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国有哪些草药2,这是啥中药名3,澳门科技大学中药博士内地就业4,中国十大中药材中有什么药材5,中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有什么副作用6,有哪些中草药7,中国的中草药一共有多少种8,中草药有哪些9,中国的药材有哪些10,中药材有哪……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有哪些草药
13268,这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完成的《电脑检索全国中草药数据库》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
2,这是啥中药名
1、白鲜皮,别名:白藓皮(15克)、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拉丁文名:CORTEX DICTAMNI中药名。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生用。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现代研究,该品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2、旋复花(10克),又名:驴儿草、百叶草。多年生草本,茎具纵棱,绿色或微带紫红色。叶互生,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或窄长椭圆形。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顶生,呈伞房状排列。瘦果长椭圆形,被白色硬毛,冠毛白色。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山坡、路旁、田边或水旁湿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东等地。
3、桂枝(10克),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春、夏二季采收,除去叶,晒干,或切片晒干,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棱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面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4、木香(15克)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云木香(学名:Saussurea costus),又名广木香或青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川木香(学名:Dolomiaea souliei)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这两种植物的根茎都是重要的中草药。
5、赤芍(15克),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著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6、橘皮,又称为陈皮(10克),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橘皮(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橘皮(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7、桃仁(10克),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 (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8与9-----只有司药师按照约定知道,当然我也知道,只是为了维护医生本人的著作权和处方的隐私权不可以明文显示的!10是当归10克,11是丹参18克,通过本方可以看出是为清除肚腹疾病的处方,只是医生为了处方不外泄而与药剂师的攻防措施,你不认识是真的,只要抓了治病才是正理,请不要怪医生如此开方,因为有些人拿了医生的处方到医院外抓药,这样一来医生白看病连一角钱的处方费都捞不着,还说医生 上班不干活啊。至于医生使用狂草字体开处方,无可厚非啊!

3,澳门科技大学中药博士内地就业
我是内地的本科毕业生、香港的硕士毕业生、澳门科技大学的博士生。虽不是中医药学院的,但我认为目前博士毕竟还是属于高端人才,内地的医院还远远没有达到博士爆棚的程度,你担心什么呢?另外我认为科技大学的博士课程确实是相当不错的,比起内地确有独到之处。向左转|向右转
4,中国十大中药材中有什么药材
:灵芝,人参,龙涎香,冬虫夏草,雪莲,何首乌,鹿茸,麝香,海马,燕窝灵芝,人参,龙涎香,冬虫夏草,雪莲,何首乌,鹿茸,麝香,海马,燕窝
5,中药对身体有副作用吗有什么副作用
对于中药是否有副作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副作用? 副作用的定义是指在治疗剂量下所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由此可见,其实副作用有时与治疗作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当药物的某一效应作为治疗目的时,其他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也就成了副作用。 跟西药相比,中药的成分往往要复杂一些,其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利用其中一个药理作用时,其他的作用也就成了副作用。一般来说,副作用比较轻微,且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当然,我这里说的副作用,可能比人们常说的副作用范围要窄一点,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的副作用范围可能比较笼统。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其实并不是说中药就没有副作用的,实际上中药中也有很多毒副作用比较强烈的药,所以说如果真的需要治疗疾病,而自己又不是很懂的情况下,就不要真的随便跑到山野里去挖几棵药用植物,就给自己开始治疗了,且不说治疗疾病需要辨证论治,而中药有时也需要经过炮制才能使用,万一误认了,挖了一株有毒的,那也是得不偿失的。 中医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而且也通过了中医药法。但是近年来对于中药无毒的过度宣传,给人们的思维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提到中草药,大都数人会认为是“天然药物,无毒无害”、“绿色医疗”。但中药确实也是有副作用的。因为中草药之所以起作用,也是这些中药内的化学成分作用于人体而起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所以肯定是有副作用的。 老祖宗并不否认中药的毒副作用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但不否认中草药的毒性,而且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和毒性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中医也规定配伍用药的“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小儿和老人的用药禁忌等。在《中国药典》中,将有毒的中草药按三级划分,分别注明为“小毒”、“中毒”、“大毒”,有些药物还特别注明了其肾毒性及肝毒性,规定了用药注意事项。 近几年影响比较大的中药毒副作用事件 1、1990-1992 比利时减肥中药中毒事件 (防己) 2、1990-1993 日本小柴胡汤中毒事件 (间质性肺炎) 3、1978新加坡黄连中毒事件 4、美国麻黄听证会 5、香港的中成药重金属招标。 这些事件中,中药的毒副作用给人们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能乱用 很多人为保健 养生 ,喝茶泡片西洋参,熬粥放把枸杞子,炖肉放点当归、黄芪。然而,专家表示,这些补品虽然副作用不大,但如果不辨体质乱吃,或者食用量太大,都对身体不利。 还有人热衷追寻各种民间偏方。我曾经看过一个银屑病的病人,用苍耳子叶熬水外洗治疗皮肤病,结果病没治好,结果自己得了慢性肾病肾炎。 中药也有毒 有些中药是有大毒的,如乌头、雷公藤、洋金花等,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中药的乌头内含有乌头碱,有毒,使用时须经过加工炮制以减低其毒性,入方药时又与其他药物相配伍制约其毒性,加之久煎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毒性,发挥其治疗作用。 有文章称中药中极毒药材132味,慢毒药材911种。所以应用中药是还是应该注意的。 中药也有副作用 过去,由于中药检测技术的限制,人们对一些中药的副作用认识不清,似是而非。所以百姓认为中药无副作用。导致中药滥用,一个重要因素是很多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随着采用先进检测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发现有些中药在使用当中确实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副作用。 如中药木通,可以对肾功能造成损害;甘草与西药洋地黄同用,会引起洋地黄蓄积性中毒反应。黄连,内含的小蘖碱对葡萄糖六磷酸酶缺乏症的人,可引起溶血性黄疸(没有此症的人则不会发生溶血反应)。 还有一些居民不懂辨证也乱吃中药。一些西医医生不懂中医,也乱给病人开中药和中成药。“不遵循中医思想理论,不出问题才怪。” 不要相信虚假宣传 不要轻信“纯天然”“纯植物”等药品宣传,不要认为凡是中草药都没有毒副作用。中草药都需经过炮制才能使用,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纯天然”药材。单味中药都有毒性,复方才能规避毒性风险。中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通过药物间相互作用,提高药效,减低毒副作用。 温馨提醒:开中药必须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或中医医院,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民间验方等,不要到非正规的小诊所看病。 中医讲“方对人”,而不是“方对病”。“需要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一定要定期随诊,注意换方,绝不能一副药吃一年。” 我们都知道西药的成分是明确的,作用机制也是明确的,一些与用药有关的副作用一般都是明确的,并都写进了药品说明书,虽然也因人而异,但是服用后可能会发生的副作用是可以预见的,大都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并想办法对不适用人群进行规避(做皮试啊、用药经历啊什么的),大夫可以趋利避害,选择使用。比如:我们服用感冒药后都嗜睡,青霉素需要做皮试,阳性就不能用,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等等。 而中药成分复杂,虽然近年来发现并明确了一些中药的毒副作用,肝肾功能损伤是目前吃中药最主要的副作用。例如:关木通含马兜铃酸,肾毒性;何首乌可致肝损伤等等。但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是多种中药组方一起服用,副作用的发生也是各种各样。 所以,中药副作用肯定有,具体是什么副作用还要看什么人用,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等。即使是已经发现有毒副作用也不是绝对不能使用,就跟西药副作用已经明确,但大家都还在用一样。其实现在中药的不良反应、副作用大多也与长期、大量、不合理的使用有关,何首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为了延年益寿、乌发长期大量使用而引发肝毒性。总之,中药也好、西药也好,副作用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都需要规范使用,对症使用方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43万份,中药引起的占16.9%;其中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药占比10.4%。 据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 中药里毒性品种共有83种 ,其中大毒10种,有毒42种,小毒31种。大毒药品毒性剧烈,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容易致人中毒或死亡,要严格控制用量。 临床常用的毒性中药有苦杏仁、川乌、草乌、水蛭、蜈蚣、土鳖虫、全蝎、苍耳子、马钱子、附子、蟾酥、罂粟壳、蒺藜、木鳖子、制干漆等;还有含有朱砂、雄黄等中成药,朱砂主含硫化汞,雄黄主含硫化二砷,两者易在体内蓄积,对肝肾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含有朱砂、雄黄等中成药不能久服或过量服用。 以下逸仙药师整理了易致肝、肾损害的中药: 肝毒性中药: 菊三七(土三七)、雷公藤、何首乌、黄药子、川楝子、千里光、艾叶、苍耳子、乌头、附子、朱砂、雄黄、青黛、山豆根、黄独、补骨脂、斑蝥、蜈蚣、麻黄、贯众、常山、泽泻、芫花、大黄、姜半夏、天花粉、金不换、白藓皮等。 肾毒性中药: 含有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主要包括关木通、青木香、防己、细辛,朱砂莲、天仙藤、马兜铃、淮通、寻骨风,乌金七、金耳环、山慈菇、杜衡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较多,一般不能长期或超量服用,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更应该慎重,在服药前看是药品否含有以上含马兜铃酸成份的中药。其他中草药如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益母草、大黄、斑蝥、草乌、细辛、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土牛膝、棉花子、巴豆、甘遂、朱砂、升汞等也可引起肾损。 中药博大精深,调和阴阳,维持人体功能平衡。缺啥补啥,多则减之,重在调理预防,避免病毒入侵,加一道防火墙。 在以前把中药打了下去,现在又把中药带到了神坛。古人云,是药三分毒。中药哪有没有副作用。只能说毒副作用大小。 无论是中成药还是西药,其作用基础都是化学物质作用于生物体,如丹参起药理作用的便是丹参酮,这些化学物质都存在一定副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就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在这里有人恐怕会回击说,西药长期大量服用难道不会中毒吗?我想说,当人们坚信中药毒副作用低,这种对中药的轻看,就有可能导致更多伤害。 广东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不少认为中药温和毒副作用小。曾听肾脏科的医生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为牙痛找中医开了一剂草药方子,连续吃了一周,突然感觉身体异常,排尿减少,来医院检查,结果已是尿毒症,且不可逆转。原来治牙痛的草药方中有一味药是朱砂莲,含有马兜铃酸。还有一个女孩,为治脸上的青春痘,长期吃一种叫龙胆泻肝丸的药,造成急性肾损伤。 中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呢? 说起中药,很多人对其印象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中药并非如我们大众所认为的安全无毒。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个“毒”指的是中药的偏性,可以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已经认识到了中药是有副作用的。我们所说的中药副作用的专业术语是中药不良反应。 近些年,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治疗便秘,患者出现砷中毒症状:皮肤发黑、疲乏无力、腹腔积液;龙胆泻肝丸导致肾衰竭,严重的导致尿毒症事件;土三七致肝损伤事件;何首乌致肝损伤等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层出不穷。 如何避免或减少中药副作用的发生呢?1、在正规医院、诊所就医,不轻易相信江湖游医。2、拒绝服用不明来源、非正规厂家、三无产品中药。3、辩证用药,如自行选药,要注意说明书上的症状描述,如不能判断请求助于医生、药师。4、中病即止,病好了及时停用中药,不要长期服用中药。如需长期用药,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用药。5、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用药,不自行加减剂量或疗程。6、服药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俗话说:“逢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这样,是有副作用的。中药多数为配合使用,如配合适当,可加强药效,或监制毒性。如配合不当,会减少药效,或产生副作用。概括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中药的毒性及副作用举例如下: 1.半夏有毒性,须生姜制之(相畏)。2.巴豆有毒,绿豆杀之;南星有毒,生姜杀之。(相杀) 3天花粉恶干姜。(合用致疗效下降)属配伍禁忌。 4.甘草反甘遂。(合用致毒副作用)属配伍禁忌。 因此,医生须牢记十八反药歌与十九畏药歌及妊娠用药禁忌(包括巴豆,芦荟,芫花,甘遂,大戟,瓜蒂,三棱,莪术,阿魏,干漆,水蛭,麝香,地龙,蜈蚣,穿山甲,水银,轻粉,雄黄等有毒药要禁用;以及泻下药,通淋利水药等也要慎用) 5.中药学中有的药名中注明有小毒,请注意。 6,在学术交流中,有报道“连翘引起过敏性皮肤病一例”;本人在临床工作中也发现“乌蛇止痒丸引起固定性药疹一例”,等等,中药引起有过敏性体质病人产生过敏性皮炎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 附:现代西药在说明书中也注明详细副作用,请注意。 以上供参考。 我手上有2个吃中药很长时间的患者,一个是脑鸣,在省人民医院做了3次磁共振,显示是脑萎缩,在我这吃了近2年的中药,这两年期间,感冒咳嗽3次,腰痛(腰椎间盘突出)发作1次,便秘发作1次,基本上是3.5服药缓解,然后就一心一意治疗脑鸣,现在的结果是想起来就有点脑鸣,不想起来就不鸣了,晚上也不鸣,每年做体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正常,血压也正常;一个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以前基本每年要住2次中南医院,来吃中药的时候,血小板20个单位,空腹血糖7.1,还有眩晕腰酸乏力心悸等症状,吃了3个月中药,症状全部消失,空腹血糖5.3,然后再吃了8个月,血小板达到95个单位,正常是100-300单位,也做了体检,肝肾功能、血脂等都正常。 我以上的表述,并不是说中药没有副作用,主要是说中医看病,最主要是要辩证,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中医中药是我们老祖宗在长期对抗疾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学。 在保卫中国人 健康 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总的来说,中医中药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国家近几年大力推广中医中药也是期望祖宗的瑰宝能够为 健康 中国做出更多贡献。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部分中药的确存在一些副作用,且容易被人们忽视。本文,“问上医”就为您介绍一种目前已在医学界广为人知的中药副作用: 强效致癌物马兜铃酸。 不少中药含有马兜铃酸,它是亚洲人民肝癌高发的重要诱因! 在我国,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事件在2003年就被媒体爆出,打破了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折,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药的安全性。 马兜铃酸:强效致癌物 2017年,一篇关于马兜铃酸的重磅论文,登上权威医学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科学转化医学)封面。研究显示,含马兜铃酸的草药,是导致亚洲地区肝癌的罪魁祸首! 研究者对亚洲各地肝癌样本做了基因检测发现, 中国 大陆47%,中国台湾78%,东南亚56%的肝癌样品都明确显示与马兜铃酸诱导的细胞突变相关。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欧美地区肝癌少,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非常多。 马兜铃酸的强致癌性 马兜铃酸是存在于一些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它能够紧密结合在以T、C、G、A四个碱基编码生命的DNA上,导致在细胞复制时,容易把T变成A,A变成T,形成所谓的“马兜铃酸突变”。 台湾科学家发现,由马兜铃酸引起的尿道癌中,平均每100万DNA,就有150个突变。相比之下,吸烟引起的肺癌,平均每100万DNA仅有8个突变!长期从事马兜铃酸致癌性研究的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郑敏展教授指出, 马兜铃酸可以占据当下最强致癌物质的榜首! 马兜铃酸并无安全剂量可言 有的人说,我只是偶尔吃一次,这应该没有问题吧?不是常说“离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吗?错! 这种1类致癌物,诱变DNA损伤是没有所谓安全门槛的。 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dA-AAI可以跟人体DNA形成加合物,而只需要一个小碱基被纠缠上突变了,癌症就会发生!说简单点,吃下去会不会出问题,拼的是概率。 摄入得越多,肝癌爆发的可能性就越高。 有病例显示,病人摄入马兜铃酸草药20年后,活检仍能找到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可谓贻害无穷。这跟黄曲霉素、重金属损伤等还不一样,后者的致癌都有量的积累。 所以,含马兜铃酸的药能不吃就不吃! 马兜铃酸的强致癌性早已发现 实际上,马兜铃酸的安全性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受到比利时研究者的质疑。当时,一些服用了减肥药的女性发生肾衰,而这些减肥药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 至2000年,比利时有超过100名患者在1990年到1992年证实服用同一家诊所开出的植物成药,至少有70个病人需要肾移植或做血透治疗。 经医学界确认,马兜铃酸是导致肾癌的元凶 ,并找到诱发癌症的突变基因p53。基于此, 马兜铃酸被各国列为1类致癌物 ,包括欧洲、美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纷纷禁止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的使用。例如: 在我国,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事件在2003年就被媒体爆出,打破了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折,医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药的安全性。 2001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下,中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做了含马兜铃酸中药(关木通、广防己和龙胆泻肝丸)的安全评价研究。结论是,所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均应禁用或限用,并积极寻找代用品。然而,2005年新修订的《国家药典》只禁用了广防己、青木香、关木通这三种被认为含马兜铃酸较高的药物。其余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则被列为处方药管理,希望借此来减少或规范含马兜铃酸的药物的使用。直到现如今, 我国内地许多家庭依然储备了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以用于感冒、止咳等。 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有哪些? 目前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大多是感冒药、止咳药和除湿镇痛药酒。 已知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达30种以上。以下是常见的含马兜铃酸的药品名单,如果您或家人正在服用或可能服用,请及时进行处置!
6,有哪些中草药
1七叶一枝花 2 龙葵 3 天南星 4 斑蝥 5 石蒜 6 肿节风 7 蜈蚣 8 黄药子 9 川乌 10 山豆根
7,中国的中草药一共有多少种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我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古代先贤对中草药和中医药学的深入探索、研究和总结,使得中草药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与应用。根据最新的《中华本草》(1999)记载,共有中药8980种。如果加上其他少数民族用药,最新统计是12800余种
8,中草药有哪些
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中草药有很多种。神农本草经记载常用365种, 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
9,中国的药材有哪些
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四大怀药,怀菊花,淮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四川,川芎,川黄连,川厚朴 川黄柏;甘肃,当归(岷县);内蒙古,甘草;新疆,紫草 江苏:薄荷,芡实;安徽:丹皮,菊花,上海,地龙;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0,中药材有哪些
我国药用植物及中药材种类繁多,新版《中药大辞典》将收载12807种中药材,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也有很多地方药材可能未被收录,即便是常用的中药材都有近千种之多,所以不能给你一一写出。
但可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分类:
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如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中药材如果按入药部位来说 有根茎类药材 如大黄、黄连、等
有叶类药材 如大青叶
有花类药材 如金银花、红花、菊花
有种子类药材 如大力籽 牵牛子
有皮类药材 如厚朴、肉桂
有矿石类药材 如 石膏
有动物类药材 如蕲蛇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