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竹黄和天竺黄是同一种药吗2,中药肆拾叁竹黄3,宁波哪里有中药竹黄卖4,怎么辨别中药竹黄真假5,竹黄的功效作用6,中药黄精和竹黄精有何不同在治疗气管炎组方如没有竹黄精可用黄精7,中药天竹黄的来历8,中药名竹黄精是什么9,竹……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竹黄和天竺黄是同一种药吗

2,中药肆拾叁竹黄
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竺黄、赤团子、淡菊花 性味:温;淡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小儿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白带过多,胃痛,牙痛,跌打损伤。 用法: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禁忌:孕妇禁用。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性状: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5~4cm,直径1~2cm背面隆起,由不规则横沟,基部凹陷,常有残留竹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质疏松,易折断,断面略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色浅。气特异,味淡。 产地: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竹黄归肺、肝经,有祛除痰浊以及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久咳不止、痰多且不易咳出等病症,临床上可用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竹黄还有活血散瘀、祛风除湿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痹痛、伸屈不利等,同时对于跌打损伤、胃痛、小儿惊风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另外,现代医学发现竹黄中含有的成分可以调节人体的心血管,能够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可以预防高血压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仅供参考)

3,宁波哪里有中药竹黄 卖
您要的是天然的竹黄,还是人工的,如果是人工的普通药店就可以买到,如果天然的找起来就费一点劲,你可以要求药店给你进一点货,或者网上购买也行,一千克大约六七十块钱。
4,怎么辨别中药竹黄真假
竹黄是菌类,寄生在竹类植物细茎上,不易冒充。竺黄(天竺黄)是竹类分泌物,有矿物特征,块状,粘舌。名称与前者易混淆。
5,竹黄的功效作用
竹黄,中药名,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之功效。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竹黄,为多生于衰败或即将衰败的竹林中,它的主要寄主为箭竹和短穗竹植物,短穗竹及其变种毛环短穗竹是其最重要的寄主,其寄生率最高,产量最大。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 竹黄简介 药材名:竹黄 拼音:ZhúHuánɡ 别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性状: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归肺、肝经。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禁忌: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灰指甲、鹅掌风等皮肤病患者忌服。 竹黄的功效 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竹黄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心排血量和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减低。 2、对血凝及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能延长凝血时间,可能与复钙时间延长有关。 3、镇痛抗炎作用。 4、其他作用。对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5、毒性,正常饮食,无不良反应。 竹黄的用法 内服:2~3钱。--《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酒浸敷。--《中华本草》 竹黄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胃气痛 竹黄一两,烧酒一斤,共浸泡三、五天。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一小酒盅。 ②治小儿惊风,大人中风 竹黄,煎服效。
6,中药黄精和竹黄精有何不同在治疗气管炎组方如没有竹黄精可用黄精
竹黄精应该全名叫玉竹黄精。其实也属于黄精同科植物。处方中的黄精指的是制黄精。是黄精反复蒸制而成的。如果你找不到竹黄精。可用制黄精代替下。两者功效大同小异。
7,中药天竹黄的来历
天竹黄是青皮竹、华思劳竹等竹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大多黄灰色(也有灰蓝色的)。
因为这种药材来源于竹,取材不易,颜色灰黄,所以称之为天竹黄。
8,中药名 竹黄精 是什么
全名应该叫天竹黄。说通俗点就是一种竹子被竹黄蜂叮咬后形成的块状物质。好比竹节里长结石了。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肾经。功能主治滋肾润脾,补脾益气。应用1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2用于脾胃虚弱。既补脾阴,又益脾气3用于肾虚精亏得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9,竹黄的中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显微鉴别子座横切面:表层为无色菌丝,其内侧为含有红色色素的菌丝层,并埋生单列或偶为2列的子囊壳。子囊壳椭圆形、类圆形或梨形,直径400-600μm,内有多数子囊和侧丝。子囊长250-350μm,直径20-30μm,顶端圆钝,基部具细长柄,含子囊孢子6-8个,单列。子囊孢子纺锤形,长30-60μm,直径13-25μm,两端略尖,有墙砖状的纵横分隔。侧丝线形,略长于子囊。红色菌丝层以内为由基部向四周放射排列的无色至浅红色菌丝。子座基部常见被菌丝包埋的竹枝竿,有时可见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形状与子囊孢子相似,长50-80μm,直径20-30μm。粉末特征:粉红色。水装片可见菌丝多数粘结成团,直径4-7μm,横壁可见,分枝少,菌丝含细小油滴,遇苏丹Ⅲ试液显橙红色。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众多。(1)本品遇碱变为翠绿色,滴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紫红色。(检查竹红菌素A)(2)子座切面在紫外灯下观察,红色菌丝显亮红色荧光,如滴加稀碱液,即转为翠绿色,荧光消失。(3)本品乙醇浸出液呈鲜红色,在4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滴加FeCl3试液转为紫红色。(4)取本品粗粉4g,加水2ml,温浸,滤壶,滤液作供试液;另取丙氨酸、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滤纸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展开,喷以0.2%茚三酮忆醇液,加热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
10,请问有知道 竹黄 这味药的吗 它的产地是哪
竹黄 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是寄生于刺竹属和刚竹属的寄生菌,能引起竹子的赤团子病,罹病竹子生长缓慢,严重时可使成片竹林叶色由绿变黄,最后衰败死亡,故名“竹黄”。另有许多异名,赤团子、竹赤团子、淡菊花、淡竹花、天竹花、竹花等。竹黄主产于南方各省区,尤以浙江为较常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5月份在竹林中即可采到。新鲜竹黄在贮存中极易酸败,产生臭味,故采收后应立即晒干密闭贮藏,保存期也不长,仍易虫蛀、生霉。有经验者说,如蒸后再晒干,则耐久贮存。 竹黄不见于历代本草,是一种民间药物,目前除杭州草药店外,他地中药材公司很少收购。据云,浙江衢县一带每年外销量最多,在城市走方郎中地摊上有出售竹黄的,也大多是浙江人。据研究竹病专家黄其望教授主,竹黄以前较少见,近几十年才逐渐普遍发生。 竹黄有镇痛、消炎、消肿等作用,京津地区多用竹黄泡酒,每500克白酒用竹黄50克,冷浸1周即可饮用。每次饮1小杯,可治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筋骨酸痛等。南方各地除用白酒外,更多用黄酒、米酒浸泡,除以上用途外,还有治虚寒胃痛、脘腹胀满、饮食呕吐的作用。 安徽、浙江一带农村,4、5月正值霉雨季节,当地农民往往在插秧时因受风寒而腹胀胃痛、呕吐泄泻、或至关节不适,是南方农村常见病。当地农民多在收工时,便在路边、村头竹林中采些新鲜竹黄,以米酒浸泡,置于饮后余烬上,炖热后与饭同食,言有良效。但黄山地区有个别草医,服用竹黄过量,于田间劳动,经曝晒后引起皮肤红肿、发热,并长时间不能消退,手、足、面部等皮肤暴露部位尤为严重,但一般不经治疗即可自愈。对啊,沙发解释的药物名字应该是竹花,如果是天竺黄那就不一样了!!天竺黄有天然和人工的区别,价格差异也很大,功效是清热豁痰,凉心定惊!!说得都不对。第一位讲的是寄生在竹根部的竹黄菌,这种东西是历史上不用的,现在才开始使用。传统中医使用的是天竺黄,那是一种蜂刺伤竹干后,竹积液长期积累在竹腔中干涸后形成的,也就是天然的竺黄,因为主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砂子一样,而有效成分很少,所以没有定论,所以有人工制造的竺黄出售,常用天竺黄在主产竹区都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