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贵州草药别名提麻草是什么2,申麻是什么植物3,中药升麻的别名叫什么4,荨麻的功效与作用荨麻的功能主治5,荨麻疹中草药的喝法是怎样的6,寻找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7,中药升麻长什么样子8,篦麻有什么用是药材吗9,芝麻的中药功效有……
本文目录一览
1,贵州草药别名提麻草是什么
提麻草即白活麻,中药材名。荨麻科、荨麻属植物,裂叶荨麻,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
2,申麻是什么植物
没有“申麻”这种植物,是公司名称的一部分。新申麻业苏州新申麻业进出口有限公司

3,中药升麻的别名叫什么
升麻的别名很多: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4,荨麻的功效与作用 荨麻的功能主治
荨麻(Urtica fissa E. Pritz.)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荨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荨麻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 荨麻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Xūn Má 【别名】寻麻(《益部方物略记》),蝎子草(《人海记》)。 【来源】 为荨麻科 植物 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夏、秋季采,切段晒于。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分布西南及湖北、浙江)、宽叶荨麻(分布华北及东北)亦同供药用。 【原形态】 ①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4~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花序长达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长达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卵形,扁,长约2毫米,灰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边、草原、坡地。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②狭叶荨麻 多年生草本。茎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托叶分生,条形。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4,在果期增大,柱头画笔头状。皮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 生于山坡、林边或沟边。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 【 化学 成份】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性味】 辛苦,寒,有毒。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②《四川 中药 志》:甘,微寒,有小毒。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 治 风湿 疼痛, 产后 抽风,小儿惊风, 荨麻疹 。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⑤《黔书》:可已疯。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附方】 ①治风湿性 关节炎 :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 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选方出《内蒙古中草药》) 【摘录】《*辞典》 荨麻的介绍 荨麻(Urtica fissa E. Pritz.)荨麻科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托叶草质,绿色,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叶腋,雄的生下部叶腋,稀雌雄异株;雄花具短梗,瘦果近圆形,稍双凸透镜状,长约1毫米,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二枚近圆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圆形,较内面的短约4倍,边缘薄,外面被细硬毛。花期8 10月,果期9-11月。产中国安徽、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生于海拔约100米(在浙江)或500-2 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越南北部也有分布。茎皮纤维可供纺织用;全草入药,有祛风除湿和止咳之效;叶和嫩枝煮后可作饲料。 形态特征编辑 多年生草本,有横走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叶近膜质,宽卵形、椭圆形、五角形或近圆形轮廓,长5-15厘米,宽3-14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5-7对浅裂片或掌状3深裂(此时每裂片又分出2-4对不整齐的小裂片),裂片自下向上逐渐增大,三角形或长圆形,长1-5厘米,先端锐尖或尾状,边缘有数枚不整齐的牙齿状锯齿,上面绿色或深绿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浅绿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脉上生较密的短柔毛和刺毛,钟乳体杆状、稀近点状,基出脉5条,上面一对伸达中上部裂齿尖,侧脉3-6对;叶柄长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叶草质,绿色,2枚在叶柄间合生,宽矩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10-20毫米,先端钝圆,被微柔毛和钟乳体,有纵肋10-12条。 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叶腋,雄的生下部叶腋,稀雌雄异株;花序圆锥状,具少数分枝,有时近穗状,长达10厘米,序轴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时直径约1.4毫米,开放后径约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圆状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状,无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几乎无梗;瘦果近圆形,稍双凸透镜状,长约1毫米,表面有带褐红色的细疣点;宿存花被片4,内面二枚近圆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圆形,较内面的短约4倍,边缘薄,外面被细硬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2] 产地生境编辑 产中国安徽(祁门)、浙江、福建、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伏牛山)、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和云南中部。生于海拔约100米(在浙江)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2] 生长习性编辑 荨麻为喜阴植物,生命旺盛,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温喜湿。生长在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荫湿处。 该种研究编辑 荨麻是托叶合生类群在中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它的叶边缘变异较大,一般具数枚浅裂片,但湖北、陕西和四川的某些标本,则为掌状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叶还未分化成裂片,仅具粗大的牙齿。这表明,叶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种较进化的性状;另一方面,从性状不稳定的事实也说明这群植物似乎处在分化中。[2] 繁殖方式编辑 播种繁殖。种子细小而坚硬,一般春季播种,夏播亦可,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一般在23℃以上。播种前,土壤要深耕、整细、整平并施足基肥,然后将种子拌以细土,进行撒播,可不覆土。 出苗时间,以温度、湿度及深度的不同而异。为提早出苗,最好采取苗床育苗。当幼苗长至15厘米以上时,就开始有刺激功能,所以在移栽或定植时,应戴上帆布或胶皮手套,脚穿胶鞋,避免皮肤外露。在老株周围长出新芽后,随着新芽的生长,上部老茎陆续枯死,需要进行分株。 分株时间,可在冬春进行,整株挖起,剪下芽苗,随后按20厘米的株距栽植于田园四周,当年就可起到防护作用,第2年连鸡也不敢进入。为避免影响主要作物的生长及管理,可将其伸长的枝叶有计划的剪除,也可用木棍挡开该草的茎杆。 病虫防治编辑 一般病虫害发生较少,在植株的叶片上若发现有刺毛虫,可剪除虫枝烧毁;也可喷洒40%氧化乐果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000倍液防治。 植物毒性编辑 荨麻其茎叶上的蜇毛有毒性(过敏反应),人及猪、羊、牛、马、禽、鼠等 动物 一旦碰上就如蜂蛰般疼痛难忍,它的毒性使皮肤接触后立刻引起刺激性 皮炎 ,如 瘙痒 、严重 烧伤 、红肿等。[3] 触碰轻者,难受数分钟后可自行消失;重者,将患处对着明火烤热,并作伸缩动作,也可用温开水洗患部,约经半小时可解除痛苦。 主要价值编辑 药用 荨麻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以来就作为药用。在欧洲,荨麻作为一种大众药物用作利尿剂、收敛剂、止血剂、祛痰剂和催乳剂,用于治疗关节炎、慢性 皮肤病 等。荨麻制剂外用治疗脂溢性皮炎、头皮屑及防止 脱发 。在土耳其,当地草药专家以荨麻全草入药,防止各种 疾病 ,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的药用植物,被称为“百草之王”。目前,荨麻制剂在国外(特别是在德国)广泛应用:德国药品“风湿安”为荨麻叶的浸膏剂,其主要成分为咖啡酞苹果酸,具有抗炎活性,用于风湿痛患者自助治疗,是德国5个最常 用药 物之一,并在OTC药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最近研究发现异株荨麻20%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抗 肿瘤 活性,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总之,荨麻治疗风湿病、 前列腺炎 疗效确定,是欧洲风行的植物药之一。 在中国,宋代《图经本草》早有记述:荨麻全草可以入药,其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具有祛风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主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抽风、小儿惊风、小儿麻痹后遗症、高 血压 、 消化 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荨麻,……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上有毛芒可畏,触人如蜂虿蜇蠢,以人溺濯之即解,搔投水中,能毒鱼。气味辛、苦、寒,有大毒。主治呕吐不止。蛇毒,捣涂之。风疹初起,以此点之,一夜皆失”。因此,农牧民把它视为珍宝。 荨麻属多 种植 物在中国多个民族中药中,药用 历史 悠久,例如:朝鲜族用狭叶荨麻全草治疗 贫血 ,慢性肠 胃炎 。四川凉山彝族用小果荨麻治疗风湿病及惊风。维吾尔族用麻叶荨麻种子止咳,叶治鼻衄。藏族用荨麻地上部分治疗龙病引起的久热, 消化不良 ;傣族用其根治癣;瑶族用其全草治血管瘤;布依族用其全草主治风湿麻木;维吾尔族用其利尿、通经、催乳、 壮阳 、通肝利脾,用于治疗 哮喘 、鼻出血、子宫脱垂、耳底炎肿、黄疸;羌族、彝族用其治疗风湿关节炎、皮肤 湿疹 、手足麻木、荨麻疹、风痰;傈僳族用其祛风除湿,治疗四肢麻木、扭伤疼痛及 皮肤瘙痒 。布依族用宽叶荨麻全草治湿麻木。傈僳族、纳西族用滇藏荨麻根治四肢麻木、扭伤疼痛、皮肤搔痒等。目前,荨麻、宽叶荨麻已被收入1995年《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分册)。以荨麻子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寒喘祖帕颗粒更以其特有的疗效被收载于部颁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1998年)。[4] 全草(白活麻):甘、淡,凉。有小毒。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藏药】萨真:地上部分用于龙病引起的久热,消化不良《部藏标》。沙针木:地上部分用于龙病引起的久热,消化不良《藏标》。山钟:地上部分主治“龙”病引起的久热,消化不良《民族药志一》。【傣药】那旁:根治癣《滇药录》。【瑶药】麻风草:全草治血管瘤《桂药编》。【布依药】勾纵,勾眩:全草主治风湿麻木《民族药志一》。[5] 食用 荨麻还可食用。俄罗斯等国用荨麻的茎叶烹制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菜肴:有凉拌、汤菜、烤菜、荨麻汁、饮料和调料等。在欧洲荨麻(植株和叶片)被列入食物调味品的天然来源中,可用来做汤和草药茶[3]。荨麻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接近大麻、向日葵和亚麻等油料作物;荨麻籽榨的油,味道独特,有强身 健体 的功能;荨麻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人们采其嫩枝叶作蔬菜或制作馅饼食用,其味道清雅、味美可口。荨麻的适应性较强,生长旺盛,几乎不用多加管理,且极少受病虫害危害,不需施农药,其产品是合格的绿色食品,可开发荨麻植物为一种野生的绿色蔬菜。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民间在春季将荨麻当作蔬菜食用。[4] 饲用 荨麻植株高大,茎叶繁茂,生长发育快,籽实较多且苗期较为耐寒,同时具有祛风除湿、解痉和血等功能。荨麻的茎和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钻、铜和钛等元素。其 营养 价值不亚于苜蓿、三叶草和豆类等饲料作物,对于牲畜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只要饲用得当,则是畜禽的一种优质饲料。俄罗斯西伯利亚农科所科学家维克托·博加奇科夫,经过25年之久的试验研究指出:“荨麻是有价值的农作物,应当广泛用作饲料,大力开辟专门的荨麻种植场。”把荨麻作为优质饲草饲喂畜禽由来已久。因其植株高大,茎叶繁茂,籽实累累,成片生长,初秋季节常被割晒贮存,作为马、牛、驼、羊、猪及家禽越冬渡春的补饲用草或粗饲料。其主要利用方式:(1)秋后抓膘放牧,任其自由采食。(2)花期至果期间割晒贮存,供越冬渡春及春繁期补饲弱乏畜或仔畜用。喂猪、禽多在晒干后除去老粗茎秆,将细嫩茎、叶、花序、籽实混合粉碎作粗饲料。(3)采集鲜嫩茎叶、花序、籽实,经蒸煮或水烫处理,加拌糠麸、精料,代替其它青粗饲料喂猪、禽。在新疆哈密一带,荨麻是养猪、养鸡常年饲喂的粗饲料之一。带籽的荨麻喂鸡可促进冬季产蛋。喂猪时增重增膘效果亦较佳,未发现毒副作用。根据不同畜禽的生理特性和消化机能,对荨麻进行分阶段利用:猪和鸡适宜利用各生长期的荨麻,可从幼苗期开始;而牛、羊、驼等草食畜适宜花期后利用,最好是割晒干草,用于越冬渡春补饲。将荨麻用在牲畜越冬渡春与春季产仔阶段作补饲用草,既解决饲草的青黄不接,还可以利用其药理作用,起到防病治病增强弱乏畜和产后母畜 健康 的目的,实为一举多得。[4] 生物 肥料 荨麻还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很久以前就被当作生物农药,用来防止病虫害,特别是防止黑蚜虫。据1988年德国柏林的一个调查,25%的业余园丁在自己的花园里使用荨麻液态肥,其含有氮素(其中40%为氨),可为植物迅速吸收,它还含有一种可溶性含氮衍生物,能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增加植物抗性,异株荨麻不仅可防治病虫害,还可增加施肥效果。荨麻本身发酵后可用于除草,因营养丰富亦可作肥料。[4] 纤维植物 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原料,或制麻绳、 编织 地毯等,亦为重要纤维植物。荨麻茎皮含有大量的长粗纤维,可用作纺织、造纸,做成的粗布与麻布相似,古代欧洲人很早就采用其纤维纺织衣物,如《安徒生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就曾采荨麻为她的哥哥编织衣物。[4] 日用 保健 在应用领域,中国外对荨麻属植物的开发已经从药品、食品领域 拓展 到日用品等领域。中国外用荨麻提出物制备的牙膏和漱口液等 口腔保健 品,能够减少牙齿斑痕、牙出血及牙龈炎的发生。用荨麻植物醇提物制备的 美发 化妆 品,能改善头皮的 血液 供给和 呼吸 作用,并减少头发油垢和头皮屑的产生。[4] 植物 文化 编辑 蜇人自卫 荨麻,俗称藿麻。古称毛藐或荨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荨麻,荨音寻”。又曰:“荨麻又称毛薮。荨字本作薮。杜子美有除薮草诗,是也”。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 研究表明,荨麻科植物之所以能蜇人,是植物体上的一种表皮毛在作怪,这种毛端部尖锐如刺,上半部分中间是空腔,基部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腺体。平时基部腺体分泌的蚁酸等对人和动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这种腺体充满了毛端上部的空腔。人和动物一旦触及,刺毛尖端便断裂,放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的感觉。可以说荨麻的这种行为是正当防卫,让食草动物望而生畏。 当你在林下沟边或者住宅旁阴湿采集标本或割草时,有时你可能会感到突然的刺痛,好像被蝎子蛰了一样,并且还出现红肿的小斑点,往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消退。此时,你不要太紧张,你很可能就是被一种叫蝎子草的植物蛰毛所伤,可以马上用肥皂水冲洗就可缓解。 神奇本草 陕南山民有称“蜇人草”的,草原牧民则叫它“咬人草”。 由于荨麻其茎叶有刺蜇人,所以许多人对它望而生畏,没有好感,因而对它的价值也就了解甚少了。国内外的科研成果证实,荨麻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可供纤维、食物、药物和优质饲料。荨麻的茎皮纤维韧性好,拉力强,光泽好,易染色,可作纺织原料,或制麻绳、编织地毯等。 国外应用 英国沙玛歇特地方的人,昵称白色野荨麻花为“树荫下的亚当与夏娃”。因为在花瓣的金冠下,有一对宛若亚当和夏娃的黑色和金黄色的雄蕊,所以白色野荨麻花的 花语 是“相爱”。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非常重视人与人的相遇。他相信可以和美好的人相亲相爱而度过快乐的人生吧!! 花境语义 一月十六日 生日花:红色野荨麻花(Reddeadnettle) 花语:献身(Devotion) 红色野荨麻花一到开花期,那红红的小花总是吸引成群的蜜蜂来采花。同时本身又是珍贵的药材,由于具备了多重功能,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献身。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非常重视家人与朋友,而且受到大家喜爱。不过有时看起来太八面玲珑,倒像个大众情人。所以对重要的人要多花点时间陪伴才对。 一月十九日 生日花:白色野荨麻花(Whitedeadnettle) 花语:相爱(Mutuallove) 英国沙马歇特地方的人,称白色野麻花为树荫下的亚当与夏娃。因此在花瓣的金冠下,有一对宛若亚当和夏娃的黑色和金黄色的雄蕊。所以白色野麻花的花语是-相爱。凡是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非常重视人与人的相遇。他相信可以和美好的人相亲相爱的度过快乐的人生吧! 三世纪的殉道者,圣玛莎之花 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栽种花草。属于薄荷科的白色野荨麻花便是被选来祭祀3世纪的殉道者--圣玛莎的花朵,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欧洲,无论路旁或原野,到处可以见到它的踪迹。白色野荨麻花的茎中空,可做成草笛来玩。 一月二十日 生日花:野荨麻花(Deadnettle) 花语:残酷(Cruelty)
5,荨麻疹中草药的喝法是怎样的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没有胃病的可以饭前喝,如果消化道不好的话可以饭后喝指导意见:如果起的多了,有两种可能,一是药物不对症,二是用的发散毒邪的药物,所以会增多,你可以咨询给你开药的医生病情分析:荨麻疹有时治疗比较困难,需要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如坚持较长时间(3-6个月)联合服用二类抗组胺药,即扑尔敏、赛庚啶、赛特赞、敏迪这一类和西咪替盯雷尼替盯法莫替丁这一类。指导意见:需要调整用药时间,为了防止晚间发作,可在下午服药。另外,为加强疗效可以配合注射胸腺素、组织胺球蛋白或卡芥菌多糖核酸针等。
6,寻找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偏方偏方一 组 成:地骨皮20—30克,金银花20克,白鲜皮15—20克,防风15—20克,生地黄15—20克,白蒺藜15克,蝉蜕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甘草5~10克。 用 法: 用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主 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荨麻疹。偏方二 组 成:地肤子50—100克。 用 法:用水煎2次,将混合液浓缩至400~ 500毫升。每日1剂(小儿酌减),分2次服用;同时用纱布包药渣,趁热涂擦皮损处。3日为1个疗程。 主 治:荨麻疹。偏方三 组 成:地肤子30克,黄芪10克,僵蚕10克,地龙10克,蕲蛇15克,土鳖虫10克,全蝎3克。 用 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功 效:通络,止痒。 主 治:荨麻疹。偏方四 组 成: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齿苋30克,白鲜皮15克,防风10克,生甘草10克。 用 法:用水煎服。每日l剂。 功 效:疏风,清热。 主 治:表现为发病急、灼热剧痒,伴有发热、咽痛、舌苔薄白、大便于、小便黄的风热型荨麻疹。偏方五 组 成:地肤子30克,土茯苓20克,荆芥15克,秦艽15克,白鲜皮15克,蝉蜕10克,防风10克,浮萍10克。 用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 慢性荨麻疹,湿热内结之症。偏方六 组 成:生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蝉蜕15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去核)。 用 法:用水煎汁,煎两遍和匀,每日1剂,每日3次。 功 效:生黄芪补气固表;桂枝解肌散寒;白芍敛阴和营;蝉蜕祛风止痒;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 主 治:荨麻疹。 加减应用:夜间抓痒影响睡眠者加石菖蒲15克,酸枣仁15克,可以宁心安神。
7,中药升麻长什么样子
升麻,多年生草本,高1-2m。根茎粗壮,坚实,表面黑色,有许多内陷的圆洞门面老茎残迹。茎直立,上部有分枝,被短柔毛。叶为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复叶;叶柄长达15cm;茎下部叶的顶生小叶具长柄,菱形,长7-10cm,宽4-7cm,常3浅裂,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柄,斜卵形,比顶生小叶略小,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疏白色柔毛。复总状花序具分枝3-20,长达45cm,下部的分枝长达15cm;花序轴密被灰色或锈色腺毛及短柔毛;苞片钻形,比花梗短;花两性;萼片5,花瓣状,倒卵状圆形,白色或绿白色,长3-4mm,早落;无花瓣;退化雄蕊宽椭圆形,长约3mm,先端微凹或2浅裂;雄蕊多数,长4-7mm;心皮2-5,密被灰色柔毛,无柄或柄极短。蓇葖果,长圆球,长8-14mm,宽2.5-5mm,密被贴伏柔毛,果柄长2-3mm,喙短。种子椭圆形,褐色,长2.5-3mm,四周有膜质鳞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主要种类兴安知麻正在加载兴安知麻兴安知麻,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茎粗壮,多弯曲,表面黑色,有许多下陷圆洞状的老茎残迹。茎直立,无毛或微被毛。下部茎生叶为二至三回出香叶;叶柄长达17cm;顶生小叶宽菱形, 长5-10cm,宽3.5-9cm,3深裂,基部微心形或圆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 侧生小叶长椭圆状卵形,稍斜, 边缘具不规则锯齿, 上面无毛,下面沿脉被疏柔毛;茎上部叶似下部叶,但较小,具短柄。复总状花序;花单性, 雌雄异株,雄株花序大,长达30cm,分枝7-20,雌株花序稍小,分枝少;花序轴和花梗被灰色腺毛和短柔毛;苞片钻形;萼片5,花瓣状,白色,宽椭圆形或宽倒卵形,长3-3.5mm,早落;花瓣无;退化雄蕊叉状2深裂,先端各有1个空花药;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4-5mm,花药长约1mm;心皮4-7,疏被灰色柔毛或近无毛,无柄或有短柄。蓇葖果,长7-8mm,宽约4mm,先端有贴伏的白色柔毛,果柄长1-2mm。种子椭圆形,长约3mm,褐色,四周有膜质鳞翅,中央有横鳞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大三叶升麻正在加载大三叶升麻大三叶升麻,多年生草本,高1m或更高。根茎粗状,表面黑色,有许多下陷圆洞状的老茎残迹。茎直立,无毛,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无毛;叶柄长达20cm,无毛;顶生小叶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9cm,先端3您好:“升麻”为中药中的辛凉解表药。性味归经:甘、辛、微寒。归脾、胃、肺、大肠经。药物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主要治疗:1.风热头痛,麻疹不透。2.齿痛口疮,咽喉肿痛。3.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用法用量:3--10克。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固脱宜制用。使用注意:本品升散力强,一般风热感冒,麻疹已透,以及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均当忌用。
8,篦麻有什么用是药材吗
篦麻是一种药材,种仁主治:子宫脱垂,脱肛,捣烂敷头顶百会穴;难产,胎盘不下,捣烂敷足心,涌泉穴;面神经麻痹,捣烂外敷,病左敷右,病右敷左;疮疡化脓未溃、淋巴结核,竹、木刺金属入肉,捣成膏状外敷。蓖麻用其子入药,名为蓖麻子。
功效:拔毒排脓,祛腐止痛。通络除痹。 蓖麻入药的是蓖麻子
味甘、辛,药性平,有毒。入大肠、肺经。 功用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用于治疗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女人胎衣不下,开通关窍经络。
用法与用量:外用:捣敷或调敷。内服:入丸剂、生研或炒食。
注意: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附方:
1、治疔疮脓肿: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
2、治痈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
3、治瘰疬:蓖麻子炒热,去皮,烂嚼,临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
4、治咽中疮肿: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
5、治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筒,烧烟吸之。
6、治诸骨哽: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钱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
7、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蓖麻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药水,平旦时一股,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动风食。
8、治汤火伤: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汤损用油调涂,火疮用水调涂。
9、治犬咬伤:蓖麻子五十粒。去壳,以井水研膏,先以盐水洗咬处,次以萆麻膏贴。
10、治风气头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捣饼,随左右贴太阳穴。
11、治小儿颓疝:蓖麻仁三枚,棘刚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烧)一枚,滑石(末)二钱匕,麝香(研)半钱匕。上五味捣研匀,稀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灯心汤下。
12、治齁喘咳嗽:蓖麻子去壳炒热,拣甜者吃,多服见效。
13、治难产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研如膏,涂脚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
14、催生并死胎不下:蓖麻子三个,巴豆四个。研细,入麝香少许,贴脐心上。
15、治子宫脱下:蓖麻仁、枯矾等分。为末,安纸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涂顶心。
16、治暴患脱肛:蓖麻子一两。烂杵为膏,捻作饼子,两指宽大,贴囟上;如阴证脱肛,生附子末、葱、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贴之。
17、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七粒。研作饼,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却以铜盂盛热水,坐药上,冷即换,五、六次即正也。
大魔头注:蓖麻子炼制成油,叫做蓖麻油,在临床上多用作妇女催生药。
蓖麻图片篦麻栽培用以提取医药及工业用油,或用作风景树以观赏其叶。医药上做泻药,工业上做润滑油。
9,芝麻的中药功效有那些
黑脂麻(巨胜子):(补益药:补阴药) 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精血,润燥滑肠。 应用: 1、用于精血不足引起的须发早白、头晕眼花。本品功能补益精血。可以单用,蒸熟或炒香研末服,或与枣膏及蜂蜜为丸服;也可以与桑叶配成复方应用,即桑麻丸。 2、用于血虚津亏引起的肠燥便秘。本品油润多脂,能养血润燥,滑肠通便,多与当归、肉苁蓉、柏子仁等养血润肠药同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10—30克。宜炒熟用。 使用注意: 大便溏泻者不宜服。芝麻古别名巨胜,又名胡麻、油麻、脂麻,有白黑两种,性质相同,黑色者多用。芝麻性味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功效: 补肝肾,润五脏,益精血,滋阴润肠,通血脉,润肌肤,通乳。**临床应用: 1. 用于肝肾不足、须发早白、病后体弱、虚风眩晕。 用黑芝麻适量,加粳米煮粥,入冰糖服食。亦可用於肺肾不足体虚哮喘,如黑芝麻膏,(用黑芝麻 250 克、生姜汁、蜂蜜、冰糖各 100 克,先将芝麻研成泥状,入姜汁、蜂蜜、冰糖拌匀,隔水炖 2 小时,日服三次,每次服一匙。) 2. 用於肝肾亏损、津液不足、肠道燥结等症。 可用桑叶、黑芝麻(炒)同等分研末,以糯米饮捣丸,日服 12-15 克。 3. 用于小儿瘰沥。 芝麻与连翘等份,为末,频频服之。 4. 治阳痿、腰酸腿软、耳鸣。 芝麻、糯米、紫河车各 60 克,共烘乾研末,早晚空腹水冲服 10 克。 5. 治疮疡脓溃后。 炒芝麻,捣烂敷之。 (《千金方》) 用量、用法: 12-15 克。 生嚼,炒食,煮食,磨酱,榨油,作糕饼糖果配料。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忌用。 炒食燥热,素体热者,食后易引起牙疼、口疮、出血等症,宜慎用。 参考资料: 《本经》: "主伤中虚蠃,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 《本草备要》: "补肝肾,润五脏,滑肠。" 又 "明耳目,乌须发,利大小肠,逐风湿气。" 毒副作用: **现代研究: 芝麻含脂肪油可达 60% ,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的甘油酯;及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叶酸、烟酸、蔗糖、戊聚糖、蛋白质、卵磷酯、磷、铁、多量的钙等。 芝麻提取物予大鼠口服,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元含量,但大量则降低糖元含量。 芝麻有致泻作用,榨油后的饼对家畜有毒,可引起绞痛、震颤、呼吸困难、胀气、咳嗽等现象。小牛喂食过多的黑脂麻则发生湿疹、脱毛及瘙痒。 现代已知芝麻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并且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 等,可见古代文献记载芝麻能填精益髓,补血扶嬴均与其营养成份有关。此外,芝麻所含的脂肪中,大部份为不饱和脂肪酸,这对老年人有重要意义,因此古人有服芝麻能 "延年" 之说。【中药介绍——芝麻】 药师.大陆中医师 陈俊哲http://wbook.webhostme.com/※释名 芝麻的中药名称为胡麻。 汉朝探险家张骞,打通西域带回来的新品种,有别於中国本土种的大麻。 大麻又称火麻,台语称为黄麻,其茎皮可以作绳子,其种子称为火麻仁,其去皮 的茎,以前还是卫生用品呢。 芝麻因油脂含量达到60%,可以榨脂食用,所以本来称为胡麻,又称为脂麻, 最后转变为芝麻。 我询问本地栽种芝麻的农妇,她们说有黑芝麻和花芝麻两种,黑芝麻直接食用, 花芝麻脱壳才成为白芝麻,在脱壳后会用漂白水洗的更白,难怪我家附近的芝麻 漂洗工厂,有时会有怪味道出现。 ※药用 本品为胡麻科植物胡麻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 甘,平。入肺、脾、肝、肾经。 ※功效 润燥滑肠,滋养肝肾。 ※临床应用 1:用於津枯血燥、大便秘结。本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津枯便秘,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胡桃肉、蜂蜜等配 合应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