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化啖中草药,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化啖中草药,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化痰的中药有哪些2,痰湿生百病如何祛除这6大中药材个个都是祛痰除湿的高手3,清肺化痰中药有哪些4,中药化痰的药有那几种5,清热化痰中药6,哪些中草药是化痰止咳的7,小儿止咳化啖有那些中药8,止咳化痰的中药9,中药化痰药都有哪……

本文目录一览

1,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枇杷膏和鲜竹沥
甘蔗

化啖中草药

2,痰湿生百病如何祛除这6大中药材个个都是祛痰除湿的高手

随着现代 社会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停留在吃饱这一层面,更是追求吃得好,但“吃得好”并不代表吃得 健康 ,那些不 健康 的饮食,带来的是营养过量的摄入和痰湿的积聚。而“百病皆因痰而生”,痰湿的积聚带来的是身体的多处不适,比如水肿、肥胖、痤疮、泄泻……甚至伤及五脏。轻微的痰湿是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理进而去除的,但若是痰证严重者,就一定要注重药物调理了。那么,哪些药材可以调理痰湿体质呢?这6大中药材,个个都是祛痰除湿的高手,一起来看看吧! 1.黄芩 我国医书曾记载,“黄芩色青带黄,黄则入土,青则入木,故为调治木土之药。痰证为土家之实,宜调治以木,故黄芩善当此任”。黄芩味苦性寒,其苦能够帮助人们排出体内的泄邪,其寒能够帮助人们降低体内燥热之火,具有开降痰浊的功效,因而适合体质痰湿者服用。比如常见的小柴胡汤,主治脾胃症状,柴胡、黄芩就是其中的要药。 2.茯苓 因其生长特点,埋伏于地下,且形状似猪粪,因此得名茯苓。茯苓常与松树根相伴而生,不仅生长独特,其药用价值也是极高,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等功效。此药生长于土中,得阴气而如金,因而具有益阴功效,常常作为益肾的佳品。 3.苏子 苏子成熟于秋季,其色紫白,紫入肝,白入肺,其味辛,气温,可归肺、大肠经,历来便是我国中医治疗肺部疾病的要药,具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等功效,可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病症。同时,许多 养生 人士更是将苏子泡酒饮用,是比较出名的保健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长期服用苏子,脾胃虚寒的人会出现滑泄症状,患有气虚、阴虚的朋友日常也不宜食用苏子。 4.半夏 半夏收于夏秋季节,其色白,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且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是中医常用的化痰药和止吐药,在一些痰浊壅肺和胃气上逆的治疗中常常会用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有镇咳、抗溃疡、抗早孕、抗肿瘤、抗心律失常、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一点,孕妇不得服用。 5.枳实 枳实,其味初酸,成熟后带香,酸者而入肝,香者入于脾胃,且冬季也不落叶,一年四季茂密翠绿。枳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经、胃经,具有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等功效,属于一种常用理气药材。同时枳实对人体肠胃道运动及子宫平滑肌有抑制和兴奋双重作用,有强心、增加心输血量和收缩血管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枳实功效虽强大,孕妇却不得服用。 6.厚朴 厚朴叶大荫浓,花大美丽,可以作为绿化观赏树种,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厚朴的树皮、根皮、花、种子及芽皆可入药,主要入药部位是其树皮,具有化湿导滞、行气平喘、化食消痰、驱风镇痛等功效,其种子有明目益气功效,其芽叶常作为妇科药使用。除此之外,厚朴的籽还可以榨油,或制肥皂,其木材更是使用广泛,真可谓是“浑身是宝”。

化啖中草药

3,清肺化痰中药有哪些

用于治疗清肺化痰的中药,主要有川贝母,用于止咳化痰清肺热。天花磨的粉也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作用。百合可以润肺清心,治疗久咳化痰。麦冬有润肺清心的功效,治疗干咳肺热以及虚劳久咳;天冬也能用于治疗干咳、口燥、肺热、痰粘。桑白皮能平喘润肺、生津消肿,治疗肺燥咳嗽、水肿尿少。枇杷叶可以润肺止咳,可用于清肺热治咳嗽以及疏通气道治疗急喘。

化啖中草药

4,中药化痰的药有那几种

想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可以找我
1、温化寒(湿)痰药:辛苦温燥—寒痰、湿痰2、清化热(燥)痰药:甘苦咸凉—热痰、燥痰3、止咳平喘药:多辛甘苦,有润燥、宣降敛泻等作用

5,清热化痰中药

   上火 有痰可以吃一些 清热 化痰食物和 中药 ,哪些中药能够清热化痰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清热化痰中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清热化痰中药   一、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 植物 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应用橘梗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咽喉肿痛,伤风 咳嗽 ,及其它 呼吸 道炎症,如支 气管炎 、 肺炎 等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 认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开宜肺气、祛痰、排脓,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痢痰 腹痛 等症。 用量:一般3--9克,若干咳无疾者不用。   二、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和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内含多种 生物 碱,其所含的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祛痰作用,故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结核所致之咳嗽,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经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服用川贝母粉或川贝片疗效更佳。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用量:一般3--9克,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0.5一1.5克。   三、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内含马兜铃碱,木兰碱,马兜铃酸等;研究证实,马兜铃有抗菌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的祛痰和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马兜铃酸还有抗癌、抗感染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的作用;此外,马兜钤还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用量:一般3---6克。   四、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内含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和甙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镇吐作用,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故一般均用制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症,此外,半夏还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治疗子宫颈痛、 皮肤癌 。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淡,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适用于咳嗽气逆,痰涎壅滞,胸脘痞闷胀满作痛和瘿瘰痈疽等症。 用量:一般3---9克。切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舌赤无苔及孕妇后期,均禁用,因半夏有毒,故需经炮制后使用。   五、百部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对叶百部和立百部的块根;内含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能降低 动物 呼吸中枢 神经 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因而具有镇咳作用;实验证明:百部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 流感 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辛,功能润肺止咳,杀虫,适用于风寒咳嗽, 肺结核 ,百日咳、老年咳喘,蛲虫病及外用灭虱等。 用量:一般3---9克;外用适 量;但 消化 不良及大便泻泄者不宜用。   六、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内含挥发油及多种结构类似的内酯类化合物;紫花前胡含挥发油及味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甘露醇等,药理试验证明:前胡煎剂有增加呼吸道分泌液的功能,故有祛痰作用;前胡煎剂能抑制流感病毒,其所含内酯类化合物均具有抗致病菌和抗皮肤真菌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疏风清熟,下气消痰,适用于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等病症。 用量:一般3--9克。   七、款冬花   款冬花为菌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含挥发油,款冬二醇,芳香甙及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款冬花煎剂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和一定程度的平喘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新久咳嗽,喘息,痰中带血等。 用量:一般3--9克,但火热咳嗽忌用。   八、紫菀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内含紫菀皂甙、紫菀酮及挥发油等;药理试验证明,紫菀煎剂有镇咳祛痰作用;紫菀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等。 用量:3--9克。   九、葶苈子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美独行菜或播娘蒿的种子;内含脂肪油、蛋白、糖、芥子甙等,此外,还有谷甾醇及强心甙成分,。可使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 血液 的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辛、苦,功能下气行水,适用于肺壅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等症。 用量:3--9克。   中医化痰止咳的 食疗 偏方   1、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次;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2、冰糖炖梨化痰止咳   将新鲜的梨去皮,剖开去核,加入适量冰糖,放入锅中隔水蒸软即可食用。   3、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5、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6、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   吃黄精饮汤可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 肾虚 精亏等。   7、萝卜蜂蜜饮   用料: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 用药 ,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   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 感冒 咳嗽为宜。    注意事项 :体弱屡易感冒咳嗽,久治不愈或反复迁延的婴儿,可试用。但风热咳嗽,见发热痰黄者,则不宜选用。   8、荸荠百合羹   用料:荸荠(马蹄)30克、百合1克、雪梨l个,冰糖适量。   制法服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雪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百合洗净后,三者   混合加水煎煮,后加适量冰糖煮至熟烂汤稠。   温热食用。   功效主治:荸荠味甘,性微寒,能清热生津,凉血 解毒 ,化痰消积等作用,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C和荸荠素等成分,荸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及绿脓有抑制作用;梨能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百合润肺止咳。三者合用则起 滋阴 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   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咽喉不利。用于婴儿慢性气管炎见痰热症者。   注意事项:脾虚便溏、咳痰清稀者不宜选用。血虚体弱的婴儿忌用。   常见止咳中成药   风寒咳嗽用温化寒痰药   如果出现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咳嗽时痰清晰色白、 鼻塞 流清涕、胸闷气喘等症状时,可能是风寒咳嗽。此时,可选用小青龙合剂、通宣理肺口服液等温化寒痰止咳药。   风热咳嗽用清热化痰药   如果出现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苔薄黄、频咳、气粗、咳痰稠黄或黏稠不爽,鼻流黄浊涕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热咳嗽。此时可选用急支糖浆、百咳静糖浆、蛇胆川贝露(液)、川贝枇杷糖浆、牛黄蛇胆川贝液、祛痰灵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等清热化痰止咳药。   风燥咳嗽用润燥化痰药   如果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甚至胸痛、痰中带血,口、唇、鼻、咽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薄、干燥,口水少等症状时,可能是风燥咳嗽。此时可选用枇杷叶膏、贝沥止咳口服液等润燥化痰止咳药。   痰湿咳嗽用燥湿化痰药   如果出现咳嗽痰多、色白而黏或稠厚成块、易于咯出、舌淡苔白腻、进甘甜油腻食物可加重、有气喘痰鸣、胸闷、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时,可能是痰湿咳嗽。可选用橘红痰咳液、杏仁止咳糖浆等燥湿化痰止咳药。   久咳阴伤用滋肺阴药   如果出现久咳干咳、咳声短促、无痰或痰少而黏、不宜咯出,或者痰中夹有血丝、胸痛、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盗汗、神疲、舌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时,可能是久咳阴伤。此时应选用蜜炼川贝枇杷膏、橘红梨膏、养阴清肺膏等滋肺阴、除顽痰、生津液、降逆气的药物。   肺气虚而咳用益气固表药   如果出现咳喘无力、气短、痰吐稀薄、神疲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等症状时,可能是肺气虚而咳。此时可选用参贝北瓜膏、固本咳喘片等益气固表、健脾 补肾 的药。

6,哪些中草药是化痰止咳的

枇杷叶,杏仁,川贝,桔梗,款冬花和百部也有一定的效果。
你可以去中药店买点川贝(川贝分松贝 青贝 芦贝 最好是川贝啊,别的那些贝母便宜点,但是效果没川贝好)和罗汉果给孩子配着泡水喝也不苦。
甘草 胖大海
生梨,蛇胆,川贝,枇杷,甘草,杏仁……

7,小儿止咳化啖有那些中药

昙花和冰糖炖水起来喝或者炖冰糖梨子水
神苗清肺化痰颗粒,肺宁颗粒,山东鲁中的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我儿子用的这个药,挺好的)
用冰糖和梨一起蒸,把梨汁兑水给宝宝喝,止咳化痰。
化痰可以煮点川贝和梨给宝宝喝。
用修正肺宁,效果挺好的,有儿童装。我儿子咳嗽气喘就吃这个。

8,止咳化痰的中药

甘草片止咳化痰好。
桔梗,川贝.......
咳嗽的话,刚好你就找对人了.上个月我家宝宝寒咳.星星妈让我去这家买一种泡的来喝,说效果蛮好的,天然绿色的东西,特别对于咳嗽有独特的效果.宝宝才喝了三天,还真没有咳嗽呢.你可以去了解一下,淘宝店铺搜冰心绿色健康馆 可以去试一下觉得对你比较适合,可以去试一下
止咳有杏仁、百部、紫苑、款冬花、桑白皮等。化痰有半夏、南星、皂荚、桔梗、栝楼、贝母、竹沥、礞石等中药。
花生都是止咳的 非得吃药

9,中药化痰药都有哪些不要太贵的

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摘自:求医问药网 http://www.jk58.com) 中医辨证治痰多,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 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 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 1 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 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化痰的中成药: 1、鲜竹沥水:每日3~4次,每次10~15毫升。 2、复方竹沥水(祛痰灵):每日3次,每次2支。 3、痰咳净:每日3次,每次 1匙。 参考资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5/128/200618115437.htm
中药化痰有:陈皮、橘红、丝瓜络、茯苓,中成药:密炼川贝枇杷膏、急支糖浆。这些药都是比较便宜而且效果不错的。

10,止咳化痰的中药有哪些

有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等,中医的汤头很多呀。
止咳化痰药 止咳化痰药物是指能够减轻或消除咳嗽、痰浊的一些药物,适用于咳嗽,痰饮气喘等症。 ①橘梗 橘梗为橘梗科植物橘梗的根,含橘梗皂甙,菠菜甾醇及其甙、橘梗酸等;其中橘梗皂甙能刺激粘膜,引起粘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同时皂甙还有镇咳、镇静和解热的作用;此外,橘梗还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应用橘梗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咽喉肿痛,伤风咳嗽,及其它呼吸道炎症,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辛,功能开宜肺气、祛痰、排脓,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肺脓疡,咳吐脓血,痢痰腹痛等症。 用量:一般3--9克,若干咳无疾者不用。 ②川贝母 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和棱砂贝母的地下鳞茎;内含多种生物碱,其所含的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祛痰作用,故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和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结核所致之咳嗽,特别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经控制后仍咳嗽,且吐痰不利者,服用川贝母粉或川贝片疗效更佳。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适用于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喉痹肺痿,瘰疠,乳痈等。 用量:一般3--9克,可研为细粉,随汤药冲服,每次0.5一1.5克。 ③马兜铃 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和马兜铃的果实;内含马兜铃碱,木兰碱,马兜铃酸等;研究证实,马兜铃有抗菌作用,对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剂的祛痰和舒张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马兜铃酸还有抗癌、抗感染及增强吞噬细胞的活性的作用;此外,马兜钤还具有温和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苦、微辛,功能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肺热咳喘,痰壅气促,肺虚久咳,咯血,失音,痔漏肿痛等症。 用量:一般3---6克。 ④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块茎,内含挥发油,生物碱以及多种氨基酸,植物甾醇和甙类等;药理研究证明:半夏有显著的镇咳作用,镇吐作用,而生半夏则有催吐作用,故一般均用制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症,此外,半夏还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可用于治疗子宫颈痛、皮肤癌。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毒,功能燥湿化淡,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适用于咳嗽气逆,痰涎壅滞,胸脘痞闷胀满作痛和瘿瘰痈疽等症。 用量:一般3---9克。切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舌赤无苔及孕妇后期,均禁用,因半夏有毒,故需经炮制后使用。 ⑤百部 百部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对叶百部和立百部的块根;内含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因而具有镇咳作用;实验证明:百部煎剂对多种致病菌及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某些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此外,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辛,功能润肺止咳,杀虫,适用于风寒咳嗽,肺结核,百日咳、老年咳喘,蛲虫病及外用灭虱等。 用量:一般3---9克;外用适量;但消化不良及大便泻泄者不宜用。 ⑥前胡 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内含挥发油及多种结构类似的内酯类化合物;紫花前胡含挥发油及味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以及甘露醇等,药理试验证明:前胡煎剂有增加呼吸道分泌液的功能,故有祛痰作用;前胡煎剂能抑制流感病毒,其所含内酯类化合物均具有抗致病菌和抗皮肤真菌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苦、辛,功能疏风清熟,下气消痰,适用于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等病症。 用量:一般3--9克。 款冬花为菌科植物款冬的花蕾,含挥发油,款冬二醇,芳香甙及植物甾醇等;药理试验证明:款冬花煎剂有显著的镇咳,祛痰作用和一定程度的平喘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适用于新久咳嗽,喘息,痰中带血等。 用量:一般3--9克,但火热咳嗽忌用。 ⑧紫菀 紫菀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内含紫菀皂甙、紫菀酮及挥发油等;药理试验证明,紫菀煎剂有镇咳祛痰作用;紫菀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温,味甘、苦,功能止咳化痰,定喘,解热,适用于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等。 用量:3--9克。 ⑨葶苈子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美独行菜或播娘蒿的种子;内含脂肪油、蛋白、糖、芥子甙等,此外,还有谷甾醇及强心甙成分,。可使心脏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对衰竭的心脏,可增加血液的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辛、苦,功能下气行水,适用于肺壅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等症
生梨,蛇胆,川贝,枇杷。。。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