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枝柳中草药,有一种治扭伤抽筋的中药叫什么枝或者枝什么的有知道忘告知

枝柳中草药,有一种治扭伤抽筋的中药叫什么枝或者枝什么的有知道忘告知

本文目录一览1,有一种治扭伤抽筋的中药叫什么枝或者枝什么的有知道忘告知2,柳树枝子有什么药用价值3,一枝篙能不能和中药一起喝4,柳枝有哪些功效5,柳枝的中药价值6,柳条的药用价值有哪些7,柽柳的功效是什么8,柳树枝有什么医学功效9,柳枝有哪……

本文目录一览

1,有一种治扭伤抽筋的中药叫什么枝或者枝什么的有知道忘告知

桑枝。
内服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外用散瘀消肿。入心经。 主治:鼻血,牙龈出血,小便尿血;外治扭伤肿痛。根井治风火牙痛

枝柳中草药

2,柳树枝子有什么药用价值

00:00 / 01:06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枝柳中草药

3,一枝篙能不能和中药一起喝

你好!尽量不在一起喝、因一支蒿有小毒、如有疑问,请追问。
一枝篙本来就是中药,又何谈不能和中药一起喝?那样还怎么成方?但是这里讲的一枝篙是菊科植物,又叫蜈蚣草。不是雪上一枝篙!那是乌头类植物,剧毒,是药典规定的23种剧毒中药之一,和草乌、巴豆一级的,使用一定要小心。

枝柳中草药

4,柳枝有哪些功效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采纳为满意回答吧

5,柳枝的中药价值

总的来说,柳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结合了中药与西药的价值;柳树通身是“宝”,其皮、根、枝、叶、蕊均可入药,战国时,医学家扁鹊就用柳叶熬膏治疗疔疮痛肿。三国时的“神医”华佗用柳枝治疗骨折。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柳的药用价值作了详细记载。世界各国的外科手术刀,都模仿柳叶形状制成,国际上通称“柳叶刀”;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发现咀嚼柳叶可止痛,就用柳叶以减轻妇女分娩时的疼痛,还用于医治关节痛。现代医学早已证实,柳树体内含有天然的柳酸(即水杨酸)和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而后者是国际上公认的解热止痛良药,几百年来久用不衰。近年医学界透露,在对癌肿化疗时,配服柳根液能使白细胞回升。柳叶的碘含量高于海带,是治疗单性甲状腺肿良药。柳对水银气体很敏感,故被称为“监测汞气的标兵”。它还具有吸附灰尘、减低噪音、调节温度等作用,是美化、绿化、净化的名树。

6,柳条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柳枝:味苦,性寒。入足阳明、厥阴经。祛风,利尿,止痛,消肿。用于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③治尿梗: 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⑦治 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 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 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 柳枝汤)柳枝 - 搜狗百科柳枝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苏恭所说为是。按《说文》云,杨,蒲柳也;从木易声。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杨柳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春初生柔夷、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而飞。https://baike.sogou.com/v6655021.htm?fromTitle=%E6%9F%B3%E6%9E%9D
柳芽能去火
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7,柽柳的功效是什么

【性味】甘咸,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苦微咸。 ③《本草从新》:甘咸,平。【归经】入肺、胃、心经, ①《本草汇言》: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阴经。 ②《本草从新》:入心、肝二经。【功用主治-柽柳的功效】疏风,解表,利尿,解毒。 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①《纲目》:消痞,解酒毒,利小便。 ②《东医宝鉴》:主疥癣及一切恶疮。 ③《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 ④《本经逢原》:去风;煎汤浴风疹身痒效。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关节风湿。【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研末为散。 外用:煎水洗。【宜忌】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服。【选方】①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一西河柳叶,风干为末,水调四钱,顿服。 (《急救方》)二西河柳煎汤,去渣,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 (《纲目拾遗》) ②治斑疹麻瘄不出,或因风而闭者:西河柳叶、樱桃核,煎汤洗之。 (《经验方》) ③治疹后痢:西河柳末,砂糖调服。 (《本草从新》) ④治感冒:西河柳五钱,霜桑叶三钱,生姜三片。 水煎服。 (《陕西中草药》) ⑤治腹中痞积:观音柳煎汤,露一夜,五更空心饮数次。 (《卫生易简方》) ⑥治吐血:鲜柽柳叶二两,茜草根五钱。 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临床应用】①治疗慢性气管炎以柽柳细嫩枝叶入药,制成煎剂、冲剂、丸剂和注射剂等应用。 一煎剂:取鲜柽柳2两(干者减半),白矾6分,水煎两次(白矾分两次入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 二冲剂:以鲜柽柳3斤(干者减半),柽柳细粉半斤,白矾3两,制成冲剂100包(每包重5~5.5克),每次开水冲服1包,每日2次。 三丸剂:用柽柳细粉1斤,白矾细粉2.4两,混合制成水丸。 每次服2钱,每日2次。 四注射液:每毫升含干生药1克,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均10天为一疗程。 应用各种剂型(丸剂最多,冲剂次之,少数为煎剂或注射液)治疗1502例,其中甲组1025例为老年慢性气管炎,乙组477例为50岁以下的慢性气管炎患者。 经1~10个疗程治疗,近期控制:甲组91例(8.9%),乙组97例(20.3%);显效:甲组360例(35.1%),乙组156例(32.7%);好转:甲组429例(41.9%),乙组179例(37.6%);无效:甲组145例,乙组45例。 甲组总有效率为85.9%,显效以上为44%;乙组总有效率90.6%,显效以上为53%。 实践证明,柽柳具有较好的镇咳、平喘、祛痰、消炎作用。 对单纯型效果较好,喘息型次之,合并肺气肿者较差。 一般用药后3~4天出现疗效,注射剂1~2天即可见效,最快者半小时即显平喘作用。 有效病例在停药后,症状可以继续好转或稳定。 虽有因感冒而复发者,但症状较轻,再用柽柳治疗3~5天,症状即被控制。 治疗中极个别的有轻微副作用,如口干、头晕、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一般不影响治疗。 ②试治鼻咽癌取柽柳、地骨皮各1两水煎服,每日1剂。 试治2例,分别在68天和3个月后,自觉症状缓解,原有鼻咽部的赘生物消失。 半年后复查,鼻咽部赘生物未见再发。
甘咸,平。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止咳,升散透疹,祛风除湿,消痞解酒。 主治: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柽柳: 发表透疹 祛风除湿

8,柳树枝有什么医学功效

柳树的药用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①柳花: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②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③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④柳根: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⑤柳皮: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⑥柳屑: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柳树枝没有什么医学功效
树枝是一种药材。祛风,利尿,止痛,消肿。 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 煎汤饮之。 (《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 (《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 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 再内服。 (《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 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 (《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 (《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 (《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 (《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 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 (《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 (《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 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 (《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 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

9,柳枝有哪些功效

柳枝的功效:祛风,利尿,止痛,消肿。   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柳枝制成糖浆。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③治疗传染性肝炎用带叶的柳树枝。④治疗烧烫伤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原形态】  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  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化学成份】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性味】  苦,寒。  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附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采纳为满意回答吧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