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国家近几年大力推广中医中药也是期望祖宗的瑰宝能够为 健康 中国做出更多贡献。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部分中药的确存在一些副作用,且容易被人们忽视。本文,“问上医”就为您介绍一种目前已在医学界广为人知的中药副作用: 强效致癌物马兜铃酸。 不少中药含有马兜铃酸,它是亚洲人民肝癌高发的重要诱因! 在我国,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事件在2003年就被媒体爆出,打破了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折,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药的安全性。 马兜铃酸:强效致癌物 2017年,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登上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封面。研究显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是导致亚洲地区肝癌的罪魁祸首! 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基因检测发现, 中国 大陆47%,中国台湾78%,东南亚56%的肝癌样品都明确显示与马兜铃酸诱导的细胞突变相关。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欧美地区肝癌少,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非常多。 马兜铃酸的强致癌性 马兜铃酸是存在于一些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它能够紧密结合在以T、C、G、A四个碱基编码生命的DNA上,导致在细胞复制时,容易把T变成A,A变成T,形成所谓的“马兜铃酸突变”。 台湾科学家发现,由马兜铃酸引起的尿道癌中,平均每100万DNA,就有150个突变。相比之下,吸烟引起的肺癌,平均每100万DNA仅有8个突变!长期从事马兜铃酸致癌性研究的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郑敏展教授指出, 马兜铃酸可以占据当下最强致癌物质的榜首! 马兜铃酸并无安全剂量可言 有的人说,我只是偶尔吃一次,这应该没有问题吧?不是常说“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吗?错! 这种1类致癌物,诱变DNA损伤是没有所谓安全门槛的。 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dA-AAI可以跟人体DNA形成加合物,而只需要一个小碱基被纠缠上突变了,癌症就会发生!说简单点,吃下去会不会出问题,拼的是概率。 摄入得越多,肝癌爆发的可能性就越高。 有病例显示,病人摄入马兜铃酸草药20年后,活检仍能找到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可谓贻害无穷。这跟黄曲霉素、重金属损伤等还不一样,后者的致癌都有量的积累。 所以,含马兜铃酸的药能不吃就不吃! 马兜铃酸的强致癌性早已发现 实际上,马兜铃酸的安全性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受到比利时研究者的质疑。当时,一些服用了减肥药的女性发生肾衰,而这些减肥药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至2000年,比利时有超过100名患者在1990年到1992年证实服用同一家诊所开出的植物成药,至少有70个病人需要肾移植或做血透治疗。 经医学界确认,马兜铃酸是导致肾癌的元凶 ,并找到诱发癌症的突变基因p53。基于此, 马兜铃酸被各国列为1类致癌物 ,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纷纷禁止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使用。例如: 在我国,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事件在2003年就被媒体爆出,打破了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折,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药的安全性。 2001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下,中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做了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和龙胆泻肝丸)的安全评价研究。结论是,所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均应禁用或限用,并积极寻找代用品。然而,2005年新修订的《国家药典》只禁用了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这三种被认为含马兜铃酸较高的药物。其余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则被列为处方药管理,希望借此来减少或规范含马兜铃酸的药物的使用。直到现如今, 我国内地许多家庭依然储备了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以用于感冒、止咳等。 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有哪些? 目前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大多是感冒药、止咳药和除湿镇痛药酒。 已知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达30种以上。以下是常见的含马兜铃酸的药品名单,如果您或家人正在服用或可能服用,请及时进行处置!
5,丹参 白芍 旱莲草 薏米仁 山茱萸 何首乌 牡丹皮 山药 木瓜 请问这副
主要用于肝肾阴虚的,是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但是少一味泽泻。治腰膝酸软,头目眩晕,盗汗遗精,尿频遗尿,五心烦热,须发早白等肝肾阴虚症状。你好!这药方不对啊!加味解毒的吧中和下 。功效就是扶正祛邪,除湿,补阴如有疑问,请追问。补血活血,利水渗湿,乌须黑发,益肾填精,疏肝,滋阴,除湿痹等。
6,山楂 柴胡 葛根 白芍 甘草 肉苁蓉 决明子 郁李仁 炒积壳 请问 这副中药
当归与肉苁蓉、炒积壳、郁李仁、甘草合用是治疗大病体虚和便秘的。我吃过一点时间汤药,就有这些药,但是不一定和你的分量相等。具体作用还看药在其中的分量,有的是引药,有的是主药。决明子是主治便秘的,有的人还专门泡茶喝,但不能长时间用,会有副作用。山楂也是治疗肠胃功能的;甘草清热解毒,畅通肠胃;葛根清热降火排毒;白芍止血活血调经的作用。应该是为女患者吧,既然用调经的药。总体看来这是副治便秘的药,附带治疗气血疾病。
7,薏苡仁枳实槟榔木香蒲公英请问这幅中药有什么副作用
去了蒲公英和其它清熱藥.就理氣健脾化濕..用得清熱化濕就不用理氣.木香.砂仁.佛手.白术.當歸等助熱...助熱..再清熱.
中药方剂是根据病人病症、病因、病情的实际情况,按照阴阳五行生克,创造性的利用中药成分的特性,药性和配伍,讲究对症下药。严格地说,判定一副中药有无副作用,不是单纯地取决于中药方剂本身,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的体质和病情有关。比如:生大黄是一种具有下泄作用的中药,体质太虚的人用泻药副作用大,而对于那些实证的病人就未必有副作用。
8,中药柜上的那个对联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说的是这一则对联吧?
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
据说,这幅对联是三国时期,曹操看华佗医术了得,出上联有意刁难一下,没想到华佗在谈笑之间就对出了下联,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9,本才纲目中有集中草药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写于1578年,初刊于1593年。全书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其余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
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拟定的。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相当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特别是书中将动物药按“从贱到贵”的顺序排列,记载了动物对生活环境适应的重要资料,说明李时珍具备生物学进化思想。此书曾先后刻印数十次,在中国促进了本草学、生物学研究,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本或全译本。其中的一些资料,直接影响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