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牛金花是治甚么病的2,金花草有什么功效3,成都那个药店有中药白屈菜别名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4,中药材双花是什么5,有一种中药俗名山西瓜药名叫什么治什么6,谁知道药材山西瓜是什么样别名又叫什么什么地方有这种药材7,断肠草中有……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牛金花是治甚么病的

2,金花草有什么功效
金花草药用价值与功效-- 【采集】秋季采收,洗净泥沙,晒干。 【化学成分】叶含牡荆素、丁香酸、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 【性味】《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大叶金花草的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血。 治风热感冒,中暑发痧,泄泻,痢疾,白浊,白带,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痈肿。 主要功效 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 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 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 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 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选方 ①治中暑发痧:鲜乌韭叶四两。 捣烂绞汁服。 (《福建中草药》) ②治痢疾:鲜乌韭全草、鲜水娱蚣全草各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③治肝炎(急性黄疽型和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乌韭全草三两。 水煎汁分三次服,连服十至十五剂。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急性支气管炎:乌韭鲜叶二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⑤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鲜品加倍)。 水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浊、湿热带下:乌韭鲜全草一至二两。 捣烂绞汁,调米泔水服。 (《福建中草药》) ⑦治对口疮:乌韭鲜叶,以蜜或盐同捣外敷。 (《福建中草药》) ⑧治乳痈:乌韭根茎一两.水煎,冲黄酒服;鲜叶捣烂敷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治结合膜炎:乌韭全草一两。 水煎服。 (《福建中草药》) ⑩治牙疳:雪仙草根茎烧灰存性三钱,冰片一分。 共研细末,搽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脚癣糜烂:乌韭全草水煎熏洗。 (《福建中草药》) ⑿治跌打损伤: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 酒煎服。 (《江西民间草药》) ⒀治跌打刀伤出血或肿痛,或伤口溃烂:大全花草叶,石仙桃叶,共捣烂敷患处。 用大金花草干粉撒布伤口,能止血,生肌,收口。 (《广西中草药》) ⒁治汤火伤:大金花草叶捣烂或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广西中草药》) ⒂治毒蛇咬伤:乌蕨根茎捣敷并煎服。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⒃治狂犬咬伤:鲜乌韭根茎五至六两,用铜器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日。 服药期间环境必须安静。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⒄治菜虫药(即雷公蘑、黄柴树根)中毒(辅助治疗):乌韭全草五至六两。 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

3,成都那个药店有中药白屈菜别名 地黄连 牛金花 土黄连
同仁堂就在总府路上,有两家一家是成都同仁堂,一家是北京同仁堂两家对开着,很是养眼。离春熙路很近,成都人都知道春熙路北京同仁堂的草药店应该有这个药,当年我在那里工作的时候卖过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中药材双花是什么
金银花又名二花,双花,金花,银花和忍冬花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亦用于风热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 饮片可分生药、炒药、炭药三种。生药味甘微苦,性寒,其清热解毒之功善走上焦和肌表,多用于温病初期,痈疽疔毒;炒药味甘微苦,性寒偏平,其清热解毒之功善走中焦和气分,多用于温病中期;炭药味甘微苦涩,性微寒,其清热解毒之功善走下焦及血分,多用于赤痢、疫毒痢。 1.生药 ①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作用,可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如银翘散。 ②痈疽疔毒:常与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等同用,能增强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痈疽疔毒,红肿疼痛,如五味消毒饮。 2.炒药 温病中期:常与黄芩、栀子、石膏、竹茹、芦根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于邪热壅阻,胃气不和,发热烦躁,胸隔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脉象滑数。 3.炭药 ①赤痢:常与黄连、赤芍、木香、马齿苋等同用,具有清热理肠、化滞和血作用,可用于湿热中阻,损伤肠络脂膜,下痢脓血,血多于脓,腹痛,里急后重。 ②疫痢:常与生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可用于疫毒侵袭肠胃,与气血搏结,痢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用生药写银花、金银花、二宝花、双花、二花、忍冬花、河南花、山东花;用炒药写炒银花、炒双花、炒忍冬花;用炭药写银花炭、二花炭等。用量:生药10~30g;炒药10~20g;炭药10~15g。 (二)药理作用 几千年传统经验及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都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得知,金银花化学成分复杂,已鉴别出的就有60多种。文献报道其所含化学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其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并已搞清楚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的木犀草素和挥发油类的芳樟醇等。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肝炎等作用。木犀草素具有增加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抗炎和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防治咽喉肿痛等疾患的作用。 总之,金银花具有多种药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抑制溃疡、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三)临床应用 1.适用症 (1)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佳,且有轻宣疏散之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及疮、痈肿等热毒症。治外感风热或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寒者,常与荆芥穗、连翘等配伍,以增强其疏散清热之力,如银翘散。若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银花与石膏同用,则泻火解毒作用尤为显著;如热入营血,症见斑疹隐隐、舌绛而干、神烦少寐者,本品与丹皮、生地黄合用,可清营护阴、凉血解毒之效。治疔疮、痈、疖肿,可单用,亦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以加强解毒消肿作用,如五味消毒饮。祛感灵胶囊是以民间草药秦岭金银花为原料的单味中药制剂,该制剂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绿原酸及其同类物质。对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常用复方银花制剂治外感风热、急性热病,也能治痈肿疮毒,以及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发病早期。如中药成药银翘散,银翘解毒丸、片、散以及银翘加减煎剂,一般常用于感冒、流感或热病初起,有一定防治效果。忍冬藤合剂预防感冒,可降低发病率一半左右。银黄注射液治疗流感也有效。 (2)热血毒痢、丹毒等 临床证实,金银花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用金银花注射液肌注或静点,治肺炎、肺结核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痈疖、丹毒、阑尾炎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急性乳腺炎等,退热作用显著;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红肿疼痛等症状,也随体温下降较快消失。以金银花为主,辨证治疗痢疾、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子宫肌内膜炎等,也有较好疗效,不逊于同类西药,而且无副作用。用金银花浸膏涂搽子宫颈糜烂处,可使红肿消退、出血停止,白带、腰酸等症状显著减轻。用金银花等配制的眼药水治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也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急性结膜炎奏效更捷。此外,以金银花等药煎水含漱,或用它的粉末喷咽部,还能杀灭病菌,从而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纯中药制剂外阴洗剂,是由黄柏、金银花、苦参、白鲜皮、白矾、花椒等中药组成,经水提制成的黄棕色液体,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淋菌性、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阴道炎及瘙痒症。此外,金银花局部用药不失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有效药物。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热毒疮疡、斑疹及传染性热病等。热毒若在血分,应配伍凉血药用;挟湿的,应配伍燥湿或利湿药用;疮痈属虚证者,应配伍补养药用;疮痈喉痹诸症,还可与外用药配合使用。 2.常用的金银花处方 (1)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见肢体酸痛:金银花,或银花藤30克,水煎,代茶饮用。 (2)咽喉充血 、扁桃体肿大:金银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预防乙脑、流脑: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芦根、甘草各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天。 (4)急性细菌性痢疾:金银花10克,黄芩10克,黄连3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取金银花焙枯存性,白痢以红砂糖水,赤痢以白蜜水调服,每次服15克,1日2次。此外银花藤6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菌痢、肠炎亦有良效。 (5)婴幼儿腹泻:将金银花炒至烟尽,研为细末,加水保留灌肠,每日2次。半岁以下,每次用1克,加水10毫升;半岁至1岁用1.5克,加水15毫升;1~2岁用2~3克,加水20~30毫升。 (6)胆道或伤口感染:金银花30克,连翘、黄芩、大青根、野菊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7)泌尿系感染、小便频数、尿道疼痛、热涩不利:金银花、天胡荽、金樱子根、白茅根、海金沙藤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8)疔疮及一切肿毒,无论已溃、未溃,金银花连茎叶60克,水煎服,1日1剂;并以药渣敷患处。或银花藤9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另将银花藤研烂,用少量酒调敷患处四周。 (9)颌面部化脓炎症:金银花、连翘各15克,玄参、竹叶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0)急性阑尾炎:金银花90克,当归60克,生地榆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黄芩6克,薏米仁5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深部脓肿: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马兰、甘草各10克,大青叶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2)急性乳腺炎: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马兰、甘草各10克,大青叶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3)子宫预糜烂:金银花、甘草等份,共研细末,睡前,用阴道棉签蘸药粉,塞于子宫颈处,次日晨取出,10次一疗程。 (14)杨梅疮:金银花30克,甘草6克,黑料豆60克,土茯苓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15)荨麻疹:鲜金银花煎服,每次30克,1日3次。 (16)传染性肝炎:银花藤60克,水煎服,每日1剂。15天1疗程,休息1~3天后,根据病情需要,可再服。 (17)风湿性关节炎:银花藤9克,桑枝9克,水煎服。 (18)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痈:金银花15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即可防治。平素火大者,常饮此茶有降火功效。 (19)感冒发热,津伤口渴:取金银花30克,薄荷6克,麦冬10克,鲜芦根30克,先煎金银花、芦根、麦冬,沸后煮15分钟再下薄荷,煮2分钟,取汁液,调入冰糖饮用。 (20)声音嘶哑,咽喉疼痛:金银花30克,麦冬10克,甘草5克,泡茶饮。 (21)舌炎:金银花、夏枯草各9克,水煎当茶饮。 (22)鼻窦炎:金银花9克,研为细末,取少许吸入鼻中,1日数次。
5,有一种中药俗名山西瓜药名叫什么治什么
你好!在药房可以卖吗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山西瓜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断肠草、雄黄草、山黄连、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全草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
6,谁知道药材 山西瓜是什么样 别名又叫什么 什么地方有这种药材
所谓的山西瓜实为中药白屈菜。白屈菜(学名:Chelidonium majus)为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种。出自《救荒本草》,属全草类。为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形,土黄色或暗褐色,密生须根。茎直立,多分枝,有白粉,具白色细长柔毛。别名:地黄连、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雄黄草、山黄连、假黄连、小野人血草、黄汤子、胡黄连、小黄连。全草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7,断肠草中有一种茎上长有气孔的是哪一种好像是罂粟科的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inn.罂粟科 Papaveraceae 白屈菜属别名:山黄连 白屈菜 八步紧 地黄连 地黄莲 断肠草 断肠散 观音草 胡黄连 黄连 黄莲 黄汤子 假黄连 假黄莲 见肿消 牛金花 人血七 山黄莲 山西瓜 水黄草 水黄连 秃疮花 土黄连 土黄莲 希古得日格纳 希日-好日 小人血七 小野人草 小野人血草 雄黄草 血当归 岩黄连 八歩紧 白屈芽 希古得日-格纳 野黄连 扎格朱椭果绿绒蒿Meconopsis chelidoniifolia Bureau & Franch.罂粟科 Papaveraceae 绿绒蒿属别名:黄花绿绒蒿 椭果绿绒蒿 都辣 断肠草 蒿枝七 裂叶蒿 拟千金子 黄华绿绒蒿 木琼 木琼单园 椭圆绿绒蒿
8,中药中的是白屈菜什么
白屈菜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黄色乳汁。茎直立,多分枝,嫩绿色,被白粉,疏生柔毛。叶互生,1~2回羽状全裂,基生叶全裂片5~8对,茎生叶全裂片2~4对,边缘有不整齐缺刻,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花数朵,伞状排列;萼片2,早落;花瓣4,黄色,倒卵圆形,雄蕊多数;子房线形,无毛。蒴果线状圆柱形,成熟时由基部向上开裂。种子多数,卵球形,黄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8月,果期6~10月。 Herba Chelidonii (英)Greater Calandine Herb 别名 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helidonium majus L.的全草。 生于山坡、山谷林边草地;有栽培。主产东北、华北。 采制 夏、秋季采割,阴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含白屈菜碱(chelidon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α-,β-,γ-高白屈菜碱(α-,β-homochelidonine)、普托品(protopine)、小檗碱(berberine)、黄连碱等,尚含白屈菜酸、胆碱、芸香甙等。 性味 性凉,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镇痛,止咳,平喘,消肿。用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中药材之版本一 【别名】山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北京] 【来源】为罂粟科白屈菜属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以全草入药。花盛期采收,割取地上部,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止咳。用于胃炎,胃溃疡,腹痛,肠炎,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百日咳;外用治水田皮炎,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粉调膏或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材之版本二 基本资料 【中文名】白屈菜(《救荒本草》) 【类 别】全草类 【异名】地黄连、牛金花(《植物名汇》),土黄连(《东北药植志》),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辽宁经济植物志》),雄黄草(《陕西中药志》),山黄连(《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假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小野人血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带花全草。
9,羊误食白屈菜后如何解毒
基本资料 【中文名】白屈菜(《救荒本草》) 【类 别】全草类 【异名】地黄连、牛金花(《植物名汇》),土黄连(《东北药植志》),八步紧、断肠草、山西瓜(《辽宁经济植物志》),雄黄草(《陕西中药志》),山黄连(《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假黄连(《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小野人血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的带花全草。 植物形态 白屈菜 多年生草本。主根圆锥状,土黄色。茎直立,高30~100厘米,多分枝,有白粉,疏生白色细长柔毛,断之有黄色乳汁。叶互生,1~2回单数羽状全裂;基生叶长10~15厘米,全裂片2~5对,不规则深裂,深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缺刻,顶端裂片广倒卵形,基部楔形而下延,上面近无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相同。花数朵,近伞状排列,苞片小,卵形,长约1.5毫米,花柄丝状,有短柔毛;萼片2,早落,椭圆形,外面疏生柔毛;花瓣4,黄色,卵圆形,长约9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黄色;雌蕊1,无毛,花柱短。蒴果条状圆柱形,长达3.5厘米。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褐色。有光泽及网纹。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山坡或山谷林边草地。分布在四川、新疆、华北和东北;亚洲的北部和西部,欧洲也有。本植物的根(白屈菜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此外,尚有大花白屈菜,花较大,花瓣广卵形,长1.3~1.5厘米。分布东北各地。 【采集】5~7月开花时采收地上部分,置通风处干燥。 化学成分 新鲜植株有浓橙黄色的乳液,乳液中含多种生物碱生物碱含量0.7%或0.97~1.87%。其中有白屈菜碱41%、原阿片碱22%、人血草碱17%、别隐品碱9%、小檗碱5%、白屈菜红碱3%、血根碱1.5%、鹰爪豆碱0.1%,还有羟基白屈菜碱即氧化白屈菜碱、甲氧基白屈菜碱、隐品碱,白屈菜黄碱、白屈菜胺、高白屈菜碱、羟基血根碱即氧化血根碱。除生物碱而外,还含白屈菜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胆碱、甲胺、组胺、酪胺、皂甙、黄酮醇、白屈菜醇,还含强心甙,在开花期的含量最高。根含生物碱达1.33%或1.90~4.14%,一部分生物碱与地上部分所含的相同,另含黄连碱、刻叶紫堇明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屈菜默碱、菠菜甾醇、少量麦角甾醇和橡胶0.118%。叶含黄酮类1.43%;多量维生素C。维生素C的含量在开花期最高,可达834毫克%,在果实成熟时含量最低,为231毫克%。 花含黄酮类2.10%。果实含多量胆碱、白屈菜碱和四氢黄连碱。种子含脂肪油40%、黄连碱。发芽的种子含白屈菜红碱和小檗碱。 【性味】苦辛,微温,有毒。 ①《救荒本草》:"味苦微辣。"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辛,有毒。" ③《北方常用中草药》:"味苦,性寒,有毒。" 功用主治 镇痛,止咳,利尿解毒。治胃肠疼痛,黄疸,水肿,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①《中国药植志》:"治胃肠疼痛及溃疡。外用为疥癣药及消肿药,以生汁涂布之。" ②《山西中药志》:"下心火,退烧解热,消炎杀菌,镇痛镇静。" ③《四川中药志》:"治肝硬化,皮肤结核,脚气病,胆囊病及水肿黄疸。" ④《陕西中药志》:"治毒蛇咬伤,止疼消肿。" ⑤《北方常用中草药》:"有镇痛,止咳,杀菌,利尿,解疮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痛,泻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外用:捣汁涂。 【选方】①治水肿黄疸:白屈菜、蒲公英、商陆、臭草根,茵陈。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肠胃疼痛:白屈菜、丁香、乌贼骨、浙贝母、胆南星、冬瓜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顽癣:鲜白屈菜用50%的酒精浸泡,擦患处。(《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疮肿:鲜白屈菜捣烂敷患处。(《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胃痛,泻痢腹痛,咳嗽:白屈菜五分至二钱,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稻田皮炎,毒虫咬伤,疥癣:白屈菜捣烂外敷或制成浸膏涂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①治疗百日咳 取白屈菜全草制成100%糖浆,小儿6个月以内每次5~8毫升,6个月至1岁8~10毫升,1~3岁10~15毫升,3~6岁15~29毫升,6岁以上20~3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单纯型连服8天,混合型12天。治疗500例,治愈355例,好转116例,有效率为94.2%。以单纯型效果较好;混合型宜并用抗菌药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白屈菜全株1斤,生甘草1两,加水共煎3次,药液混合再浓缩使每100毫升约含生药4钱,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治疗34例,近期控制7例,显效15例。亦可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5克),每服4片,每日3次。疗效与煎剂相似。成熟之白屈菜效果似较好,反之则差,且易产生副作用。 ③治疗青年扁平疣 取新鲜全草榨汁,以棉球蘸汁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5~15分钟,痊愈为止。治疗18例,治愈4例,显效3例,有效4例,5例结果不明。用药后半数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如疼痛、瘙痒等。 ④用作镇痛解痉剂 取白屈菜、地榆等量,制成千浸膏粉,日服3次,每次1~2克。对于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有缓解作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