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这个中药袋子上的煎药方法具体是怎样煎的2,石膏先煎多久生石膏应该打碎先煎20到30分钟对吗3,矿物药动物骨甲类饮片宜打碎先煎A10分钟B20分钟C34,如何煎好中药关于先煎包的问题第一次自己煎药5,煎药火候原则是什么6,煎药……
本文目录一览
1,这个中药袋子上的煎药方法具体是怎样煎的
任何食物隔夜吃喝都是不好的,尤其是天气暖和了,更容易变质,草药熬好放的时间长了疗效降低了不说,性状可能改变呢,放在冰箱二次加热更不好,就像孩子喝剩的奶要倒掉的一样,要不你把隔夜的茶喝一些试试看什么效果!一般煎中药2种:1.早晚各煎药一次半小时左右(矿物药类多煎会哦),煎药完后喝,第二次时间可以短点。2。连续煎药2次,把药汤倒在一起,早晚各喝一半。。基本情况是这样,煎药3次一般没必要,因为按要求煎药2次,药的有效成分基本就煎到位了。
2,石膏先煎多久 生石膏应该打碎先煎20到30分钟对吗
1、生石膏,应该打碎先煎20到30分钟,因为石膏属于矿物类,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钙,不溶于水,所以药打碎先煎,这样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充分汲出,然后再放入其他的药材,水量大概超过药物约2到5厘米,然后大火煮沸,之后再用小火熬大约20分钟左右。 2、如果是解表的药物,熬的时间稍微短点,10到15分钟就可以,如果是滋补的药物,可以时间长点,一般30到40分钟。

3,矿物药动物骨甲类饮片宜打碎先煎A10分钟B20分钟C3

4,如何煎好中药关于先煎包的问题第一次自己煎药
中药不管生地黄或熟地黄,和其它药物同煎即可,不用先煎或后煎。一、首先放先煎包,浸泡5分钟,如果先煎包是粉状的就要用纱布包裹。同时把其他中药用另外一个锅或者是砂锅浸泡半小时。二、先煎包的水量要看本身的重量,估计就是煎熬半小时后水分能剩余500克上下,就是一斤上下。同时你的其他中药也浸泡半小时了。三、把浸泡好的中药同水一起倒入先煎包的锅里,水量估计煎熬30分后能剩余800克上下。四、为了保证中药的平和性和药物的一致性,一般都是连续煎熬三次后混合在一起,总量应该有1000克上下。首先要看先煎的药是不是贝壳或矿石之类的重质药了,如果是的话水不要放太多,一般漫过药一指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粉状的最好用布包起来.后面泡药的水不要倒,等先煎的药煎好了以后(煎20-30分钟)把先泡的药和在一起再煎.首先用大火烧开.然后改小火15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二煎时25分钟.一般是头煎和二煎中和后分二到三次温服.这是比较专业的.相信我14年中药从业经验吧,祝你早日康复先煎包放水多少,以不糊锅为准。后煎的药连同泡药的水一同放入锅内,合同先煎包一起熬。如果水少,还可以再加水。两煎熬好后,混在一起,分为两次喝。
5,煎药火候原则是什么
一、煎药器具的使用以砂锅为好,不能使用铁锅或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在煎煮过程中有可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二、煎药的加水量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明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三、煎药中的注意问题1.煎药前的浸泡:煎药前一定要浸泡,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为主的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以根、种子、根茎、果实为主的药物浸泡1小时左右。2.煎煮次数: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效果要好,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有效成份的80%,煎药次数以两到三次为宜。3.煎药温度:一般在未沸前用武火(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弱火)。4.煎煮时间:一般第一煎从沸腾开始计算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以后的药液量,成人取300-400ml。儿童取100-200ml,每天分2次服用。6.服药方法:一般一剂药煎两次后合并的药液分2次每天早晚服用。但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中药可以频服,即每4-6小时服用1次,每次服用30-40ml。特别是儿童可以采用少量频服的方法。7.特殊煎药(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一般先煎30分钟。常见的有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生石膏、代赭石等。另外一些有毒性的药物亦需要先煎、久煎,如附子、川乌、草乌等。(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一般在药物煎好前15-20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钩藤、藿香、大黄等。(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或个别的花粉类药物。用纱布袋包好放入群药内共同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生蒲黄、五灵脂等。(4)溶化药物: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等。(5)烊化药物: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版胶等。(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材需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养参、鹿茸等。(7)冲服:一些贵重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如三七粉、水牛角粉、沉香粉等。不过现在很多中医院都是采用的成都全新的中药煎药机了,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另一方面也更好的提取药液精华,使药效最大化。
6,煎药
中药的炮制 中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其中不少品种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具有刺激性和有毒的品种,若不经过炮制或炮制不当,就可能产生副作用或中毒现象。有些中药虽无毒,而往往是一药多效,如槟榔生用能驱虫,炒焦则消导作用增强,炒炭则有止痢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炮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可简单归纳如下: (1)改变药物的性能,缓和或提高药物的作用。如生地黄性味甘寒,能清热凉血生津,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症及热病口渴等症。炮制成熟地则性味变成甘温,能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或肾阴不足等症。又如何首乌经炮制后,可除去其中致泻成分,而增强本品的滋补强壮作用。 (2)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例如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和巴豆等,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如乌头属药材,其毒性成分为二帖生物碱,都是双酯型的,极小量即能产生麻舌感。炮制后逐步脱去脂肪酸根、芳草酸根形成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等,前者毒性极小,后者基本无毒,都易溶于水,且具有生物碱的化学特性与止痛的药理活性。 (3)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有些矿物药如赭石、自然铜等,动物药如瓦楞子、穿山甲等和某些种子类药材,坚实难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有效成分也难以煎出,必须经过煅、淬、炒等方法,使之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煎煮出来,从而提高疗效。如炉甘石煅后氧化锌成分含量增高,而增强了消炎、收敛的作用。有些药材炮制后使之干燥、消毒,防止虫蛀及霉变而利于贮藏。 (4)清除杂物及非药用部分。植物药中,有的是利用其根、茎、种子、果实、果穗、花、叶,其中往往含有泥沙或枝梗等杂物;有的利用其茎皮、根皮的而往往含有木质心部分,这些都必须经炮制后除去。还有的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药用部分不同,作用亦不同,如麻黄根能止汗,茎能发汗,必须把两者分开方能入药。 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而炮制的目的则是为了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药效。有人认为中药的煎煮时间越长越好,有人把买来的中药一股脑儿全倒入锅中,根本不考虑处方上写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药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实这些做法全都不对。煎中药时最好用砂锅或砂罐煎。加水量应该是在轻轻按住中药时,让水面高出药物2厘米左右。煎药前应当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使中药变软、细胞壁膨胀后再煎煮。煎药的火候一般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煎药时要根据中药的性质与治疗需要,选择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缓煎。需要煎煮较短时间的中药,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较长时间的中药,则宜用文火缓煎。也别太专业了,嚎。。。稍微正规点就OK啦~~~用水先把药泡上半小时再煎。煎2次,第一次开锅后20分钟,第二次15分钟。应该跟水一起煎!!水 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中医学中,指入汤剂的一些药物需在未入其他药时,先行煎煮。如有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 10 —— 15 分钟后,再将其他药物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蛎等。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乌头等。 中药学术语。系煎药法之一。指某些药物煎煮时不与其它药物同下,而提前煎煮。如矿物类、介壳类药物,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质重而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约煮十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再如,麻黄须先煎三两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烦心。 如何煎药 许多人都煎过中药,但是真正掌握煎药要领的人却不多。有人认为中药的煎煮时间越长越好,有人把买来的中药一股脑儿全倒入锅中,根本不考虑处方上写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药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实这些做法全都不对,那么,如何正确地煎煮中药呢? 一、选择合适的器具。 煎中药时最好用砂锅或砂罐煎。砂锅、砂罐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里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而且它们受热均匀,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如果没有砂锅,可以用白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代替。煎药最忌使用铝、铁、铜等金属器皿。因为这些金属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二、控制水量。 煎中药时加水过量会使药液过多,药汁浓度过低而影响药效;但若加水太少,则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还很容易煎焦。 正确的加水量应该是在轻轻按住中药时,让水面高出药物2厘米左右。水量的多少还要根据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煎药时间的长短适当增减。 三、先用水泡。 煎药前应当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使中药变软、细胞壁膨胀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药物的有效成分才更容易煎出。 以植物的花、叶、茎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植物的根、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物应当浸泡30~60分钟。8 治疗外感的祛邪药物,浸泡时间稍短;治疗内伤的滋补类中药,浸泡时间可稍长。 四、掌握好火候。 煎药的火候一般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煎药时要根据中药的性质与治疗需要,选择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缓煎。需要煎煮较短时间的中药,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较长时间的中药,则宜用文火缓煎。 用武火煎药时,水分蒸发快,药液容易外溢。所以煎中药多数采用先武后文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五、控制好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煎药时间可分为3种: 1.轻辛发散类中药多为治疗外感疾病的发汗解表药,这类药多由花、叶、全草等组成。其药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有较多挥发油。这类中药的煎煮时间宜短。f 煎第一次时,要求在药煎沸后再煎煮10分钟左右;煎第二次时,要求在煎沸后再煎5分钟左右。B 2.滋补调理类中药多为调补人体气血和阴阳平衡的药物,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类药物第一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30~60分钟;第二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20~30分钟。C 3.其它药物第一次煎时,一般在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第二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煎煮中药时,还应按医师的处方要求处理,如“先煎”、“后下”等。 煎煮中药确实有挺多讲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使中药发挥出更好的疗效。我来回答你吧.药和水一起煮,直到水开后,把火关到最小,慢慢熬.
7,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服用和煎煮方法:1、中药饮片应加水冷浸30分钟左右,一般第一次煎煮加水浸泡后高出要2到3厘米为宜,第二次煮加水量要面即可。2、浸泡后中药选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每季要虚煎煮两次,第一次小伙前煮15到20分钟,第二次10到15分钟,汤剂煎好后趁热取煎液,合并两次煎液,混匀后分两次服用。3、中药一般服用方法是一副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二、注意事项:1、一般中药服用时忌浓茶2、服用人参或与其他滋补药后,忌,吃萝卜3、服用清热凉血药后,忌吃辣椒4、过敏症、哮喘、皮肤病患者服药期间,忌吃鱼、虾、蟹、羊肉、大蒜等。三、特殊药物煎药方法1、先煎:对处方中需要先煎的药物可先煎煮20分钟左右2、后下:后下药物可在第一次煮好前五分钟左右放入即可3,包煎:对处方中需包煎的药物,可用纱布仔细包好后,放入中药饮片中煎煮4、烊化:烊化药物(胶囊)隔水可加少许黄酒蒸化后兑入煎好的药液中同服5、冲服:充氟服的药物(粉剂)可兑入煎好的药液中混匀同服这个是我在昆山花桥医院的时候,医生发给我的中药饮片用药指导。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的咨询电话是0512-57693954-8109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成人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先用凉水泡半小时,放在火上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煎熬至多半碗((太少了不能喝),慢慢沥出药水,药渣中再加水用同样的方法在熬一次,两次煎熬的药水混和在一起,分两次喝就可以了。中药熬制注意点还是很多的,器具最好用瓷罐,不同质地的药材先后顺序也不同,如果是粉末状的应制成药包;在煮之前最好浸泡30min帮助药效成分渗出,但是时间太久反而不好且容易滋生细菌。如果你之前没有煎煮过中药,最好在拿药的时候就咨询清楚,或者直接拿到药店给他们代煎。这是我的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是汤剂吧?先用自来水泡半小时。泡的水不要丢了(中药是不需要洗的)。就用泡的水的药去熬。先用大火熬到沸腾。沸腾后该小火,用小火熬20到30分钟。然后将药汁沥出。在用同样的方法熬第二遍(泡药的过程可以省略)。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药汁混合在分成两份。就可以了。
8,中草药的正确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来说,用砂器、陶器、搪瓷器皿、不锈钢器皿均可用来煎药。如果实在没有上述质地 器皿,用铝制器皿也可以,因为铝分子较其它金属分子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其 它一些金属(如铁制器皿),很容易与药物中的一些化学成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疗效,甚至 产生有毒副作用的化合物。在上述可煎药器皿中,以砂锅煎药最好。因为砂锅传热均匀,性 质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 中草药煎制的用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有轻重、动静、厚薄之说,应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而 在现代中药学中,煎药的水只要洁净就好。煎煮中药用水的量不好掌握,加水过多,给服药 带来不便,对有些疾病如水肿的病人,还会加重病情;如加水过少,不能保证煎药时间,影 响 药物中有效成份的析出,从而影响疗效。通常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可以用下面公 式来控制加水量;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也可以依据各类型汤药来加水,如下表: 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 解表药 400~600 280~300 一般药 500~700 300~350 滋补药 700~900 400~450 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 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 中医煎药讲究武火、文火两用,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但要注意,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以便使水充分浸通在 药物中,有利于有效成份从药物中煎出。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 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 解表药 15~20 10~15 一般药 20~25 15~20 滋补药 30~35 20~25 药液的浓缩程序,成人一般以200~250毫升为宜,给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即便于小儿服用,又不致因小儿用药量少而影 响服药。 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 在您煎煮中药时,可能有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这里根据部分药物 的独有特点,充分利用有效成份的药物而定的。特殊的煎法一般有四种:①先煎-就是把标 明要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 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 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 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草药的正确煎法首先,要选好煎煮汤药的器皿。 一般用砂器、陶器、搪瓷、不锈钢器皿。铝制器皿也可以。禁忌:铁制器皿。以砂锅煎药最好。其次,煎药要掌握好用水。一剂药煎两次,即头煎、二煎。头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克)×10;二煎水量(毫升)=药的总重量( 毫升)×6。如下表:汤药类型 头煎加水量(毫升) 二煎加水量(毫升)解表药 400~600 280~300一般药 500~700 300~350滋补药 700~900 400~450一般的头煎加入的水以高出水面3公分为宜,二煎加水至淹没药面为好,给小儿煎水 量相应要少些。第三、要掌握好煎药的火候和浓缩程度。在水未开锅前用武火(即大火),水开后用文火(即小火)煎煮 , 直至煎成。在第一次煎煮药,需先用水浸泡30分钟后再煎。不同类型汤药的煎熬时间可参考下表:汤药类型 一煎(从煮沸起计)(分钟) 二煎(从煮沸起计时)(分钟)解表药 15~20 10~15一般药 20~25 15~20滋补药 30~35 20~25浓缩程序,成人以200~250毫升为宜,小儿药以50~75毫升为宜,或将头 煎 及二煎药汁滤出混合后再次煎煮使药汁浓缩。第四,特殊药材的煎煮方法。部分药物被特别注明先煎、后下、包煎或另煎。一般有四种:①先煎-把先煎的药,用武火加热至沸,再煎15~20分钟,然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需先煎的药一 般是矿石类、硬壳类质地坚硬的药物,须打碎久煮才可将有效成份煎出;另外还有部分药物 具有毒性,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②后下-就是在其他药已煎熬10~15分钟后, 再把需后下的药加进去一起煎,同煎10~15分钟后即可。后下药多为气味芳香、挥发性强的 药,其有效成份是其所含的易挥发的挥发油,这恰好是治病有效成份,所以应后下,以免失 去药效。③包煎-是指那些含粘性、小粒种子和有细小绒毛的药物,用沙布包起来煎,目的 是防止药粘锅底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④另煎-也就是单独煎煮。另煎的药物一般是 些贵重药材,单独煎煮是为了避免贵重药材的浪费,又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提高疗效。如 人参、西洋参等价格昂贵,与其它药同煎,药汁易被其它药物吸收影响药效,又造成浪费。 又如犀牛角、羚羊角,即稀少又昂贵,一般用量也较少,它们质地坚实,与其他药物同煎, 一则药汁被其它药物吸收,再则又难保证有效成份的煎出。第五,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烊化,冲服烊化即溶化,指一些粘性大的药物,不宜与其它的药物同煎,必须放在容器内隔水炖化或加 少量水煮化后,再兑入其它药物中服,这些药物如与其它药物同煎,一则影响其疗效,二则 因糊锅底而易使药物煎焦。如阿胶、鹿胶、一般宜用黄酒炖化或加水黄化,待其它药物煎好 滤出后,再兑入煎剂一齐服用。有些药物不宜煎煮,否则破坏疗效,而有些药物研成粉末直接冲服,疗效明显提高。例如鹿 茸、沉香、琥珀等,既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煎,也不宜单煎,而应研成细末,兑入煎剂或直接 开水冲服,这样才不影响疗效;羚羊角、犀牛角虽可入煎,但研末冲服效果要好。另外,能 入煎的药物,如为提高疗效,需研末冲服,剂量应适当减少。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煎服中药 是最常用的办法,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再为如何煎煮中药而头痛了。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