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温炙,中草药炙甘叶是啥药

中草药温炙,中草药炙甘叶是啥药

本文目录一览中草药炙甘叶是啥药2,中药材经过高温加热后有毒吗3,哪些中草药是降心火的性温的4,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5,中草药热敷有哪些优点6,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中草药热敷疗法7,有温里疗效的中药有哪些8,温炙针灸拨罐刮痧9,中药炙甘草……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草药炙甘叶是啥药

搜一下:中草药炙甘叶是啥药
应该是炙甘草,就是甘草用蜜糖拌炒了。

中草药温炙

2,中药材经过高温加热后有毒吗

    中药材经过高温加热后没有毒。  中药材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  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

中草药温炙

3,哪些中草药是降心火的性温的

用莲子(不去芯)30克、栀子15克(用布包)。水煎煮,加冰糖适量,吃莲子喝汤。
降心火的中草药是寒凉的 不可能是温的 如果是心火太盛 可用导赤散

中草药温炙

4,中药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的炮制方法称炙法。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6种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中药 炮制方法炙法详细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各类炙法的目的   (一)酒炙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当归、川芎、桑枝等。   (3)矫臭去腥——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二)醋炙目的   (1)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经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经醋炙后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2)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大戟、甘遂、芫花、商陆等。   (3)矫臭矫味——五灵脂、乳香、没药等。   (三)盐炙目的   (1)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强补肝肾的作用——杜肿、巴戟天、韭菜子。增强理气疗疝的作用——小茴香、橘核、荔枝核等。增强缩小便和固精作用——益智仁。   (2)增强 滋阴 降火 作用——知母、黄柏等。   (四)姜炙目的   (1)制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黄连姜炙可制其过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增强止呕作用。姜炙竹茹则可增强止呕功效。   (2)缓和对咽喉的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功效,如厚朴。   (五)蜜炙目的   (1)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百部、、枇杷叶、马兜铃、款冬花、紫菀、麻黄等。   (2)增强补脾益气作用——黄芪、甘草、党参等。   (3)缓和药性——麻黄、桂枝、升麻等。   (4)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百部等。   (六)油炙目的   (1)增强温肾助阳作用——淫羊藿。   (2)利于粉碎——豹骨、三七、蛤蚧。   各类炙法的操作方法   (一)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的操作方法均有两种,即先拌辅料后炒药和先炒药后加辅料。第一种方法适用于一般性的药材,需通过先加辅料拌匀闷润的过程使液体辅料被药物所吸尽,然后置锅内炒至所需程度。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特殊的药物,需特别记忆。(1)先炒药后加酒。此法仅用于质地疏松且加酒后易发粘的药物,如五灵脂。(2)先炒药后加醋。此法多用于树脂类、 动物 粪便类药物,如五灵脂、乳香、没药。(3)先炒药后加盐水。用于含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等。(4)先炒药后加蜜。用于药物质地致密者,如百合。   (二)姜炙法的操作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将药物与一定量的姜汁拌匀,放置闷润,使姜汁逐渐渗入药物内部,然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晾凉。另一种是将药物与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三)油炙的操作方法通常有油炒(如淫羊藿)、油炸(如豹骨、三七)和油脂涂酥烘烤(如蛤蚧)。   各类炙法的辅料用量   酒炙药除蟾酥用白酒外均以黄酒为主,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醋炙时醋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醋20~30kg,最多不超过50kg。盐炙时盐的用量通常是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加水溶化食盐时,一般以食盐量的4~5倍为宜。姜炙时生姜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生姜10kg,或用干姜3kg。羊脂油炙淫羊藿辅料用量为20%。   蜜炙用炼蜜,用量视药物性质而定,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质量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百合为5kg/100kg,百部为12.5kg/100kg,桂枝为15kg/100kg,每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等,通常为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注意:一般用量和特殊用量均必须记忆。如黄连酒炙、姜炙和吴萸炙的辅料用量。   各类炙法的 注意事项   易挥发的辅料和药物拌匀酒拌润时,容器应加盖,以促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防辅料挥发;若酒、醋的用量较少,不易拌匀药物时,可加适量水稀释;若蜜加水则应加开水稀释;炙药一般用文火,勤翻动,但盐炙杜仲用中火;一般炙药应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取出,晾凉,但杜仲的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中火炒至断丝而不焦,蜜炙则炒至药物不粘手;先炒药后加辅料时,应边炒药边加辅料拌炒,以炒制均匀。   蜜炙的注意事项有多种:   (1)炼蜜用开水稀释,加水量约为炼蜜量的1/3~1/2,以蜜汁能与药物拌匀而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闷润适当时间,使蜜汁逐步渗入药内。炙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凉。   (2)蜜炙时,火力要小,以免焦化,炙的时间可稍长,要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发霉。   (3)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贮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贮存的环境除应通风干燥外,还应置阴凉处,不宜受日光直接照射。   各类灸法具体药物举例   (一)大黄   (1)应知道该药有哪些炮制品种,如大黄有大黄、酒大黄、熟大黄(清蒸或酒炖)、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由酒和蜜制成)。   (2)要掌握各品种采用什么方法炮制,如酒大黄酒炙、大黄炭炒炭、醋大黄醋炙等,并要注意熟大黄既可清蒸又可酒炖,清宁片由酒和蜜两种辅料经加工炮制而成。酒大黄和熟大黄均用黄酒,但用量不同,每100kg药物,酒炙用酒10kg,酒炖用酒30kg。   (3)需掌握各规格的炮制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如生大黄泻下作用峻烈;酒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清上焦实热为主;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减轻 腹痛 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醋大黄以消瘀为主;清宁片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用于年老、体弱及久病患者。   (4)与炮制后毒性的降低、药性的缓和、药效的增加等有关的现代研究内容需要掌握。如大黄泻下作用减轻是因结合性蒽醌和二酮衍 生物 含量下降所致。   (二)麻黄   有麻黄、蜜麻黄、麻黄绒和蜜麻黄绒。生麻黄发汗解表和利尿消肿能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风水 浮肿, 风湿 痹痛,阴疽,痰核;蜜炙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 咳嗽 气喘较重的患者;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 感冒 ,用法与麻黄相似,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症已解而咳嗽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麻黄经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但具有平喘作用的L-α-萜品烯醇,四甲基吡嗪,石竹烯及具有镇咳祛痰、抗菌、抗病毒作用的柠檬烯,芳樟醇含量增高。从而进一步说明麻黄炙后发汗作用降低,而平喘作用增强的传统 经验 。   注意:   其他单味药均应按照此方法,将这四种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记忆。若现代研究内容不能说明药效的变化则了解即可。但需注意该药的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是否清楚,清楚的也应记忆,如甘遂的毒性成分是巨大戟二萜醇类化合物。还要知道若是有效成分,炮制时应如何避免损失,如黄柏水处理要少泡多润,干燥要阴干或低温烘干,不宜曝晒,防止小檗碱损失。 猜你喜欢: 1. 浅谈中药炮制方面的论文 2. 浅谈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3. 中药炮制专业毕业论文 4. 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全文 5. 中药炮制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5,中草药热敷有哪些优点

中草药是我国的传统医药,有很多的成功经验,主要是能对症下药都是有作用的,反之,就不起作用或者是有相反的效果!这就要看是不是有医学经验的医生所诊断了!那中草药的作用可大了,不但可以医疗一般的病症,而且还可以医好现代医学所说的顽症“癌”。
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

6,谁能告诉我什么是中草药热敷疗法

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
圣唐思邈医院的中药热敷疗法是深入挖掘古老的中医文化,继承、整理前人临床医案、疗疾效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开创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是中草药方剂的体表热敷、口服和患者体温控制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该方法用于肿瘤、癌症、顽固性疼痛病的治疗和美容、强身、益智、延年等自我保健,具有国内外上其它方法尚不能比拟的优势。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中草药热敷疗法:就是把加工好的中草药经过锅里酒炒、醋炒、姜汁拌炒至热或隔水蒸热以及水煮中草药后取药液,用毛巾或纱布沾药液热敷患处,简单来说也就是把中草药加热热敷患处,使药物成份利于渗透至病灶处,人的皮肤也容易吸收,而达到对治病有效治疗目的,但中草药热敷的热量应以皮肤承受能力为度。

7,有温里疗效的中药有哪些

··附子:辛甘热,归心肾脾经,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亡阳症,脾肾阳虚,寒湿痹证)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寒侵脾胃或脾胃虚寒、亡阳症,寒饮犯肺) 肉桂:辛甘热,归脾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心腹疼痛,寒疝作痛、寒痹腰痛及瘀滞经闭痛经) 吴茱萸: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有小毒。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寒滞肝脉致寒疝腹痛及头痛。中焦虚寒,呕吐泛酸及脘腹冷痛。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细辛:辛温。归肺肾心经。温肺化饮,祛风散寒,止痛,宣通鼻窍。 小茴香:辛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寒疝腹痛,脾胃虚寒) 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花椒:辛热,归脾胃肾经。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丁香:辛温,归脾胃经。温中止呕,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常用温理中药、桂枝、附子、肉桂等。

8,温炙针灸拨罐刮痧

你好!用拨罐?刮痧?;能排毒去火.你的毛病就治疗好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针灸?拨罐?刮痧? 这四个治疗手法是中医的传统特色, 四种治疗方法各有特色,各有治疗目的,简单的说:温炙—适合寒症,但是也有补泻之不同,拨罐—一般适合感受风寒的表证和肌肉劳损性疾病,当然,在中暑的时候也可以用闪罐的办法治疗,刮痧—临床上多用在里热证上,尤其是中暑的时候多用,针灸的范围就广泛了,通过辨证可以应用到很多疾病的治疗上,现在的中医已经失去了传统中医的意义了,把针灸给局限化了,针灸可以用在内外妇儿等多中疾病上,可以针对疾病的不同而选择穴位的配合,像你的疾病,我个人还是建议你根据体质、辨证先用中药调理一点,鼎弧尺旧侔搅踌些穿氓选择清热利湿之品克服,配合中药外洗,等症状稳定的时候,配合针灸的治疗,但是要注意针具的消毒和个人卫生,皮肤不好就不要用对皮肤有损伤的治疗
后两种
很难说你是什么体制,针灸放血,刮痧都可以。

9,中药炙甘草 对人体有什么做用

炙甘草 拼音名 zhigancao 【英文名】 radix glycyrrhizae preparata 【来源】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5~30斤。 【性状】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用法用量】 1.5~9g。 【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处方中写甘草,一般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 甘草与炙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特别是古代方剂中生甘草与炙甘草应用区别明显.不可互相代用: 1、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食物中毒、四肢挛急疼痛,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剂量30~60g)。 2、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等。 用法用量:一般为1.5~9g。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