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闽西客家方言龙岩武平上说的有一种中草药的名字叫做刀刀王2,客家人说的石蒜吃了有什么好处与坏处3,客家人讲的中草药开心花是什么4,客家人叫默菜中药名叫什么5,客家人煲汤最常用的20种药根你都认识吗6,客家话的猪麻记草药什么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1,闽西客家方言龙岩武平上说的有一种中草药的名字叫做刀刀王

2,客家人说的石蒜吃了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石蒜的功效与作用】1、石蒜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杀虫等的功效,但有小毒;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肾炎水肿、毒蛇咬伤等;石蒜碱具一定抗癌活性,并能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为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要药。2、石蒜有抗肿瘤、抗胆碱酯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神经肌肉接头、平滑肌产生作用,此外还有抗炎作用。3、石蒜可以治疗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主要治疗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等现象,具有很好的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石蒜的副作用】石蒜鳞茎有毒,因此不能过度食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石蒜的食用方法】内服:煎汤,0.5~1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石蒜的使用禁忌】体虚,无实邪及孕妇等人群禁忌服用,皮肤破损严重者不能将石蒜敷于患处。中草药石蒜对于人们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很适合日常生活食用,而且其功效很好,能够有效预防疾病,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客家人讲的中草药开心花是什么
家人讲的中草药,开心花是什么?中草药开心花客家的都是很珍贵的,我可知道是珍贵的草草药
4,客家人叫默菜中药名叫什么
中药名称叫巴戟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5,客家人煲汤最常用的20种药根你都认识吗
客家人常年住在山区,对山上的一草一木情有独钟,那些草木对人体有药用疗效,也口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客家药根饮食文化。 在客家人的餐桌上,一锅药根煲的靓汤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也造就了客家人可以单从药根汤的香气及味道判断药根品种的本领,但它们还没下锅前的模样及效用,或许就没几个人知全了。 那么,哪些是客家人煲汤常用的药根呢? 当泥(山稔)根 当泥,即是桃金娘,初秋,是当泥果熟时节。其果先青而黄,黄而赤,赤而紫。当泥熟得紫色的时候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头牙齿也会被染成紫黑色。当泥的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野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性味:苦甘;寒;无毒。 清热解毒,活血利尿。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能活血消肿,散结止痛。尤其对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及能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发生。 牛奶树根 牛奶树根分为白花牛奶树根和红花牛奶树根,生长环境为深山老林,用来煲汤的必须是白花牛奶树根。其性温、味甘、辛。味道甘中带香。牛奶树根煲出来的味道带有牛奶味。 白花牛奶根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 溪黄草 溪黄草,别名溪沟草、山羊面、熊胆草等。为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大,粗壮,有时呈疙瘩状,向下密生纤细的须根。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俗称土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跌打瘀痛等病症。 臭屁藤 臭屁藤,又叫通气藤、鸡矢藤。臭屁藤具有清热利湿、通气降火、活血止痛、骨折、主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跌打损伤等疗效。 臭屁藤汤(小半碗热汤)也是客家妇女剖腹产后首选草药,对通气、活化体内淤血及止痛的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叶神 五叶神,又叫绞股蓝。因含有与人参完全相同营养成分的人参皂贰,故有第二人参及南方人参的美誉。 五叶神具有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固表敛汗、补肾温阳、祛痰止咳的功能,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悸胸闷、失眠多梦、盗汗、食欲减退、便溏、久咳痰白等心、肺、脾气虚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地斩头 地斩头又叫地胆头、草鞋根。多生长于客家地区田埂、山坡、路边或村落旁旷野草地上。地胆头有白花和红花两种,从功效上来说,红花较好,味微苦。 专治头风,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咳利尿,防流感等功效,地斩头根配青头鸭煲汤,消暑消炎,对感冒患者或上呼吸道炎症者起辅助治疗功效。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气味辛甘,性质温和,香气四溢。煲出的汤有椰奶香味。具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健脾开胃,溢气生津,祛湿化滞,清肝润肺等作用。不论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鸡骨草 鸡骨草具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的功效。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治黄疸肝炎,胃痛,乳痈,瘰疬,跌打伤瘀血疼痛,虚寒体弱者慎用。 簕苋根 簕苋根具有凉血止血;清利湿热;解毒消痈的功效,主治胃出血;便血;痔血;胆囊炎;胆石症;痢疾;湿热泄泻;带下;小便涩痛;咽喉肿痛;湿疹;痈肿;牙龈糜烂;蛇咬伤。 苦斋 苦斋,学名败酱草,可在多年生草本,闻起来有一种类似“臭脚丫子”的气味,生长在深山的溪边或山沟潮湿的地方。多用于煲汤。味道另类而有特色。和榴莲那样,起初因味道而排斥,品尝过后,因味道而吸引。 野苦斋特殊的风味可明显增强食欲,用以炖猪肚既清暑祛湿,又能健脾养胃。野苦斋所含的蛋白质、无机盐及维生素易被机体生理活动所利用,具有抗肿瘤的成分,其特殊的风味可明显增强食欲。野苦斋煲猪骨是当地人们一个夏日家庭常用的汤品,能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石橄榄 石橄榄是一年四季生长在深山林荫岩石壁上或者附生在多年老树的附生草本植物,清热养阴,化痰止咳,润肺生津,利湿,消瘀。 艾根 客家人喜欢用艾草来煲鸡汤,认为艾草鸡汤既可以祛风暖胃、清热解毒,又可以平抑肝火、祛风湿、消炎、镇咳,所以艾草鸡汤已成为客家人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在秋冬时节,客家地区的妇女更是喜欢用艾梗、艾根熬鸡汤,认为艾梗、艾根的食疗作用更大。 观音串 观音串,学名黄花倒水莲,也叫黄花远志。生于林中山谷或溪边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植物,味甘微苦。观音串具有补气,强壮筋骨,祛湿,散瘀,生津止渴,祛火补血,腰腿酸疼,乃坐月子与日常调理必备的滋补佳品。 土茯苓 土茯苓,中药名。民间称为硬饭头。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主治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狗肝菜 狗肝菜,客家名:青射的(兴宁)、小青(梅县)、屎缸青(蕉岭、平远)、离下青(大埔),别名九头狮子草、九节篱、六角英、化痰青、绿豆青、竹叶青、肝火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生于山坡、阴湿草地或路旁草地上。用于感冒发热,热病斑疹,暑热烦渴,眼结膜炎,咽喉肿痛,疔疮,便血,尿血,小便不利。 这些汤料不仅是在外生活工作的客家人爱选购的客家特产,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每次归乡必定要带走的“乡情”。
6,客家话的猪麻记草药什么作用
7,客家叫细样色麻头根的药名是怎么
黄花地桃花 地桃花【别名】 黄花虱麻头、千打槌、地桃花、黐头婆、玉如意、火蒴麻、生毛栏路虎、黄花虱母子。生于林边灌丛中。【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淋化石。主风热感冒;痢疾;泌尿系结石;疮疖;毒蛇咬伤
8,客家人用什么草药炖鸡汤
楼上的都说了不重复,还有1:黄酒、生姜、是甜的,是客家人的特产,其他地方的黄酒不知道是否一样,坐月子的时候一般都用它补身。(这个貌似就放黄酒,和姜具体不太清楚,要问我妈才知,反正我吃的时候就只吃到黄酒和乌鸡,应该也没其他什么材料了,因为那个黄酒已近包含了多种材料)2:鸡骨草(下火,滋补,这个就放鸡骨草和鸡,很简单)3:红枣(或蜜枣),党参,干淮山,玉竹,薏米,枸杞 4:花旗参,桂园,枸杞,还可以放点当归 全都是一股脑放到高压锅里炖(不要用沙锅,太久了,浪费资源),一般大火10-15分钟,小火20-25分钟,那些书上说要2-3个小时的太夸张了,煲汤是广东人的家常菜,基本隔天煲或天天煲,2-3小时,平凡老百姓哪有这么多时间、精力和资源啊。饭店还可能会这样。最后才放盐,什么酱油,味精都不放的,油也不放,纯粹是食材的原汁原味,这些是广东人常煲的汤。那个黄酒,是客家的特产
9,客家人叫的地盏头草药
是不是地胆草属 (Elephantopus) 的地胆头 (Elephantopus scaber L.)阿?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寻常疣”的问题。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表皮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的有寻常疣、跖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等。 …… 6)治疗方法 1. 液氮冷冻治疗:最常用,适用于皮损较小、数目少者。 2. 激光治疗。 3. 对于基底部较小的疣如丝状疣,可用刮匙直接刮除后止血。 4. 局部外用药物5%5-fu软膏、10%水杨酸软膏等。 5. 左旋咪唑50毫克,口服,每日3次,服3天停11天,连用3个月。 6. 板蓝根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 …… 8)偏方、验方 1. 取鸦胆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疣体(外敷前最好先用热水浸泡患部,并用刀片刮去表面的角质层),用玻璃纸及胶布固定,3日换药1次。 2. 用艾柱适量。于疣体上灸之,每日1次,至脱落为止。 …… 10)疗效评价 1. 治愈:突出的疣完全消除。 2. 好转:疣部伤消除。 3. 未愈:疣同治疗前无变化。 …… 12)注意事项 1. 疣在2--3年内可能自行消退,但也有不少病例此愈彼起,反复发作,故自疗必须坚持不懈。 2. 疣个数少者一般只需外治,多而经常发作,才需要配合中医内治疗法。 3. 心情郁怒,肝火易动会诱发扁平疣等生长。某些患者不用针对性药物治疗,而采取直接、间接暗示疗法治疗,疠也会脱落痊愈,足见精神与疣有一定关系。故患者内心世界宜恬静欢快。 4. 忌酒和辛辣热性食品。多吃新鲜果蔬,保证有足够的维生素。大便也需保持畅通。 5. 疣发数量多,选用外治上药方法时,无需全数涂药,只要选取最早生出的母疣上药,母疣脱落,其它子疣也会相继消失。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10,客家话地参头是什么植物或药材
LZ说的是地胆草的根——地胆头菊科植物地胆草【植物形态】地胆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有时全体被白色紧贴的粗毛。茎二歧分枝,枝少而硬,粗糙。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4.5厘米,基部渐狭,先端钝或短尖,边缘略具钝锯齿:茎生叶少而细,叶柄长5~15毫米,基部扩大抱茎,或近无柄。头状花序约有小花4朵,生于枝顶;通常有3片叶状苞,苞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1.5厘米;头状花序在每一花束内有多个,密集;总苞片长8~10毫米;花托无毛;小花全为管状,两性,淡紫色,长7~9毫米,先端4裂,一边开裂,裂片稍阔展;雄蕊4~5,略伸出管外;子房下位,1室。瘦果有棱,顶端具长硬刺毛4~6。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次年2月。 生长于山谷、村边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丛中。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苦地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末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以叶多、无花者为佳。 产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其特征为茎分枝极多,被毛,叶生于茎枝上,椭圆形或矩圆形,花白色。 【化学成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醇、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应用地胆草注射液(水煎浓缩后酒精提取液,再加醋酸铅去掉沉淀制成)作体外抑菌试验(纸片法,每纸片含生药量约30毫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倾注法,每15毫升含生药18~24克时,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 【性味】苦辛,寒。 ①《纲目》:"味苦。"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 ④《闽南民间草药》:"苦,微寒,无毒。" 【归经】①《泉州本草》:"入肺、肝二经。"②《闽东本草》:"入肺、脾、肝三经。" 【功用主治】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凉血,消毒,去痰。理鼠咬、蛇伤,亦能止血。"治肠风下血。" ②《纲目拾遗》:"叶:可贴热毒疮。" ③《广州植物志》:"治湿热。"④《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消胀。" ⑤《南宁市药物志》:"叶:敷热毒疮,乳痈,跌打。" ⑥《广西中药志》:"清热解毒。治痧气热病,捣烂敷热疮,煎汤熏洗兼内服治眼睛上膜。" ⑦《闽东本草》:"温脾利水,宽中下气。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①《南宁市药物志》:"体虚者忌之。" ②《广西中药志》:"寒症勿用。" ③《泉州本草》:"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鼻出血:地胆头、猪肝各酌量。同煎服,连服三至四次。 ②治阳黄疸:地胆头连根叶洗净,鲜者四至六两。煮肉食,连服四、五天。 ③治单腹殿胀:苦地胆二两。煎水分早晚二次服,或和亦猪肉炖服。(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 ④治尿闭:地胆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脚气:苦地胆全草一至二两,豆腐二至四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热淋:鲜地胆草三两,瘦猪肉四两,食盐少许。加水同煎,去渣,分四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地苦胆二钱。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一剂。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⑧治腋下生肿毒,散肿止痛,脓已成者亦安,亦治一切肿毒:天芥菜以盐醋同捣敷之。(《医林集要》) ⑨治痈肿:一鲜地胆草全草煎水,熏洗患处。二地胆草全草七钱,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⑩治指疔、乳痈:鲜地胆草全草适量,酌加甜酒酿糟同捣烂,敷于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⑾治丝虫病淋巴管炎:地胆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⑿治蛇伤:天芥菜同金沸草入盐捣敷之。(《纲目》) ⒀治翼状胬肉:苦地胆十斤,醋二十斤,铜块一斤。先将铜烧红,立即放入醋中,取出烧红,再入醋,如此反复数十次,再将新鲜苦地胆放入醋中浸泡一个月,过滤,滴眼用(有刺激感不用特殊处理,半小时后恢复正常)。(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炎症 将地胆头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共观察112例,其中肺炎29例,上呼吸道炎24例,淋巴腺炎18例,肠伤寒12例,肺气肿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肝炎9例,支气管炎8例,皮肤感染2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症状好转后合用抗菌素;或先用抗菌素无明显疗效而改用本药治愈者)38例,无效6例。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口腔溃疹 地胆头干品1两,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22例,18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3天。观察3个月无复发。副作用:个别服后腹部不适。老年及小儿宜慎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