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国传统中药包括哪些2,中药的分类方法有哪些3,中药包括哪些4,中草药和天然植物药物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下5,中草药与药用植物有什么区别6,中药如何正确分类依照什么办法7,中药是什么药8,本草纲目四字分别作何解释中国传统中……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传统中药包括哪些

2,中药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总数约在八千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种左右。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系统,分门别类,才便于习、研究和应用。药物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于药物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发展的。例如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把当时常用的365种药物按照毒性强弱和用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病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这种分类方法简单而粗糙,其中有些药物的分类也不一定恰当。但当时,可能在避免因用错药物而中毒的问题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编《本草经注》时,增药365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类,每类又各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开端,但仍较粗糙。直到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相近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连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了很大作用。现代记载中草药的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种: 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究竟以采用那一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按药物功能分类,有利于习和研究中草药的作用和用途,按药用部分分类便于习和比较各类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因而有利于药材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按有效成分分类有利于习和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化鉴定。采用按药材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的方法,这是由于同科属的中草药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化成分和疗应用等方面往往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不但便于习和研究这些共同点,也便于比较它们的特异点,以揭示其规律性,这样,既有利于中草药的鉴定也有利于从同科属动植物中寻找含有相同或类似成分的动植物,以扩大药物资源。

3,中药包括哪些

4,中草药和天然植物药物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下
天然药是指人类在自然界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提出的单一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植、动、矿物成分的半合成品.有人还认为天然药物还包括植物的浸出物或提取物,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其适应症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述。天然药和中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指导思想的不同。中药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而天然药是在现代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植物药是指植物或其提取物制的的药物。美国和德国对植物药的定义是:“在治疗中所选用的药物是植物或提取物(包括整体的提取物或部分提取物),通常是复合的化学物质。”欧共体对植物药的定义:“植物药是指用单一或多种植物配伍,含有专一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用于医疗目的的医疗产品。”
5,中草药与药用植物有什么区别
功效是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主要用于1发表解肌: 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背强痛等。 2透疹: 麻疹初起疹出不畅。3升阳止泻:湿热泻痢,脾虚腹泻。4生津: 热病烦渴,消渴证(糖尿病)口渴多饮。中草药实际上就是中药,只不过中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有时也将中药称为中草药。中草药与中药鉴定和中医药学有关,而药用植物属于植物学类。这两个专业不是属于关系,但有知识交叉。中草药专业肯定要学习药用植物学。而药用植物专业除了学习药用植物以外,也要学习鉴定学等,它们是侧重不同。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一般来讲中药饮片是指药用植物的加工成品。药用植物属于中药材范畴。中草药是中药饮片的泛称。
6,中药如何正确分类依照什么办法
中药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药物的来源分类: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其它。二是根据药物的功效分类:解表类;泻下(润下)类;利尿逐水类;清热类;祛风湿类;祛寒类;芬香化湿类;理气类;理血类;补养类;消导类;芳香开窍类安神类;平肝熄风类;固涩类;止咳平喘类;驱虫类。另应用不同分为:内服类:外用类。一般很少采用。中药最早是按上,中,下三品。就是药的效果。 后来才按果部,草部,,木部,石部,人部,杂部等等 现代主要采用西方的划分方式。田七的根、茎、花、叶 均可入药。田七属于十字花棵种草药植物,60头,120头,无数头是它开花时的花絮数来分的。价格:头数越多,表明田七越小。头数越少,则田七越大。挑选时挑头数少的好,40-80元每公斤。麻烦采纳,谢谢!
7,中药是什么药
中药有饮片,就是药房抓的那种,回家自己煎还有中成药,就是药店或者医院卖的那种以中药为原料的制剂,分很多种:比如散剂、片剂、颗粒剂、丸剂。。。。中药多数是天然植物药最多!动物药,矿物药,也有是加工后的药物就是厂家已经做好的中药一般称为中成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经验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主要是植物药,也有动物要和矿物药。包括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 我们平常煎药汤用的那些就是中药饮片,现在有很多效果显著的处方都已经被药厂生产成中成药,常见的有中药的丸剂、片剂、口服液、胶囊剂、颗粒剂等等。中药即为中国的药;是中国人民经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从大自然中认识的一大类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
8,本草纲目四字分别作何解释
本草纲目中国药物学名著,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共52卷,约190万字,收药物1892种,其中374种是李时珍增补,同时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方剂一万多种,附药物图1100多幅。于1606年传入日本,并译成拉丁、法、德、英、俄等国文字,受到世界药物学、植物学者重视“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关于《本草纲目》这部书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公元1578年,年届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只可惜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天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的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并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经历二十七年搜集、整理、编篡的这部书的书名。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本:草木的根草:草本植物的总称纲:事物的关键部分目: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本草: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纲目: 大纲和细目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