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蒺藜子的功能与主治2,这是什么药材有什么作用3,中药蒺黎有何功效4,一味中药蒺藜行气止痛燥湿散结可化解关节肿胀乳腺肿痛5,关于蒺藜一种中药6,白蒺藜和蒺藜是一种药吗7,蒺藜的药用价值8,蒺藜是什么9,中草药蒺藜有什么用处……
本文目录一览
1,蒺藜子的功能与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2,这是什么药材有什么作用
栓翅卫矛栓翅卫矛(学名:Euonymus phellomanus Loes.)是卫矛科卫矛属植物,灌木,高3-4米;枝条硬直,常具4纵列木栓厚翅,在老枝上宽可达5-6毫米。叶长椭圆形或略呈椭圆倒披针形,长6-11厘米,宽2-4厘米。聚伞花序2-3次分枝,有花7-15朵;种子椭圆状,种脐、种皮棕色,假种皮橘红色,包被种子全部。花期7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及四川北部。生长于山谷林中,在靠近中国南方各省区,都分布于2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带。 栓翅卫矛为观果、观花、观枝树种,树姿优美,枝具4列较宽的灰褐色木栓质翅,形态独特;入秋后,秋叶一片火红,是典型的秋色叶类,近倒心形的蒴果粉红色,开裂后,恰似朵朵盛开的小红花,非常美丽。 中文名栓翅卫矛

3,中药蒺黎有何功效
蒺藜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疾病。

4,一味中药蒺藜行气止痛燥湿散结可化解关节肿胀乳腺肿痛
血液运行不畅,影响肝木的疏泄,可引发肝木生邪风。 表层肌肤原本因血瘀而缺少滋润濡养,又被邪风打破平静,瘙痒不适便易出现。 眼目少血的濡养,又被邪风惊扰,形成眼疾,翳障不明。 血液瘀滞,难以载气运行,令肝气不畅,反过来推动不了血液甚至津液运行,湿浊瘀血凝结而成结节包块,在乳腺成肿痛,在关节成关节肿胀变形疼痛。 肝升肺降,气机调畅,所以泻肺气可散肝风。有一味入肝入肺且主入肝经的草药, 蒺藜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子,辛散苦燥温通,能让血活跃起来而祛风止痒,并行气止痛,燥湿散结。适用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其一,治乳腺癌作块肿痛。 《方龙潭家秘》载,用蒺藜,带刺炒,制作为细末。每早午晚,不论时候,舀出适量,加白开水搅成糊糊服。可治乳胀不行,或乳腺癌作块肿痛。 其二,治眼疾,内障外障难见光明。 蒺藜(带刺炒),葳蕤(炒)。共打为细末。每早饭后服用,白开水调服。 方中蒺藜行散温通,去风明目。葳蕤又名玉竹,甘补寒凉,润肺养胃润燥,清润补益调血气,能调和蒺藜之辛行苦燥。双剑合壁治病症。 其三,治身体风痒伴眼目燥涩,关节肿胀变形。 在上方基础上加味金银花和胡麻仁,以蒺藜(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葳蕤,金银花(炒磨为末)。四味加蜂蜜制作为绿豆大的丸剂。早晚各服,白开水下。 既可治身体风痒引起眼目干燥滞涩,或是痒无定处,又可用治关节肿胀疼痛,严重变形、僵化等类风湿关节炎症状。 这均因胡麻仁润燥滑肠,滋养肝肾,补津枯抑血燥。金银花清热解毒、补虚疗风,与蒺藜和胡麻仁共同起效而得。 在临床中,有朋友述说患类风湿关节炎,常有瘙痒之症相伴,这大多根源在于风湿痒,可用本方一试。 其四,治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 有一个朋友30来岁,被这个荨麻疹困扰好几年了,遍身起了大小不等的隆起风团,色淡微红,边界清楚,瘙痒钻心,吹风着冷更严重,得热则缓。舌淡、苔白,脉浮于表浅。为风寒血瘀交杂型荨麻疹。 吃了好多中药不对症,没想到最后以荆防败毒散加白鲜皮,刺蒺藜,温服1剂后,周身粘汗出,瘙痒减半,3剂后疹消痒止。继服5剂。如今距他吃这副药已有三年了,一直未犯。 这个加味方中,荆防败毒颗粒疏风解表,败毒消肿,且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令身体得温。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蒺藜行散温通化瘀,祛风止痒。正是对了症的配对之方。 中医说,一味药用得好,整个方子都灵了。且肝为将军之官,将肝打理舒适了,很多病症都会迎刃而解。蒺藜之用,堪堪有此奇功。 那么你认识蒺藜吗?蒺藜为蒺藜科蒺藜属,可见于全国大部地区的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茎平卧,矩圆形或斜短圆形小叶对生,黄色花腋生。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有很多的小刺,还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善刺包块肿胀。花期5-8月,果期6-9月。 提醒提醒: 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找专业医生指导。
5,关于 蒺藜 一种中药
可能是炒蒺藜把或者潼蒺藜就是菟丝子拉补肾的还有紫石英也叫什么蒺藜来着 难说
6,白蒺藜和蒺藜是一种药吗
白蒺藜所指有二.一:豆科植物扁茎黄芪和华黄芪的种子.又称白蒺藜.沙苑子.沙苑蒺藜.二:蒺藜科植物蒺藜的种子.又名白蒺藜.刺蒺藜.若为带棱角者则为蒺藜.光滑无毛者为沙苑子.一樣的
白蒺藜又名刺蒺藜,蒺藜 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有降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其中所含的过氧化物分解酶,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美容功效:久服可祛脸上瘢痕,并让肌肤柔嫩润滑。
7,蒺藜的药用价值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归肝经炮制炒蒺藜:取净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盐蒺藜:取去刺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附方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②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③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④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⑤治奔豚疝瘕: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⑥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⑦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⑧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⑨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药理作用1、蒺藜的抗衰作用和强壮作用在临床上发现蒺藜皂苷能增强机体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 可用来防治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2、蒺藜的性强壮作用蒺藜中提取的一种单一成分皂苷——原薯蓣皂苷能增强性欲,提高性能力。3、蒺藜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再给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引,并且与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的氧化程度有关。4、蒺藜对脑血管的作用能增加脑缺血部位的血供,起到改善脑循环、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蒺藜皂苷对磷酸二酯酶 有抑制作用。5、蒺藜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蒺藜皂苷可以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6、蒺藜的抑癌作用在研究中还发现,蒺藜醇提取物中的蒺藜总皂苷可显著抑制人乳腺髓样细胞的增殖。7、蒺藜的利尿作用蒺藜果实的水浸液部分具有轻微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和水肿病人有效。8、蒺藜的降血糖作用蒺藜水煎剂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和正常小鼠的糖耐量 。9、蒺藜的其他作用研究发现蒺藜具有调节血脂、调节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抗菌镇痛、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等作用。 化学成分蒺藜多糖;生物碱哈尔满、哈尔碱、哈尔醇、对羟基苯乙酮基一3甲氧基一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黄酮;氨基 酸;甾体皂甙等。
8,蒺藜是什么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主要药物疗效为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功能与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与用量:6~9g。
《中国药典》:蒺藜
【拼音名】 Jí Lí
【英文名】 FRUCTUS TRIBULI
【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鉴别】本品粉末黄绿色。纤维木化,上下层纵横交错排列,少数单个散在,有时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连结。石细胞长椭圆形或类圆形,成群。种皮细胞多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30μm,壁网状增厚,木化。草酸钙方晶直径8~20μm。
【炮制】 蒺藜除去杂质。
炒蒺藜取净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
盐蒺藜取去刺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6~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蒺藜
【拼音名】 Jí Lí
【英文名】 Fructus Tribuli
【别名】硬蒺藜、蒺骨子、刺蒺藜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原形态】一年生匍匐草本,多分枝,全株有柔毛。羽状复叶互生或对生;小叶5~7对,长椭圆形,长6~15mm,宽2~5mm,基部常偏斜,有托叶。花单生于叶腋;萼片5;花瓣5,黄色,早落;雄蕊10,5长5短;子房上位,5室,柱头5裂。花期6~7月,果实8~9月。
【生境分布】生于田野、路旁及河边草丛。各地均产。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山西、陕西。
【性状】果实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坚硬。味苦、辛。
【化学成份】含甾体皂甙,其皂甙元为薯蓣皂甙元(diosgenin)、鲁期可皂甙元(ruscogenin)、海可皂甙元(hecogenin)、吉托皂甙元(gitoogenin)等,另含蒺藜甙(tribul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哈尔满碱(harmine)等。
【性味】性微温,味辛、苦。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摘录】《*辞典》
9,中草药蒺藜有什么用处
名称:蒺藜平肝息风药 别名:茨、刺蒺藜、蒺藜子、白蒺藜、杜蒺藜、三角蒺藜、三角刺、野菱角、硬蒺藜药用部位:果实药材性状: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禁忌: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请采纳蒺藜【功能与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处: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肿。有杜蒺藜每日煎汤洗。 3、大便风秘。用蒺藜子(炒)一两、猪牙皂荚(去皮、酥炙)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盐茶汤送下。 4、月经不通。有杜蒺藜、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米汤送下。 5、难产(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贝母各四两,共研为末,米汤冲服三钱。过一会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药。 6、蛔虫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阴干捣成散,生前了一匙,饭后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牙齿动摇。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钱,加水淡浆水半碗,盐少许,温时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烧灰贴牙,亦能固齿。 9、鼻塞多年,不闻香臭。用蒺藜两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卧。满口含饭。随好以药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喷出一、两个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栀子各一合,共研为末。加醋调匀。夜涂脸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风。用白蒺藜子六两,生捣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一天服二次。一月后断根。服至半月时,白处见红点,即预示有效。 12、疔肿。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捣烂,以醋调匀封疮上。拔根即愈。蒺藜:是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处方名:白蒺藜 刺蒺藜 炒蒺藜 盐蒺藜 性味、归经:苦辛平,入肝经。 功用:平肝解郁,祛风明目,止痒。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还有一种(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叫潼蒺藜,又名沙苑子、沙苑蒺藜,是补益药。功能是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以上二者不可混用。名称:蒺藜平肝息风药 别名:茨、刺蒺藜、蒺藜子、白蒺藜、杜蒺藜、三角蒺藜、三角刺、野菱角、硬蒺藜药用部位:果实药材性状: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禁忌: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请采纳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