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海棠花儿醉春风打一中药名2,海棠花儿醉春风打一味中草药名3,青风腾对身体能起什么作用青风腾能不能煎水喝4,祛风湿的中草药及功效作用5,治疗慢性肺脓肿有什么偏方吗要中药的6,醉八虫管用吗7,请问蒙汗药是咋配的8,有个中药叫儿什……
本文目录一览
1,海棠花儿醉春风 打一中药名

2,海棠花儿醉春风 打一味中草药名
“海棠花儿醉春风”打一中草药名,指的是安息香。安息香为球形颗粒压结成的团块,大小不等,外面红棕色至灰棕色,嵌有黄白色及灰白色不透明的杏仁样颗粒,表面粗糙不平坦。常温下质坚脆,加热即软化。气芳香、味微辛。安息香与麝香、苏合香均有开窍作用,均可治疗猝然昏厥,牙关紧闭等闭脱之证,但其芳香开窍之力有强、弱之不同,麝香作用最强,安息香、苏合香开窍之功相似,而麝香兼有行气通络,消肿止痛之功,安息香兼可行气活血,又可用于心腹疼痛,产后血晕之症。扩展资料:安息香自《唐本草》《纲目》:叶廷珪《香谱》云:此乃树脂,形色类胡桃瓤,不宜于烧,而能发众香。汪机曰,或言烧之能集鼠者为真。《本经逢原》:安息香,紫黑黄相和如玛瑙,研之色白者为上;粗黑中夹砂石、树皮者为次,乃渣滓结成也;有屑末不成块者为下,恐有他香夹杂也。修制最忌经火。安息香是波斯语mukul和阿拉伯语aflatoon的汉译,原产于中亚古安息国、龟兹国、漕国、阿拉伯半岛及伊朗高原,唐宋时因以旧名。《酉阳杂俎》载安息香出波斯国,作药材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息香

3,青风腾对身体能起什么作用青风腾能不能煎水喝
吃水果时,人们习惯丢掉的果皮,也可能是防治疾病的“良药”。香蕉皮就是其中的一样。 香蕉皮含有多糖、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还有一种能抑制真菌和细菌滋生的有效成分——蕉皮素。 将香蕉皮晒干,加上一味中药火炭母(又叫火炭毛),一起煲水,并用适量红糖调味,喝了可以治口腔溃疡。把香蕉皮和冰糖一起加水煎炖,每天喝两次,能医治风火牙痛,还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辅助降血压、防治中风和心绞痛。醉酒后,喝上一碗,还能清利头目。 此外,有痔疮或便血的人,将香蕉连皮放在火上烤,或把香蕉皮炖熟,趁热吃,可以治疗痔疮疼痛,缓解便血的症状。
4,祛风湿的中草药及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 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 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能够增进 人体新陈代谢, 清热解毒。下面我准备了祛风湿的中草药,希望对您有帮助! 祛风寒湿中草药 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海风藤 兼有功效: 解表(独活) 化湿和胃(木瓜) 消食(木瓜) 舒筋活络(木瓜) 祛瘀通络(昆明山海棠) 生津止渴(木瓜) 止痛(独活) 通络止痛(威灵仙、海风藤) 温经止痛(川乌、草乌) 麻醉止痛(川乌、草乌) 续筋接骨(昆明山海棠) 止血(昆明山海棠) 止痉(乌梢蛇) 解毒杀虫(昆明山海棠) 攻毒(乌梢蛇) 消骨鲠(威灵仙) 消痰逐饮(威灵仙) 祛风湿热中草药 秦艽、防己、蕲蛇、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兼有功效 祛风止痒(桑枝) 生津(桑枝) 祛风湿(桑枝、海桐皮、海风藤) 退虚热(秦艽) 清湿热(秦艽) 清热燥湿(防己) 利水消肿(防己、桑枝) 定惊止痉(蕲蛇) 攻毒(蕲蛇) 解毒(豨莶草) 杀虫解毒(雷公藤) 杀虫止痒(海桐皮) 活血通络(雷公藤) 祛风通络(络石藤) 通经络(臭梧桐) 通络止痛(秦艽、海桐皮、海风藤) 消肿止痛(雷公藤) 凉血消肿(络石藤) 利关节(豨莶草、桑枝) 祛风湿强筋骨中草药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兼有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强腰膝) 安胎(桑寄生) 利水消肿(五加皮) 温补固摄(狗脊) 风湿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许多种类结构不同,作用各异的药物。它们的共性是起效比较慢,有一定蓄积作用,故停药后,作用消失也较慢,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它们并无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降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沉。如使用时间较长,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标,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类的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以上各种药物对人体重要的脏器(肝,肾,膀胱,肺,胃肠,生殖腺)和组织(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4. 其它 :其它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1) 云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防止软骨分解和破坏,抑制破骨细胞。可消炎,镇痛。 (2) 雷公藤总甙:抑制T、B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术,晚期可作关节置换术,或肌腱修复或转移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 措施 风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对血中有很多循环免疫复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选用免疫吸附及血浆清除疗法;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5,治疗慢性肺脓肿有什么偏方吗要中药的
败脓强肺草鹅掌柴、千年润、美醉、黄花龙芽、黑九牛一日一付药,煎好分三碗,早中晚各一碗服下,15付一疗程。来源:www.qqfkw.com 治疗肺气肿的中医秘方 功能主治 本方益气养阴,舒肺止喘,适用于肺虚所致的肺气肿,其主要临床表现如: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稀色白,自汗畏风,经常感冒,舌质淡红,脉细弱;若呛咳痰少质粘,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色潮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适用患者 对 症 处方组成 党参9克,黄芪10克,沙参、麦冬各9克,熟地10克,五味子、桑白皮、紫菀各12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加 减 若短气喘促明显,加冬虫夏草、钟乳石、甘草;喘逆、咳痰稀薄,去桑白皮,加款冬、钟乳石;恶风自汗明显,加白术、防风;动则喘甚,加山萸肉、胡桃肉;食少便溏、腹中气坠,加升麻、柴胡,同时重用黄芪、党参;呛咳烦热、苔少舌红,加玉竹、百合、石斛、诃子。
6,醉八虫管用吗
腰椎病案例四川 ** 州尹女士,腰椎病,半边腿发麻发热,晚上几乎无法睡觉,用了醉八虫三个疗程后,症状全部消失,到目前没有再复发,尹女士评价醉八虫“醉八虫良心药,谁用谁说好!”月子病产后风案例宿州的江女士,今年32岁,二胎后总是怕风难受,甚至因此感觉到抑郁内心及身体备受煎熬。曾挂号诊断多次,一直有吃中药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2018年4月使用醉八虫,贴敷2个多月终于摆脱了这种煎熬,享受做妈妈的快乐。她感叹女人真的不容易,月子病要早防范早治疗不然真的会影响一生。产后风腰膝疼案例淄博张女士,30岁生完宝宝后感觉腰膝疼痛难忍,晚上无法睡觉甚至连出门都觉得成问题,朋友推荐她用醉八虫3个来疗程,腰膝疼痛的正确全部没有了。截止到目前没复发疼痛情况。可以的还不错,当然我们具体问过用过才清楚
它是根据中医虫类药的特性“俾飞者升,走者能降,辛窜灵速,最能追拔深混气血之邪,搜剔络隧,松透病根”的理论。疑难杂病总体为“邪与气血两凝,结聚络脉,散之不解,攻之不驱”。药借酒力,酒助药性,从而达到“血无凝者,气可宣通”的目的。
且适用范围较广,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仅对某种情况,主要是攻克那些疑难骨病,如腰突、骨刺、颈椎病富贵包、产后风等,具体需参详说明书了。
7,请问蒙 汗 药 是咋配的
《本草纲目·草部》中记载了一种叫做曼佗罗花的草药具有麻醉的神奇功效。曼佗罗相传从印度传入,是茄科草本植物,其花冠可以入药。《本草纲目》中说曼佗罗花又被称为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辛、温、有毒,可以“作麻醉药。秋季采曼陀罗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为一会即昏昏如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即不觉痛苦。”可见最迟至明朝,曼佗罗花作为麻醉药,已普遍为中医所采用。现代中医则把曼佗罗花称为洋金花,明确指出该花有强致幻和麻醉作用,可以作为麻药使用,并在临床实践中,洋金花的效果已经得到了成功的证明。洋金花现已用于麻醉和治疗多种疾病。以洋金花配草乌、川芎、当归等煎汤内服,可进行中药手术麻醉,术后一般恢复良好。
麻醉致幻之妙药
从药性特点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蒙汗药若果真存在,洋金花可能就是其来源。那么,蒙汗药里面到底含有什么成分,能让人迷失自我呢?
通过化学分析,人们了解到,洋金花的主要成分有东莨菪碱、莨菪碱、阿斯托品等。此三种成分在临床上都有麻醉致幻的作用。其中洋金花里含量最高的是东莨菪碱,这是一种莨菪烷型生物碱,分子式是C17H21NO4。东莨菪碱存在于茄科植物中,是一种粘稠糖浆状的液体,味苦而辛辣。东莨菪碱可从洋金花提取出来,可以算是中药中麻醉效果最强的一种,它可用于阻断人的副交感神经,也可用作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
8,有个中药叫儿什么
乌头在中药里叫川乌头,别名: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味辛、苦,药性热、大毒。归心、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h,以减低其毒性。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附方: ①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漫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本事方》川乌粥法) ②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③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热)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至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④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熁:川乌头主分,去皮脐,生用。上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撒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细切,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细切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旺要略》乌头汤) ⑥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集验方》神验乌龙丹) ⑦治口眼歪斜:生乌头,青矾各等分。为末,每用一字,吸入鼻内,取涕吐涎。(《箧中秘宝方》通关散) ⑧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一分(炮),赤石脂二分,干姜一分,附子一分,蜀椒二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丸,不知,稍加服。(乌头赤石脂丸) ⑨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大乌头煎) (10)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乌头桂枝汤,⑧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11)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痛腰重:川乌头(炮)、干姜各半两。上二味同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半盏、去滓、温服。(《博济方》退阴散) ⑿治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⒀治脾寒疟疾: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为细末,作一服。用大枣七个,生姜十片,葱白七寸,水一碗,同煎至一蛊。疾发前,先食枣次温服。(《苏沈良方》七枣散) ⒁治腹中雷鸣,脐下疴撮疼痛:苍术(东流水浸十日,去黑皮,片切,焙)半斤,乌头(米泔浸五日,逐日换泔,炮裂,去皮脐),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三两,蜀椒(口开者,烧砖令红,以醋泼砖,安椒,盖出汗,取红用)三两,青盐(研)一两。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与盐拌匀,炼蜜和丸,捣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圣济总录》乌术丸》 ⒂治冷气下泻:木香半两,川乌(生,去皮)一两。上为细末,醋糊灿口梧子大,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丸。(《本事方》木香丸) ⒃治久赤白痢及泻水:川乌头二枚,-枚豆煮,一枚生用为末。上以黑豆半合,入水同煮;黑豆热为度,与豆同研烂,丸如绿豆大。每服,以黄连汤下五丸。(《圣惠方》)⒄治年久头痛: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凋涂太阳穴。(《经验方》) ⒅治头风:大川乌、天南星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大盏,白梅一个,生姜五片,煎至五分服。(《百一选方》) ⒆理囟门陷:绵川乌(生用),绵附子(生用)各五钱,雄黄二钱。上件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贴陷处。(《活幼心书》乌附膏) ⒇治牙痛:川乌头一分(生用),附子一分(生用),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小豆大。以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以瘗为度。(《圣惠方》乌头丸) (21)治痈疽肿毒:川乌头(炒),黄柏(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僧深集方》) (22)治痈攻肿,若有息肉突出者:乌头五枚,以苦酒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古今录验》) (23)治久生疥癣:川乌头七枚(生用),捣碎,以水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温洗之。(,圣惠方》) 川乌头图片
9,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原文】: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作者小传】: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注:部分版本为枳花照驿墙,现查大部分教科书已改为“明”:明,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注词释义】 征铎:车马旅行时用的响铃。 槲: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古代道路沿途专供递政府文书的公务人员休息、住宿的地方。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据考,温庭筠幼时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瓠县(现在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那么,这句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作者曾在此寓居。 凫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来往北飞,秋天往南飞。 回塘:园而曲折的池塘。 【古诗今译】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 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此诗描写诗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赶路的情景。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诗词中的名篇,也是写商洛的名篇。内容一般,但是艺术水平很高,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极受称赞。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说法不一,有的说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说死于公元886年。据他说,他的祖上温彦博曾在唐贞观年间做过宰相。应该算是名门后裔。可是到他时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辉煌了。 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过一些小官。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书馆,还颇受器重,可是后来他埋怨令狐为他的求取功名没有帮助,就给予嘲讽,于是与令狐交恶。令狐镇守淮南时,他路过时也不肯去拜访,却不争气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闹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还打了一顿,连牙齿都打断了。后来杨收当宰相,起用他担任国子助教,还参与主持秋试。结果他对一位叫邵谒的考生讽刺时政的文章大加称颂,触犯了权贵,杨收就撤了他的官。此后他四处流落,穷困潦倒而死。他的这首《商山早行》诗,大概是写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从长安去襄阳投靠徐商时。当时他已是近50岁了。 《商山早行》确实写得很美,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作者仅用了几个名词,就生动的勾勒出一幅充满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晓图,今天读来,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晓的风光景物仍然历历在目,倍觉亲切。关于这首诗历来论家很多,但有些注释多有牵强附会,想当然的解说。比如首句“晨起动征铎”。多解为早晨起来“摇动征车上的铃子”。铎是铃不错,《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挂于牛马颈下或屋檐下的小铃。”按照温氏当时穷困潦倒的实际情况,恐怕很难乘坐着车子长途旅行的。同时,倘若坐上车子恐怕也很难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桥上人踩霜的脚印。因此,这一句确切一点说,应是店主敲响店铺屋檐下挂着的铎(铃),催客人起来上路。再是第四句“人迹板桥霜”中的“板桥”。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经历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无论是丹江还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庄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设着木板桥(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劳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脱鞋涉水之苦。这种木板桥一般是在洪期过后的秋季架设,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来前拆掉。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桥上,总可以看到桥板面上结着薄薄一层白霜,脚踩过去,也会留下清晰的印迹。“人迹板桥霜”一句,正是这一景象的生动真实写照。至于现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桥镇,与温氏的这首诗更不可能有任何关系。因为,板桥镇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离这条大道很远,温庭筠绝不会绕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过“木板桥”。关于“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有的注释以“槲叶落”,而且有霜迹,就说这首诗写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纯粹的想当然之说。“槲”树属壳斗科,乔木,叶阔大,卵形。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叶”是什么,而且用它衬蒸馍笼,端阳节用它包粽子。槲叶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黄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叶萌发时枯叶才脱落。“枳”,商州人俗称“铁梨寨”。枳木多丛生,叶少刺多而粗,春天开白花,果实象桔,深绿色,味苦涩不能食。枳木多生长在河堤、畔或人家场院墙边。有的人家还把它当作篱笆栽植。现在已少见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丹江两岸河堤和村庄旁随处可见。这两句也是早春时节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实描绘。“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确贴。因为在拂晓前的月光下,驿站墙外边一片白色的枳实花,显得特别的明亮耀眼。总之,这首五言律诗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用字、声律都是十分讲究,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第一联与第四联首尾照应,抒发了诗人远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第二、三联以眼前生动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应了诗题的“山路早行”,也映衬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全诗情景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温庭筠诗词文章都很有特色,但总的说来他的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他的诗词思想内容比较狭窄单薄,多为香软艳丽的描写女性篇章,但艺术水平很值得称道。尤其是他的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历代把他称为“花间派”词风的鼻祖。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