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中的化饮是什么意思2,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3,既温中散寒又温肺化饮的药是4,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5,化粘痰中药6,温胃化食的中草药都有哪些7,以下材料既可以做调料又是中草药除了8,脾胃虚寒吃什么中药详细0……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中的 化饮是什么意思
泛指化痰,因为中医中痰和饮是2种不同的病重,但是一般可以理解为化痰!
2,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化饮作用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D解析: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有: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炙甘草,芍药,五味子。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黄、桂枝解表祛邪;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以防纯用辛温发散,耗伤肺气;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兼为佐使之药,即可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辛散酸收之品。此题答案应选:D。

3,既温中散寒又温肺化饮的药是

4,中药细辛有什么功效呢
细辛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直立,具有长长的须根,叶片呈卵圆形,虽然枝叶较少,但是地下须根却十分丰富。根据细辛生长的环境不同,人们把细辛分为汉城细辛或是华细辛,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具有药物毒性,所以药物界有“细辛不过钱”之说。难怪《山海经》中称呼细辛为“少辛”呢。 细辛味道辛性温,能够入肺经、肾经、心经,是重要的解表发散风寒药物。初秋时后挖取细辛的根茎,淘去细砂,晒干切断就可以入药使用了。由于细辛较好的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作用,人们常常使用细辛来治疗风寒感冒疾病。患者由于外感风寒而出现鼻塞流鼻涕,头身困重,肢体困顿难以活动肢体又出现恶寒发热的症候者,都可以使用细辛来发汗解表,《伤寒论》中的麻黄细辛附子汤,专门是为治疗阳虚外感疾病而设,疗效较为确切。 细辛又是入少阴经的药物,辛香走窜,宣泄瘀滞,上达巅顶,通利九窍,又擅长治风湿,止痹痛,自然是治疗风湿痹痛,巅顶头痛的上等药材。由于细辛辛香走窜,独入少阴经,祛风止痛的杰出疗效使得细辛成为治疗头痛牙痛的关键药物。 《普济方》中以细辛少许,配合石膏、黄连、升麻等一些清热止痛的药物漱口止痛使用,对于龋齿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而《备急千金要方》中以搜骨除湿止痛的细辛配伍独活、桑寄生等除风湿痹痛的药物一同使用组成的“独活寄生汤”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冷痛的特效药物。 细辛辛温走散,外能发散风寒,在内入肺经又能够温肺化饮,治疗咳喘痰鸣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对于患者出现的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水饮内停而出现的喉中出现哮鸣音的表现者,大多可以使用细辛温化寒痰,驱散表里寒邪。还要指出的是,细辛辛温走窜,通利九窍,所以常常被用来发挥其化湿浊,散风邪,宣通鼻窍的重要作用。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属于常用中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和根茎。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细辛具有:1、解热镇痛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而煎剂能升压。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由于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古训有细辛不过钱(3g)的说法。细辛常规用量:1—3克,散剂每次服0.5—1克 , 外用适量遵医嘱。 细辛挥发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对呼吸系统的抑制,逐渐使随意运动及呼吸运动减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毒性成分为黄樟醚。 细辛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药典规定细辛含马兜铃酸I(C17H11O7N)不得过0.001%。 俗话说物都有两面性,当然细辛也不例外。对细辛这样的药材大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擅自购买服用。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细辛是临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药,张仲景先生也非常喜欢应用细辛,并且用的非常好。以至于说到细辛,我们脱口而出方子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细辛究竟有什么作用的呢?我们且来谈一谈。 首先从名字谈一谈细辛,为什么叫细辛呢?细是形态,辛是味道,煎煮细辛的时候,就能闻到非常浓郁的气味,在嘴里也能尝到强烈的麻口感。后世有二辛散一方,用细辛配伍石膏,治疗胃火牙痛。因为细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让口腔麻木,这也是细辛止痛的原因。 我们再来说一说细辛的用量,古来有“细辛不过钱”一说,但是张仲景用细辛都是以两计,虽说汉代的两与后代的计量不尽相同,但是细辛的用量也远远超过一钱。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后人断章取义的结果,细辛不过钱最早出自《本草别说》,原文“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这里所说的不过钱,是单用,并且是用生药,经过煎煮,细辛的有害物质就基本被高温破坏,因此才有了仲景动辄以两计的细辛。 细辛有什么功效呢?《中药学》认为细辛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细辛性温,味辛,辛能行能散,可以行气血,散寒邪。一般细辛不用于一般的感冒,用于风寒引起的感冒,但是人体阳气虚弱,寒气已经侵袭到了人体内,细辛就可以配伍附子,恢复人体的阳气,兼以散除体内的寒邪。 当然细辛也可以宣通鼻窍,因为寒气在体内,阻塞了鼻子的通畅,细辛可以用,得益于细辛辛散的力量。当然有热也可以应用细辛,只要搭配上合适的清热药物,既可以制约细辛的热性,又发挥了细辛通鼻窍的功效,中医称之为“制性存用”。 正是用于细辛散寒的作用,所以可以治疗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神农本草经》记载细辛可以治疗“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既发挥了细辛散寒的作用,又发挥了细辛止痛的作用,正所谓“标本兼治”,的确是一味良药。 至于什么是温肺化饮呢?这个就比较专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一部分废水积累在了肺中,因为肺阳气不足,导致水的代谢失常。怎么样才能化掉它呢?仲景说了一句话“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吴鞠通说了一句话“必重用辛”,又辛又温的药物,细辛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辛可以推动水的代谢,温可以使水液代谢,两者结合,就很好的可以将废水代谢,使之为人体所利用,或者排出体外。 当然这只是细辛的一部分作用,临床应用细辛远远不止如此。 这个东西呢,就是可以温阳,不过温阳药好多,这个药的特点,就是直入少阴经,起效比较快,短暂使用是可以的,然而长期用,就不好了,因为人体需要的是温暖和煦的阳气,而不是点燃汽油那种爆燃,包括附子都是比细辛还猛的,除非没办法了,短暂使用下,长期坚持用总归不是办法。这个药煎煮后,应该很安全。仔细想,这个药不能归入温阳药,该和附子一起,算回阳药的,想想看,人体阳气都没了,需要急忙回归,这病得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是在突发传染病中,也算是病急乱用药的一种,古人并没有当代药物学知识基础,能做到如此认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细辛是用得较多的中药材,「细」指是的形态纤细,而「辛」是则指明了药性,它有小毒,功效却很广泛。 给大家分享细辛的图片,我们单位用来入药的细辛就是这个样,一眼看到细辛,不少人想到了徐长卿,老邪告诉您,虽然形态很相似,只要闻味道就可以区别出来了,味道清香者便是细辛,免得您找错了药材,毕竟两者差别太大。 细辛被归类为解表药,有小毒,用的量是极少的,它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等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细辛可是明星级的中药材,被列为上品,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解表是它的主要标签,对风寒感冒效果好,辛味有发散之性,达到“散寒”的目的,风寒感冒自然不会这么严重了。它和麻黄,桂枝这类中药是同一类,我们这边经常用来配伍使用。 当然了,细辛功效没那么单一,还能用于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等毛病。如今得鼻炎的人不少,细辛可“通窍”,能缓解鼻炎的一些症状,当然,您如果需要,还得在医生指导下配伍用药。 细辛功效虽好,却不能和藜芦同用,这是配伍的禁忌之一。 我经常接触这味药,内服多一些,在用于鼻炎时,有时候也外用,不论如何,不可以擅自用药。 猛药,除非万不得已,千万别碰!
5,化粘痰中药
6,温胃化食的中草药都有哪些
焦三仙,鸡内金,砂仁,生姜,白术,草豆蔻,陈皮,谷芽,莱菔子。化食的中药有鸡内金、炒麦芽、莱菔子、山楂、神曲等,温胃的药有生姜、砂仁、白术等刘寄奴 白术 白扁豆 麦蚜 谷芽 六曲 山查 内金
7,以下材料既可以做调料又是中草药除了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药知识。细辛,味辛、性温、小毒,有散结消肿、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下气祛痰、通窍等功效,因细辛是一个“有毒”的药,不可做调味料。A项:陈皮味甘苦,但有橘子的清香,是水果柑橘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而制成的干性果皮,这种果皮如在保持干燥的条件下,可长久放置储藏,故称陈皮。它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既可做调味料又是中草药。B项:肉蔻所含挥发油,少量食用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辛香。因此,肉蔻既可做调味料又是中草药。D项:八角茴香为八角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有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既可做调味料又是中草药。所以选择C选项。
8,脾胃虚寒吃什么中药 详细03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中汤温脾散寒,和中缓急止痛.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如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或合用肾气丸,右归丸之类助肾阳以温脾和胃. 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者,可用芝 元扎脾 cha 来益脾和胃.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进补的好时节。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下面介绍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疗偏方。生姜粥鲜生姜5-10 克切片,大枣2-5 枚,粳米100-150 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暖脾养胃,祛风散寒功效,适用于病后或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寒喘咳。若用于风寒感冒则去大枣,加入葱白3 根。胡椒猪肚汤原料:胡椒12 克,猪肚1 个(约600 克),蜜枣5 枚。做法: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 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茴香狗肉汤原料:大茴香10 克,桂皮5 克,陈皮6 克,草果6 克,生姜2 片,狗肉250 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 枚。做法: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吃狗肉。每天1 料,分2 次食完,连服5 天为1 疗程。功效:温中、助阳、暖胃。用于寒胃上脘疼痛、喜热喜按、呕吐清水、神疲乏力。又可用于胃虚胃寒、平素四肢不温者。糯米500 克,淮山药50 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9,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摘自:求医问药网 http://www.jk58.com)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参考资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5/128/200618115437.htm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