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芥,中药芥米的别名是什么

中草药芥,中药芥米的别名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中药芥米的别名是什么2,中药山芥的功效3,中药北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中药芥子5,中药芥穗当归川芎黄芪赤芍红花甘草搭配有什么功效6,中药白芥子还有其他别称么7,中药白芥子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8,中药材山芥是什么9,芥的药用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芥米的别名是什么

白芥子

中草药芥

2,中药山芥的功效

山芥别名:术、山姜、山连、山精、冬白术。药用部位:根茎。产地:浙江、湖北、湖南。采收:11~12月间采挖。药性:温。药味:苦、甘。归经:脾、胃。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毒性: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熬膏;或入丸、散。禁忌: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壅滞者禁服。

中草药芥

3,中药北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中药中 没有北芥这种药 可能是地方叫法

中草药芥

4,中药芥子

味辛,温。 无毒。 归鼻。 主除肾邪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服温中。 味辛,性温。 无毒。 入肺、胃二经。 主下气,止翻胃,消疟癖,辟鬼邪,驱疰气,除皮里膜外痰涎。醋研可敷射工毒。白芥子辛宜于肺,温宜于胃,故俱入之。 气温,味辛。 无毒。 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目黄赤,醋研敷射工毒。 芥子气温,禀天春升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升,阳也。 味辛入肺,肺合皮毛;辛温发散,所以发汗。胸者肺之分也,膈者肝之分也;白芥子辛温疏散,所以入肝肺之分而消痰冷也。肺主气,气温则下行,所以主上气也。面目黄赤,肝乘脾也;气温达肝,肝不乘脾,黄赤自退也。 醋研主射工毒,亦辛温条达之功效也。 味辛,气温。 入手太阴肺经。 破壅豁痰,止喘宁嗽。 白芥子辛温利气,扫寒痰冷涎,破胸膈支满,治咳逆喘促,开胃止痛,消肿辟恶皆良。 味辛,气温。 无毒。 入肝、脾、肺、胃、心与胞络之经。 能去冷气,安五脏,逐膜膈之痰,辟鬼祟之气,消癖化疟,降息定喘,利窍明目,逐瘀止疼,俱能奏效。能消能降,能补能升,助诸补药,尤善收功。近人不知用白芥以化痰,而频用半夏、南星以耗气,所不解也。 白芥子善化痰涎,皮里膜外之痰无不消去,实胜于半夏、南星。半夏性燥而烁阴,南星味重而损胃。独白芥子消化痰涎,又不耗损肺、胃、肝、心之气,入于气分而实宜,即用于血分而亦当者也。 辛,温。 归肺经 。 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1. 用于寒湿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胁痛等证。有辛散利气、温肺祛痰之功。治咳喘痰多清稀,痰饮停滞胸膈所致的胸满胁痛,近年用以治疗渗出性胸膜炎,有消除胸腔积液的作用。 2. 用于痰湿阻滞经络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麻木,以及阴疽流注等证,本品能祛经络之痰,并能利气敢结。 3.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

5,中药芥穗 当归 川芎 黄芪 赤芍 红花 甘草搭配有什么功效

这是补阳还五汤加减,可以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
补气活血的,有点补阳还五汤的治法,要看具体用量

6,中药白芥子还有其他别称么

白芥子为中药芥子的一种,另一种为黄芥子,两者统称芥子。白芥子别名有辣菜子,苦芥子,白芥,芥菜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其功能主治为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温流注,阴疽肿毒。中药炮制要求逢子必炒,所以一般入药时都采用炒白芥子或炒黄芥子。
白芥子又名称辣菜子。
别名:白罂粟。辣菜子。
辣菜子(《中药志》)。

7,中药白芥子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关节麻木、疼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化痰逐饮,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应用范围:寒痰喘咳;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肿毒,跌打肿痛,脚气,阴疽;肢体麻木;关节肿痛,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治痰饮咳喘,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常用
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关节麻木、疼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化痰逐饮,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应用范围:寒痰喘咳;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肿毒,跌打肿痛,脚气,阴疽;肢体麻木;关节肿痛,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治痰饮咳喘,痰湿流注,阴疽肿毒功效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常用
白芥子为中药芥子的一种,另一种为黄芥子,两者统称芥子。白芥子别名有辣菜子,苦芥子,白芥,芥菜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其功能主治为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温流注,阴疽肿毒。中药炮制要求逢子必炒,所以一般入药时都采用炒白芥子或炒黄芥子。

8,中药材山芥是什么

山芥 别名: 术、山姜、山连、山精、冬白术 药用部位: 根茎 产地: 浙江、湖北、湖南 采收: 11~12月间采挖。 加工: 除去细根及茎叶,烘干或晒干。 地道沿革: 白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未分苍、白术。《本草图经》云: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凡古方云术者,乃白术也。”《本草蒙荃》云:“浙术俗名云头术……歙术俗名狗头术。”《本草品汇精要》:“杭州於潜佳。”《本草纲目》云:“白术,桴蓟也,吴越有之。”《本草纲目拾遗》云:“孝丰天目山有仙丈峰产吴术,名鸡脚术,入药最佳。”现今仍以浙江白术产为佳,也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 栽培要点: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忌高温,耐寒,怕干旱,忌积水。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药性: 温 药味: 苦、甘 归经: 归脾、胃经 功能: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主治: 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毒性: 无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 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雍滞者禁服。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9,芥的药用功效是什么

【释名】也叫芥菜。味辛烈,样子像白菜,菜叶上有柔毛。茎叶【性味】味辣,性温,无毒。【功效主治】主治通鼻,通肾脏经络邪气,利九窍,明耳同,安中。常吃温中。止咳嗽上气,除寒冷气。去头痛,通肺消痰,利膈开胃。叶子大的好,叶子小且有毛的对人的害。子【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效主治】主通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咽喉肿痛。治疰气发没有定处,及被毒箭伤,做成药丸或捣为末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伤风受寒引起的胸腹腰痛,口噤,消散痈肿瘀血。芥籽的功用与芥菜相同。它的味辣能散发,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耳聋,鼻出血的病症;又能消瘀血,疗痈种,祛痛痹的邪气。它的性热而且温中,因而又能利气化痰,治咳止吐,主胸腹各种疾病。白色的芥籽更加辛烈,治病尤为好。【附方】治伤寒没有汗:用水调芥籽末填入肚脐内,然后用热药物隔着衣服熨肚脐处,直到出汗为止。治身体麻木:芥菜籽末,另醋调和后,涂在身体麻木的地方。治牙龈溃烂出臭水:把芥菜杆烧存性,研细为末,频敷患处就可以治疗。治飞丝入目:用青芥菜汁点入眼中,功效神验。治漆疮搔痒:用芥菜煎汤洗患处。治咽喉肿痛:用芥菜籽末加水调好后,敷咽喉部,等到药干了再换。又方:将芥菜籽研细成末,调醋取汁,点入喉内。等到喉内有响声,再用陈麻杆点烧,烧烟吸入喉内,立即见效。治夜盲:用紫芥菜籽炒黑研成末,用羊肝一具分作八服。每服用芥籽三钱捻在羊肝上,再用竹笋皮裹好,煮熟冷却后服用,并用煮它的水送下。治妇女闭经不行已有一年的,脐腹痛,腰腿沉重,寒热往来用芥菜籽二两,研成末。每次用二钱,空腹用酒服下。治阴证伤寒引发,腹痛呕逆:用芥菜籽研成末,加水调和后贴在肚脐上。治颈淋巴结结核:用芥制成末加醋调和后,贴患处。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