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调料有哪些2,中药香料品种全部3,中医中药都有哪些药物有香料的作用啊高分求4,烹饪食材中的中药香料有哪些5,中药中用作调料的有哪些6,中草药香料怎么搭配7,我想问一下中草药里有什么和什么可以搭配在一起做香料比例是多8,中……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调料有哪些
除常用的盐、香油、酱油、醋、各种酱、各种酒、生姜、大蒜、大葱外,主要有:冰糖、红糖、白砂糖、卤水、豆豉、芥末、干红辣椒、紫苏、芫荽、辛夷花、花椒、大茴香、小茴香、胡椒、橘皮、丁香、肉桂、白芷、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砂仁、桂花、茉莉花等。我说的这些,全是中药。
2,中药香料品种全部
1、甘菘。又名甘菘香,味辛、甘,性温,火锅汤料或者卤菜中常常用到,毛绒绒、黑褐色的根状香料。2、丁香,又名丁子香,丁子香用于烹调、香烟添加剂、焚香的添加剂、制茶等,烹饪中常用的是干品,香味浓,尝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温。3、八角,又名八角茴香,性味辛、温,闻之芳香,尝之微甜。因此在烹调中无论是火锅、红烧、卤水都可使用。4、小茴香,又名谷茴香,性味辛温,作为香料使用,被广泛用于红烧、卤水、麻辣火锅中。5、三奈,又名沙姜,药性温、味辛,在烹调中多用于烧、卤、麻辣火锅等。6、白豆蔻,又名白蔻,味辛、性温,口尝有涩味,香味佳,在麻辣火锅中可使用。7、肉豆蔻,又名肉果或玉果,性味辛温,现在火锅中也会使用。

3,中医中药都有哪些药物有香料的作用啊高分求
你吃过王守义十三香吗,买一盒,上面的配料都是有香味的中药你好!徐长卿.白芷.莘荑.丁香.山奈.草蔻.肉豆蔻.白豆蔻.等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小茴香,肉桂,玫瑰,月季,牡丹,八角茴香,花椒,芥子,火麻仁,山楂,生姜。藿香,陈皮。等等
4,烹饪食材中的中药香料有哪些
我们在烹饪过程中可能都会使用一些烹饪的香料进去里面调味加味,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烹饪的香料可以加进烹饪食材中的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烹饪中的中药香料,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中的中药香料 “十三香”就是指13种各具特色香味的中草药物,包括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三奈、良姜、干姜等。属调味料,厨房用品,佐料。 “十三香”的配比,一般应为:花椒、大料各5份,肉桂、三奈、陈皮、良姜、白芷各2份,其余各1份,然后把它们合在一起,就是“十三香”。分开使用也可,如茴香气味浓烈,用于制作素菜及豆制品最好;做牛、羊肉用白芷,可去除膻气增加鲜味,使肉质细嫩;熏肉、煮肠用肉桂,可使肉、肠香味浓郁,久食不腻;氽汤用陈皮和木香,可使气味淡雅而清香;做鱼用三奈和生姜,即能解除鱼腥,又可使鱼酥嫩相宜,香气横溢;熏制鸡、鸭、鹅肉,用肉蔻和丁香,可使熏味独特,嚼时鲜香盈口,满室芬芳。 制作“十三香”时原料必须充分晒干或烘干,粉碎过筛,而且越细越好。每种原料应该单独粉碎,分别存放,最好将其装在无毒无异味的食用塑料袋内,以防香料“回潮”或走味儿。使用时并非用量越多越好,一定要适量,因为桂皮、丁香、茴香、生姜以及胡椒等料,它们虽然属于天然调味品,但如果用量过度,同样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乃至毒性和诱变性,所以使用时应以“宁少勿多”为宜。 香料的功效和用法 一、花椒 花椒,味芳香,微甜,辛温麻辣。由于它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辛麻而持久,生花椒味麻旦辣,炒熟后香味溢出,是诸香料之首,也是很好的调味料,可掩盖鱼肉不良气味,增加咸品香味的作用。 花椒在医药中有除风去邪、驱寒湿的功能,有坚齿发,明目补五脏,止痛等作用。 调味常用量(每50KG肉用量,下同):0.1%至0.15% 二、八角 产地广东、广西、云南、陕西、以陕西较多八角又称大料、大茴香。有强烈的香气,味甜、性辛温。八角为亚热带八角树的果实。为辐射状的藁葵果,呈八角形。鲜果为绿色,成熟果深紫色,干燥果呈棕红色。 八角属中有4个品种,其中2种有毒,即“莽草和厚皮”八角不可食用,产于我国长江下游一些地区,其形状类似食用八角,特点是角细瘦而顶端尖,一般称“野八角”,果实小,色泽浅,呈土黄色,入口后,味苦,口舌发麻,角形不规格,呈多角形,每朵都在八个角以上,有的多达13个角,切勿混淆误食! 八角果所含主要成份为茴香脑类样发油,在调味中具有增香作用,经肉料吸收能促进肠胃蠕动,引发食欲,在药用中具有温阳、散寒、理气的作用。 调味常用量,0.2%至0.6%. 三、肉桂 产地、广东、广西、云南、以广西较多肉桂又名简桂、木桂、杜桂等。有强烈的肉桂醛香气和微甜辛辣,性温热、略苦。肉桂为常绿乔木,高达8-17米,茎杆皮红棕色,具有肉桂特殊有的芳香和辛甜味,整个树皮厚1.3厘米,作为香辛调味料主要使用桂皮、桂枝等。主要产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 肉桂味辛,微甜,具有温脾和胃,祛风散寒,活血利脉作有笃于痢疾肝菌有抑制作用,在调味方面应用普通,可增香、增味,如用于烧鱼、煮肉、卤蛋等。 调味常用量:0.12%-0.21% 四、小茴香 产地湿热带地区,广东、广西、云南、陕西较多。小茴香又名茴香、小茴等。气味香辛、温和、带有樟脑般气味,微甜、又略有苦味和有灸舌之感。全国各地均有裁略。有调味温肾散寒和胃理气等作用,在烹调鱼、肉时可去异味,增香气,出味后,挥发小茴本身芬芳香气经肉料吸收后,能减轻肉质膻味,疏肝开胃是配制五香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同是时还有良好的防腐作用。 调味常用量:1%至0.5% 五、丁香 产地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广东也有。丁香又名公丁香、子丁香。其气味强烈芳香、浓郁。味辛麻辣。公丁香是丁香花蕾干制而成,成品为桃娘科植丁香的花蕾,干燥后可入药,本品味辛、性温、有温胃降逆,温肾助阳功效,可用治胃寒呃逆,呕吐和肾虚阳痿、寒湿、带下等症。丁香与郁金香相忌不宜同用。成品呈短棒状,上端这花瓣包含,呈圆球形,下部呈圆柱形、略扁,基部渐狭小,表面呈棕色、粒糙。 丁香有强烈的芳香味,可调味,制香精,也可入药,不治脾骨虚寒,并传温上止痛和胃暖肾,降逆止呕。出味后挥发丁香本身香气,经肉料吸收后,能增进食欲,食之齿留余香。 六、月桂(香叶) 产地广东、广西。丁香又名桂叶、香叶、天竺桂。味芳香文雅,香气清凉带辛香和苦味。月桂为常绿乔木,香叶就是月桂的叶子,产于江苏福建。 香叶广冷用于肉制汤类,烧烤、腌渍品、罐头等的调味,增香矫味的作用。因其食有柠檬烯等成份,所以具有杀菌和防腐的功效。 七、姜 姜又称生姜、白姜。姜科植物的根茎鲜用式用姜汁入药,味辛、性微温,真解表咳,温中止呕,解毒功效。可用治风寒感冒,咳嗽多痰骨胃寒呕吐以及吃鱼蟹中毒吐泻等症。它含有精油、挥发油、色素、姜烯酸等。 姜味辛,性微温,是常用的调味香辛料,对于鱼、肉均有去腥臭、增鲜作用,姜还起发汗解表,止呕、解毒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姜还含有植物杀菌素,抗氧化作用。 常用调味使用量:2%至3% 八、干辣椒 辣椒又名香椒,辣茄、海椒等。味辛温、辣味重、有利激性。辣椒的辣味主要是辣椒素和挥发油的作用。 辣椒性辛、热、辣,能掩盖鱼、肉腥气,增加食欲,促进胃液分泌,温中散寒,除温、提神兴奋,帮且消化,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九、砂仁 砂仁又名缩砂密、宿砂仁、阳春砂仁等。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微苦。砂仁为姜科植物砂仁种子的种仁。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亚热带地区。 砂仁味辛、性温,有行气宽中止痛,健脾消胀,安胎止呕的功以胼以加香调味,增强食欲。在肉食加工中可去异味,增加香味,使肉味美可口。 常用调味使用量:0.2%至0.6%. 十、沙姜 产地广东、广西、台湾省。沙姜又名三奈、山奈。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块状根茎,有特殊香气,沙姜是制做肉脯不可缺少的香料,在制做扒鸡、熏鸡、盐局鸡等时必需的增香调料,近年来,在西式调味料中也广冷使用沙姜。 沙姜味辛、温、无毒,心腹冷痛及牙痛等作用。 常用调味料使用量:0.15%~0.3% 十一、肉豆蔻 肉豆蔻又称肉果、玉果。产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肉豆蔻科植物乔木肉豆蔻的种仁。焙干式煨干入药、味甜、性温,有温脾开胃、行气止泻等症。 肉豆蔻含有样发油、脂肪、蛋白质等。其性温、味辛香,有调味、行气止泻,祛温和胃,收敛固涩作用。在调料中,可解腥增香。但其精油中有有物质肉豆蔻,如食用过多,今引起细脆中的脂肪变质,使人麻痹,产生昏睡,有损健康。少量使用,具有空营养价值。 常用调味使用量:0.01%~0.02%. 十二、豆蔻 豆蔻又名圆豆蔻、波蔻等。性温和,芳香气浓,味辛略带辣、高浓度的略带苦味。 豆蔻含樟脑及挥发油,具有理气宽中,开胃消食,化温止呕和解酒毒的功能。在加工肉食中可增香调味。
5,中药中用作调料的有哪些
简明地告诉你几个,最常用的:
1.小茴香。主要是温中散寒的,寒性腹痛可以用。味道挺香的,火锅底料常用。
2.肉桂。主要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治疗寒性腹痛腹泻、腰酸膝冷。味道很香。
3.黑芝麻。主要补肝肾、益精血、润燥滑肠,便秘可用。味道不用说了。
4.胡椒。主要温中止痛,治疗肠胃疼痛。辛辣而麻。
5.当归。补血调经的,治疗心脾两虚的。味道平和。炖羊肉很好。
6.大蒜。外用杀虫的。辛辣。
7.生姜。可以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味道辛辣。
中药里面作调味料的有很多,以上这几个比较简单也比较随手可得。
6,中草药香料怎么搭配
香药类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生日是值得庆祝的大事,想吃什么都可以,只要自己高兴就好。
7,我想问一下中草药里有什么和什么可以搭配在一起做香料比例是多
香药类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还有冰片,樟脑,月桂,留兰香,薄荷等,具体要看药方要求大茴、小茴、丁香、肉蔻、桂皮、花椒、三棱。以上都是等份。中药材中,可以用于作为香料的品种比较多。如:大茴香,小茴香,白豆蔻,肉豆蔻,草果,香叶,山奈,肉桂,当归,丁香,川花椒,黑白胡椒等等,不过,这些可以作为香料的中药材,一般都是温热药,在北方,可以驱寒保暖,但是,在南方的话,嘿嘿,小心上火哦~~~ 我国芳香性中药的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有400余种,除了如肉桂、八角茴香、花椒、白芷、丁香、栀子、薄荷、陈皮、砂仁、干姜等早已应用到食品调味剂或矫味剂中外,具有浓烈香气的广藿香,不仅是一种优良的定香剂,还是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和原料,又可与香根草油共同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和基础,已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西红花则以其淡雅的芳香,诱人的色彩而成为餐桌上提高食欲的食物佐料;绞股蓝皂苷与维生素C混合可制得除臭效果良好的除臭剂;桔梗提取物可作为气味掩饰剂加入杀虫剂中等等。国内外对这一类中药材需求量很大,还有不少品种尚未被很好地开发利用。
8,中药的调料中 哪些调料提香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增香的调料有八角、桂皮、香叶、丁香、草寇、肉蔻、白芷、茴香、花椒、陈皮、山奈、生姜等。增香的调料因具有调味增香的独特效果,故在烹调中运用十分广泛。比如用于卤制各种食材、制作味道醇厚的香辣菜等。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 痰。以上多用于酱、煮、炖、蒸、焖、卤,等烹调方法,用于大型不易成熟异味较重的动物原料,利用复合香味来进行相加,相乘,相辅,来去除邪味,提升原料的香味。丁香。白芷,这些都是增香的,但是用来配地聊什么的最好在加上甘草~虽然甘草不是本身有香味但是可以当引子,稍加一点效果更好发黑的草药有很多,周黑鸭用到的有五加皮,肉桂。。。。
9,哪些中药可以做为调料
食物性中药调料类
酒:
「异名」 烧酒、白酒、黄酒、葡萄酒。
「来源」 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化学成分」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条件不同,酒的名色甚多,其成分差异变很大。在制法上,酒可分为蒸馏酒(如高梁酒)和非蒸馏酒(如绍兴酒)两大类。凡酒类都含乙醇。蒸馏酒除乙醇的含量高于非蒸馏酒外,尚含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少量挥发酸和不挥发酸,或含少量糖类。非蒸馏酒的成分为水、乙醇、麦芽糖、葡萄糖、糊精、甘油、酸类、含氮物质、酯类、醛类、矿物质等,酸类中主要含乙酸、乳酸、氨基酸、琥珀酸等。
「性味归经」 苦、甘、辛,温,有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主治」 通血脉,御寒气,醒脾温中,行药势。主治风寒痹痛,筋挛急,胸痹,心腹冷痛。
「用法」 佐餐温饮,和药同煎或浸药服。外用淋洗、嗽口或磨擦。阴虚、失血及温热甚者忌服。
食盐:
「异名」 盐、咸鹾。
「来源」 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化学成分」 主要为氯化钠,夹杂的杂质场尔的有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硫酸钙及不溶物质等。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肾、大肠、小肠经。
「功效主治」 涌吐消痰,凉血清火,解毒。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
「用法」 沸汤溶化服,或为烹菜佐料;催吐宜炒黄化服。或炒热熨敷,水化点眼,洗疮。水肿患者忌服。
醋:
「异名」 苦洒、淳酢、醯、米醋。
「来源」 以米、麦、高梁或酒、酒糟等酿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化学成分」 醋一般含有浸膏质、灰分、挥发酸、不挥发酸、还原糖,具体物质有高级醇类、3-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乙酸(含量3-5%)、琥珀酸、草酸及山梨糖等。
「性味归经」 酸、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杀虫。主治产后血晕,痃癖(疒下徵字)瘕,黄疸,黄汗,吐血,衄血,大便下血,阴部瘙痒,痈疽疮肿。又可解鱼肉菜毒。
「用法」 烹调菜肴,佐餐;入汤剂或拌制药物服用;或烧热熏嗅,含漱,和药调敷。脾胃湿盛、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者忌服。
酱:
「来源」 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分豆瓣酱和甜面酱两类。
「化学成分」 每100克豆瓣酱中含水分39克、蛋白质20.9克、脂肪11.2克、碳水化合物2克、灰分24.9克、钙245毫克、磷174毫克、铁16.1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78毫克、尼克酸2.1毫克;100克甜面酱中含水分47克、蛋白质5.8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37克、灰分6.3克、钙32毫克、磷104毫克、铁5.7毫克。
「性味归经」 咸,寒。入胃、脾、肾经。
「功效主治」 除热,解毒。主治蜂螫虫伤,烫火伤,热病烦满。
「用法」 作菜肴调料。多食易生痰动气。
落花生油:
「异名」 果油、花生油。
「来源」 为豆科植物落花生的种子榨出之脂肪油。
「化学成分」 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脂肪酸中含油酸39.2-65.7%、亚油酸16.8-38.2%、棕榈酸7.3-12.9%、硬脂酸2.6-5.6%,以及花生酸、山(艹下俞字)酸、廿四烷酸、肉豆蔻酸、蜡酸、顺-廿碳烯-9-酸、廿-碳烯-11-酸、落花生油酸、月桂酸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脾润肺,润肠下虫。花生油熟食,有润肠逐虫之功效,可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法」 烹菜食,或灌肠。
胡椒:
「异名」 浮椒、昧履支、玉椒。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
「化学成分」 含胡椒碱、胡椒脂碱、胡椒新碱、胡椒醛、二氢葛缕醇、氧化石竹烯、隐吕酮、醇类化合物等。
「性味归经」 辛,热。入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主治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又可解食物毒。
「用法」 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或为佐料,或研末外敷。阴虚火旺者忌服。
肉桂:
「异名」 桂皮、牡桂、紫桂、玉桂、辣桂。
「来源」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
「化学成分」 含桂皮油1-2%,其中桂皮醛75-90%以及少量乙酸桂皮酯,乙酸苯丙酯等。
「性味归经」 辛、甘,热。入肾、脾、膀胱经。
「功效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主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疒下徵字)瘕,阴疽流注,虚阳浮越之上热下寒。「用法」 煎汤服,烹菜食,入方药;或研末外敷,浸酒涂擦。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用。
蜂蜜:
「异名」 石蜜、石饴、食蜜、蜜、白蜜、白沙蜜、蜜糖、蜂糖。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化学成分」 含果糖、葡萄糖约70%,尚含少量的蔗糖、麦芽糖、糊精、树胶、含氮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油、色素、蜡、植物残片、酵母、酶及无机盐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补中润燥,缓急解毒。主治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汤火烫伤。解乌头毒。
「用法」 冲服,或入丸、膏剂 分部外涂可治热油烫伤。痰湿内蕴、中满痞胀及肠滑泄泻者忌服。
冰糖:
「来源」 为白砂糖煎炼而成的冰块状结晶。
「性味归经」 甘,平。入肺、脾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和胃润肺。用于肺燥、肺虚、风寒、劳累所致的咳喘,小儿疟疾,噤口痢,口疮,风火牙痛。
「用法」 煎汤内服,佐餐,或入丸、膏剂。
葱白:
「异名」 葱茎白,葱白头。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主要为蒜素、二烯丙基硫醚)、维生素C97毫克%(湿重计)、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少量的维生素A、脂肪油和粘液质。
「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胃二经。
「功效主治」 发表,通阳,解毒。主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
「用法」 煎汤或煮酒内服。外用可捣敷,炒熨,煎水洗患处,或塞耳、塞鼻。表虚自汗者忌服。
姜:
「异名」 生姜、干姜、均姜、白姜。
「来源」 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
「化学成分」 含姜烯、水芹烯、莰烯、姜烯酮、姜辣素、姜酮、龙脑、姜醇、柠檬醛等挥发油类成分以及树脂、淀粉等。
「性味归经」 生姜:辛,微温;干姜:辛,热 幅入脾、胃、肺经。
「功效主治」 生姜:解表散寒,止呕化痰。主治风寒感冒,呕吐痰咳。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用法」 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服。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