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
2,不起眼也有大作用知母的功效与作用你们知道吗
知母是一种中药,属于年长的草本植物,它的茎是根状的,叶子由它的基部生长出来,形状是细长的针状,它的花茎从它的叶子中长出,是圆柱形的,笔直立起来,它花絮的形状是絮状的,在顶部的是穗状,它的花粉呈粉色,有的是由淡紫色变为白色,它的果实是椭圆的,里面还有很多的黑色种子。它还是一种很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清热润肺的效果,对人体及其有益,所以说,多多使用知母是很好的。它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栽种,知母还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在很多的干旱地方,比如荒漠里,它都能生长。它的本品是它干燥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滋润的效果。在春秋两季都可以去采挖,只需要把它的根须里的泥沙洗干净,把外皮去掉,然后晒干就可以了。它的本品是长条形状的,稍微有点弯曲,三到十五厘米左右长,直径大概有0.8到1.5厘米,表面一般是黄棕色,质地硬,味道有点苦。它可以治疗肺热燥咳,还可以滋润肺部,长期患有燥咳的人群可以使用知母,它使用的时候常常配贝母一起使用,这样搭配一起更有效哦。还可以用于病人的热病烦渴症,应为知母性寒,而且质润,它的寒性可以用于清热降火解烦,它滋润的性质还可以润肺止渴。患有热烦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它。不仅如此,他还可以治疗便秘肠燥,搭配地黄、麦冬一起使用效果极佳。知母不仅有以上的功效,还有抗菌的作用,它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它的用法一般是内服煎汤,在用药的时候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它的主要生产的地方在河北,因为它的质地性寒,所以有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比如说脾胃虚的人,还有腹泻的人群是忌使用的。知母平时需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还要防止潮湿哦。

3,中药知母食用禁忌是什么
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中药知母虽然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疗效,但他也还是有一定的毒性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中药知母不适合长期的服用。自然界所有的东西大多数都会有相生相克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服用之母之后。切勿再吃一些刺激的饮料或者啤酒,以免解除我们的药效。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切勿在严重腹泻的时候食用知母,这样可能会导致腹泻加重。中药知母是我国非常难得的中医药材。我国许多重要的中药,其中的成分有很多都是来自于知母。我国大多数知母都盛产于山东山西等地带,当地的人们也充分的利用了它的价值,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利用了。知母从种下去到成品,其经过的工序非常的繁琐,尽管如此知母的价格也没有贵到哪里去,也就大约1000克20元左右。知母还有很多未被研究的成分,所以它的作用还在完善之中。
4,知母 金银花 生地黄 炒白术 当归 酒黄精 天冬 黄芪 车前子 玄参 泽泻 法
首先肾虚的人呀,并不一定要吃这些个。中药本身就伤肝肾,而且如果你一旦吃了拉肚子,就要立刻停用它可能对你身体的哪个有影响。拉肚子是副作用。 一般肾虚的人都建议食补搜一下:知母 金银花 生地黄 炒白术 当归 酒黄精 天冬 黄芪 车前子 玄参 泽泻 法半夏 白芍 党参 麸
5,中草药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知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知母的功效和作用 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知母常用配伍 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知母的食用 方法 牡蛎知母莲子汤 配料:生牡砺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白糖1匙。 做法:生牡砺、知母倒入小瓦罐内,加冷水1碗半。小火煎半小时,滤汁,弃渣。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将药汁、莲子连浸液一起倒入小锅内,小火炖1小时,加白糖1匙。再炖1小时,至莲子酥烂,离火。当点心吃。 功效作用:健脾安神,潜阳固精。对相火旺的梦遗有效。血压偏高尤宜。 知母炖鹌鹑 材料:知母10克、薏米30克(中药店均有售),鹌鹑1~2只,生姜3片。 烹制:知母、薏米稍浸泡;鹌鹑宰洗净,去爪、肠杂。一起与生姜下炖盅,加入冷开水4~5碗,加盖隔水炖2个半小时。进饮方下盐。 功效作用:对春日时的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等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芍药知母红糖粥 芍药、桂心、防风各10克,知母、麻黄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水煮成粥。 功效作用:芍药知母红糖粥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脚肿、头晕短气等病症。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材料: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 剧烈的关节痛、伴关节肿。 恶风发热、有汗或汗少。 身体消瘦,面色暗黄或有浮肿,脚浮肿。 现代应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痛风、骨质增生症等以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时可用本方。 其他方面如马尾神经炎、下肢静脉血栓、结节性红斑、关节型银屑病、内耳眩晕症、肺心病合并心衰等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6,知母是中药吗
是啊,
Zhimu 出处 《神农本草经》。 中药材学名 Rhizoma Anemarrhenae 别 名 连母、水须、穿地龙 类 别 清热泻火药 基原 本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 Liliaceae 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的干燥根茎。 采 收 春秋二季采挖。 加 工 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能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主 治 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7,知母的作用
您好!【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作用:①抗菌作用:知母煎剂在琼脂平板上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养基上,对某些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些抑菌作用。②解热作用。③其他作用
8,知母有什么药用价值
知母是一味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中药,它的功效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它的药用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知母的药性甘、苦、寒,泻火但质润不伤阴,用于治疗温热病初起时,出现的高热、心烦、口渴、多汗、脉洪大。二、知母的药性特点决定,它即能清热而又能润燥,故临床上用它的苦寒之性清肺热,甘寒之性滋肺阴、润肺燥,治疗肺热咳嗽和阴虚燥咳。三、治疗骨蒸潮热,由于知母入肾经,故能泻肾火、滋肾阴、退骨蒸,治疗肾阴虚火旺导致的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四、治疗糖尿病,凡内热津伤、口渴引饮,血糖高于正常的糖尿病,可用知母配伍石膏、葛根同用。五、治疗阴虚肠道便秘,这时通常与生地、玄参、寸冬等配伍使用。知母是苦寒的药物,主要的作用就是清热除烦、清肺润燥、滋阴降火。知母药归肺经、胃经、肾经,能够清肺热而泄火,也能够润肺而滋阴。
知母用在清热除烦,用于外感的热症,比如高热,用的白虎汤里边就有石膏、知母。知母还可以清肺润燥,用于阴虚的燥咳,还有川贝母、知母,即二母丸用于燥咳。还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可以在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此外,经常用的知柏地黄丸里边就有知母。
9,知母是什么药材
药物功效与应用 1.性能: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2.功效与应用: ①清热泻火――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内治肺热咳嗽,胃热消渴。 ②生津润燥――肺燥咳嗽;肠燥便秘;骨蒸潮热。 3.用法用量:煎服,6~12g。 4.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润肠作用,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常与石膏配伍。临床应用 1. 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 白虎汤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知柏地黄丸 葛根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本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天花粉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禁服。 当归
10,中药知母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药 名】:知母
【拼 音】:ZHIMU
【英文名】:Common Anemarrhena Rhizome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
【功 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利水消肿、滋阴降火,润燥滑肠。
【主 治】: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性味归经】: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药性论》:性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甘。 ④《药品化义》:味微苦略辛。
入肺、胃、肾经。 ①《珍珠囊》:肾经。 ②《汤液本草》:入足阳明经、手大阴经。 ③ 《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①《别录》:“多服令人泄。”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 微弱者禁用。”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 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药物配伍】:配贝母:清热、化痰;配黄柏:滋阴降火;配草果:燥脾去湿;配石膏:清热保津;配栀子:清热除烦;配百合:宁心安神、润肺止咳;
【别 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本经》)、芪母(《广雅》)、提母(《范子计然》)、是母(《玉篇》)、女雷、女理、儿草、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水须、苦心(《别录》)、昌支(《唐本草》)、穿地龙(《山东中药》)
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后习称"毛知母";除去外皮,晒干后习称"知母肉"。两者均以条粗、质硬、断面色黄白者为佳。生于海拔3200-4000米林下、灌丛、草地。主产于青海玉树州各县,年产量约50吨,为省特产药材。性寒,味苦,具清热、除烦、滋阴之功,用于治烦热口渴、肺热燥咳、午后潮热等症。
上一篇:中草药大辞典,中药介绍药物的哪些典籍比如本草纲目 中药大辞典
下一篇:中草药鱼腥草,中药鱼腥草的功效和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