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类里凡能疏散肌表促使发汗用于发散表邪的药物称之为2,活结散瘀中药有那些中草药名称3,具有疏散风热清目醒脑作用的中草药是什么4,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哪些5,和通关散相同类的中草药6,消炎散瘀的中药有哪些7,宣散的中药都有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类里凡能疏散肌表促使发汗用于发散表邪的药物称之为

2,活结散瘀中药有那些中草药名称
连翘: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蒲公英(黄花地丁):消痈散结利尿通淋(主治:乳痈)败酱草: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肠痈)其实治疗活结散瘀的药有很多其中熟大黄和酒炙蕲蛇都是很好的活血散瘀药。比如用酒炙的中药,大部分都有活血散瘀的功效。

3,具有疏散风热清目醒脑作用的中草药是什么

4,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哪些
1、金银花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首选之药,味道甘而寒,归肺经、胃经、心经。这个药甘寒,芳香而疏散,有疏散肺经的风热的作用,也有解心经、胃经的热毒的功用,可以用于外感初起的咽喉肿痛、畏寒、发热,也可以治疗疔、疮、肿、毒,有解毒的作用。 2、连翘 连翘性寒凉,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小便淋沥、小便闭塞不通、高热等疾病。连翘的应用比较广泛,像生活中常见的维c银翘片里就含有连翘。脾胃虚弱的患者以及气虚导致发热的患者禁止使用。 3、黄芩 黄芩又名腐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能够入药,性偏寒,味道偏苦,归肺、胆、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清心、凉血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湿热泻痢等病症。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使用。 4、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主入肝、肺和胃经,临床是用来清热解毒的一味中药。可以清热、凉血,治疗血证,比如咳血、流鼻血,或者皮肤上面出现疹、痘、癍等情况也可以用紫花地丁来进行治疗。使用的方法除了入汤剂,内服以外也可以用鲜地丁捣烂以后外敷,都是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的。 5、蒲公英 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又叫婆婆丁、黄花地丁,是常用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蒲公英非常适合用在各种热毒疾病方面,其中清肝热的效果非常的不错,对于辅助一些由于肝热所引起的严重发红、肿痛的情况,以及多种伤口感染后或者是化脓的疾病辅助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6、夏枯草 夏枯草主要的作用是能够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还能够散结消肿,对于肝火上延而引起的目赤肿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实很有凉茶里面都含有夏枯草的成分,就是利用的夏枯草的清热功能,来起到祛暑的作用的。 7、决明子 决明子既能清肝益肾,又能宣散风热,而且有明目的功效。用决明子泡水喝,能够帮助去除暑湿,起到夏季养生保健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脾虚的病人,脾胃功能虚弱的病人,还有腹泻的患者,尽量不要服用。 8、栀子 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其次栀子泡水还能镇定情绪,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同时对于嗓子疼痛、多痰、咳嗽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和通关散相同类的中草药
通关散就细辛、皂角二味与之相关相近的很多,你具体要那方面的,比如:归经、A、九一丹 B、桃花散 C、丁桂散 D、通关散 E、桂麝散
都是治骨伤的~~
6,消炎散瘀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穿山龙、血丹花、血竭、乳香、没药、生地、川西归尾、川西红花、川芎、赤芍、白芍、三七、桃仁、川地龙干、穿山甲、威灵仙、鹤虱、利筋藤、桑寄生、刘寄奴、伸筋草、千年健、一口钟、乌药、青风藤、鸡血藤、木瓜、杜仲等
7,宣散的中药都有什么
很多啊,比如麻黄,桂枝,防风,荆芥,柴胡,银花……到书店或图书馆查查中药学书籍就都有了淘宝上就有卖的,你可以去找找看,不过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店铺信誉,买家评价之类的,然后再咨询咨询淘宝客服!!
8,消炎排毒的中草药有哪些
蒲公英,马齿苋,竹叶,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菊花,决明子,荷叶,金莲花,生首乌,山楂桑叶,天葵,芦根,薏苡仁,。。。。。。。中医一般没有消炎排毒的说法。凡具有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都有消炎排毒的功效,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蒲公英,鱼腥草,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都具有消炎排毒的作用您好!中医不叫消炎排毒,是清热解毒,凡清热解毒的药都有消炎排毒的作用。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等都有消炎排毒的功效。
9,中药中御防流感的四味药中除了蒲荷大青草还有什么
连翘,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后两样是同一种植物,一个是叶,一个是根但作用不同。薄荷一般只作引经药,煎药时后下,如果是疏散风热需要大剂量。中药汤剂预防 此方药味较多,药力较强,预防效果较好。 方药组成: 平素体健者:金银花12g、黄芩10g、生薏苡仁15g、沙参12g、生山楂15g、生甘草6g。 平素体弱者:即平时有疲乏、气短、怕风等,感冒之后往往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可用:黄芪10g、白术9g、防风9g、山药15g、北沙参9g、陈皮9g、炙甘草6g。 平素嗜烟酒者:葛根10g、生薏苡仁15g、黄芩9g、沙参12g、藿香10g、生甘草6g。 儿童:藿香6g、苏叶6g、金银花6g、沙参6g、生山楂6g。 以上均为一付剂量。老人、6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服用期间有不适感觉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预防甲流感中药(中成药)处方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类,医生嘱咐严格按照处方配药。 成人 (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或选用生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适用人群:身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1次,3服~5服为宜。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1次,3服~5服为宜。 (3)银花3克、大青叶3克、薄荷3克、生甘草3克。适应人群:易患咽喉疼痛者。煎服方法:每日1服,沸水泡饮,含漱或代茶饮,3-5服为宜。 (4)鱼腥草5克、金银花5克、菊花5克、苏叶3克、芦根10克。适应人群:发生群体流行期间,上述各方适应人群症状不明显者。煎服方法: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儿童、老人用量酌减。 儿童藿香6克、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适应人群:儿童易夹食夹滞者。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1次,3服~5服为宜。 注意事项: 不同人群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流行期间可连服用3服~5服;不宜长期服用。服用后感觉不适者,暂停服用并咨询医师;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中成药 体质虚弱者可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或免煎中药颗粒(生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6克)冲服,普通人群及学生可用连花清瘟胶囊,2~3粒/次,3次/日,口服。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