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生百草,你用的百草济生中药可有效果

中草药生百草,你用的百草济生中药可有效果

本文目录一览1,你用的百草济生中药可有效果2,百草是不是一味中药3,百草养生液吃了有什么作用4,百草药性是怎样的5,你们大明山生产一种叫大明山原生百草排毒茶吗6,大明山原生百草排毒茶原名土匪茶王是药物吗7,中药名有一种叫百草王吗8,求中医来……

本文目录一览

1,你用的百草济生中药可有效果

有是有的 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中草药生百草

2,百草是不是一味中药

是很多草药的名称,不是一味草药,本人中药房从事配药

中草药生百草

3,百草养生液吃了有什么作用

百草养生液所使用的任来何一味原料均精选自原产于澳大利亚和云南等地精心培植的中草药源,这些原料在生产过程中避免2113了人为的污染,同时在制备过程中严格5261把关,确保全程无菌操作,所有成分4102均从天然药食同源的中草药和果蔬中萃1653取,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苏子含脂肪油和维生素b1,具有降血脂,抗氧化,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中草药生百草

4,百草药性是怎样的

相传神农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而且不同味道的草木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人们在这种“尝”百草以求可食之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药性。中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有的自然哲学观基础上的,表现为天人相应的世界观,阴阳五行的辩证方法,取类比相的认识论等诸多方面。而中药药性理论也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药性即药物的性能,主要指药物在治疗、预防疾病中的特性和效能。中药学经过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草创期,《神农本草经》曰:“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是有关药性基本理论之一的四气五味的最早概括。到魏晋六朝得到充实发展。在唐代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新修本草》。到了宋代,《证类本草》更是资料丰富,内容广泛,体例完备,但关于中药药性药理方面的论述却还是相对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理论的中药药性、药理体系,只停留在经验用药的水平。随着北宋后期医学理论的发展,金元时期的医家便对经验用药进行了整理,才转化为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早期是通过《内经》中某些自然哲学观点对药味进行归纳。《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等,《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人心、成入肾、甘人脾,是为五人。”唐王冰之后,古代医家广泛接受五运六气学说,金元医家用其整理药性,以明代缪希雍为首的“本经复古派”用它来解释药性。缪希雍在《本草经疏·原本药性气味生成指归》中指出:“夫物之生也,必禀乎天;其成也,必资乎地。”此观点正是根据这种自然哲学观来对各种药物的药性进行阐述。如关于天门冬这味药,《本草经疏》中说:“天门冬正禀大寒初之气以生,得地之阴精独厚。味虽微苦甘而带辛,其气大寒,其性无毒,以甘多者为胜。味厚于气、阴也,降也。除肺肾虚热之要药也……”这是五运六气学说的天地一体观、天人相应观集中体现在了对天门冬药性的阐述上,是古代自然哲学观在中药学研究的最经典的体现,这类探索药性理论的方法被大多数的“本经复古派”医家采用。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共有52卷,记载了1892种药物,对中草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药性理论逐渐成熟,药性主要分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有毒无毒等。人参所谓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也称为四性。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也言:“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说明药物四气应用的原则,即寒凉药用以治阳热证,如发热、口渴、小便黄、大便干等热症。温热药用以治阴寒证,如怕冷、喜暖、冷痛、四肢不温等寒症。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灵活变通之处,如张介宾提出的“以热治寒,而寒拒热,则反佐以寒药而入之;以寒治热,而热拒寒,则反佐以热药而入之”。即是说当得了寒证时,采用热药治之,而寒邪太盛,拒热药于外,此时若少加一点寒凉药,则可助热药直达病所,祛除寒邪。反之亦然。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虽源于口尝,但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五味又具有不同的阴阳和五行属性,其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酸味属木、苦味属火、甘味属土、辛味属金、咸味属水。五味的作用分别是: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治疗外感病,发散解表的麻黄、苏叶,行气的木香、橘皮,行血的红花、川芎等。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如人参味甘,大补元气,饴糖和中、缓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解毒等。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用于虚证的肺虚久咳、多汗、久泻、遗精早泄等,如五味子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泻、山茱萸涩精止遗等。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一般用于火热证、湿热证等。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降气平喘,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等。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一般用于瘿瘤、痰核、大便燥结等。如海藻、牡蛎消散瘿瘤,芒硝泻热通便等。一般而言,气味相同的药物,大多作用相近,也可因气味之偏而作用有主次之别;气味不同的药物,作用不同;对于一药兼有数味,则常有多种治疗作用。所谓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按阴阳属性区分,则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升降、浮沉也如同阴阳一样,也是相对的。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如体虚脱肛,就可以用黄芪来升提;治疗肺部疾患,可利用桔梗引药上行达于肺。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如大黄泻下通便。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如麻黄发散风寒治疗感冒。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由此可见,运用药物的升降浮沉特性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纠正体内的升降浮沉失衡而达到的。所谓归经,是指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而对其他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归经是以脏腑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例如苦寒药物,虽都具有清热的功效,但由于归经的不同,就导致归于心经的善清心火、归于胃经的善清胃热、归于三焦经的则清泄三焦之热。有时亦可以利用药物的归经特性,在治疗时选用归属所病经脉的药物,作为引经药,引药达经,治疗疾病。归经更加详细地区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是对药物作用机理的一种阐述。药物毒性的含义较广,在古代,既认为毒药是药物的总称,毒性是药物的偏性,又认为毒性是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而后世本草典籍对药物性味标明“有毒”、“大毒”、“小毒”等,则大都指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大小。在现代,随着人们对毒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所谓毒性一般是指药物对身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有毒的药物是可以通过炮制、先煎等办法减弱其毒性,对待毒性较强的药物,则必须控制其剂量以及使用方法。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本身具有的药性所决定的,药性也指导中药的组方配伍,只有运用好药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看似简单的百草药性,在实际运用上。有如围棋一般,虽仅有黑白二子,却千变万化、奥妙无穷。正所谓有百种变化,方能治百种疾病。

5,你们大明山生产一种叫大明山原生百草排毒茶吗

大明山原生百草排毒茶成分:本品来自大明山特有的名贵的,黑古藤·川鸟·草乌·三七·马钱粉·百解草·追风藤·等中草药配制而成。性状:本品为黄色粉沫状·味微苦甘。功效:腰酸背痛·手脚麻木·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腰肩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规格:每袋5克*10袋用法用量:饭后开水冲服,一日2次,一次一包禁忌:孕妇·幼儿·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贮藏:密封有效期:二年注:服用25天为一疗程
没有吧
我想卖大明山原生百草排毒崇

6,大明山原生百草排毒茶原名土匪茶王是药物吗

忌乱吃药!忌乱用药!排毒不需吃药,不用花钱。养生应尽量以食疗为主最好。要认清排毒概念:疏通肠道、尿道、血管、气管、汗腺等,使各路排毒管道通畅,以便于进行“体内大扫除”。就是排毒。1、“宿便是百病之源”应多吃高纤维食物:粗粮,蔬菜和水果,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和软化粪便。常吃全麦片、玉米片、或红薯、香蕉等、蜜糖、芋头、马铃薯南瓜等。具有良好的通便功效。可把肠道垃圾、毒素清除。2、定期1个月禁食1个中午餐,只喝开水,晚餐吃蔬菜和水果,全麦片、玉米片、或红薯促使体内毒素排出。3、多饮水促进肾脏排毒
也许是的。

7,中药名有一种叫百草王吗

可能是叫百草霜吧
百草王是一种虚假祛斑产品,不是国药准字的,你要擦亮眼睛,以防上当受骗。
我们以前用过一种草药【止血类】,揭阳市地区叫百草王是全草,不知在哪里买
人参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人参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人体实验证明:人参能提高工作能力,减少疲劳,并认为这是其兴奋中枢的结果。服用人参,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劳动效率。

8,求中医来帮我看看这个中药方子

药方你说的药没问题。主要这方子是由天麻钩藤饮变化而来的。主要用于肝经有热,肝阳偏亢,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红,脉弦数。现用于高血压病。
龙骨:性平,味甘,涩,入心,肝,肾经地麻生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入脾,胃肺经马钱子:性寒,味苦,有大毒,入肝,脾经白降粉红粉:性热,味辛,有大毒轻粉:性寒味辛,有毒,入肾,大肠,膀胱经丝瓜叶: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疮癣,蛇咬,汤火伤。 ①"癣疮,频挼掺之,疗痈疽,丁肿②"捣汁生服,解蛇伤毒,③:"消暑解毒。治痧秽腹痛,绞汁服。" ④"煎服,治鹅喉。" ⑤"捣烂,治痈疽和小儿夏月皮肤病,有消肿退炎之效。"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两;或捣汁,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金银花,甘,寒,入肺,胃,心,脾经当归当归:性温,味甘,辛生甘草:性平,味甘,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经牛旁子:性寒,味苦,辛,入肺,胃经芙蓉叶:性凉,味微辛天花粉天花粉:性寒,味苦,微甘,入肺,胃经{功效}清热降火,生津润燥,排脓消肿,等,用量3—10克
从外用与内服的方子来看,应该是治火毒所成的毒疮或者溃疡之类,不太像是治牛皮癣一类吧?外用药中的三粉(白\红\轻),毒性非常之强,要小心.特别是白降粉(正常应该用白降丹),不知道楼主那里的药铺里,有没能有能力按标准程序制作这味药?毒疮还好点,如果是溃疡的话,白降丹制作不规范,很可能会导致溃疡恶化~~~~~~如果是毒疮的话,用到了白降丹(粉),那楼主这疮,腐肉恐怕已经非常严重了吧?降丹祛腐肉的功效倒是极其之强悍的.内服药,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如果没吃药之前,楼主并没有口干口渴的现象的话,那要小心吃了可能有点反胃.其他问题倒是没有~~~~~ 此外,如果我判断错误,不是毒疮溃烂而真是牛皮癣之类,那内服药肯定有问题,因为治癣必解郁,内服药中应该有舒心\解郁\安神之类的药.

9,白毛腾是什么

  【拼音名】Bái Máo Ténɡ   【别名】苻(《尔雅》),蜀羊泉、谷菜(《本经》),鬼目草(《尔雅》郭璞注),白草(《别录》),排风、白幕(《本草拾遗》),鬼目菜(《吴志》),天灯笼、和尚头草(《纲目拾遗》),望冬红、酸尖菜(《植物名实图考》),排风藤(《分类草药性》),土防风、耳坠菜(《贵州民间方药集》),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福建民间草药》),毛风藤(《江西民间草药》),毛老人(《江西中药》),红道士、毛和尚(《浙江民间草药》),野猫耳朵(《四川中药志》),胡毛藤、羊仔耳、生毛梢、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闽东本草》)。   【来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一般于5~6月或9~11月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蔓性半灌木。茎长达5米,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具细毛。叶互生;上部的叶多作戟状3裂或羽状多裂;下部的叶长方形或卵状长方形,基部心脏形,先端尖,全缘,长4~9厘米,阔2~5厘米,上面鲜绿色,下面较淡,两面均有细毛散生,沿叶脉较密;叶柄长2~3.5厘米,有细毛。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侧生与叶对生;枝梗、花柄及花均密被长柔毛,花柄细长;花萼漏斗形,萼片5,卵形;花冠白色,裂片5,自基部向下反折,长5~6毫米,卵状或长方状披针形,顶端尖;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口,花丝短而扁。基部合生;雌蕊1,子房卵形,花柱细长,柱头半球形。浆果卵形成球形,初绿色,后变红色至黑色,直径6~10毫米。种子白色,扁圆。花期9~10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野生于路边、山野或灌木丛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的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毫米,外表黄绿色至暗棕色,密被灰白色的毛茸,在较粗的茎上,毛茸极少或无,具纵皱纹,且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淡绿色,纤维性,中央形成空洞。叶皱缩卷曲,密被毛茸,叶柄长约1~2厘米。有的带有淡黄色至暗红色的果实。以干燥、肥嫩、叶绿、无子、无杂草者为佳。   【化学成份】   白英全草含生物碱,千年不烂心茎中含甾体生物碱,有番茄烯胺、澳洲茄胺和蜀羊泉碱等。叶中还有含量较多的α苦茄碱和β-苦茄碱、较少的澳洲茄碱以及痕量的澳洲茄边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些生物碱中主要的是蜀羊泉碱或番茄烯胺;β-苦茄碱有抗小白鼠肉瘤-180的作用。   另据报道,叶中分离到一个甾体生物碱糖甙,水解后除得到番茄烯胺外,还有它的脱氢化合物番茄-3,5-二烯胺和小量的雅姆皂甙元。叶中又含维生索C149.4~173.2毫克%.   花序中含较多的甾体皂甙,主要是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两者均有抗真菌的作用。   此外,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还发现有α-,β-和γ-蜀羊泉胺、γ-苦茄碱、替告皂甙元。根中含15α-羟基蜀羊泉碱、15α-羟基澳洲茄胺、15α-羟基番茄胺和15α-羟基番茄烯胺。   千年不烂心果实的成分详苦茄条。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蜀羊泉和红枣以1:1混合制成煎剂、糖浆剂对小白鼠艾利虚腹水癌及梭形细胞肉窟的实体型及腹水型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对子宫颈癌有效,但重复率低,进一步用相当生药40,80,120克/公斤/天的煎剂及小剂量递增的给药方法,均无明显抗小鼠梭形细胞肉窟实体型、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肉瘤180的作用,但醇提取物对小鼠肉瘸180则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β-苦茄碱。   【性味】甘苦,寒。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请热,利湿,祛风,解毒。治疟疾,黄疸,水肿,淋病,风湿关节痛,丹毒,疔疮。   ①《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痂癣虫。   ②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③《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④《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热毒。   ⑤《百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⑥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⑦《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癖,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⑧《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⑨《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⑩《药材学》: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注意】《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附方】   ①治黄疸初起:白毛藤、神仙对坐草、大茵陈、三白草、车前草各等分。白酒煎服。(《百草镜》)   ②治肝硬化初期:鲜白英一至三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治风痛:桑黄二两,白毛藤二两。切碎,用绍兴原坛酒六斤,煎三炷香。每日服一饭碗。(《杨春涯经验方》)   ④治风湿关节痛:排风藤一两,忍冬一两,五加皮一两。好酒一斤泡服。(《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妇女白带:白毛藤煎汁,烧小公鸡或桂圆,连汁食。(《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小儿肝热:鲜白英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风火赤眼:白英鲜叶捣烂,调入乳外敷眼险。(《福建中草药》)   ⑧治疗疮肿毒:鲜白毛藤全草四两,炖服。另以鲜叶捣烂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疥疮:白毛藤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干的八钱至一两二钱)。和肥猪肉六两,酌加水煎,分两次吃下。(《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白英全草制成100%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下每次2毫升,每日2次;4~12岁每次4毫升,每日2~3次;12岁以上每次4毫升,每日3~4次。治疗31例,痊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尿三胆试验与肝功能恢复正常)23例,好转(自觉症状改善,尿三胆正常,肝功能好转者)8例。临床观察到,白英注射液对退黄、改善症状和降低转氨酶均有较好疗效,但对降低麝浊、锌浊及脑絮效果较差。   【备注】同属植物千年不烂心的全草,亦同等使用。植物形态详苦茄条。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