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矿物药材> 原始社会使用矿物药,急急急急急求原始社会铁矿石是怎么冶炼的啊如何寻找铁矿石

原始社会使用矿物药,急急急急急求原始社会铁矿石是怎么冶炼的啊如何寻找铁矿石

本文目录一览急急急急急求原始社会铁矿石是怎么冶炼的啊如何寻找铁矿石2,谁知道医学的发展历史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使用什么工具4,无机化学实验矿物药的鉴别5,我国祖先在两千到五百年前发明的东西有哪些6,原始社会的制陶术和冶铜业7,历史习题请……

本文目录一览

1,急急急急急求原始社会铁矿石是怎么冶炼的啊如何寻找铁矿石

答:原始社会铁矿石是用木材冶炼的,很多人在拉封箱,使劲鼓风。然后冶炼的纯度很有限,所以要二次冶炼,千锤百炼。 寻找铁矿石那时候是使用各种石头尝试,尝试以后知道某种铁块石后就以后就使用这种矿石了。以前 湖北 大冶就是因为这儿有矿石,就一直在这儿冶炼,所以后来命名叫大冶。
你说呢...

原始社会使用矿物药

2,谁知道医学的发展历史

医药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经过了漫长复杂的道路,其发展受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制约,更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考古学家发现中国云南出土的距今 172万年前的元谋猿人,已会使用石器,并会用火。火的使用不仅把人与动物分开,而且对卫生也有重大的意义。人类在依靠植物为生的长期过程中逐渐熟悉植物的营养、毒性和治疗作用。中国古代称药物书为“本草”,英语中称药物为“drug”(即干燥的草木),这都说明药物是起源于植物的。有人认为最先被人认识的药物是镇痛药(茄科植物)和对消化系统有刺激的植物。不同地区,发现的药物也不同,中国人发现大黄有泻下作用,麻黄能止喘;秘鲁人用金鸡纳治疗热病。   由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弓箭的发明,人类开始了狩猎及畜牧。随着狩猎和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了对损伤的简陋救助法,如创伤、骨折、脱臼的治疗;同时使人类认识了动物的营养价值,动物药(如脂肪、血、骨髓以及各种器官如肝脏)也随着出现。畜牧经济又使牧人观察到植物对动物的作用,从而又促进了对植物药的认识。如根据希腊史家的记载,牧人曾发现了藜芦。   陶器和粘土器的出现,使煮钣和炮炙药物有了可能。总之有了人类就有了医药。医药知识的起源是人类集体经验的积累,是在与疾病斗争中产生的。朴素的医药知识以后发展为医学和药学的过程,则与当时当地的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如中国的医学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希腊的医学受四元素思想的影响等。   古代的医学  最初的奴隶制国家产生于大河流域的两旁。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人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人在黄河流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事业。   在奴隶社会,生产力比原始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奴隶的劳动使劳动分工成了可能,也为文化和科学的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奴隶社会便有了“职业医生”的出现。在奴隶社会,文化上的卓越成就之一是文字的发明。有了文字,古代奴隶制国家才留下大量医学文献。   随着奴隶社会的发展和巩固,医学中的宗教色彩增多了。中国的《山海经》里记载:“巫彭”、“巫抵”、“巫阳”等都是神医;印度、埃及、巴比伦的医学也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奴隶社会的医学文献,多半出自僧侣之手。因此,这些文献中含有许多迷信成分。   埃及的医学  约公元前4000~3000年左右,埃及已形成奴隶社会,已有了相当发展的文化。他们认为一切归神主宰,因此僧侣兼管为人除灾祛病,宗教与非宗教的经验医学互相混杂在一起。他们为了驱逐身体内的鬼怪,使用了催吐、下泄、利尿、发汗等法,并已知灌肠法。埃及富人因为迷信将死者遗体永久保存,约自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实行尸体干化法,用香料药品涂抹尸体,是为“木乃伊”。这对于人体构造的认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成为现代研究古代病理学的宝贵材料,另外埃及古代用纸草文写成的医书,现存5、6种。有名的是英国考古学家F.皮特里于1888~1890年在埃及发现的卡汗纸草书,写于公元前2000~1800年,是妇科;史密斯氏纸草书约写于公元前1700年,是外科;埃伯斯氏纸草书约写于公元前1550年,是医学通论。   印度的医学  印度在公元前4000年末至前3000年初,形成了奴隶制社会。《阿输吠陀》记载了医药和卫生,是较晚期(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根据史料记载,印度的外科很发达,大约至迟在公元4世纪时就能做断肢术、眼科手术、鼻的形成术、胎足倒转术、剖腹产术等;印度人除应用植物药外,还采用动物药和矿物药。由于毒蛇多,印度还有专门治蛇咬的医生。   印度医学认为健康是机体的三种原质──气、粘液、胆汁正常配合的结果。以后希腊医学的“四肢液说”影响了印度,使原有的三体液说增加了血液,成为“四大”学说。   印度古代最有名的外科医生是妙闻(约生于公元前5世纪),最有名的内科医生是阇罗迦(约生于公元1世纪)。   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  公元前3000年末和前2000年初,在两河流域的中部,巴比伦形成了奴隶制国家。直到公元前700年,亚述才征服了巴比伦。   巴比伦和亚述的占星术,与医学有密切的关系。他们认为身体构造,符合于天体的运行,这种人体是个小宇宙的观念,与中国古代颇相似。他们重视肝脏,认为肝脏是身体之主要器官,并用于占卜(肝卜)、对祭祀所用动物的肝脏检视极为精细。约在公元前1700年已经有巴比伦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其中有关于医疗法的规定,是世界最早医疗法律。其中规定:“奴隶因医生手术而死亡或致盲目,医生需赔偿奴隶主全部或一半的奴隶身价,如果盲目或死亡者为绅士,则将医生两手切落作为处罚。”巴比伦和埃及一样,有两种医生,一种为僧侣,治病方法是咒文、祈祷;一种是有实际经验的医生,由平民担任。   古希腊的医学  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希腊人吸收埃及、巴比伦的文化长处,加上自己的创造,在文化科学各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希腊医学是后来罗马以及全欧洲医学发展的基础。直到现在欧洲人所用的医学符号:手杖和蛇,即源出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许多古希腊的医学词汇沿用至今。   公元前 5世纪恩培多克勒提出一切物体都由“四种元素”组成,火、空气(风)、水和土(地),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混合起来,成为各种性质的物体,这与中国的五行说相类似。例如肌肉由分量相等的四种元素混合而成,神经由火和土与双信的水结合而成;骨由两分水、两分土和四分水混合而成。   希腊医学的代表人物为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约前377)。以他为名的著作《希波克拉底文集》可能包括许多后学的贡献,是现在研究希腊医学最重要的典籍。   希波克拉底学派将四元素论发展成为“四体液病理学说”。他们认为机体的生命决定于四种体液:血、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元素的各种不同配合是这四种液体的基础,每一种液体又与一定的“气质”相适应,每一个人的气质决定于他体内占优势的那种液体。如热是血的基础,来自心,如果血占优势,则属于多血质。四体液平衡,则身体健康;失调,则多病。   希波克拉底学派倾向于从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机体的生理过程。他们说:“疾病开始于全身……身体的个别部位立刻相继引起其他部位的疾病,腰部引起头部的疾病,头部引起肌肉和腹部的疾病……,而这些部分是相互关联的……能把一切变化传播给所有部分。”   希波克拉底学派还注意外界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比较明确的预防思想。他们教导年轻的医生,进入一个没到过的城市时,要研究该城市的气候、土壤、水以及居民的生活方式等,作为一个医生,只有预先研究城市中的生活条件,才能做好城市中的医疗工作。   他们要求医生不要妨碍病理变化的“自然”过程,而应根据医学知识并考虑自然来进行工作。   《希波克拉底文集》中很多地方都谈论到医学道德问题,著名的有《希波克拉底誓言》,后来欧洲人学医后,都要按这个誓言宣誓。   在公元前4世纪以后,希腊医学逐渐衰落,医学中心转向希腊化的亚利山大利亚。亚历山大利亚的医生希罗菲卢斯(公元前335~前280)曾注意到解剖学。另外,这一时期的药学也有发展。   古罗马的医学  罗马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国家的组织首先表现在有常备的军队。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罗马帝国已有军医机构;为防止流行病,罗马帝国设有“医务总督”的职位,作为政府行政机关的官员。他们还负责举行考试,批准经政府许可的开业医。   罗马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有较高的水平,利用奴隶劳动修建了城市的水道(罗马的饮水由9条输水道用管子从市外送入)、下水道和浴场。在著名的“十二铜表法”中,还禁止在市内埋葬,并指出要注意饮水卫生等。   罗马时代的医学发展,与古代希腊时代的医学有继承性的联系。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占??生到罗马来的很多,如罗马最著名的医生加伦(约129~199),原籍就是希腊,他对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很有研究。   加伦的观点里混有“目的论”观点,即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人的构造也是由于造物者的目的而设。他说:左心壁比右心壁厚也比右心壁重,是为了控制心脏的垂直位置;动脉壁是致密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持动脉壁内的微小气体散出。这种天定命运的学说,被后世遵为教条,阻碍了科学发展。在治疗方面他重视药物治疗。他证明草药中含有应该利用的有效成分,也含有应该放弃的有害成分。他有自己专用的药房,大量利用植物药配制丸剂、散剂、硬膏剂、浸剂、煎剂、酊剂、洗剂等各种剂型的制剂,储备待用。至今药房制剂仍称“加伦制剂”。   中世纪欧洲的医学 公元前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于5世纪亡于蛮族人(日耳曼人、法兰克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等),分裂成好几个蛮族王国。在欧洲,从公元6世纪到13、14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文化进步很少;东罗马帝国却以拜占廷的名称保存下来。拜占廷文化是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者,当时,有了医学校、医院和药房。拜占廷的医学家,多是医学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他们收集了古代医学上丰富的遗产,并加以系统化。拜占廷至15世纪才被土耳其所覆灭。   中世纪的欧洲处在经济文化衰落时期,教皇和国王互相争夺统治权,天主教几乎握有全欧洲1/3的土地,教会成了最大的封建主,寺院很兴盛。在文化思想方面,欧洲中世纪几乎完全由教会所统治。神学渗透到一切知识部门,医学也由僧侣掌握,只有他们懂得拉丁语,保存了一些古代传下来的医药知识,他们为病人看病,也替病人祈祷,成了所谓“寺院医学”。把治愈与“神圣的奇迹”联系在一起,这阻碍了医学的发展。   11世纪十字军东征,城市发展,商业旅行等扩大了欧洲人的眼界,也刺激了科学知识的发展,11~13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建立了大学。其中最有名的医学院属萨列诺和帕多瓦两所大学,它们受经院哲学影响最小,在欧洲中世纪起了进步作用。   在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学科为经院哲学,它的基本内容为解释或论证《圣经》的真实性。当时学医主要学习希波克拉底、加伦和阿维森纳的著作,死记权威著作上的教条而轻视实践,故步自封,医学上的进步很小。   此外,欧洲中世纪流行病传播猖獗,其中以鼠疫、麻风、和后来的梅毒为最盛。麻风在13世纪最为猖獗,在欧洲平均每400人就有一患者,后经严格隔离才停止蔓延,这也促进了欧洲医院的设立。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促使威尼斯港口检疫,以后的伦敦、巴黎等也颁布了一些防止传染病的法规。   阿拉伯的医学  7~8世纪,许多国家和地区(或以前属拜占廷帝国),如叙利亚、埃及、小亚细亚、北非,和比利牛斯半岛都归属于封建的伊斯兰教强国,即所谓“阿拉伯哈利发王国”。阿拉伯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同时与东方商业交通频繁,又吸收了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因此,它起到沟通欧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哲学、科学及医药学方面的主要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在天文、数学、化学、农业、建筑、医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阿拉伯医学指使用阿拉伯语言区域的传统医学。公元 8~12世纪这个地区的医学很发达。阿拉伯在化学、药物学和制备药物的技艺方面很有成就。当时的化学即所谓“炼金术”。炼金术的目的有两个:一为变贱金属为贵金属;二为炼制长生不老之药。   炼金术的目的虽然荒诞无稽,但无数次的试验,建立了一些化学的基本原则,发现了许多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医疗上有用的化合物,还设计并改进了很多实验操作方法,如蒸馏、升华、结晶、过滤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药物制剂的方法,并促进了药房事业的发展。   阿维森纳 (980~1037)是中世纪伟大的医生,在世界医史上也是杰出的医生之一,他同时也是著名的百科全书编纂家和思想家。他最著名的医学著作是《医典》,曾多次译成拉丁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典》是研读医学的必读指南书。   在治疗方面,阿维森纳很重视药物治疗,在《医典》内他用很大的篇幅讨论了药物治疗问题。他不但采用了希腊、印度的药物,还收载了中国产的药物。他还采用了泥疗、水疗、日光疗法和空气疗法。在诊断方面,他很注意切脉,他将脉搏区别为48种。通过阿拉伯,中国的医学也传入了西方。

原始社会使用矿物药

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使用什么工具

在发明金属提炼技术之前,人类只能使用石器这种比较坚硬的物质来作为生产劳动和战斗的工具。我们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石器时代”;青铜提炼和熔合制造技术是最早发明的,曾在很长的时期中成为人类使用的器皿和工具。我们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为“青铜器时代”。直至发明了铁的提炼和锻造,它突出的硬度大和韧性好的特点使得人类的工具有了质的飞跃,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我们有了合金钢,性能比早期铁制工具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但材料的基本元素还是铁,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是“铁器时代”。

原始社会使用矿物药

4,无机化学实验矿物药的鉴别

没看懂什么意思?
如何区分硝酸钠和亚硝酸钠:淀粉加碘盐长期放置H2S,Na2S和Na2SO3溶液会发生什么:H2S沉淀Na2S和Na2SO3溶液变成硫酸钠铬酸洗溶液与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配置超氧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可被氧化成铬酸钾重铬酸钾氧化有机物粘附到玻璃仪器,颜色是绿色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KMnO4和亚硫酸钠主要反应产物的锰,二氧化锰,K2MnO4氧化,酸性条件下,碱性最弱的,亚硫酸钠成为硫酸钠

5,我国祖先在两千到五百年前发明的东西有哪些

两千至五百年前,我国还处在秦朝及其以前的时期。  1、商代我国已有较好的马用挽具,河南安阳殷墓出土了整套马用挽具。  春秋时期,冶铁手工业的发展和铁制工具的使用;《诗经》中共有二百多种动植物的名称,并有动植物形态、习性、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的记载,说明西周至春秋间我国人民已有较丰富的动植物知识;春秋末年我国人民已使用天平和砝码。湖南长沙春秋末至战国间的楚墓中出土了大量天平和砝码;针灸术是我国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原始社会时已使用砭石(砭音bian,砭石即石针)、热熨和灸法治疗疾病; 春秋时秦国人医和(生卒年代不详)明确地提出了病因"非鬼",而是"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病因论。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民间医生秦越人(当时人们称他为扁鹊,生卒年代不详)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精通内、儿、妇产、五官等科的医疗技术,能运用针灸、按摩、汤药等疗法。据《史记·扁鹊传》载,秦越人坚持唯物主义思想,反对巫术迷信,以"信巫不信医"为"六不治"的原则之一;湖北江陵具纪南城出土的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剑上,装饰有琉璃珠;《春秋》中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前481年间的三十七次日食,其中三十二次据推算是可靠的,这是世界最完整的上古时期的日食记录;《春秋·僖公十六年》有世界上关于陨石的最早记载。《左传·僖公十六年》更明确地指出落于宋国境内的陨石即损星;《春秋·鲁文公十四年》记载了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即彗星)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比西方早六百七十多年。我国古代共有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三十一次。公元前六世纪我国已采用十九年七闰月的置闰方法制定历法,比希腊人早一百多年; 商代已有原始的笔,春秋时已能制造毛笔,河南信阳春秋晚期的楚墓中出土有毛笔。  2、战国 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到精耕细作;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冶炼、铸造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对生产力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内经》为代表的我国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天文学、地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许多思想家、科学家得出了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著名的思想家荀况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给了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论以沉重的打击。  战国时成书的《管子·地员》根据实地考察,论述了地势高下、水泉深浅和十八种不同土壤所适宜生长的植物,指出植物的生长与土地的密切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地植物学著作。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变法,推行耕战政策,为发展农业生产推广了畜耕,使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记载推算,秦国推广畜耕后每个农业劳动力耕作的亩数约为其他各国的1.9倍。战国时期,深耕细作、积肥施肥的传统已初步奠定。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知识开始系统化和理论化,出现了农家学派和《神农》、《野老》等农书。《吕氏春秋》中的《任地》、《辨土》、《审时》等篇保存了秦农学的片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专著。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已能根据牛马的外形来判断牛马的生理机能特点和生产技能,并根据它来选留种畜。这种鉴别技术的发展对于家畜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气象  战国时成书的《夏小正》保存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物候知识按月记载了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侯学著作。物理学  《管子·地数》载:"山上有慈石(即磁石)者,其下有铜金。"这是世界上有关磁石的最早记载之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我国人民对磁石的性质已有了一些了解。《管子·地员》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在音乐实践中创造的计算音程以确定五音的"三分损益法",这是我国古代乐律史上的重要成就。  战国时名家提出了朴素的极限概念和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名家还提出关于运动的物体又动又不动的辩证关系的看法。公元前四一前三世纪,墨家的著作《墨子》在物理学方面有许多重要成就。《墨经》中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记载了关于小孔成象和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成象的观察研究,首先提出光是直线前进的观点,是世界上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之一;《墨子·备穴》还载有固体传声和共鸣现象的应用等声学知识。《墨经》中提出了我国古代的朴素的原子("端")的概念以及朴素的时间("久",即宙)和空间("宇")的概念。  战国时的《庄子·徐无鬼》中有关于声音共振现象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些朴素唯物主义的关于世界物质具有统一的本源的思想。《管子·水地》提出水是万物之源。荀况认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是"气"。关于物质性的"气"的学说对我国古代自然观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荀况还提出了"天行有常"(即自然界的运动都有它的客观规律)的观点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尖锐地批判了天命论。战国末期,《韩非子·有度》中载有"先王立司南端朝夕",这是关于"司南"的最早记载。《鬼谷子·谋》中也有"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的记载。"司南"是指示方向的器具。公元前239年我国有关于磁石吸铁的记载:"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关于磁石吸铁的最早记载之一。  水利  《管子·度地》是我国古代水利方面的重要文献,它总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灌溉和堤防工程技术的经验,提出了改造河川的理想,并且指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公元前597年左右,春秋时楚国孙叔敖(生卒年代不详)主持修建了芍陂蓄水灌溉工程(即今安徽寿县安丰塘),这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库。汉代以来又在芍陂陆续兴建了许多闸门等设施。公元前六一前五世纪,春秋时楚国和吴国人民开凿了邗(han)沟等四条运河。  战国时魏国无神论者西门豹(生卒年代不详)主持修建了引漳灌邺(ye,今河南安阳一带)工程,开凿渠道十二条。《史记·滑稽列传》载有西门豹机智地战胜宗教迷信势力和开凿水渠的故事。自公元前360年开始,魏国人民开凿鸿沟,沟通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即便于通航,又利于灌溉。  自公元前246年开始,水工郑国(生卒年代不详)在关中地区主持修建郑国渠,引泾水通向洛水,渠长"三百余里","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还采用了淤灌压碱的办法以改良土壤。战国时,我国人民修筑黄河堤防的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当时魏国的筑堤专家白丹(白圭,生卒年代不详)注意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并且提出堵蚁穴以固堤的方法。医药学  公元前597年已知道麦曲(酵母)可以治疗腹疾。酵母至今仍是世界上通用的健胃药。  秋战国时的《山海经》中载有一百多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并已认识到这些药物所能治疗或预防的疾病有数十种。  战国时期出现的《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宝贵经验,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脏腑经络学说和病因学说,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人体解剖知识,还提出了初步的血液循环的概念。《内经》以大量篇幅论述针灸,还记载了用于针灸的九种不同用途的针,表明当时针灸疗法已有较高的水平。《内经》认为病是由"邪气"引起的,发病都有客观的原因。《内经》还提出了积极防治的主张。地理学  《管子》一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地学上许多重要的成就。其中的《地数》篇记载了朴素的矿床学知识,如"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等"《度地》篇科学地论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河曲的形成过程等。《地图》篇论述了地图在军事上的用途,指出地形、距离和城邑等对军事的重要性,是先秦地图学的重要文献。春秋战国时成书的《山海经·五藏山经》是我国最早的地质、地理著作,记载了我国各地的主要山脉、河流、矿产等,其中记载的矿产有七十多种,金属矿物的产地有一百七十多处。战国时成书的《尚书·禹贡》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著作,记述了九州的各种土壤、矿产和动植物资源等。  据《华阳国志·蜀志》有关于开凿盐井的最早记载。  化工化学  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有琉璃壁、琉璃珠等物,表明春秋战国时已能制造琉璃器物。  建筑学  考古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我国劳动人民在北京修筑的陶井,它的施工方法与现代修建桥墩的沉井方法相似,这是施工技术的一个创造。  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鲁班(公输般,约公元前507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建筑工匠,相传他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还创造了攻城用的云梯以及一些精巧的器械。河北易县燕下都等遗址的发掘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建筑在夯土高台的台榭建筑,夯土台上设置有陶制的排水管道,速使用了铺地的平砖和非承重的空心砖等。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时在黄河架设了浮桥蒲津桥,这是历史上跨越黄河的第一座桥。  天文  自公元前722年直到公元1910年,我国的干支记日从未间断过,这是世界上迄今最长久最完整的记日。  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在《天问》中就宇宙形成和宇宙构造等问题向奴隶主阶级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对我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战国时,尸佼(约公元前390-前330年)提出了朴素的地动思想,名家惠施(公元前370-前310年)提出了朴素的地圆思想。  约公元前360-前350年,战国时楚国甘德(生卒年代不详)的《天文星占》和魏国石申(生卒年代不详)的《星占》(均已佚)各记载了数百颗恒星的方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比欧洲第一个星表古希腊伊巴谷(Hipparchus)的星表早约二百年。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我国已采用定一回归年为365 1/4日的《四分历》,比欧洲罗马人在公元前46年颁行的,用同样数据的《儒略历》早三百年以上。战国时已发现木星十二年运行一周(现代实测是11.86年)并根据木星在天空的位置来纪年,即星岁纪年法。  数学  春秋末年,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一算筹,应用算筹进行运算是我国古代的主要计算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又有了分数概念、整数四则运算和九九表。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中有分数应用的记载。《管子·地员》、《荀子·大略》等著作中都有九九诀的记载。战国时我国劳动人民在制造农具、车辆和兵器等的实践中已有了角度的概念。《考工记·车人》中有多种角度的名称。  公元前四一前三世纪,墨家的著作《墨经》中有点、线、面、方、圆等几何概念。  冶金  广西一带出土了许多春秋以来的铸造精美的铜鼓,反映了我国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很早以前就已有较高的青铜铸造技术。  河南洛阳出土的春秋末至战国时的大件青铜器,有些已采用器身的附件分别铸造,然后再以合金(可能是铅铜合金)焊接成整体的工艺。战国时的《考工记》中有六种不同成分的铜锡合金及其用途的记载,与现代应用的锡青铜规范大体相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合金成分研究的记载。至迟在春秋时,我国人民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江苏六合县程桥、湖南长沙龙洞坡等地出土了春秋时的铁器。战国初或稍早已发明铸铁技术,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冶金技术的重大贡献,比外国早一千八百年左右。河北兴隆县寿王坟出土了大量战国时的铁范,其中有较复杂的复合范和双型腔,还采用了难度较大的金属型芯,反映了当时的铸造工艺已有较高水平。战国时发明的用柔化退火制造可锻铸件的技术和多管鼓风技术是冶金技术的重要成就,比欧洲早二千年左右。战国时还掌握了块炼铁固态渗碳制钢的方法和淬火技术。  其它技术  考古发现,春秋以前我国已使用铜犁,春秋末期已有铁制小农具,战国中期以后铁制农具已相当普遍。河南辉具固围村战国魏墓出土有整个耕作过程中使用的全套铁农具。春秋是我国劳动人民已发明桔槔(jié g--ao,一种利用杠杆提水的工具)西汉时刘向的《说苑·反质》记载了邓析(?-公元前501年)教人使用桔槔的事迹。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时我国已发明利用杠杆的抛石机(炮),用以抛石杀伤敌人。  在湖北大冶铜绿山发现的春秋末到战国初的古矿井遗址表明,当时已有效地采用竖井、斜井、斜巷和平巷相结合的多段开拓方式,最深的竖井深达五十余米,井巷以榫(sun)接或搭接的井架支护,使用了辘轳等提升工具,同时能利用重力选矿的方法分析矿床品位并以此确定巷道的掘进方向,反映出当时采矿技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已初步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照明等一系列技术问题。战时成书的《考工记》是我国古代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著作,书中记载了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乐器、兵器等制作规范以及城市、房屋等建筑的设置规范。战国时漆器制造业已相当发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有大量精美的漆器。  战国时的马用挽具已相当完善,并且有了便于乘骑的马鞍、马蹬等。  战国时,我国已能制造相当精致的马车,河南辉县战国遗址中发现了一批战车的遗迹。《庄子·天道》记载了制车工匠轮扁以无畏的精神讥笑齐桓公所读的"圣人"之书只不过是"古人之糟粕"的故事,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圣人"的蔑视。约公元前256年,战国时劳动人民在修建都江堰工程时,在开山劈岭的施工中采用了"积薪烧之",使岩石因热胀冷缩不匀而自行崩裂,这是施工技术上的一个创造。  3、秦朝比较短暂,其科学成就一般是和汉朝联系起来说的: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秦国李冰(生卒年代不详)父子率领四川人民修建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灌县附近修堤筑堰,巧设"鱼嘴",把岷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在内江上还设置石人作为水尺以测量水位,成功地运用了一定水头下通过一定流量的堰流原理控制分水流量,不仅解除了岷江水患,还"溉农田万顷"使蜀地成为"天府之国"。都江堰工程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科学水平和创造性,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至今仍发挥效益。  天文,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等。

6,原始社会的制陶术和冶铜业

在石器时代,原始人曾千万次地寻找、选择各种石料,改进石器,因而发现和使用一些矿石,开始认识自然界中金属的特性。原始人在多次敲打石块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特殊的“石头”不易敲碎,而且会在重击之下发生变形。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石块”实际上是自然铜,可以把它打成一定形状的工具。人类最初使用的金属工具,大概就是用这种自然铜制成的。在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学会了制陶。那时的彩陶烧成温度达到950—1050℃。龙山文化的黑陶是在能进行还原反应的陶窑内烧成的,窑内含有较高成分的碳和一氧化碳。这就具备了炼铜需要的高温和控制还原反应两个基本条件。因此,最初的冶铸技术就是从烧陶技术演变而来的~
同问。。。

7,历史习题请各位帮帮忙

说明当时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并已经知道用火烧烤食物,知道吃熟食!证明人类进去了用火的新时代…
山顶洞人已经会用火且会保存火种并会用火烤食物。。。。。 意义:表明了我国早期类人猿已经能够独立生活、能够吃熟食、避免了疾病的发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很久以前学的、可能有错、、
我有历史答案,嘻嘻 (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2)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能够知道北京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也了解了原始先民们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战胜大自然,对于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原始社会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8,医学史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重要因素是对 什么 的认识 掌

1、 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____社会末期。2、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王好古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3、《伤寒论》载方____首,《金匮要略》载方____首,两书实收方剂____首。4、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是南朝 ____所撰的 《____》。5、____代始有儒医之称。6、《黄帝内经》中引用的更古的医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十一种。7、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前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对____的认识、使用和掌握。8、《诸病源候论》中所提及的 ____术、 ____术和 ____清楚地表明我国外科学已进入专科发展的阶段。1、原始社会 2、脏腑辨证说 遣药制方论 脾胃内伤论 阴证论 3113 262 269 4、雷学攵 《雷公炮炙论》 5、宋 6、《上经》 《下经》 《金匮》 《揆度》 《奇恒》 7、火 8、肠吻合术 血管结扎术 创伤异物清除
任务占坑

9,货币的出现是在什么时期予以出现的货币的类型有哪些

商朝
你好!商朝如有疑问,请追问。
中国最早的钱币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最初是用以物易物作为商品交换手段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剩余物品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种类不断增加,实物交换就显得不太方便,于起就需要以某种天然物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因为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所以用贝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因此可以说,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起动使用的是天然贝,以后又产生了人工制造的骨贝、石贝、陶贝和铜贝等。 2.中国最早的金币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使用黄金了,但是最初黄金只是用来作为装饰品或当作赏赐、馈赠物的。在我国,黄金作为货币应以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金版为最早。 这种郢爰金版形状像一块块豆腐干,上面打上许多印记,计有“郢爰”、“陈爰”、“鬲爰”等五六种,使用时根据需要临时凿开。因为金版上的印记大部分为 “郢爰”二字,故称“郢爰金版”或“郢爰金饼”。这些印记像印章一样,后来也有人把它叫“印子金”。 3.中国最早的银币 1974年秋天,河南省扶沟县古城村农民在挖石灰池时发现一件三足带盖铜鼎,内藏有银布币18件,重3072.9克。银币皆为铲形,銎(qiong音琼。铲上按柄的孔)作圆柱状,除一件空前外,其余均为实首。按布体大小可分为长、中、短三型,其中最大者长15.7厘米,宽5.8厘米,重188.1克;最小者长8.4厘米,宽5.8厘米,重134克。《中国钱币》1983年第3期介绍,从造型、制作特点看,这批银布币属于春秋中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最早的银质货币。笔者认为,它应属于专门用以赏赐或贮藏的钱币,而不是流通货币。 4.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造成了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各种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成不同类型的货币流通领域,基本上是四种形状各异的货币体系,即贝币体系、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及圜钱体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对刀、布、贝及圜钱,对我国的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并为此而颁布了法令。“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黄金用于大额支付或赏赐,而半两钱则为日常流通货币。秦半两“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5.中国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1980年8月陕西省咸阳市北塬下出土一枚五铢金币,其形制与常见的西汉铜五铢相同,圆形方孔,钱的正反面均有轮廓,直径2.55厘米,正面穿上横郭,金币重9克,经化验金的成色为95%。据钱币专家鉴定,这枚西汉五铢金币的铸造时间当在武帝元狩五年至宣帝神爵四年之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所见的年代最早的金质方孔圆钱。 6.中国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 1955年南京光华门外黄家营五号六朝墓出土银五铢二枚,其形制为东汉五铢,也可能是六朝时仿制,应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银质方孔圆钱,可能是殉葬的冥币。 7.中国最早的铁钱 钱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铁钱是西汉末年公孙述在四川成都称帝时所铸的铁五铢,现此说已被否定。解放后在我国湖南长沙、衡阳和陕西西安等地的西汉古墓中出土数量不少的铁质半两钱,仅长沙西汉古墓一次出土就达32枚,面文篆书“半两”二字,%B

10,关于化学问题

一、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一词,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之意。化学如同物理皆为自然科学之基础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因为化学为部分科学学门的核心,例如材料科学、纳米科技、生物化学。 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在与物理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分布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数据,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化学的萌芽】 古时候,原始人类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界的种种灾难进行抗争中,发现和利用了火。原始人类从用火之时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同时也就开始了用化学方法认识和改造天然物质。燃烧就是一种化学现象。(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掌握了火以后,人类开始食用熟食;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如发现在翠绿色的孔雀石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这样,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人类逐步学会了制陶、冶炼;以后又懂得了酿造、染色等等。这些有天然物质加工改造而成的制品,成为古代文明的标志。在这些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萌发了古代化学知识。 古人曾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企图追溯其本原及其变化规律。公元前4世纪或更早,中国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而五行则是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成的。此说法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认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源。此说为中国炼丹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公元前4世纪,希腊也提出了与五行学说类似的火、风、土、水四元素说和古代原子论。这些朴素的元素思想,即为物质结构及其变化理论的萌芽。后来在中国出现了炼丹术,到了公元前2世纪的秦汉时代,炼丹术以颇为盛行,大致在公元7世纪传到阿拉伯国家,与古希腊哲学相融合而形成阿拉伯炼丹术,阿拉伯炼金术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形成欧洲炼金术,后逐步演进为近代的化学。 炼丹术的指导思想是深信物质能转化,试图在炼丹炉中人工合成金银或修炼长生不老之药。他们有目的的将各类物质搭配烧炼,进行实验。为此涉及了研究物质变化用的各类器皿,如升华器、蒸馏器、研钵等,也创造了各种实验方法,如研磨、混合、溶解、洁净、灼烧、熔融、升华、密封等。 与此同时,进一步分类研究了各种物质的性质,特别是相互反应的性能。这些都为近代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许多器具和方法经过改进后,仍然在今天的化学实验中沿用。炼丹家在实验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发现了若干元素,制成了某些合金,还制出和提纯了许多化合物,这些成果我们至今仍在利用。 三、【化学的作用】 1.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 化学是一门是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等学科共同成为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区域,化学是创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的重要支柱。目前,化学家门运用化学的观点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化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渗透,产生了很多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宇宙化学、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等,使得生物、电子、航天、激光、地质、海洋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当今,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总之,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
100%,因为没有副产物氯乙烷(常压下的沸点为12。72度)低于常温,在常温下容易挥发,在变成气体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在局部形成低温,从而可以起到冷冻麻醉的效果另外,氯乙烷还有有刺激和麻醉作用。高浓度损害心、肝、肾。吸入2%~4%浓度时可引起运动失调、轻度痛觉减退,并很快出现知觉消失,但其刺激作用非常轻微;高浓度接触引起麻醉,出现中枢抑制,可出现循环和呼吸抑制。皮肤接触后可因局部迅速降温,造成冻伤。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