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中草药珍稀七指蕨的功效和作用2,耳七的药用功效耳七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功能3,中药七叶草是什么4,鱼腥草是什么是折耳根吗5,耳七的药用功效耳七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功能6,这个中药叫什么7,七叶草是什么中药8,这个药材叫什么名字9……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草药珍稀七指蕨的功效和作用
有清热化痰,去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痨热咳嗽,痢疾,跌打内伤,瘀血疼痛,蛇伤等症。
2,耳七的药用功效耳七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功能
桃耳七,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①《陕西中草药》:"除风湿,利气血,止痛,止咳,调和诸药。治风湿疼痛,麻木,劳伤,跌打损伤,风寒咳嗽,月经不调,铁棒..

3,中药七叶草是什么
中药七叶草的学名即是费菜。其有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咳血,吐血,便血,心悸,痈肿等症。。
4,鱼腥草是什么是折耳根吗
鱼腥草就是折耳根,很好吃,味道不错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5,耳七的药用功效耳七是一种中药它有什么功能
桃耳七,功能主治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①《陕西中草药》:"除风湿,利气血,止痛,止咳,调和诸药。治风湿疼痛,麻木,劳伤,跌打损伤,风寒咳嗽,月经不调,铁棒..
6,这个中药叫什么
这是野芋,又叫老芋、野芋头等。性味辛,寒,有毒。治疗乳痈、肿毒、疥癣、跌打损伤、蜂螫伤等。
7,七叶草是什么中药
中药七叶草与重楼不是一种中药。七叶草为景天科植物费菜的全草或根,有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而重楼为百合科植物具柄王孙的根茎,有消肿解毒的作用。七叶草为景天科植物费菜的全草或根。性味酸、平,有活血,止血,宁心,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咳血,吐血,便血,心悸,痈肿等疾病。
8,这个药材叫什么名字
这是中草药前胡的全草。前胡,中药名。药用部分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林缘、路旁或杂林灌丛中。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以肥沃深厚的腐殖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功效散风清热、降气祛痰。临床用名有前胡、蜜炙前胡。《本草纲目》: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气。乃手足太阴、阳明经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本草经疏》:前胡得土金之气,而感秋冬之令,故味苦微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阳。阳中之阴,降也。应有甘辛平,寒而能降,所以下气,故除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痰厥头风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气,推陈致新,能去实热及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之,亦治一切气,破痰结,及邪热骨节烦闷,气喘咳嗽,兼散风邪也。简误:前胡苦辛微寒之药也,能散有余之邪热实痰,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嗽;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明目益精,厥理亦谬。《本经疏证》:陶隐居曰:柴胡前胡为疗,殆欲同之。李濒湖曰,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予谓言其同,正足见古人立言深浑;言其升降有殊,虽亦未可厚非,然立言之旨,不如古人,亦于此可见。盖二月生苗,初出时有白芽,七月开花,气香味苦,两物正同,故其去结气除痰,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亦同。惟柴胡主肠胃中结气,前胡主心腹结气;柴胡主饮食积聚,前胡主痰满胸胁中痞。足以见柴胡之阻在下,前胡之阻在上,在下则有碍于升,在上则有碍于降,去其阻而气之欲升者得升,欲降者得降,但举目前而名之曰升曰降,于理固不为悖,特其功能并不在升与降,效验乃在升与降耳。夫在下之阴必系阳为阴遏,柴胡之治,能畅阳而仍不离于阴,故阴亦得随阳而畅,在上之阻,定因阴不从阳;前胡之治,能化阴而复不扰夫阳,故阳亦得同阴以化,阳畅则升,阴化则降。迹虽异而理则同,命之曰同,诲后学之真挚也;命之曰异,启后学之警悟也,吾辈从事于此,正宜领其启迪之益。虽然,为学贵有心得,主持勿眩陈言。前胡主治,以疗字系痰满于前,以治字格伤寒于后,得无痰满云云者,皆非外感,伤寒云云者,皆非内因欤。而云风头痛,则仍不离于外因,云推陈致新,则仍不离于内积也。夫阴随阳化,阳从阴降,是为胸中太和之气,痰者阳为阴里,阴从阳滞也,至满于胸胁以为痞,结于心腹而阻气,在内无同心协力之气以拒邪,则在外自有阴寒肃万之气相干犯,是因者即招外邪之根柢,外邪者即托内因之枝节也。前胡既能以仲春发育之气,化阴寒为温煦,复能以初秋凉爽之气,不使阳炽阴穷,故相裹而不相离,相持而不相下者,得此遂相和洽而无相夺伦,痞者为之开,结者为之解,固无论矣。即缘内乖所招外侮,既无根柢可凭,更于何处托迹。曰风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言惟痰气在中,斯风得乘之而为头痛,惟宿热在内,斯寒得与相争而为寒热,去其在里之勾引,而在外者自无所容。是治字者界于两语之中,以为间隔,非提曳全文而为领袖也。然则所谓伤寒寒热推陈致新者,得无嫌于推去旧热招引新寒乎?夫惟服攻下之剂,方能推送在中陈腐,新邪遂乘而内入,前胡气味形体均在解散之列,焉能引邪入里?推陈致新者,解散相因积聚之热,招徕新化和煦之阳,使拒外相侵陵之寒之谓也。
9,有什么中草药对中耳炎好的
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条件的进行脓液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耳朵局部:如果脓液量大且稠厚的话,用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滴耳。如果是非化脓性中耳炎,那主要是要减轻耳咽管的水肿,滴鼻液、消肿药等应用,并适当地使用抗菌素。要去医院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开药的。中耳炎常由感冒、游泳污水进入等原因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常为耳内流脓,耳膜穿孔。治疗首先是控制耳内流脓,洗净耳内脓液,加压滴药水,手术修补耳膜后才能治愈。这个病不能急的,要慢慢治疗,在正规医院治疗。中耳炎主要包括急性化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常见病菌有链球菌 ,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近年来经临床实践 ,发现一些中草药外治中耳炎很好疗效。地龙 :先取 30%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 ,反复清洗 2次 ,拭干 ,然后将地龙糖浸液滴入 3- 4滴。治疗急慢性中耳炎 ,一般 4- 5天可愈。 冰片 :用冰片 1克 ,研细末 ,放入核桃油 10毫升 ,不断搅匀使溶解 ,用时先洗净外耳道内之脓性分泌物 ,用棉球将外耳堵住 ,以免药液外溢。急性患者一般 5天 (每日滴药 1次 )痊愈 ;慢性患者 8- 10天可愈。 广郁金 :广郁金 1枚 ,麻油少许 ,冰片少许。取广郁金蘸麻油放清洁的缸片上磨取浓汁 ,再放冰片调匀 ,先用药棉拭净耳内脓液 ,再用此油滴耳 ,每日 3次 ,一般 1枚即愈。 桑叶 :用鲜桑叶数片 ,洗净后捣烂取汁 ,每次将桑叶汁滴入耳内 1- 2滴 ,每日 3次 ,治疗中耳炎 ,2- 3天即愈。 黄柏 :黄柏 30克 (生药 )水煎浓缩液 20毫升 ,滴耳 ,每次 2- 3滴 ,每日 3次 ,2- 5天即愈。中耳炎 方1 〔组成〕鲜鸡矢藤叶适量。 〔用法〕将鸡矢藤叶捣烂取汁,用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 药汁滴入耳内,每日2 次。成人每次4~6 滴,小儿减半。 〔附往〕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2 〔组成〕鲜菊花叶、鲜薄荷叶各适量。 〔用法〕洗净切碎,捣烂取汁。用时失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 药汁滴入耳内,每日2 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3 〔组成〕鲜鱼腥草适量。 〔用法〕将鱼腥草洗净、切碎,捣烂取汁,贮瓶备用。用时,先按常规 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以棉球蘸鱼腥草汁滴入耳内,每日2 次,连用3~6 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4 〔组成〕鲜虎耳草30g ,冰片1g 。 〔用法〕将虎耳草捣碎取汁,加入冰片粉末,再滴入75 %酒精10 余滴, 装瓶备用。同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药液滴入耳内,每日3 次, 每次3~4 滴。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5 〔组成〕石榴花70g ,三花酒250m1 ,冰片4g 。 〔用法〕将石榴花浸泡于三花酒中7~10 天,过滤后加入冰片备用。用 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本药滴耳,每天3~4 次,每次1~2 滴。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6 〔组成〕芭蕉水10m1 ,冰片1g 。 〔用法〕刀砍芭蕉树,用玻璃杯收集自刀口处滴出的芭蕉水,加冰片备 用。用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上药滴耳,每天2~3 次,每次1~ 2 滴。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7 〔组成〕鲜牛蒡根适量。 〔用法〕捣烂,榨出汁液,滴入耳内,一无数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8 〔组成〕马蹄金30g ,紫花地丁15g ,爵床15g 。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粪箕笃30g,30%~40 %酒精100m1 。 〔用法〕二者混合浸泡48 小时后,加蒸溜水过药面,加盖煮沸5~10 分钟,冷却,取药液备用。将患处脓液擦净,滴入药液3~4 滴,5~10 分钟 后倾出,擦干,再滴入1~2 滴,用棉花堵塞,每日1 次(滴药后有轻微烧的 感,无其他反应)。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方10 〔组成〕福州薯蓣果10g ,金银花15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11 〔组成〕磨盘草30~60g ,苍耳根15g ,乌贼鱼干1 只。 〔用法〕水炖服。 方12 〔组成〕杏香兔耳风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3~4 次。 方13 〔组成〕苘麻根30g ,夏枯草9g ,小毛毡15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14 〔组成〕鲜商麻60g ,猪耳适量或糯米30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15 〔组成〕鲜虎耳草60g ,鲜爵床30g ,冰糖30g 。 〔用法〕水煎服。外用鲜全草绞汁滴耳。 方16 〔组成〕鲜肾蕨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滴耳内。 方17 〔组成〕垂柳树皮6g ,枯矾3g ,冰片3g 。 〔用法〕研末,吹耳。 方17 〔组成〕鲜胜红蓟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2~3 次。 方18 〔组成〕断肠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挤汁,过滤,加防腐剂保存备用(每500ml 加尼 泊金5ml )。拭净脓液,滴耳。在农村,则可在拭净脓液后直接将断肠草挤 汁滴放耳内,不可内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方19 〔组成〕鲜猪殃殃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耳。 方20 〔组成〕鲜土牛膝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患耳内。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21 〔组成〕鲜山矾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用布包绞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22 〔组成〕玉簪鲜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耳内流脓。 方23 〔组成〕石榴花适量。 〔用法〕置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内。 方24 〔组成〕白背叶根适量。 〔用法〕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汁滴耳内,并外搽。 方25 〔组成〕鱼胆草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鳝鱼血滴耳,每日2 次。 方26 〔组成〕豆瓣绿鲜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耳。 方27 〔组成〕芦竹笋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少许,滴耳内。 方28 〔组成〕芭蕉茎适量。 〔用法〕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茎上,取茎内流出的汁滴入耳内,1 日3~4 次。 方29 〔组成〕鲜虎耳草叶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滴入耳内。 方30 〔组成〕金莲花9g ,菊花9g ,生甘草3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也可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石榴皮50克,黄柏15克。将上药加水煎2次,合并药液,浓缩成150毫升。滴入耳内数滴,5分钟后,用消毒棉签拭干,反复3~5次,每日进行2次。主治化脓性中耳炎。石榴皮50克,黄柏15克。将上药加水煎2次,合并药液,浓缩成150毫升。滴入耳内数滴,5分钟后,用消毒棉签拭干,反复3~5次,每日进行2次。主治化脓性中耳炎。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