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福建沙县小吃那老鸭汤里放的是什么中草药2,中药毛将军又叫过枝草么功能是什么3,白毛莲草药还有别名吗4,中药毛将军又叫过枝草么功能是什么5,高分悬赏中草药6,请大家帮我鉴定一下这是什么中草药有什么药用功效7,福建人炖汤放的像细……
本文目录一览
1,福建沙县小吃那老鸭汤里放的是什么中草药

2,中药毛将军又叫过枝草么功能是什么
中药毛将军由于地域差异中药材分布广,造成同一种药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例如仙鹤草,贵州称刀口药、大毛药,湖南叫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江西又称子不离母、父子草、毛鸡草,而山东则称群兰败毒草,辽宁称狼牙草,福建叫其为泻痢草、黄花仔、异风茎草等。【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 【功 效】 止血,健胃。 【主 治】 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 【性味】 苦辛,平。

3,白毛莲草药还有别名吗
土丁桂的别名毛辣花、银丝草,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银花草,毛将军,白毛草、白毛莲、白毛将,白鸽草。药材买卖请上”中药材买卖通“
4,中药毛将军又叫过枝草么功能是什么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中药毛将军由于地域差异中药材分布广,造成同一种药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例如仙鹤草,贵州称刀口药、大毛药,湖南叫路边鸡、毛将军、鸡爪沙、路边黄、五蹄风、牛头草,江西又称子不离母、父子草、毛鸡草,而山东则称群兰败毒草,辽宁称狼牙草,福建叫其为泻痢草、黄花仔、异风茎草等。【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功 效】 止血,健胃。【主 治】 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性味】 苦辛,平。
过饥草”是闽南语翻译过去的谐音,它的本名叫“毛将军”
5,高分悬赏中草药
土丁桂 (《福建民间草药》) 【别名】毛辣花、银丝草(《广州植物志》),过饥草、小鹿衔、鹿含草、小本白花草、石南花、泻痢草(《福建民间草药》),银花草(《南宁市药物志》),毛将军(《泉州本草》),白毛草、白毛莲、白毛将(《广东中药》),白鸽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旋花科植物土丁桂的全草。 【植物形态】土丁桂纤细、被毛草本。 茎高20~70厘米,多少分枝,扩展或斜举,非缠绕状。 叶互生;卵形、椭圆形或矩圆形,长约5毫米,间有达10毫米的,先端短尖,基部钝圆,全缘,两面密被丝毛。 花小,腋生,单生或2~3朵同生于纤细的花序柄上,花序柄长于叶;苞片小,线形,被毛;萼片5;花冠漏斗状,浅蓝色或近白色,直径6~8毫米;雄蕊5;子房上位,花柱2。 蒴果球形,种子4颗。 花期春至秋季。 生于干坡上。 分布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性味】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凉。 ③《广东中药》:味淡,性微凉。 【归经】《泉州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 治黄疸,痢疾,淋浊,带下,疔肿,疥疮。 ①《福建民间草药》:清热泻火,涩精益阴。 ②《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止血消肿,清肝热,退翳。 ③《广东中药》:清湿热。 治赤白痢疾,湿热肚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选方】①治黄疸、咳血:鲜土丁桂一两。 和红糖煎服。 (《泉州本草》) ②治痢疾:土丁桂一至二两,红糖半两。 水煎服,日服二次。 ③治梦遗滑精:土丁桂二两,银杏四两,黄酒二两。 加水适量炖服。 ④治淋浊白带:土丁桂一至二两,冰糖半两。 水煎服。 ⑤治遗尿症:土丁桂二两,猪膀胱一个。 水煎服。 (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疳积:鲜土丁桂五钱至一两,或加鸡肝一个,水炖服。 (《福建中草药》) ⑦治疔肿:鲜土丁桂捣烂敷患处。 ⑧治疥疮:鲜土丁桂每次四两,枯矾少许,煎汤洗患处。 ⑨治蛇咬伤:鲜土丁桂,捣烂绞汁,和酒内服,渣敷患处。 (⑦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6,请大家帮我鉴定一下这是什么中草药有什么药用功效
海金沙 别名 铁蜈蚣、金砂截、罗网藤、铁线藤、蛤唤藤、左转藤。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的孢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茎细长,横走,黑褐色蔌栗褐色,密生有节的毛。茎无限生长;叶多数生于短枝两侧,短枝长3~8mm,顶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叶2型,纸质,营养叶尖三角形,2回羽状,小羽片宽3~8mm,边缘有浅钝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羽片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环带位于小头。孢子期5~11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药用部分:干燥成熟的抱子;全草。 采制: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茎叶。 性大辩论 孢子粉状,棕黄色,质轻滑润,着火燃烧发爆鸣及闪光。湿微镜下观察,孢子呈四面体,极面观钝三角形,极轴长58~72(~97)um,具3裂缝,周壁具瘤状纹饰。气微,味淡。 化学成发 孢子含海金沙素、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十)-8-羟基十六酸[(十)-8-hydroxyhexadecanoic acid]和脂肪油。 性味: 性寒,味甘。 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验方: 1.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2.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3.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4.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5.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附注 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释名:竹园荽。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一两、腊南茶半两、一起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梢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一钱,用亲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头一两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7,福建人炖汤放的像细树根一样的中药叫什么
【竹叶参的功效介绍】: 竹叶参 (《陕西中草药》) 【异名】白龙须、竹叶七、獆猪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贵州药植目录》),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广东万寿竹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广东万寿竹,又名:山竹花、一线香、竹节草、玉竹草、白子草、竹叶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短,簇生多数须根。茎细,有分枝。叶互生,质薄;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1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有明显平行脉;叶柄短。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2~4朵,罕为5~7朵;花序柄短,顶部有一片与叶相似的毡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钟状,长1.5~2厘米,裂片6,基部有距;雄蕊6;子房3室。浆果球形,黑色,花期夏季。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分布陕西及长江以南各地。本品在贵州地区亦作百尾笋使用,参见百尾笋条。
药用价值
【采集】夏秋间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云南中草药》:苦,凉。 ②《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 【功用主治-竹叶参的功效】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治高热不退,虚劳骨蒸潮热,风湿麻痹,关节腰腿疼痛,痛经,月经过多,痈疽疮疖,跌打损伤,骨折。 ①《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虚,祛风湿,活络镇痛。治虚劳,骨蒸潮热,肺结核,心慌气短,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②《云南中草药》:接骨止血.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③《江西草药》:祛风散热,舒筋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炖鸡、研末为散。 外用:捣敷患处。 【选方】①治小儿高烧:山竹花根适量,研末。 每次一钱,日二次,冷开水送服。 ②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二两,鸡蛋一个。水炖,服汤食蛋。 ③治风湿痛:山竹花根六钱,红孩儿根五钱,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三钱。用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次服五钱至二两,早晚各一次。 ④治腰痛:山竹花根适量,研末。每次二钱,水酒冲服,早晚各一次。(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风湿关节痛,痛经,月经过多,肺结核:白根药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骨折,枪伤,疮疖,蜂窝组织炎:白根药(鲜)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⑦治毒蛇咬伤,引起昏迷:山竹花根二饯,研末,用万年青根三钱,煎水冲服。(《江西草药》)
8,福建人炖汤放的像细树根一样的中药叫什么
【竹叶参的功效介绍】: 竹叶参 (《陕西中草药》) 【异名】白龙须、竹叶七、獆猪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贵州药植目录》),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广东万寿竹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广东万寿竹,又名:山竹花、一线香、竹节草、玉竹草、白子草、竹叶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短,簇生多数须根。茎细,有分枝。叶互生,质薄;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1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有明显平行脉;叶柄短。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2~4朵,罕为5~7朵;花序柄短,顶部有一片与叶相似的毡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钟状,长1.5~2厘米,裂片6,基部有距;雄蕊6;子房3室。浆果球形,黑色,花期夏季。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分布陕西及长江以南各地。本品在贵州地区亦作百尾笋使用,参见百尾笋条。
药用价值
【采集】夏秋间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云南中草药》:苦,凉。 ②《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 【功用主治-竹叶参的功效】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治高热不退,虚劳骨蒸潮热,风湿麻痹,关节腰腿疼痛,痛经,月经过多,痈疽疮疖,跌打损伤,骨折。【竹叶参的功效介绍】: 竹叶参 (《陕西中草药》) 【异名】白龙须、竹叶七、獆猪七、白毛七(《陕西中草药》),石竹根、竹节参、竹根七(《贵州药植目录》),白根药、小竹根、倒竹散、老虎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广东万寿竹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广东万寿竹,又名:山竹花、一线香、竹节草、玉竹草、白子草、竹叶草。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茎短,簇生多数须根。茎细,有分枝。叶互生,质薄;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1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圆,有明显平行脉;叶柄短。伞形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2~4朵,罕为5~7朵;花序柄短,顶部有一片与叶相似的毡片;花下垂,白色或淡紫色,钟状,长1.5~2厘米,裂片6,基部有距;雄蕊6;子房3室。浆果球形,黑色,花期夏季。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分布陕西及长江以南各地。本品在贵州地区亦作百尾笋使用,参见百尾笋条。 药用价值 【采集】夏秋间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云南中草药》:苦,凉。 ②《江西草药》:性平,味苦辛。 【功用主治-竹叶参的功效】清热解毒,舒筋活血。治高热不退,虚劳骨蒸潮热,风湿麻痹,关节腰腿疼痛,痛经,月经过多,痈疽疮疖,跌打损伤,骨折。 ①《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虚,祛风湿,活络镇痛。治虚劳,骨蒸潮热,肺结核,心慌气短,风湿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②《云南中草药》:接骨止血.消炎止痛,祛风除湿。 ③《江西草药》:祛风散热,舒筋活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炖鸡、研末为散。 外用:捣敷患处。 【选方】①治小儿高烧:山竹花根适量,研末。 每次一钱,日二次,冷开水送服。 ②治手足麻痹:山竹花根二两,鸡蛋一个。水炖,服汤食蛋。 ③治风湿痛:山竹花根六钱,红孩儿根五钱,茜草根、大血藤根、虎刺根各三钱。用白酒一斤浸泡七天,每次服五钱至二两,早晚各一次。 ④治腰痛:山竹花根适量,研末。每次二钱,水酒冲服,早晚各一次。(①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⑤治风湿关节痛,痛经,月经过多,肺结核:白根药三至五钱。水煎服或炖鸡服。(《云南中草药》) ⑥治跌打损伤,骨折,枪伤,疮疖,蜂窝组织炎:白根药(鲜)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⑦治毒蛇咬伤,引起昏迷:山竹花根二饯,研末,用万年青根三钱,煎水冲服。(《江西草药》)
9,岗梅根鱼腥草土牛七山芝麻毛冬青这些中药分别有什么做用
岗梅根
【药用部位】梅叶冬青的根。本植物的叶(岗梅叶)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①《岭南采药录》:“味苦。”②《陆川本草》:“甘,寒。”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入肺、肝、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鱼腥草
多年生草本,有鱼腥味。根茎横走。花小,白色。
性味归经: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 归肺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并是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的要药。
消痈排脓功效还可用于热毒疮疡。
清热除湿,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湿热淋证。
清热止痢功效可用治湿热泻痢。
土牛七为土牛膝的别名
叶子有用,全草晒干入药则为倒扣草治疗感冒发热,扁桃腺炎,胃痛,痢疾,淋疾,肾炎,水肿,尿路结石
山芝麻
【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
【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 山芝麻
.,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直立,有分枝,茎皮坚韧似麻,小枝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单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夏季叶腋抽出短花序梗,花数朵簇生其上,花梗短。朔果卵状矩圆形,略似芝麻果实,长近2厘米,密被星状毛茸,熟后5裂。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备注】(1)本品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版本二
【别名】岗油麻(《生草药性备要》),岗脂麻(《岭南采药录》),山油麻 山芝麻
(《广州植物志》),田油麻、仙桃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芝麻、狗屎树(《广西中兽医药植》),假芝麻(《广西药植图志》);山麻(《闽南民间草药》),假油麻、芝麻头(《岭南草药志》),牛釜尾(《广西中草药》),山野麻(《福建中草药》),白头公、油麻甲(江西《草药手册》),野麻甲、假麻甲(《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全株。6月前采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小枝密被灰黄绿色短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长4~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脉3出,全缘,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5~7毫米。花序腋生,密生小花;花苞1片,线状尖针形;花柄短;萼简状,长6~7毫米,5裂,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淡紫色,线形,长约1厘米;雄蕊10,连合成雄蕊柱,雄蕊柱与雄蕊柄合生,顶端5裂,花药群集在裂齿间,退化雄蕊5;子房5室,被毛,花柱柔弱。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毫米,先端短尖,密被星状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山、丘陵、荒坡、路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黄酮甙、酚类、鞣质。
【性味】
辛微苦,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注意】《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毛冬青
别名:乌尾丁、痈树、六月霜、细叶冬青、细叶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树、茶叶冬青、水火药、喉毒药、米碎丹、高山冬青、猫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莱、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胆、毒药、酸味木。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夏、秋采,切片晒干。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