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榔,榔片的药用价值

中草药榔,榔片的药用价值

本文目录一览榔片的药用价值2,请问这是什么中药材治疗什么病的3,槟榔的中药功效作用是4,请问中药材那个槟榔和台湾吃的那个槟榔是一样的吗5,中药槟榔泡水喝有没有致癌的作用6,中药滨榔别名有哪些7,干槟榔在中药里面是起什么作用的8,柧在中草……

本文目录一览

1,榔片的药用价值

郎片归大肠经,有清热,软坚散结的作用。

中草药榔

2,请问这是什么中药材治疗什么病的

槟榔、也叫榔片。功效: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出自药典)

中草药榔

3,槟榔的中药功效作用是

是可以净白牙齿和加快血液循环,还有暖胃的作用.

中草药榔

4,请问中药材那个槟榔和台湾吃的那个槟榔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药材药用部分不一样。中药名称:药名——槟榔 别名——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inn.的种子。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功效主治: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药材产地: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地产量大。国内主产于海南、云南省;福建省、台湾省亦产。

5,中药槟榔泡水喝有没有致癌的作用

没必要长期泡食。食多了是不好。
没有

6,中药滨榔别名有哪些

【出处】李当之《药录》【拼音名】 Bīnɡ Lɑnɡ【别名】仁频(《上林赋》),宾门(李当之《药录》),宾门药饯(《南方草木状》),白槟榔(《药性论》),橄榄子(《食疗本草》),槟榔仁(《外台》),洗瘴丹(侯宁极《药谱》),大腹子(《岭表录异》),大腹槟榔(《本草图经》),槟榔子(《纲目》),马金南(《花镜》),青仔(《中国树木分类学》),槟榔玉、榔玉(《中药志》)。

7,干槟榔在中药里面是起什么作用的

中药药名 槟榔    别名 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青仔、槟榔玉、榔玉。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用药禁忌  气虚下陷者禁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单用杀虫,可用60-120g;或入丸、散。

8,柧在中草药中起什么作用

查了本草新编 不是中草药 是带棱角的木头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 .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9,中药槟郎主治有什么功效

槟榔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果实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如脂肪、槟榔油、生物碱、儿茶素、胆碱等成分。槟榔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是历代医家治病的药果,又有“洗瘴丹”的别名。因为瘴疠之症,一般都同饮食不规律、气滞积结有关,而槟榔却能下气、消食、祛痰,所以在药用性能上被人们广泛关注。即使墨客骚人对槟榔也情有独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就曾写过“红潮登颊醉槟榔”的佳句。鲜食槟榔有一种“饥能使人饱,饱可使人饥”的奇妙效果,空腹吃时则气盛如饱,饭后食之则易于消化,可谓人间仙果。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有“下水肿、通关节、健脾调中、治心痛积聚”等诸多病症。不仅如此,槟榔还有治青光眼、 血压增高、驱虫等症的效果。 此外,槟榔果还能驱虫、治腹胀、驱风、消水肿等。
[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 [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本品呈扁球形或者圆锥形,高1.5至3.5厘米,底部直径1.5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者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鉴别] 本品横切面:种皮组织分内、外层,外层为数列切向延长的扁平石细胞,内含红棕色物,石细胞外形、大小不一,常有细胞间隙;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棕红色物,并散有少数维管束。外胚乳较狭窄,种皮内层与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内胚乳细胞白色,多角形,壁厚,纹孔大,含油滴及糊粉粒。 取本品粉末8g,加浓氨试液4ml,加氯仿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残渣用氯仿10ml洗涤1次,合并氯仿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加稀盐酸5ml 及水20ml,振摇,分取酸水层,用氯仿10ml洗涤1次,弃去氯仿液,加浓氨试液调节pH值约9,用氯仿振摇提取2 次,每次10ml,合并氯仿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槟榔对照药材,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浓氨试液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橘红色斑点。 [炮制] 槟榔: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阴干。 炒槟榔:取槟榔片,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用法用量]3至9g;驱绦虫、姜片虫30至6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记得采纳啊
槟榔主要的功效有:1、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绦虫,姜片虫等多种寄生虫病。 2、用于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等证。 3、用于水肿及脚气病等证。 4、用于疟疾病。 此外,由于本品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的功效,海南、两广、云南、福建、湖南很多地方的群众都习惯酒饭后吃槟榔的习俗,甚至把它视为"人间仙果"。
槟榔: 【药性】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应用】 1.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千金方》),亦可与木香同用,如圣功散(《证治准绳》),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可治蛔虫病、蛲虫病;与乌梅、甘草配伍,可治姜片虫病。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证,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可治湿热泻痢,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水肿,脚气肿痛。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如疏凿饮子(《济生方》);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如鸡鸣散(《证治准绳》)。 4.疟疾。本品截疟,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伤寒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用法用量】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或气虚下陷者忌用;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2.《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3.《本草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息。疗诸疟,御瘴疠。”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2.药理作用: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驰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或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3.临床研究:槟榔30~120g,带皮南瓜子50~150g,煎煮取汁,清晨空腹服,30~60分钟后冲服硫酸镁粉5~30g,治疗绦虫病22例,全部治愈(中国寄生虫防治杂志,2001,2:99);新鲜干槟榔果8g,水150ml浸1小时,文火煎至50~70ml,上午空腹服1次,2周为1疗程,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32例,胃镜复查后,糜烂性胃炎8例,均获效,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有效23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4:248);槟榔碱制成眼用药膜,将其置于眼结膜囊内之穹隆处,治疗青光眼患者37例70只眼,一般用药后10分钟即开始瞳孔缩小,15分钟后眼压逐渐下降(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0,3:49)。另有用槟榔治疗疟疾、麻痹性肠梗阻、乳糜尿、小儿咳喘等。 槟榔药材 槟榔饮片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