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地丁泡水喝有什么功效是否对治疗慢性咽炎有效呢2,中药地丁草3,据说有一种中药叫什么地丁虽能告诉我全名4,中草药地丁别名叫啥有知道的吗请告诉我谢谢5,地丁在中药里有什么作用6,地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7,地丁草能拿来干嘛用1……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地丁泡水喝有什么功效是否对治疗慢性咽炎有效呢
可用木蝴蝶、麦冬、胖大海、冬凌草、枫斗的其中1—3味泡开水饮。祝您健康!
2,中药地丁草
地丁草分为紫花地丁和黄花地丁,紫花地丁有的地方叫丁地草,黄花地丁就是蒲公英。
3,据说有一种中药叫什么地丁 虽能告诉我全名
紫花地丁是地丁,分为苦地丁和甜地丁;黄花地丁是蒲公英!
4,中草药地丁别名叫啥有知道的吗请告诉我谢谢
地丁学名为紫花地丁,别名:箭头草、羊角子、独行虎、地丁草、如意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用于温病高热烦躁,疔疮,痈肿瘰疬,腮腺炎,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及其它化脓性感染。南姜 :又称为高良姜或芦苇姜 【功用主治】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 【化学成分】根茎含挥发油0.5~1.5%,其中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和桂皮酸甲..
5,地丁在中药里有什么作用
地丁的功效和地丁的作用
地丁 功效 作用 功能主治 疔疮 黄疸 痢疾
地丁的功效和地丁的作用
地丁治疔疮,痈肿,腹泻,目赤,喉痹,瘰疬,黄疸,痢疾,毒蛇咬伤。
地丁的功能主治:解毒消肿,请热利湿。
1《本草求原》记录:地丁凉血,消肿毒。
治血热筋痿,敷疮妙。
2《上海常用中草药》记录:地丁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
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疗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
3《岭南采药录》记录:地丁作泻药及吐药。
4《滇南本草》记录:地丁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
5苏医《中草药手册》记录:地丁治一切化脓性感染,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毒蛇咬伤,淋巴结核,黄疸,眼结膜炎,前列腺炎。
6《纲目》记录:地丁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以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疗疮肿毒、淋巴结核、眼结膜炎黄花地丁应用于热毒疮痈,湿热淋证及黄疸,归肝经有清肝明目作用
紫花地丁用于热毒疮痈及毒蛇咬伤亦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
6,地丁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地丁草的功效与作用请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①《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②《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③《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④《岭南采药录》:"作泻药及吐药。"⑤《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外用拔毒消肿。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疗疮肿毒,乳痈,肠炎腹泻,毒蛇咬伤。"⑥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一切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淋巴结核,黄疸,肾炎,膀胱炎,关节肿痛,便血,鼻出血,眼结膜炎,前列腺炎。" 紫花地丁作为中药植物,常被晒干之后制作中药药材入药,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呢? 紫花地丁,别名又叫铧头草、光瓣堇菜等。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如何挑选紫花地丁 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 可入药,其性寒味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等。 1、紫花地丁治蛇毒咬伤:紫花地丁兼可解蛇毒,用治毒蛇咬伤,可用鲜品捣汁内服,亦可配雄黄少许,捣烂外敷。此外,还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瘤,常与菊花、蝉蜕等药用。 2、紫花地丁配伍蒲公英:二者均可清热解毒消肿。紫花地丁解毒力强,尤除疔毒;蒲公英兼可疏肝散滞,善治乳痈。二药合用,有清热解毒、消肿行滞之功效,用於治疗乳痈、及其他外科阳证疮疡。 3、紫花地丁多用于热毒壅盛之时,不但可以配合连翘、野菊花等药材同用,更可与败酱草和黄芪同用,不但加强紫花地丁的消肿、治痈等效力时还起到一个托毒的功效。 4、紫花地丁治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本草纲目》) 5、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 6、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备急千金要方》) 7、紫花地丁治一切恶疮:紫花地丁根,日干,以罐盛,烧烟,对疮熏之,出黄水,取尽愈。(《卫生易简方》) 8、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 9、紫花地丁治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10、紫花地丁治肠痈:常与大黄、红藤、白花蛇舌草等同用。 11、紫花地丁治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12、紫花地丁治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13、紫花地丁治配银花,解毒凉血,消肿散热之功增强。 14、紫花地丁治疗外科症,但古人每用治黄疸、喉痹,取其泻热除湿之功也;大方家亦不可轻弃。(《要药分剂》) 15、紫花地丁治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16、紫花地丁治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17、紫花地丁配伍野菊花:二者均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配伍应用、效用更强,用於治疗热毒炽盛之蛇头疔、红丝疔及多种外科阳证疾病。 18、紫花地丁治疗外感热病:以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双花各15g,天葵子6g,随证加味,水煎服,每日1剂。 以上就是紫花地丁功效与作用的相关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来源:植物网
7,地丁草 能拿来干嘛用
地丁草 Corydalis bungeana
属种: Corydalis bungeana
属名: 紫堇属 Corydalis
科名: 罂粟科 Papaveraceae
属种名定名: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地丁草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细而直,少分枝,淡黄棕色。茎细弱,从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绿色,光毛或疏生长柔毛。基生叶丛生;基生叶互生,有柄,长0.4-4厘米,叶片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形,先端钝圆或成短突尖,两面灰绿色,无毛。总状花序,花序长1-6.5厘米,果期可达12厘米,生于枝的顶端;花梗长1-2毫米,苞片叶状,羽状深裂,萼片2枚,鳞片状,广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缺刻,早落;花瓣4枚,淡紫色,倒卵状长圆形,外侧两片大,前面一片平展,倒卵状匙形,先端呈兜状,背面具宽翅,后面一片先端亦呈兜状、基部有距,距长5-6.5毫米,背面有翅;内侧两瓣较小、先端连合,雄蕊6枚,每3枚花丝连合,形成2束,与外侧两花瓣对生,后1束雄蕊花丝基部具蜜腺,插入距内,子房长椭圆形,外被柔毛,花柱线形,稍扁,顶端微2裂,黄白色,有瘤状突起。蒴果扁椭圆形,灰绿色,长1.2-2厘米,宽3-4毫米,成熟时裂成2瓣,花柱宿存,内含种子7-12粒。种子扁球形,径1.5-2毫米,黑色,有光泽,具白色膜质种阜。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杂草丛中及砾石处。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及河北等省。
【药物疗效】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效,用以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疗疮肿毒、淋巴结核、眼结膜炎等。全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苦地丁素,其他有香豆精、酚性物等多种。
【采集】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切段。
【药材使用】为干燥皱缩全草,长5~10厘米,叶具长柄;叶片3回羽状深裂,裂片狭细。叶腋有淡紫色小花,或长椭圆形扁平的荚果,表面灰绿色,内含数粒扁圆形、黑色的种子。味苦。
【化学成分】含有10多种生物碱。从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暂名)4种不同的生物碱。另含香豆精类内酯、甾体皂甙、酚性物质、中性树脂和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其水提取物(1:80)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孤儿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用全草制成苦地丁注射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有体外抗菌作用,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试管法);对葡萄球菌(金黄色和白色)、八叠球菌也有作用(琼脂平板打洞法)。亦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1:10苦地丁注射液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爱柯18、柯萨奇B1、腺病毒Ⅲ型均未见抑制;对4个凝血单位的流感亚甲京科68-1株(1:160)无抑制,而对副流感仙台株有抑制。毒性很小,小鼠用相当于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毫升/公斤)腹腔注射,未见死亡;用10毫升/公斤则有3/10死亡。苦地丁注射液对麻醉猫与犬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半分钟内恢复;用离体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脏的作用。
【性味】①《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寒。"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寒,味苦,小毒。"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脾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治温病高热烦躁,流感,传染性肝炎,肾炎,瘰疬,腮腺炎,疔疮及其它化脓性感染。
①《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痈疽疔肿,淋巴结结核。"
②《河北中药手册》:"治急性传染性肝炎。"③《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消炎解毒。治黄疸肝炎,高热烦躁。"【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选方】①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地丁一两,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②治痢疾:地丁草配火线草、地榆,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③治指头感染初起,淋巴管炎(红丝疔)红肿热痛:地丁、野菊花各一两。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④治疔肿:鲜地丁、葱白、生蜂蜜捣敷。(《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⑤治湿热疮疡:地丁一两,金银花一两,蒲公英一两,大青叶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临床应用】治疗感染性疾病
用青绿色或黄绿色具有角果之苦地丁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小儿酌减,每日2次,或根据病情增减。治疗流感、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扁桃体炎、急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等共297例,治愈184例(62.3%),有效70例(23.3%),无效43例(14.4%)。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