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雷公中草药,百科全书雷公草

雷公中草药,百科全书雷公草

本文目录一览百科全书雷公草2,雷公根的具体功效3,中草药雷公藤幼名叫什么吗4,雷公根是什么中草药5,雷公根是中药吗6,关于中药雷公藤的由来和故事7,雷公藤有何功效8,雷公草有什么用9,雷公草是中药吗百科全书雷公草雷公草又名水蜈蚣……

本文目录一览

1,百科全书雷公草

雷公草又名水蜈蚣,具有疏风解毒、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尿、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雷公中草药

2,雷公根的具体功效

雷公根泡水喝可以清热下火 00:00 / 03:33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雷公中草药

3,中草药雷公藤幼名叫什么吗

雷公藤, 又叫水莽草、红药、黄腊藤。
药名 雷公藤 别名 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黄藤草、红柴根、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黄药、水脑子根、南蛇根、三棱花、早禾花、红紫根、黄腊藤、水莽草、红药、山砒霜、黄藤木。 主治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黄藤根、黄药、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黄藤木、红药、红紫根、紫藤草。

雷公中草药

4,雷公根是什么中草药

花 名: 雷公根 学 名: Centella asiatica 英 文 名: Pennywort Herb 科 名: 伞形科 又名积雪草(Gotu Kola)积雪草 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常卷缩成团状,其茎细长,结节生根,密生成。原产于印度,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积雪草喜生于湿润的河岸、沼泽、草地中。因其叶子酷似马蹄状或半个铜钱,又称“马蹄草”、“连钱草”。Centella asiatica(L.) Urban(伞形科)别名:大叶金钱草、崩大碗、缺碗草、马蹄草、雷公根、蛐壳草、铜钱草、落得打、十八缺植物特征:匍匐草本。生于阴湿荒地、村旁、路边、水沟边。茎伏地,节上生根。叶互生,叶柄长;叶片圆形或肾形,直径2~4厘米。夏季开花;伞形花序头状,2~3个生于叶腋,每花序上有3~6朵无柄小花;花红紫色。果小,扁圆形。[附注]与本植物外形相似有:()天胡美(Hedrocotolesibthorpioides Lain.),伞形科植物;叶较小,长 0.5~2.5厘米,掌状浅裂,用手揉之有芹菜香味,民间称小金钱草,效用类似。(2)连钱草(Glechoma headeracea L.),唇形科植物;茎有四棱,叶对生,在叶腋单生唇形花。常易混淆,但效用不同。(3)黄疽草(Dichondra repens Forst.),旋花科植物;叶在匍匐茎上互生,较小,长0.6~1.5厘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全缘;春季在叶腋生白色小花。效用不同,应予区别。药用部分:全草。采集时间:夏、秋季采集。性能:性微寒,味苦辛;清热除湿,解毒利尿。验方:1.外感暑热、鼻咽:积雪草、旱莲草、青蒿(均鲜)各适量,共捣烂取什,用冷开水冲服。2.外感风热:鲜积雪草60克,白颈蚯蚓4条,共捣烂,水煎后取汁,一日分3次服。【英文名】 HERBA CENTELLAE【别名】崩大碗、马蹄草、雷公根、蚶壳草、铜钱草、落得打【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L.) Ur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制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性状】本品常卷缩成团状。根圆柱形,长2~4cm,直径 1~1.5mm ,表面浅黄色或灰黄色。茎细长弯曲,黄棕色,有细纵皱纹,节上常着生须状根。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近圆形或肾形,直径1~4cm,灰绿色,边缘有粗钝齿;叶柄长3~6cm,扭曲。伞形花序腋生,短小。双悬果扁圆形,有明显隆起的纵棱及细网纹,果梗甚短。气微,味淡。【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用法用量】 15~30g ;鲜品加倍。【贮藏】置干燥处。【摘录】《中国药典》

5,雷公根是中药吗

概况 雷公根是一种伞形花科草本植物,喜欢栖息在柔软湿润的草地上,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如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和南非,在斯里兰卡雷公根是指长寿的意思。根及叶片是它可利用的部份。 学名:雷公根Centella asiatica(L.)Urban 根在亚洲已经使用了好几世纪,它被认为可促进认知,并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从不易愈合的伤口到痳疯病。也有人将雷公根用在治疗高血压、风湿病、发烧和神经失调。在印度传统草药学上(阿斐优达医学),雷公根用于治疗心脏疾病、水分滞留、喉咙嘶哑、支气管炎、儿童咳嗽及皮肤问题的外用糊药。亦有研究发现雷公根可强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成分 植物皂素包括:Asiaticoside、Madecassoside、Madasiatic acid,这些皂素能有益地影响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例如可抑制高活性疮疤组织内胶原蛋白的制造。 功效 利尿;促进伤口愈合;强化血液循环;滋补神经。

6,关于中药雷公藤的由来和故事

雷公藤—从断肠草到治疗麻风病内服药相传“神农尝百草,死于断肠草”。几千年来,人们对于神农的献身精神,充满了敬佩和惋惜之情。而这个传说给“断肠草”也抹上神秘的色彩。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中,有篇关于“水莽草”的故事。讲述一个姓祝的书生,路途口渴,巧遇卖茶美丽少女,买茶一杯饮下,顿时腹痛难忍,中毒身亡。原来此茶是用水莽草泡的。祝生死后,变成了“水莽鬼”。但他不肯找“替身”害人,反而救助了许多中毒之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莽草,又称芒草,鼠草。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生长在滇南者花红,呼为火把花;生长在岳阳者谓之黄藤。如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黑烂,又名“烂肠草”。湖南岳阳有座“黄藤岭”,漫山遍野长著雷公藤。当地人轻生时,只需服下六、七枝雷公藤的嫩芽,就魂归西天。十几年前,有位被麻风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青年,特地找到此山,采了一把雷公藤,煎服一碗,想以此了结生命。不料服后上吐下泄,昏睡了一天,不但没有死,反而全身轻快,病痛去了大半。这个“绝处逢生”的故事传到某麻风病防治院,医生因此受到启发,于是试用雷公藤煎剂内服治疗麻风病,获得成功。

7,雷公藤有何功效

雷公藤又名黄腊藤、菜虫药,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每年秋季采挖,去净二层皮,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苦辛,有大毒,入肝、肾二经。含有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成分,具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结节、癌瘤积毒、麻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使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学异常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能够抑制抗体的形成;能抑制过快分裂增殖的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起到抗癌作用;能使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的黏度、改善血小板的异常聚集和黏附,从而使微循环的“血淤”现象得以改善。研究还证实,雷公藤具有抗炎、杀菌以及解热镇痛等作用。此外,近来发现雷公藤毒苷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临床上,用雷公藤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开始,逐渐延伸应用到皮肤科许多疾病的治疗,比如对麻风反应、红斑狼疮、皮肌炎、各种类型的银屑病、混合型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多形性红斑、各种类型的血管炎、酒糟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临床治疗还证实,它对各种类型的银屑病,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8,雷公草有什么用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急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乳糜尿;疮疡肿毒;皮肤瘙痒;毒蛇咬伤;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雷公藤 (《中国药植志》) 【异名】黄藤根、黄药、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湖南药物志》),黄藤木(《广西药植名录》),红药、红紫根、黄藤草(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根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 此外,雷公藤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 【药理作用】杀虫作用 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梨叶星毛虫及卷叶虫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氧甲烷浸液,则并无杀虫能力。 【毒性】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它对人、犬、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对羊、兔、猫、鼠、鱼却无毒性。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二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及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有谓雷公藤主要毒害动物的心脏,但对其他平滑肌及横纹肌亦有毒性,此为中毒致死的原因。中毒后急救措施为催吐、洗胃、灌肠、导泻等一般方法,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学解毒方法尚未确定。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用醚浸出,但经过还原作用,毒性完全消失。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大毒。" 【功用主治】《湖南药物志》:"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选方】①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凋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麻风反应 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将木质部切片晒干。每用4钱,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不加盖)3~4小时,取褐色药液250毫升,早晚分服,3~4天为一疗程。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其中结核型27例,瘤型140例),均在服药2~3剂后控制症状。 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雷公藤(取木质部,法同上)5钱,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不加盖),得药液150毫升,残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停药2~3无治疗50例,用药1~20个疗程不等,多数为5~6个疗程。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 ③治疗肺结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于夏末秋初采根,洗净晒干,切碎。每31.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以文火煎熬,待煎至约500毫升(使每10毫升含生药0.62克)即成。开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口服,1星期为一疗程;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剂量可略有增减,但每次给药量不宜超过10~25毫升。如服药7~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尚可延长服药时间;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一般服用20~30天后停药5~7天。经治99例,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排痰、发热、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基本上无副作用;若体质较弱者,可有恶心、胃肠不适及畏寒怕冷等反应。 ④中毒与解毒 雷公藤是一种剧毒药物,尤其皮部毒性极大,使用时应严格剥净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树缝中的皮分。据有关单位研究,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一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并能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临床所见的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心悸、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肾区疼痛、血粪等。为慎重起见,对患有心、肝、肾、胃等器质性疾患的病人及孕妇应禁用;对治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不正常时,应立即停药。中毒后一般急救措施,除催吐洗胃、灌肠、导泻外,可服鲜萝卜汁4两或炖服莱菔子8两,也可用鲜韭菜汁或浓茶、羊血等以解毒。据20余个中毒案例的观察,中毒表现均为腹痛、呕吐、腹泻、嚎叫挣扎,但不发热。死亡大都在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4天。如在服雷公藤后4小时内用催吐剂、泻剂,一般均能痊愈。

9,雷公草是中药吗

是治疗风湿的一味中药。有毒。
雷公藤 (《中国药植志》) 【异名】黄藤根、黄药、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湖南药物志》),黄藤木(《广西药植名录》),红药、红紫根、黄藤草(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 【采集】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根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 此外,雷公藤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 【药理作用】杀虫作用 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梨叶星毛虫及卷叶虫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氧甲烷浸液,则并无杀虫能力。 【毒性】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它对人、犬、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对羊、兔、猫、鼠、鱼却无毒性。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二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及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有谓雷公藤主要毒害动物的心脏,但对其他平滑肌及横纹肌亦有毒性,此为中毒致死的原因。中毒后急救措施为催吐、洗胃、灌肠、导泻等一般方法,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学解毒方法尚未确定。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用醚浸出,但经过还原作用,毒性完全消失。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大毒。" 【功用主治】《湖南药物志》:"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选方】①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 ②治皮肤发痒:雷公藤叶,捣烂,搽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腰带疮:雷公藤花、乌药,研末凋擦患处。(《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麻风反应 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将木质部切片晒干。每用4钱,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不加盖)3~4小时,取褐色药液250毫升,早晚分服,3~4天为一疗程。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其中结核型27例,瘤型140例),均在服药2~3剂后控制症状。 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雷公藤(取木质部,法同上)5钱,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不加盖),得药液150毫升,残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停药2~3无治疗50例,用药1~20个疗程不等,多数为5~6个疗程。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 ③治疗肺结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于夏末秋初采根,洗净晒干,切碎。每31.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以文火煎熬,待煎至约500毫升(使每10毫升含生药0.62克)即成。开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口服,1星期为一疗程;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剂量可略有增减,但每次给药量不宜超过10~25毫升。如服药7~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尚可延长服药时间;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一般服用20~30天后停药5~7天。经治99例,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排痰、发热、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基本上无副作用;若体质较弱者,可有恶心、胃肠不适及畏寒怕冷等反应。 ④中毒与解毒 雷公藤是一种剧毒药物,尤其皮部毒性极大,使用时应严格剥净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树缝中的皮分。据有关单位研究,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一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并能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临床所见的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心悸、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肾区疼痛、血粪等。为慎重起见,对患有心、肝、肾、胃等器质性疾患的病人及孕妇应禁用;对治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不正常时,应立即停药。中毒后一般急救措施,除催吐洗胃、灌肠、导泻外,可服鲜萝卜汁4两或炖服莱菔子8两,也可用鲜韭菜汁或浓茶、羊血等以解毒。据20余个中毒案例的观察,中毒表现均为腹痛、呕吐、腹泻、嚎叫挣扎,但不发热。死亡大都在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4天。如在服雷公藤后4小时内用催吐剂、泻剂,一般均能痊愈。
雷公藤 【别名】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黄藤草、红柴根、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黄药、水脑子根、南蛇根、三棱花、早禾花、红紫根、黄腊藤、水莽草、红药、山砒霜、黄藤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木质部。皮部毒性太大,常刮去之。亦有带皮入药者。采收和储藏:栽培3-4年便可采收,秋季挖取根部,抖净泥土,晒干。或去皮晒干。 气微、特异,味苦徽辛。有大毒。 【性味】苦;辛;大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湿疹;银屑病;麻风病;疥疮;顽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皮根10-12g。均需文火煎1-2h。也可制成糖浆、浸膏片等。岩研粉装胶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或;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凡疮痒出血者慎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