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毛姜中草药,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

毛姜中草药,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

本文目录一览1,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2,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3,中药毛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毛姜的药材特征5,请问毛姜是什么6,毛姜是什么7,毛子姜的功能8,毛姜是什么东东9,毛姜俗称洋姜么1,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中药毛姜又叫骨碎补.功能主治……

本文目录一览

1,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

中药毛姜又叫骨碎补.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毛姜中草药

2,毛姜是什么在中药里

中药毛姜又叫骨碎补.<br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毛姜中草药

3,中药毛姜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毛姜又叫骨碎补.它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
中药毛姜又叫骨碎补.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毛姜中草药

4,毛姜的药材特征

植物名称:毛姜,别名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拉丁文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百合纲;姜目;姜科;姜族;姜属;毛姜种。直立草本,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 的根茎。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附生于树干、岩石上。主产湖北、浙江。介绍【又名】骨碎补【别名】 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 的根茎。【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叶二型,营养叶枯黄色,革质,卵圆形,羽状浅裂,下面有短毛,无柄,覆瓦状叠生在孢子叶柄的基部;孢子叶绿色;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 7~13对,宽2~3cm,基部裂片短缩成耳状;叶柄短,有翅。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内藏小脉的交叉点,在中脉两侧各2~4列,无盖。孢子期夏季。【生境】附生于树干、岩石上。主产湖北、浙江。【采制】 全年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性状 根茎扁平条状,常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棕色披针形小鳞片,边缘有睫毛,经火燎者鳞片焦灼并有脱落,呈棕竭色,两侧及上面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体轻,质脆,折断面红棕色,有17~25个维管束排列成环。味淡,微涩。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附注】 同属植物中华槲蕨 D.baronii(Christ)Diels的干燥根茎同作骨碎补入药。 性状鉴定1.根茎为不规则背腹扁平的条状、块状或片状,多弯曲,两侧常有缢缩和分枝,长3-20cm,宽0.7-1.5cm。表面密被棕色或红棕色细小鳞片,紧贴者呈膜质盾状;直伸者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流苏状(睫毛),并于中柄基部和根茎嫩端较密集。鳞片脱落处显棕色,可见细小纵向纹理和沟脊。上面有叶柄痕,下面有纵脊纹及细根痕。质坚硬,断面红棕色,有白色分体中柱,排成长扁圆形。气香,味微甜、涩。2.根茎为背腹面略扁平的不远则圆柱状长条形,长3-8cm,宽0.6-1cm;鳞片条状披针形,鳞片脱湿处显灰褐色,具细小纵向纹理。断面棕黄色、灰白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香,味涩。3.根茎扁圆形,直径0.5-1.2cm。鳞片红棕色,革质,三角形,覆瓦状排列,近基部盾状着生,紧贴根茎表面。质脆,断面分体中柱排成椭圆形。气质,味咸涩。4.根茎圆柱形,表面密被条状披针形而松软的鳞片,鳞片脱落处显紫褐色,有大小不等的纵向沟脊及细小纹理。断面褐色,点状分体中柱排成类圆形。气极微、味涩。均以条粗大、棕色者为佳。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1)槲蕨呈长扁圆形。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鳞片基位于表皮凹陷处,细胞3-4列;壁厚,内含红棕色色素。内皮层围绕分体中柱,细胞节向延长。分体中柱18-28个,排成扁圆形环;木质部管胞多角形,直径6-40μm,中部较大,向两端渐次变小,发肩几达两端将韧皮部分为内外两部分,内侧韧皮部有的细胞壁增厚,并充满黄棕色分泌物。(2)呈椭圆形。表皮细胞排列不整齐;鳞片基着生于表皮凸起处,细胞2列,壁薄,内含棕黄色色素。表皮和其下2-3列细胞以及内皮层外1列细胞内壁增厚。分体中柱18-25个,排成类圆形;管胞直径10-26μm。(3)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表皮及其下3-5列细胞,壁稍增厚,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孔沟和层纹明显,细胞内含黄桂棕色色素。分体中柱圆形,排成环状;管胞直径10-48cmμm。(4)表皮外具厚的蜡被,鳞片基2-3列细胞。内皮层外侧1列细胞厚。分体中柱排成不规则2-3圈,中央一圈28-35个,圆形或长圆形。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0.5g,加甲醇5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另取柚皮甙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苯-甲醇-丁酮(3:1:1)展开,用1%三氯化铁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1、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3.老年肾虚,腰痛脚弱骨碎补15克,补骨脂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健骨之功。4.肾虚耳鸣耳聋,或肾虚久泻骨碎补适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人猪肾内煨熟,食之。5.跌打损伤:骨碎补1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用骨碎补120克,白酒500克,一同浸泡,分10次服,每日2次;另用本品同生姜同捣,外敷伤处。对胸肋挫伤或筋伤骨折的疗效甚佳,为促进骨折愈合之良剂。6.牙痛:骨碎补30克(去毛)。打碎煎服,或泡开水含噙漱口,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繁殖技术常用分株繁殖,以5-6月为好。将母株轻轻剥开,分开匍匐枝,每盆栽2-3丛,放半阴处,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便已成活。也可用孢子繁殖,将成熟孢子撒入腐叶土表面,喷雾保湿。一般2个月后长出孢子体。夏季高温,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肾蕨作吊盆栽培时,容易干燥,应多喷水,注意通风。但浇水不宜太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可用肥皂水喷洒防治。出现生理性叶枯病时,注意盆土不宜太湿。养护管理在培养土中加少量骨粉、蛋壳粉等钙质养分,更有利于肾蕨生长。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土壤使用排水良好的腐叶土,微酸性为好。冬季放于窗台阳光直射处,其他季节放于室内散射光处。

5,请问毛姜是什么

老毛种的姜咯!
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J.Sm. 的根茎。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6,毛姜是什么

植物名称:毛姜,别名毛姜、猴姜、石岩姜、申姜。拉丁文名Zingiber kawagoii Hayata.植物界;被子植物门;百合纲;姜目;姜科;姜族;姜属;毛姜种。直立草本,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fortunei(Kze.) 的根茎。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附生于树干、岩石上。主产湖北、浙
猴子姜。

7,毛子姜的功能

菊芋又名洋姜,本地称毛子姜,有些地方也叫毛头姜,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其块茎或茎叶入药具有利水除湿,清热凉血,益胃和中之功效。谢谢采纳!
嫩姜10000克,凉开水3000克,盐2000克。*将嫩姜去皮洗净晾干,装入泡菜坛内;*把凉开水和盐化开加入坛内,盖好盖,在坛口听水槽里加满凉水,10天后即成。泡子姜 新鲜子姜2500克,一等老盐水2500克,鲜小红辣椒150克,食盐120克,红糖25克,白酒50克,香料包1个。*先将子姜乔掉粗皮,老茎,而后将姜洗净,放在净水中泡2-5天,作为预处理,捞起,放到阳光下晾干附着的水分,待用;*将老盐水倒入坛中,先放入(10克)红糖,同时放入盐和白酒并搅匀,放入辣椒垫底,再加入子姜,待装至一半时,再放入余下的红糖和香料包,继续装余下的子姜,而后用竹片在姜上面卡住,使姜不会移动和漂浮。盖上坛盖,添足坛沿水,约泡1周即成。

8,毛姜是什么东东

所属卷:Zingiber Boehm. 所属科:Zingiberaceae 中文名:毛姜 文献来源:Zingiber densissimum S.Q.Tong et Y.M.Xia(1987)*. 描述字段:直立草本,高40—70厘米,直径8—12毫米。叶密集于茎的顶部,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22—47厘米,宽4—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叶面无毛,叶背密被银白色的长柔毛;叶柄长2—5厘米,基部膨大成关节,被大量的银白色长柔毛;叶舌明显2裂,长0.6—1(—2)厘米,裂片圆形,密被银白色长柔毛;叶鞘淡绿色,密被银白色长柔毛。穗状花序卵形或狭卵形,长4.5—5厘米,淡白色或先端微红色,从根茎基部抽出1—3枚;花序梗纤细,长3—13厘米,隐藏于土中,具微白色、疏被柔毛的鳞片;苞片先端具红色短尖头,外苞片宽卵形,长4—4.2厘米,宽2.6—2.8厘米,内苞片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8—4厘米,宽1.4—2.3厘米;花纯白色;小苞片长2.4—2.6厘米,直径4—6毫米,被银白色的长柔毛,侧裂达基部,先端全缘;花萼管状,长1.3—1.5厘米,直径4—5毫米,先端具不等的3齿,被银白色的短柔毛;花冠管长4.5—5厘米,直径约3毫米,无毛,裂片不等长,无毛,背裂片披针形,长2.8—3.1厘米,宽8—10毫米,侧裂片狭披针形,长2.2—2.5厘米,宽5—6毫米;唇瓣扇形,无毛,中裂片宽倒卵形,长2.5—3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明显下凹,侧裂片(侧生退化雄蕊)倒卵形,长2—2.4厘米,宽1—1.2厘米;雄蕊长约2.5厘米,无毛,花丝长约2毫米,无毛,花药长约1.3厘米,黄色,药隔附属体长约9毫米,黄色;子房白色,被银白色的长柔毛,花柱线形,无毛,柱头具睫毛;上位腺体线形,长约3毫米。蒴果幼时三棱状卵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微白色,具银白色长柔毛,先端冠以宿存而被长柔毛的花萼;种子倒卵形,长约3毫米,微白色(未成熟的种子),包以白色假种皮。花期8月。 分布及生境:产勐海、澜沧;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勐海。

9,毛姜俗称洋姜么

毛姜就是那种拿来炒来吃的比较嫩的那种,俗称紫姜。别名 猴姜、石岩姜、申姜。
不是的: 洋姜,学名菊芋,为菊科植物。 菊芋 学名 Helianthus tuberosus L.别名洋姜、鬼子姜。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茎、叶入药。具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伤等功效。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 菊芋,别名洋姜、鬼子姜,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为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菊芋以地下块茎供食。我市各地有零星栽培,菊芋的块茎中含丰富的菊糖,为果糖多聚物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栽培粗放,有发展前景。 1、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株高2~3米。扁圆形,有不规则突起,地下块茎是不规则的多球形、纺锤形,皮红、黄或白色。品种按块茎的皮色而分。叶基部对生,茎上部互生,长卵圆形,先端尖,叶面粗糙,叶背有柔毛,边缘具锯齿,绿色。叶柄上有狭翅。头状花序多个,生于枝端,黄色,外围舌状花,不易结实,管状花黄色。瘦果楔形,有毛,上端有2~4个具毛的扁芒。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菊芋性喜稍清凉而干燥的气候,耐寒、耐旱,块茎在0~6℃时萌动,8~l0℃出苗,由于菊芋的地下块茎能在寒冷的北方土壤下越冬,翌年萌发新株,故常被误认为多年生作物。其幼苗能耐1~2℃的低温。在18~22℃,日照12小时的条件下,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块茎能在25~30℃的冻土层内安全越冬。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栽培能取得很高的产量。 3、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以块茎繁殖,秋冬收获块茎后,选择20-25克大的块茎播种,或砂藏备种。也可于春季土壤解冻后挖取大小适当的块茎播种。 (2)播种 于春季进行。穴播或沟播。种植株行距为50厘米见方。植穴挖松土壤施基肥后播种,但基肥不宜过多。播种深度约10厘米。播后覆土平穴。 (3)田间管理 播种后约1个月左右出苗。齐苗后适当追肥、浇水。然后中耕除草,并培土成低垄,不太干旱时可不用再浇水,直至块茎膨大时再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如茎叶生长过于茂盛时,宜摘顶,促使块茎膨大。菊芋极少见病虫为害,可以不使用农药,极干旱时有可能发生蚜虫,喷水可消灭。 4、收获 秋霜后收获。收挖后清洗去泥土上市。在闲散地种植的,如需继续种植,可在采挖时选留小块茎埋在土中,翌年出苗后及时间苗、补苗。 5、营养成分及利用 门皮菊芋可食率100%,每100克块茎中含水分79.8克,粗蛋白0.1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6.6克,粗纤维0.6克,灰分2.8克,钙49毫克,磷119毫克,铁8.4毫克,维生素b10.13毫克,维生素b20.06毫克,尼克酸0.6毫克,维生素c 6毫克,并含丰富的菊糖、多缩戊糖、淀粉等物质。性味甘、平、无毒。有利水去湿、和中益胃及具清热解毒的作用,为利尿剂。菊芋的用途较广。 (1)作蔬菜食用 ①鲜块茎可素炒,或与肉丝共炒,香脆可口。 ②腌渍:菊芋50千克,洗净去杂,放入瓦缸内,放一层菊芋撒盐,用盐量为9千克,放好后倒入适量清水。一天后倒缸一次,以后两天倒缸一次,约15天后可食用。风味可口,可作佐餐小菜,对糖尿病有一定辅助疗效。 (2)作杂粮、饲料或提取淀粉、制酒精等,地上茎也可加工作饲料。 (3)药用 提取菊糖,供治疗糖尿病用。根茎捣烂外敷治无名肿毒、腮腺炎。食疗方面还可用菊芋块茎100克,洗净切碎,大米100克淘洗干净,加水适量同煮成粥,调入食盐、香油后食用。适用于糖尿病、浮肿、小便不利者。 而毛姜是直立草本,高40—70厘米,直径8—12毫米。叶密集于茎的顶部,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22—47厘米,宽4—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叶面无毛,叶背密被银白色的长柔毛;叶柄长2—5厘米,基部膨大成关节,被大量的银白色长柔毛;叶舌明显2裂,长0.6—1(—2)厘米,裂片圆形,密被银白色长柔毛;叶鞘淡绿色,密被银白色长柔毛。穗状花序卵形或狭卵形,长4.5—5厘米,淡白色或先端微红色,从根茎基部抽出1—3枚;花序梗纤细,长3—13厘米,隐藏于土中,具微白色、疏被柔毛的鳞片;苞片先端具红色短尖头,外苞片宽卵形,长4—4.2厘米,宽2.6—2.8厘米,内苞片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8—4厘米,宽1.4—2.3厘米;花纯白色;小苞片长2.4—2.6厘米,直径4—6毫米,被银白色的长柔毛,侧裂达基部,先端全缘;花萼管状,长1.3—1.5厘米,直径4—5毫米,先端具不等的3齿,被银白色的短柔毛;花冠管长4.5—5厘米,直径约3毫米,无毛,裂片不等长,无毛,背裂片披针形,长2.8—3.1厘米,宽8—10毫米,侧裂片狭披针形,长2.2—2.5厘米,宽5—6毫米;唇瓣扇形,无毛,中裂片宽倒卵形,长2.5—3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明显下凹,侧裂片(侧生退化雄蕊)倒卵形,长2—2.4厘米,宽1—1.2厘米;雄蕊长约2.5厘米,无毛,花丝长约2毫米,无毛,花药长约1.3厘米,黄色,药隔附属体长约9毫米,黄色;子房白色,被银白色的长柔毛,花柱线形,无毛,柱头具睫毛;上位腺体线形,长约3毫米。蒴果幼时三棱状卵形,长约3厘米,宽2厘米,微白色,具银白色长柔毛,先端冠以宿存而被长柔毛的花萼;种子倒卵形,长约3毫米,微白色(未成熟的种子),包以白色假种皮。花期8月。 分布及生境:产勐海、澜沧;生于海拔1 200—1 400米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勐海。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