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有谁知道赤匀是什么中药材有什么作用2,高分求有关于桑蚕的古文典籍3,中药赤爪实什么4,中药赤苓是什么5,有赤苟这种中药吗6,请问赤鹊是什么中药7,中药里有个叫赤什么的药名两字后面那个字是草字头8,舌红少苔需服用滋阴的中药吗1……
本文目录一览
1,有谁知道赤匀是什么中药材有什么作用
是赤芍而不是赤匀.赤芍活血化瘀是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组方的其中之一
2,高分求有关于桑蚕的古文典籍
桑白皮(《药性论》) 【异名】桑根白皮(《本经》),桑根皮、桑皮(孟诜),白桑皮(《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植物形态详"桑叶"条。 【采集】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背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向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狭不一,厚1~5毫米。外表面淡黄白色或近白色,有少数棕黄色或红黄色斑点,较平坦,有纵向裂纹及稀疏的纤维。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有细纵纹,或纵向裂开,霉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微有豆腥气,味甘微苦。以色白、皮厚、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其他各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 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桑素、桑色烯、环桑素、环桑色烯等。又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并含鞣质5.6%,粘液素9%。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 家兔以桑白皮煎剂2克/公斤灌胃,6小时内排尿量及其氯化物均有较显著增加,7~24小时恢复正常。 ②降压作用 日人早年即报告桑树煎剂给动物口服有轻微而缓慢的降压作用,又称必须用根或枝的皮方有降压效果,根及新梢叶则无作用。用乙醚、热水或温甲醇的提取液对兔皮下注射1克(生药)/公斤时,可使血压下降15~25毫米汞柱。从桑白皮中提得一种物质,给兔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血压立即显著下降;切断颈迷走神经或颈椎,此作用仍存在。它能抑制离体蛙心、兴奋兔离体肠管,此等作用皆可被阿托品阻断,故推测可能是乙酰胆碱样物质。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下肢血管则为收缩。能兴奋离体兔子宫,轻度促进兔耳下腺的分泌,注射(动脉或静脉)给药对猫瞬膜收缩并无影响,但如直接涂于颈交感神经节上,则可抑制电刺激节前纤维引起的瞬膜收缩。对水蛭背肌单用无作用,如先加依色林后再用,则可使水蛭背肌的紧张度有显著上升。此物质对小鼠静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为32.7毫克/公斤。据日人报道,中国产桑白皮的提取物较日本产者降压作用强,毒性亦大,所含乙酰胆碱样物质的成分较多。 ③其他作用 桑白皮提取物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在狗身上,初步证明用桑白皮线缝合之伤口可无需拆线。 【炮制】桑皮:刷去灰屑,洗净,润透后切丝,晒干。蜜桑皮:取桑皮丝,加炼熟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变为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皮丝100斤,用炼熟蜂蜜3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桑白皮)采十年已上嫩根,铜刀剥上青黄薄皮一重,只取第二重白嫩青涎者,用铜刀锉了,焙令干,勿使皮上涎落,涎是药力。此药恶铁并铅。" 【性味】甘,寒。 ①《本经》:"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平。" ④《医学启源》:"气寒,味苦酸。" 【归经】入肺、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喘咳,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 ②《别录》:"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可以缝金疮。" ③《药性论》:"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④孟诜:"入散用,下一切风气水气。" ⑤《滇南本草》:"止肺热咳嗽。" ⑧《纲目》:"泻肺,降气,散血。。 ⑦《本草求原》:"治脚气痹挛,目昏,黄疸,通二便,治尿数。"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风湿麻木。"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宜忌】肺虚无火,小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续断、桂心、麻子为之使。" ②《本草经疏》:"肺虚无火,因寒袭之而发咳嗽者勿服。" ③《得配本草》:"肺虚,小便利者禁用。" 【选方】①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②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殷鲜:桑根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净刮上黄皮,锉细,入糯米四两,焙干,一处捣为末。每服米饮调下一、二钱。(《经验方》) ③治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桑根白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婪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小便不利,面目浮肿:桑白皮四钱,冬瓜仁五钱,葶苈子三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⑤治卒小便多,消渴:桑根白皮,炙令黄黑,锉,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勿用盐。(《肘后方》) ⑥治糖尿病:桑白皮四钱,枸杞子五钱,煎汤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传染性肝炎:鲜桑白皮二两,白糖适量。水煎,分二次服。(《福建中医药》(3):26,1961) ⑧治产后下血不止:炙桑白皮,煮水饮之。(《肘后方》) ⑨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千金方》) ⑩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蜀桑根白皮,阴干捣末,烊胶,以酒和敷肿。(《千金方》) ⑾治蜈蚣毒: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湖南药物志》) ⑿治坠马拗损:桑根白皮五斤。为末,水一升,煎成膏。敷于损处。(《经验后方》) 【名家论述】 ①李杲:"桑白皮,甘以固元气之不足而补虚,辛以泻肺气之有余而止嗽。又桑白皮泻肺,然性不纯良,不宜多用。" ②《纲目》:"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十剂"云,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矣。宋医钱乙治肺气热盛,咳嗽而后喘,面肿身热,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皆能泻火从小便去,甘草泻火而缓中,粳米清肺而养血,此乃泻肺诸方之准绳也。元医罗天益言其泻肺中伏火而补正气,泻邪所以补正也。若肺虚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③《药品化义》:"桑皮,散热,主治喘满咳嗽,热痰唾血,皆由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借此渗之散之,以利肺气,诸证自愈。故云泻肺之有余,非桑皮不可。以此治皮里膜外水气浮肿及肌肤邪热,浮风燥痒,悉能去之。同甘菊、扁豆通鼻塞热壅,合沙参、黄芪止肠红下血皆效。" 圣蚕丸 《永乐大典》卷九七五引《小儿保生要方》。 药物组成:白僵蚕(直者微炒)1两,天南星(浆水煮5-7沸)1两,防风(去芦)1两,半夏(先洗净,用浆水煮5-7沸)1两,白附子(浆水煮5-7沸)1两,人参1两,藿香半两(去尘土)。 主治 小儿诸般生风,壮热,精神恍惚,痰涎壅塞,目睛上视,睡卧不安,头痛颊赤,多惊恐,肢体倦,不喜乳食。 蚕蜕 【出处】《纲目》 【别名】蚕退、马鸣退(《嘉佑本草》),马明退(《儒门事亲》),蚕蜕皮(《本草蒙筌》),佛退(《眼科龙木论》),蚕退皮(《本草求原》),蚕衣、蚕儿衣(《山东中药》)。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蜕皮。收集家蚕起眠时的蜕皮,晒干即可。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崩漏,带下,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牙疳,口疮,堠风,目翳。 ①《嘉佑本草》:主血风病,益妇人。 ②《本草蒙筌》:止带漏崩中,赤白痢疾,除肠风下血,吐衄鼻洪。疔肿取灰敷,牙疳加麝贴,牙宣灰擦龈上,口疮灰敷患间。 ③《纲目》:治目中翳障及疳疮。 ④《握灵本草》:烧灰治牙痈,牙痛,牙疳,缠喉风。 ⑤《本草求原》:主热淋。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作散剂。外用:研末撒。 【注意】《本草经疏》:妇人血虚无风湿者不宜用。 【附方】 ①治牙疳:枯矾、人中白(火煅白色)、五倍子各三钱,蚕退(烧存性)二钱。为细末。先以米泔水,用蛴螬虫翻转蘸水洗净瘀血,以药敷之。(《赤水玄珠》蚕退散) ②治疳疮:马明退(烧灰)三钱,轻粉少许。上研为细末。先以温浆水洗净,干掺之。(《儒门事亲》) ③治妇人吹奶:马明退五钱(烧灰),轻粉三钱,麝香少许。上为细末。每服二分,热酒调下服之。(《儒门事亲》)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杂讽九首 唐 作者:陆龟蒙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纵操上古言,口噤难即贡。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凶门尚儿戏,战血波澒溶。社鬼苟有灵,谁能遏秋恸。童麋来触犀,德力不相及。伊无惬心事,只有碎首泣。况将鹏虱校,数又百与十。攻如饿鸱叫,势若脱兔急。斯为朽关键,怒荦抉以入。年来横干戈,未见拔城邑。得非佐饔者,齿齿待啜汁。羁维豪杰辈,四骇方少絷。此皆乘时利,纵舍在呼吸。吾欲斧其吭,无雷动幽蛰。鴚鹅惨于冰,陆立怀所适。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呜呃。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东方生,满口自夸白。终为万乘交,谈笑无所隔。致君非有书,乃是尧舜画。只今侯门峻,日扫贫贱迹。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如闻恭俭语,謇謇事夕惕。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赤舌可烧城,谗邪易为伍。诗人疾之甚,取俾投豺虎。长风吹窾木,始有音韵吐。无木亦无风,笙簧由喜怒。女娲炼五石,天缺犹可补。当其利口衔,罅漏不复数。元精遗万类,双目如牖户。非是既相参,重瞳亦为瞽。东南有狂兕,猎者西北矢。利尘白冥冥,独此清夜止。无人语其事,偶坐窥天纪。安得东壁明,洪洪用坟史。搜扬好古士,一以罄云水。流堪洒菁英,风足去稗秕。如能出奇计,坐可平贼垒。徐陈羲皇道,高驾太平轨。攫疏成特雄,濯垢为具美。贡贤当上赏,景福视所履。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有檗何青青,空城雪霜里。千林尽枯槁,苦节独不死。他遭匠石顾,总入牺黄美。遂得保天年,私心未为耻。高从宿枭怪,下亦容蝼蚁。大厦若抡材,亭亭托君子。左右佩剑者,彼此亦相笑。趋时与闭门,喧寂不同调。潜机取声利,自许臻乎妙。志士以神窥,惭然真可吊。天之发遐籁,大小随万窍。魁其垆冶姿,形质惟所召。鼗笙磬竽瑟,是必登清庙。伊圣不可欺,谁能守蓬藋?横笛喝秋风,清商入疏越。君居不夜城,肯怨孤戍月。吴兵甚犀利,太白光突兀。日已费千金,廑闻侵一拨。岂无恶年少,纵酒游侠窟。募为敢死军,去以枭叛卒。岂无中林士,贯穿学问骨。兵法五十家,浩荡如溟渤。高悬鹿皮睡,清涧时依樾。分已诺烟霞,全遗事干谒。既非格猛兽,未可轻华发。北面师其谋,几能止征伐。何妨秦堇勇,又有曹刿说。尧舜尚询刍,公乎听无忽。朝为壮士歌,暮为壮士歌。壮士心独苦,傍人谓之何。古铁久不快,倚天无处磨。将来易水上,犹足生寒波。捷可搏飞狖,健能超橐驼。群儿被坚利,索手安冯河。惊飙扫长林,直木谢椭科。严霜冻大泽,僵龙不如蛇。昔者天血碧,吾徒安叹嗟。 采桑女 唐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3,中药赤爪实什么
狗脊 又叫 金毛狗脊 有的大夫就简写成金狗 功效是滋补肝肾 强筋骨
4,中药赤苓 是什么
赤苓即赤茯苓,为中药材茯苓的红色部分,白色部为白茯苓。
赤茯苓可以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白茯苓可以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5,有赤苟这种中药吗
应该是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你提出的这些药都是正规的中药名,其中赤苟打错了,应该是赤芍,另外一般中医医生开的方子里重楼都写成蚤休,其它的都没问题,一般医院的中药房这些中药都有!
6,请问赤鹊是什么中药
中药喜鹊肉的功效中药喜鹊肉别名:主治功效:滋补通淋散热主治虚痨发热消渴等治肺结核:喜鹊1只老母鸡1只均去肠杂取肉放一起炖至极烂不加盐尽量食之并将其骨焙干研末均可以黄酒送下连服3只[来源]雀形目鸦科喜鹊Pica pica ,以肉入药。[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功能主治]滋补,通淋,散热。主治虚痨发热,消渴等。治肺结核:喜鹊1只,老母鸡1只,均去肠杂取肉,放一起炖至极烂,不加盐,尽量食之,并将其骨焙干研末,均可以黄酒送下,连服3只。以上内容来源于:全国中草药汇编
7,中药里有个叫赤什么的药名两字后面那个字是草字头
赤芍
主要治疗: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茯苓
别名 赤苓、赤茯
归经 心;脾;膀胱经
功效 行水;利湿热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淋浊;泄泻
性味 甘;淡;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8,舌红少苔需服用滋阴的中药吗
滋阴,中医名词,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滋阴又指补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唇赤颧红、虚烦失眠、潮热盗汗、喘咳咯血、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1.麦门冬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养阴,清心除烦,养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内有燥热的咳嗽,咯痰粘稠不畅,或干咳,痰中带血,心烦失眠,津少口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虚寒,湿痰内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腻。
2.天门冬
中医认为,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适用于肺阴不足,干咳少痰,劳嗽咯血,热病伤阴,或阴虚内热,口渴舌干,消渴,肠燥便秘等症。
用量:6-15克,若将天门冬用水洗净,浸泡后去皮心,捣烂取汁,用砂锅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贮瓶内,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时,用白开水调1汤匙膏服用,久服可润五脏,补益身体。
3.玉竹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用量:10-15克,但胃部胀满,不善饮水,痰多,苔厚腻等湿痰盛者忌用。
4.石斛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蚕同用o
5.女贞子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
用量:l-15克,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6.旱莲草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带下,淋浊等症。
用量:1-15克,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7.山萸肉
中医主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湿热易小便湿滞不畅或尿痛者忌用。
8.冬虫夏草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功能滋肺补肾,秘精益气,止咳化痰,适用于痰饮喘嗽,咯血,自汗盗汗,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诸症。本晶有“补虚主药”之称,为补肺益肾之珍品。
若炖食:多和鸡、鸭、猪瘦肉等炖食用,可补虚人之体;若水煎服,每剂6-9克。
9.沙参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南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芦同用。
10.黄精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肾养胃,适用于肺虚燥咳,肾虚腰酸,头晕,足软脾气不足,倦怠纳差,脾胃阴虚,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黄精与鸡肉同蒸,鸡熟食用。若炖食,黄精与猪肉炖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剂量为9-15克,鲜者30-60克。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