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家里面应该常备一些什么样的中草药呢2,帮看下这三个什么字是一种中药材的名字3,绿内障是指的什么用中药怎么治4,有什么中药配方对治疗青光眼有效的5,长针眼吃什么中药好6,翻江倒海吞云吐雾担山赶月这三句中还有一句是什么这话是孙悟……
本文目录一览
1,家里面应该常备一些什么样的中草药呢
桑菊感冒片 羚翘解毒丸 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丸 详见说明书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生姜,葱白,苏叶,水煎服治疗轻度感冒。金银花,锦灯笼,可以泡水喝治疗咽喉疼痛:)
2,帮看下这三个什么字是一种中药材的名字
密蒙花,中药名。又名:染饭花、九里香、小锦花、蒙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密蒙花,中药名。又名:染饭花、九里香、小锦花、蒙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为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高1-4米。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3,绿内障是指的什么用中药怎么治
青光眼中医称之为绿风内障,是以眼内压增高为特征的眼病。本病多因忧思易怒,情志内伤肝胆风火上扰或劳神过度,其阴暗耗,虚阳浮越,脏腑失调。
青光眼又分急性青光眼和慢性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病势凶猛,头眼剧疼,珠胀欲裂,视力急剧下降,常病发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慢性青光眼潜伏期时间长,视力慢慢下降,视神经慢慢萎缩,视野慢慢缩小,最终导致失明。
医生尝试用最少量的药物产生最好的治疗效果,产生最少的副作用。药物治疗通常必须每天给药,每天1—4次。紧记每天按处方服药,这种有计划的疗程.对于控制眼压是安全必要的。控制眼压的药物治疗也可能影响身体的其他的脏器,产生恶心。食欲减退、手脚麻木、嗜睡、心率改变、精神紊乱等毒副反应。
青光眼治疗方法是降低或者是控制眼压,瞳仁眼贴 能降低眼压,改善眼部微循环,促进眼部新陈代谢,有效地治疗青光眼。 
4,有什么中药配方对治疗青光眼有效的
【组 方】当归10克,白芍30克,夏枯草30克,香附10克,川芎5克,熟地15克,双钩15克,车前草25克,乌梅15克,珍珠母25克,泽泻15克,槟榔6克,荷叶20克,菊花20克,甘草3克,琥珀(冲服)3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 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 效】平肝清热,利水缩瞳。 【来 源 】李纪源中医师经验方。只对原发性青光眼阐述,中医对此病的认识较早,闭角型青光眼属绿风内障,开角型多属青风内障,病因应与情志有关,肝郁气滞,化火上逆,劳神过度,阴血暗耗,水火不济,火炎于目.也有因为脾虚痰湿内结,久郁化火,痰火升扰清窍,或肝胆火旺升扰于目所致.治疗的处方是龙胆泻肝汤加减.对其它性质的青光眼应辩证施治,可以参考应用的处方有桃红四物汤,当归养荣汤和磁朱丸,
5,长针眼吃什么中药好
针眼的外治法1.局部治疗(1)初起未酿脓时,可用湿热敷,以助消散。(2)用紫金锭或清火眼丸,调外障眼药水或其他消炎眼药水或冷开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如意金黄膏涂局部皮肤。注意:切勿将药物涂入眼内。(3)取新鲜鸭跖草数段,除去叶用茎,洗净后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或火上烘烤,用手指挤压,将断端流出的药汁迅速涂于患处,注意勿涂入眼内,每日4~5次。(4)用新鲜一点红、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野菊花等的1-2味,洗净捣烂,外敷患处皮肤,注意勿涂人眼内。2.手术疗法 已成脓时,应切开排脓。当脓头位于胞睑皮肤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平行;脓头位于睑内面时,切口应与睑弦垂直。必须注意:如患处脓成,切忌挤压。若由此引起胞睑漫肿,紫胀剧痛,或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证严重,乃病情恶化,则按眼丹处理。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53833--------------------------------------------------------------------------------针眼1.针眼的针灸治疗(1)针刺疗法:早期证属风热外袭者,取攒竹、鱼腰、太阳、丝竹空、行间;证属脾胃积热者,取承泣、四白、合谷、三阴交;兼恶寒发热者,加外关;头痛者,加风池。手法用中刺激或强刺激。(2)三棱针放血:耳尖穴消毒后,用手指在该处反复揉捏至充血,用三棱针迅速刺进1分深后快速退出,挤出少量血。也可于曲池穴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2—3毫米,压出2~4滴血。操作时针刺穴位均须严格消毒,每日施行1次即可。(3)耳针疗法:取眼、目1、目2、肝穴,强刺激,每日1次。也可埋针,取穴同前,并可于患侧耳部找敏感点,埋针后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l-3分钟。3日后复查,如针眼未消,可再做第二次治疗。(4)挑治疗法:在背俞穴的肺俞与膏肓之间附近的皮肤面,找寻一个或数个压之不褪色的红点;若红点不明显,可轻刮之后再找。皮肤消毒后,将红点逐一直刺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每日1次。(5)磁疗:于针眼患处两侧皮肤面,安放一对250高斯左右的小圆磁片,以N、S极相吸引的位置安放,用胶布固定。两磁片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吸在一起;也不能太远,以免磁场作用太小。(6)无名指结扎法:于患眼侧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处,用棉线或橡皮筋结扎,松紧以手指皮肤不发生青紫为度。待眼部炎症完全消退后,方可解开结扎。2.针眼的饮食疗法(1)菊花龙井茶:菊花10克,龙井茶(或一般绿茶)3克,放茶杯内,冲入开水,加盖煽片刻,即可饮用。(2)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50克,煮成粥后加入适量冰糖,即可食用。如何治疗.针眼的预防调护(1)平时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避免偏食,避免过劳。有屈光不正者,应及时矫治。(2)患病时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焯之品,忌饮酒;还须保持大便通畅。
6,翻江倒海吞云吐雾担山赶月这三句中还有一句是什么这话是孙悟
1.通幽:通幽指的就是能在地狱去来自如。大家都知道下地狱不是难事,但要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练成通幽就能随便去地狱游玩了。孙悟空能去阎王那改了生死薄,便用得此法。2.驱神:驱遣神灵。3.担山:就是能负山的重量,孙悟空能被压在五指山下不死就是此法。4.禁水;能在水里通行无阻。虽说是能通行无阻,但孙悟空的水战的攻击力也是不敌沙悟净,在流沙河这种特殊水域更是能力有限。最后还得观音出面摆平。毕竟术业有专攻,能力有长短。5.借风:能驱使风。6.布雾:顾名思义,就是想让哪下雾哪就下雾。7.祈晴:能让雨天转晴。8.祷雨:唐僧师徒三人在车迟国斗法时,孙悟空便于虎力大仙比赛祷雨。9.坐火:不怕火。10.入水:潜入深海。11.掩日:能避日强光。12.御风:能乘风而行,西游记里的“飞举之功”。13.煮石:炼丹术。可练制仙丹。14.吐焰:能喷火。15.吞刀:可以把刀吃到肚子里。16.壶天:壶里的小空间能当天,能变小。17.神行:精神超脱形体而自由游动。18.履水:水面行走。19.杖解: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逃生术,孙悟空常靠这个跑掉。20.分身:不单单能变出多个自己。.亦能把其他物品变多个。21.隐形:隐身术。22.续头:会了这个,所以孙悟空才能被人斩首还能长出样的来。23.定身:对付小妖用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妖怪手下的小喽啰,在电视剧中大家总看到六小龄童老师对其说出“定”一字,小妖怪就动不了了。24.斩妖:很多鬼怪都没有实体,练这个你就能砍到他们了。25.请仙:这个得看人品,当然也看实力,才会请到神仙帮你!26.追魂:能看到魂魄并追踪。27.摄魄:能找到魂魄 也能吃掉魂魄。28.招云:招唤云。29.取月:只手取月。30.搬运:能快速把东西从一个地方运到另外一个地方,好比推山填海。31.嫁梦:幻术的一种。让对方陷入噩梦之中 精神上摧残对方。32.支离:能让分离身体各个部位而且毫发无损。这就是孙悟空砍不死的原因。33.寄杖:能将所受杖击寄于他物身上,以逃脱痛楚。34.断流:使江河断流,孙悟空用此法助唐僧渡过河。35.禳灾:行使法术解除面临的灾难。36.解厄:。解救危难。37.黄白:术士所谓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38.剑术:用剑的方法和技巧。所以道士武器都是以剑居多。39.射覆:占卜猜物。40.土行:在土里行动自如。41.星数:能夜观星象 知命运。42.布阵:各种结界、阵术,困住敌人。在三打白骨精一回,孙悟空就给唐僧就地画了个圈。白骨精化作少女,却不得上前。此圈就是布下的阵。43.假形:变化之术 ,孙悟空最常用的招法之一,而且用得登峰造极。44.喷化:谓用法术指物而使其变化。45.指化:用手指使某物变化。46.尸解:道士得道后可遗弃肉体而仙去,或不留遗体,只假托一物(如衣、杖、剑) 遗世而升天。47.移景:障眼法, 简称幻术。48.招来:能让遥控招来某物品。西游记里有一集因为国王要抓师徒4人假扮商人,误会解除后假扮用的衣服、箱子啊都自己飞回原位,用的就是这个。49.迩去:能让物品返回去。50.聚兽:各种野兽能听你号令。孙悟空驯服众天马就靠这个了。51.调禽:能驯服各种禽类。52.气禁:可以不用呼吸空气。53.大力:力大无重。能耍起定海神针够大力了吧!54.透石:能穿过石头。土行时更畅通无阻。55.生光:双眼能发出强光。56.障服:练内丹。57.导引:“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58.服食:什么东西都能吞到肚子里 而且有益无害!59.开壁:能穿墙。60.跃岩:能跳高跳远。61.萌头:长出新头。62.登抄:快速抢物。63.喝水:喝多少水都无碍。精卫要会这个就不用填海啦。64.卧雪:在雪中常卧。65.暴日:能暴晒于日光下。66.弄丸:十道九医。 西游记里有几集孙悟空能治病, 悬丝诊脉,开药方,弄药丸都不在话下。67.符水:画符箓或烧符箓于水中,谓饮之可以疗病。68.医药:中西药及外科手术。69.知时:相当于自带手表、时钟。70.识地:还能自带地图、指针。71.辟谷:不吃不喝都不怕。72.魇祷:用噩梦克敌。孙悟空学艺的时候是因为七十二听起来比较多,然而实际上攻击力却是弱天罡三十六法一些。但他胜在生存力强,各种环境都可适应。没吃的,可以!没水,可以!没空气,可以!地煞七十二术弱点就是移动能力差,没有天罡那样可以 “纵地金光、驾雾腾云”,可孙悟空的师傅太喜欢他了,又给了孙悟空筋斗云,瞬间就是十万八千里!弥补了七十二术的缺点,这下孙悟空法术完美了!呼风唤雨 这是沙和尚说的,并不是孙悟空!出自63回。翻江倒海,斗转星移,踢天弄井。吞云吐雾。担山赶月,呼风唤雨
7,七情至极是什么意思 中医说我的病是因为七情至极引起的谁能帮我解
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br>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br> 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br> 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br> 由此观之,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是人性基础的基础,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但人与人并不一样,七情六欲的表现也就有五花八门,正所谓七情六欲人人有,千差万别各不同。正因为如此,如何表现人的七情六欲,就成了文学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br> 然而情毕竟不等于欲,在现代汉语概念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br> 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有一句谚语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分别属于“心”与“身”两个联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领域。其次,情与欲互动互补,相辅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满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悦也有赖于欲的满足。但如果非要对情与欲排个坐次,分个先后,不妨展开一场辩论,那么正方和反方恐怕都可以振振有辞,说得头头是道,讨论起来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热闹而有趣。不信你去问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虽说身临其境,但肯定很难说清楚情与欲到底是怎么个关系。文学艺术作品如果无情无欲,恐怕就不成其文学艺术了,但如果你想从文学艺术作品中找答案,可能就更扑朔迷离,云遮雾障,稀里糊涂了。<br> 不过科学家已经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在我们生存的世界里,可以把一切分为矿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矿物是没有生命的;植物有生命但没有欲觉,只有接受而没有感受;动物有生命有欲望,而且知道“感受”。人是动物,当然具有求生存的基本欲望,所以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但人毕竟不是禽兽,而是高等动物,是“万物之灵”,比起禽兽的欲望当然要高级得多,也就是说,人类不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还能因授受信息而感动、激动、冲动,并理智地加以节制或处理,把动物的欲望发展到情感和理智的高度,而普通动物的欲望和感受只停留在本能的水平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艺术就是表现人的七情六欲的艺术。看一件文艺作品的精粗、雅俗与高下水平,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作品表现人的七情六欲时,究竟达到了与时代相适应的情感和理智的何种程度或高度喜怒忧思悲恐惊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如陈直说:“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这说明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以自寻苦恼。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