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鱼腥草的功效和主治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2,鱼腥草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1、鱼腥草属中草药内服清热解毒,其味辛,性寒,归肺经。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畅的作用。 2、本品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疮疡毒等。鱼腥草是治疗肺痈的良药,肺痈现在指的是肺炎。 3、对百日咳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近年的研究表明,鱼腥草对大叶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肠炎、腹泻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4、也可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尿频等病症。因此鱼腥草对治疗便秘没有明显的作用。

3,中药鱼腥草的作用
鱼腥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无污染土地上,其根叶挥发油含有鱼腥草素,药理上有抗菌、抗病毒、利尿外,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鱼腥草性味辛寒,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咽炎、声哑、肺炎等功用。 平时,民间还常用于暑天清凉消暑,故有“中暑能解、无暑能防”之说的悠久历史,鱼腥草成了民间喜闻乐见,男女老少皆知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原料。 现经化验:鱼腥草含有大量黄酮,这种化学物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降血脂、排除血中有毒物质、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的作用。
4,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 多年生草本,有鱼腥味。根茎横走。花小,白色。性味归经: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 归肺经。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并是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的要药。 消痈排脓功效还可用于热毒疮疡。 清热除湿,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湿热淋证。 清热止痢功效可用治湿热泻痢。
5,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鱼腥草是一个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泡水喝可以或者是煮水喝一般不超过30克植物抗生素,各种炎症都能消:鱼腥草是天然而又安全的抗生素,能够清热、消炎、抗病毒。它的药性上可治咽炎、肺炎,下可治尿道炎、阴道炎、肾炎,外治皮肤的炎症和疱疹。有很多的妙用如下。鱼腥草水退烧:在风热感冒初起的时候,马上喝一些鱼腥草水消炎,就可以起到退烧的作用,比起一般的退烧药鱼腥草性质平和,没有副作用,非常安全,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子饮用。调理感冒后遗症:拖长时间感冒,到后期咳嗽不止,如果能坚持喝上一段时间,清除体内的温热余毒,也能很好地起到调理作用。戒烟:鱼腥草还有帮助戒烟的作用,想戒烟的人,每天喝点浓浓的鱼腥草茶,就会不那么想抽烟了。要是实在戒不掉,也要多喝鱼腥草茶,它能清肺热,解烟毒。准备一些晒干的鱼腥草,每天取一点来泡水喝,能减轻抽烟对你的损害,预防慢性咽炎、气管炎甚至肺癌。调理黄疸型肝炎:鱼腥草可以消炎,彻底祛除身体的湿热,每天用三斤新鲜的鱼腥草煎成浓浓的汤,代茶频饮,可以调理黄疸型肝炎。煎水代茶:不要像熬其他的中药那样长时间的去煮鱼腥草。怎么煮呢?放冷水稍稍淹没鱼腥草,大火煮开后,等两分钟,马上关火,把药汤倒出来就可以喝了。煮过的鱼腥草不要倒掉,下次喝的时候还可以加水,用同样的方法再煮一次,再喝。一共可以煮三次。鱼腥草根可以凉伴,也可以炒着吃。鱼腥草叶子可以煎蛋食用。是很好很美味的保健食品。鱼腥草性寒凉,老人和体弱的人,可以用炖鸡的方法食用。
6,有关中药 鱼腥草
我只知道,一般常喝的板兰根里有鱼腥草,可以治疗感冒【性味】辛;寒
【归经】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g,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本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
【用法用量】
15~3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记忆歌诀】
明代龚廷贤著《药性歌括四百味》:蕺菜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
7,鱼腥草的中药有何作用
鱼腥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无污染土地上,其根叶挥发油含有鱼腥草素,药理上有抗菌、抗病毒、利尿外,还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增进组织再生作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鱼腥草性味辛寒,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咽炎、声哑、肺炎等功用。平时,民间还经常使用于暑天清凉消暑,故有“中暑能解、无暑能防”之说的悠久历史,鱼腥草成了民间脍炙人口,男女老少皆知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原料。现经化验:鱼腥草含有大量黄酮,这类化学物能增进血液循环,下降血压、降血脂、排除血中有毒物资、降血糖,提高免疫功能,并有抗衰老的作用。鱼腥草的药用价值: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同等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该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都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咙;热痢;痈肿疮毒;热淋。治肺炎,肺脓疡,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忌讳】: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2.《名医别录》:多食使人气喘。3.孟诜:久食之,发衰弱,损阳气,消精华。等。
8,鱼腥草中药治什么病
鱼腥草因"其叶腥气,故名鱼腥草"。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又名折耳根,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鱼腥草生长于阴湿处或山涧边,植物高20-80厘米。茎的下部伏地蔓生、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花白色,顶端有穗状花序,花期5—7月,果期7—10月。 鱼腥草全草入药,辛、凉、有小毒,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的功效,民间用治肺脓疡、乳腺炎、中耳炎等。广东地处南方,天气湿热,故广东民众常用之煮水(煲凉茶)喝,以起清热解毒之效。 [药材性状] 本品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 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捣烂外敷。所以有化妆品采用为主要成份,算是有根有据,理应有效。 [附 注] 本品含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又果含槲皮鼠李甙,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药用中的鱼腥草】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草,其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鱼腥草简称为"蕺",如《本草经疏》云:"蕺,单用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治肺痈有神。"《本草撮要》亦说它"治肺痈神效"。 【现代科学研究】 1、抗菌作用:鱼腥草有效成分主要是癸酰乙醛(鱼腥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80μg/ml。 2、抗病毒作用:鱼腥草煎剂在体外对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11株(echo11)的致细胞病变作用。其非挥发油部分,腹腔注射对流感病毒fm1实验感染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经口或滴鼻给药也有一定效果。 3、免疫增强作用:鱼腥草煎剂和鱼腥草素均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血清备解素的水平,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可观察到它能提高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给药4日后与给药前比较,血清备介素量成倍增加。 4、利尿作用:因含大量钾盐和槲皮甙扩张肾血管,提高肾血流量而起利尿作用。 鱼腥草的主要成分是栎素,现代医学证明,栎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利尿、强心、通肠、调整血压,使毛细血管畅通,预防脑坏死和动脉硬化。历代医家主要用于治疗肺痈、肺脓疡、肺炎、肺癌、慢性气管炎等一系列肺系疾病。 【结 论】 有中药抗生素之称的---鱼腥草,长期食用可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益肾利尿作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最适合于患有各种炎症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管炎,肺炎,乳腺炎及尿路感染者。鱼腥草,味微涩,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肺痈吐脓,肺炎,痰热喘咳,热痢,痈肿疮毒。
9,鱼腥草是什么药材
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胃,肝,膀胱经。
【功效】 清热解毒,清泄肺热,清利湿热。
【应用】1,用于热毒壅滞之肺痈及肺热咳嗽。
2,用于热毒疮肿。
3,用于淋证,带下,黄疸,泻痢等湿热证。
【用法用量】煎服,15~30克,鲜品60~100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本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
鱼腥草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
【用法用量】
15~30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记忆歌诀】
明代龚廷贤著《药性歌括四百味》:蕺菜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
【性状】
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 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特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酮,月桂油烯,辛酸及月桂醛等,具有特殊臭气。此外尚含有刺激性的蘸菜碱。叶含槲皮甙。花穗及果穗含有异槲 皮甙。
【贮藏】置干燥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功用】 内服有利尿、解毒、消炎、排脓、祛痰作用。据近年研究,本品水煎剂,粉剂,注射剂,对肝脏出血有良好止血作用,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又据中医临床经验证明,对肺脓疡,痈节等化脓性炎症有效。生嚼根茎,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清热解毒,最好凉拌。去须洗净以后,用香醋腌制半个左右,加盐、糖、味精及少许辣椒面。根据个人口味调节,你会吃的很满意的,这是云贵川的经典凉菜。也可以炒制和加入火锅中食用。是草本药材,一年叶花就枯死,来年又发的,全草一般是在春天采收.具有;清热解毒,清泄肺热,清利湿热之功效.(现在有的人用与药善,做菜食用,以帮助去火的作用).
圣;邓记中医,袁安龙.属于清热解毒类的中药材,主要是清肺热,治疗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等病症
上一篇:中草药调味,可以做调味料的中草药有哪些
下一篇:中草药过敏,喝中药过敏了会有危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