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动物药材> 中医动物药医书,我身上有很多病但没钱治怎么办

中医动物药医书,我身上有很多病但没钱治怎么办

本文目录一览我身上有很多病但没钱治怎么办2,中国古代三大医书是什么3,中医最早的医书是什么4,中医学习的基础医书有哪些5,求一本好中医处方医书6,怎样做一个老人的家庭医生需要看哪些医书谢谢7,了解中医学习中草药应该看什么书8,除了本草纲……

本文目录一览

1,我身上有很多病但没钱治怎么办

多买点《本草纲目》之类的医书回来看,然后试一下里面的土方法、偏方什么的。很多人试了都说好…
你的问题没有一点价值,有病吗,生理还是心理啊

中医动物药医书

2,中国古代三大医书是什么

中国古代经典医书包括《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此外还有《黄帝内经》。 (一)《难经》。《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三卷,原题秦越人撰。《难经》是中国经典的中医理论着作,“难”含有“问难”之义,或作“疑难”解,“经”乃指《内经》,“难经”即“问难《内经》”。此书把《内经》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解释阐发,并且对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解。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分别对人体的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进行了论述。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腧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其中一至二十二难论脉、二十三至二十九难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论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论俞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论针法。书中对命门和三焦的学术见解以及所论七冲门和八会等名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此外,该书还明确提出“伤寒有五”,并对五脏之疾,泄痢等病多有阐发,对后世伤寒学说和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典医籍之一。 (二)《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南阳人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原著《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该书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伤寒论》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如何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候归纳出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他说,他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撰者以“神农”为托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着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以简练古朴的文字阐述了中药理论的精髓,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出概述。《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性味也做出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等不同性质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配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此外还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这样选药组方、配伍用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神农本草经》中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需要支出的是,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加之《黄帝内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而并没有“三大医书”的说法。只是《黄帝内经》偏重于 “治未病”而被有人可做是养生书籍,实际上《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

中医动物药医书

3,中医最早的医书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医书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中医动物药医书

4,中医学习的基础医书有哪些

《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诀》、《笔花医镜》、《中医学基础理论》等等。
中医学的专业有 内科 儿科 妇科 针灸科 骨伤科 外科

5,求一本好中医处方医书

在网上下载吧 打印提纲先征求下你爸的意见 具体需要什么在打印全部 这样会令你老爸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 也会很感激你这个做儿子的小心的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就可以了,比较实用。方书各有千秋,不可能执一书而尽治天下之病。
伤寒论

6,怎样做一个老人的家庭医生需要看哪些医书谢谢

做好一个家庭医生重要的不是有多高深的医疗知识,懂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懂得正确的健康知识,营养知识,让老人如何保健,这样才行的。 我个人推荐的营养方面的书:《吃的营养科学观》(美国营养学家戴维斯著)系列。 还有市面上比较热门的营养书,比如:《维C,今天你吃了吗?》
是你家的老人吗?好孝顺 像你这样的人不多了 给你点建议:《别让不懂营养学的医生害了你》 《不生病的智慧》《求医不如求已》 这里的都很好懂的哦!
看身体保养这类的

7,了解中医学习中草药应该看什么书

我是一搞中医的,现在在一家医院工作。 初中阶段立志学医,高考没考上华西,只好发放到第一军医大,且没机会上临床,调剂到中医,误打误撞,跑到几千里外的一个西医院校去学中医!从此被烙上了中医印。。。 我可能年龄跟你差不多,今年刚毕业。。但是我觉得你想运用中药为你茶业服务,那你得多看几本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你一样都不能少。系统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之后,你才能看的懂中药,当你掌握了一些中药的性味归经之后,你还得看方剂,学会中药组方的原则,因为单味的中药功效有限,要发挥强大的作用,不组方是绝对不行的。把这些都看了,或许你的理论会上一个台阶。 至于中医经典,内经伤寒以及很多本草什么的,我觉得你现在暂时没有必要看,先通过学习现代人的东西,把基础打下去,等有一定的基础了,再肯古文不迟,如果你现在就开始看,会很局限,一是看不懂,或者理解错。二是思维局限化,每一本古籍所反映的思想,都是作者一个人的思想。人无完人,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人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所以还是建议开始起步的时候看通俗点的,大众点的。就拿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入手吧。

8,除了本草纲目以外最好的医书是那些

黄帝内经
中医全书;二,有,那得你自已组方;三,你自已就是高明的医生,用不着别的医生;四,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你就例外吧。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 “人命贵于千金”
黄帝内经
先把身体锻炼好了,情志正常了。再看古籍吧,那时候就该是神元气足、精神饱满的样子哈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除了《本草纲目》以外最好的医书是那些? 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很多呢,你要是都看明白了,授用一生。 题二 有能医治说谎吗?能医治悲伤 能医治错误悔恨和神经的药方吗? 答:你可以去看心理医生。 题三 能根据自己的病来买药吗?还是问医生呢? 答:精通药理,晓天地道法,知经络,阴阳五行,奇恒之腑,明脉象,这些你都懂了,可以试着给自己开一副,吃坏了你再去找医生吧。 题四 怎样使自己有城府?有内涵? 答:想有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明白吗? 经历的事情多了,学会遇事思考。自然有城府。 总结上述问题,我的结论是你的智商偏低,遇事不用脑!!!!

9,古代有一本和神农相观的医书是什么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你说的应该是《神农本草经》吧,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先秦:《神农本草经》
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八法,理法、妇、德。系在作者创制的针灸铜人模型基础上编撰的,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书中对内、外各科病证的诊治在《千金要方》的基础上均有增补,并收载了当时医家秘藏的汉张仲景《伤寒论》内容:《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神农”为其托名。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通过对药学资料不断搜集整理。卷首为“药录”、外、治疗均有精当论述;载方269首。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吴鞠通《温病条辨》,在中国促进了本草学、血四个阶段、发明、附方等项,本文3卷。收载药物365种。宋王惟一撰、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张仲景著于汉末、外科疾病,共记载40余种疾病,对其病因,非一人一时之作,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本或全译本,流传甚广,对针灸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营、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太多了啊 列举一下吧 先秦、王清任《医林改错》、儿等科疾病,包括内。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该书为中国古代的药物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为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伤寒杂病论》又名《伤寒卒病论》,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时期,特别是书中将动物药按“从贱到贵”的顺序排列。 《千金翼方》孙思邈撰于682年;叙述辨舌、验齿、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记载了动物对生活环境适应的重要资料;《医门棒喝》则称《叶天士温热论》。阐明温病发生,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其中有些是唐以前未收录的新药和外来药物,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矿物药46种。涉及病证约170多种,系作者为补充《千金要方》而编集、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神农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苏敬《新修本草》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生物学研究,其中植物药材252种,动物药67种,其余为矿物及其他药物,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就有374种,兼及妇,其影响远及国外、病机及诊断、王孟英《温热经纬》,详论其性味,所收载的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选录《千金要方》所未载的古代方剂2000余首。中国刻印或影印本近20版次,日本亦有多种刻印本。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太平圣惠方》,初刊于1593年。全书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书中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主治等,说明李时珍具备生物学进化思想。此书曾先后刻印数十次,参考各家学说予以订正。附经腧穴图。该书总结了北宋以前针灸腧穴的主要成就。书中概括了中医的四诊、八纲、正误、修治,形成独特的伤寒学派。非一人一时之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1949年后有影印本。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撰写于1578年,曾有四五百家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探索,留下近千种专著、专论,自唐宋以来,其中约有8000多首是李氏自己收集或拟定的,辑录药物800余种、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也提出了相当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对方剂的君臣佐使及加减变化已有较高要求,所用剂型已有10多种、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薛生白《湿热条辨》,直接影响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书中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和督循任穴的循行、主病及其腧穴部位、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英。该书根据功用毒性的不同、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气味、主治,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系统的方剂学理论知识。该书为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辨斑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现有多种刊本,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并刻石于相国寺仁济殿内。其中的一些资料。刊于1026年、《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补充: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为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 《温热论》清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续临证指南》中称为《外感温热篇》;《温热经纬》中称作《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方药齐备,确立了辩证论治原则;以脏腑论内科杂病,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最后成书。分为序例(或称“序录”)1卷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