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矿物药材> 矿物药的理化性质课件视频,欧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矿物药的理化性质课件视频,欧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本文目录一览欧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稳定2,矿物药以其主要的阳离子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3,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许多改变其中标志性的关键变化是4,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同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什么5,药物稳定性影响吸收么6,请问啊我们学……

本文目录一览

1,欧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如果你说的蛋白石的话,化学性质并不稳定,因为含有较多的结晶水容易脱水,需要用正确的方式养护。

矿物药的理化性质课件视频

2,矿物药以其主要的阳离子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矿物药包括原矿物药、矿物制品药及矿物药制剂。其研究涉及各单味药的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炮制方法及炮制后性状变化,功能主治,入药应用配伍与剂型,包括在不同的剂型和用法其可溶性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加工炮制对溶出的影响、乃至对疗效的影响等,其中最基础的研究,在于对矿物药治病物质基础的理论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必须置于中医药治病理论的统率下,才能发挥其实效。  矿物药多半是几种矿物的天然混合物,而且入药用时多经过炮制。在适宜剂型里,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毒副成分的避除,是衡量药材质量、炮制效果的指标之一,也是研究它与配伍药材总药效的基础。至于某些性质(物理的如磁性、化学的如离子交换性等等)的药理作用,已有探讨尚无定论。  为研究其可溶性和各成分的溶出率,可以依据单昧药的矿物组份的已有资料(主要是单矿物的理论化学组成资料),结合药用实践作出推论,如方解石、蛇纹石都属酸溶矿物,花蕊石(由方解石、蛇纹石为主要矿物组份的大理岩)在酸性介质中将可溶出Ca、Mg等。但是,中医用药治病有其特点,或从矿物药气味归经出发,或从服用者体质特点、病理特点考虑,在不同单方、服法中,花蕊石的配伍、用量各有差异。所以,各矿物中成分的溶出率决不同于自然地质作用,也不同于在化学实验室等反应条件下所提供的信息或资料。花蕊石中方解石、蛇纹石在不同的剂型(如入汤剂或入散剂,内服或外用)、不同溶解条件(如在酸性溶媒或碱性溶媒中)的溶出率,溶出的Ca、Mg的比值等,必须通过实验测试才有可据以比较的资料。  研究表明,各成分的溶出率,首先与该单味药矿物组份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含Ca的矿物未必溶出足够的Ca。如钙芒硝、方解石、石膏均含Ca,水煎中钙芒硝的钙将全部溶出,而方解石、石膏的Ca仅千分之几被溶解。另外,与矿物颗粒的粒度大小,颗粒间排列紧密程度及共存矿物间的嵌生状态(即所谓结构构造)都有关系。如方解石Ca的溶出率低于石燕。可见,矿物组份和结构构造的研究是可溶性研究的基础。研究还表明,同一味药,生石燕的成分溶出率低于煅石燕。可见生样、煅样对比研究是可溶性变化研究的又一方向。至于不同的炮制方法与古代依方炮制的机理则是进一步研究中应加以探讨的。  主要成分之外,矿物中存在多种微量成分,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已引起医药界广泛的重视。同一味药,产自不同成因类型的样品其微量成分不同,同一成因类型而不同产地的样品,因形成时、甚至形成后所处地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不同,地质作用演化不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量比都有不同。它们赋存于不同矿物晶体中,或分散在吸附它们的粘土颗粒之间,在该矿物药入药用时的可溶性也不同。如赋存于滑石中的Sr、Pb 与分散于粘土质滑石中Sr、Pb无论从存在量和溶出率上看,在入汤剂用时都以粘土质滑石为多,而铅锌矿区风化壳上产出的粘土质滑石,较之灰岩风化壳中的粘上质滑石含Sr量少且含Pb量大。具体处方中应使用何种滑石,应通过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方可肯定。  综上所述,矿物药研究,除品种鉴别外,主要是理化性质,尤其是可溶性及不同成分溶出率的研究。这涉及不同成因的同一单味药,共存矿物组份不同时,结构构造不同时,炮制方法不同时,用于不同剂型时,各种成分溶出率的研讨。   着重于品种鉴定、炮制、入药应用剂型及相应的可溶性的研究。同时也探讨了单味药的粒度不同时对溶出率的影响;人工破碎粒级不同的对比,代替不了天然形成的更分散的、甚至呈胶体微粒级的对比。自然界产出的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粒度样品中某一成分溶出率的研究意义,尤其是胶体粒级与结晶粗粒样对比研究的意义,可从本章主要由磷灰石组成的龙齿与龙骨、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方解石与硅藻上质白垩中, PO4和Ca等的溶出资料看出。  至于有害成分的避除,除沿用历代有效的炮制方法加以解决外,研讨新的炮制方向、方法,以及明确提出矿物药(或矿物制品药及制剂的原料矿物)的质量、品级要求,供地质找矿及药检、经营部门参考是当务之急。对比研究不同产地的市售品及发掘可能的药用矿物资源,是这一研究的基础工作。  要强调指出的是,一些研究者认为可用纯净的人工合成物代替天然矿物药,这是值得商榷的。正如上述,原矿物药的主成分可人工合成,但微量成分、尤其微量元素的种类与不同味药中它们的量比变化等等,是人工合成无法解决的,这些成分在矿物中的存在状态是无法模拟合成的。在未能确定主次、微量成分的药理效用前,这种替代不宜倡导。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治病经验和药理机制研究、探索、确认某矿物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之后,将现有矿物药或合并、或取代、或引入新品,是可能的,也是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矿物药的理化性质课件视频

3,蛋白质变性后理化性质发生许多改变其中标志性的关键变化是

E

矿物药的理化性质课件视频

4,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同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什么

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同机体的相互作用称为药理学
研究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是构效关系吗

5,药物稳定性 影响吸收么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包括处方因素和环境因素。 处方因素是指ph、广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赋形剂与附加剂等; 环境因素是指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
药物的稳定性是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药效的。药物的稳定性是指是否容易被破坏,比如某种口服药物容易受到胃酸破坏,稳定性则比较差。 药物的吸收和药效根保质期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保质期长短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不能说保质期长药物就好。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保质期是不能比较的。好比豆浆跟矿泉水,因为其理化性质不同,所以是不能相比较的。

6,请问啊我们学校的理化加试要求药匙用好后用纸擦干净这个我知道

使用完以后再擦就可以。
你好!这个不需要擦吧 你去百度看下这个实验的标准操作视频 有标准视频的 这里面很多人都忘了 我建议去百度搜视频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纸槽可以放到实验台上,因为用药匙取固体时也需要两只手,一只拿药匙,一只拿试剂瓶。这样把药匙中药品倒入纸槽后,就可以随即擦药匙,再把纸槽中固体倒入需要的容器中。或先倒纸槽中固体,药匙先放在一张滤纸上,倒完再擦药匙
助手
不是同时的,加完药品后,再擦药匙。

7,Mgo Al2o3 Cao Tio2 Mno 他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熔沸点是多

氧化镁熔点2852℃。沸点3600℃。高温灼烧转化为结晶体。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复盐。 氧化铝熔点 2303 k 沸点3250 K。 红宝石、蓝宝石的主成份皆为氧化铝,因为其它杂质而呈现不同的色泽。氧化钙熔点2572℃。沸点2850℃。存在于石灰石岩石中。氧化钛熔点:1840°C沸点:2900 °C二氧化锰熔点(℃)535沸点(℃):535℃存在于氧化锰矿
fe 铁 feo 氧化亚铁 sio 2 二氧化硅 al2o3 三氧化二铝 cao 氧化钙 mgo 氧化镁 k2o 氧化钾 na2o 氧化钠 so2 二氧化硫 p 磷 v2o5五氧化二钒 zno 氧化锌 tio2 二氧化钛
Mgo 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无味,该品不溶于水或乙醇,微溶于乙二醇,熔点2852℃,沸点3600℃,氧化镁有高度耐火绝缘性能。经1000℃以上高温灼烧可转变为晶体,升至1500℃以上则成死烧氧化镁或烧结氧化镁。 Al2o3 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无臭。无味。质极硬。易吸潮而不潮解(灼烧过的不吸湿)。两性氧化物,能溶于无机酸和碱性溶液中,几乎不溶于水及非极性有机溶剂。相对密度(d204)4.0。熔点约2000℃。 Cao 俗称:生石灰,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定形粉末,含有杂质时呈灰色或淡黄色,具有吸湿性 ,沸点 2850℃ ,熔点 2580℃ ; 难溶于水 不溶于醇,溶于酸、甘油 ,相对密度(水=1)3.35 , 稳定 。 Tio2 由于锐钛型和板钛型二氧化钛在高温下都会转变成金红石型,因此板钛型和锐钛型二氧化钛的熔点和沸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有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有熔点和沸点,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熔点为1850℃、空气中的熔点 (1830土15)℃、富氧中的熔点1879℃,熔点与二氧化钛的纯度有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沸点为 (3200±300)K,在此高温下二氧化钛稍有挥发性。与酸的反应:TiO2+H2SO4=TiOSO4+H2O 与碱的反应:TiO2+2NaOH=Na2TiO3+H2O Mno 物理性状:黑色无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体,溶解性: 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溶于热浓盐酸而产生氯气。 熔点(℃):535(分解) 沸点(℃):535℃;二氧化锰是两性氧化物,它是一种常温下非常稳定的黑色粉末状固体

8,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一级速率过程零级速率过程及其特点 搜

吸收→分布→代谢。 一级是定比 零级是定量
药物的体内过程是指药物经过给药部位进入直至排出机体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药物的吸收提高血药浓度;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降低血药浓度. 体内过程对药物起效时间,效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均有很大影响.通过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 药物体内过程 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即ADME四个基本过程.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elimination).给药一经吸收, ADME四个基本过程即持续,同时发生,是决定血药浓度升降的因素. 药物的转运 药物的转运方式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本质上是药物分子在体内跨过各部位生物膜的转运(跨膜转运). 药物的转运方式主要有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其他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 1.被动转运 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和滤过(filtration). 被动转运的作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药物的浓度差势能,势能越大转运动力越大,也称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或下山转运,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属于此种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的特点为 ①不需要载体; ②不消耗能量(ATP); ③无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可跨膜转运的药物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贰禒蹿溉讷防寸狮丹饯药物跨膜转运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跨膜转运主要受到药物的溶解性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 溶解性是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药物的跨膜转运必须先融入生物膜的脂质双层结构,然后达到膜的另一侧. 化学物质具有脂与脂相融,水与脂难融的特点,因此脂溶性强的药物容易跨膜转运;而水溶性强的药物难于跨膜转运. 解离性和离子障(ion trapping)现象 解离性是指水溶性药物在溶液中溶解后可生成离子型或非离子型.非离子型分子可以自由跨膜转运,容易吸收. 离子型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易跨膜转运,被限制在膜的一侧,形成离子障(ion trapping)现象. 临床应用的药物多属于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它们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的解离状态不同.药物的pKa值和解离比例可用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除静脉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外,其他血管外给药途径都需要吸收.常用给药途径吸收快慢顺序依次为:气雾吸入>腹腔注射>舌下含服>直肠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药>皮肤贴剂.临床上起效最快的是静脉注射,常用于急救;最简便,安全和常用的是口服给药,常用于门诊患者. 口服吸收与首过消除 除直接注入血管外,一般的给药方式都要经过细胞膜转运,以被动转运方式吸收. 药物由消化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血液.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脏细胞的酶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tion,也称为首过代谢 first pass metabolism ). (二)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中的过程称为分布. 药物分布的规律是药物由静脉回流到心脏,从动脉先向体循环血流量相对大的组织器官分布,再转向血流量相对小的组织器官,最终达到各组织间分布的动态平衡. 再分布(redistribution)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pentothal sodium)先向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分布,药物浓度迅速升高而产生麻醉效应,但脑组织中的药物很快随血流再向脂肪组织转移,浓度迅速下降而麻醉效应消失.药物先分布于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受到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跨膜转运性质的影响,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呈现一定的器官选择性.如链霉素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 在给药后血液与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血药浓度与分布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成一定的比例.由于药物与靶位结合的比例决定药效强弱,因此在治疗浓度下,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强弱呈正相关的量效关系.

9,生药淫羊藿的基原植物均来源于什么科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 (一)来源鉴定法又称基原鉴定法,是应用植(动、矿)物分类学的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1.来源鉴定的内容: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的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2.原植物鉴定的步骤:①观察植物形态;②核对文献;③核对标本。中药的原植物鉴定,除经典分类学方法外,还可使用化学分类学、细胞分类学、数值分类学、DNA分类学方法和技术。(二)性状鉴定法就是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这些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性状鉴定的内容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折断面的特征、气、味、水试、火试等。1. 药材 :⑴ 形状 :药材的形状与药用部位有关,每种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⑵ 大小 :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厚度。⑶ 色泽 :药材的颜色与成分有关,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衡量药材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应在自然光下观察药材的颜色,如用两种色调复合描述色泽时,应以后一种色调为主色。⑷ 表面特征 :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鳞片、毛茸或其它附属物等。⑸ 质地 :指药材的轻重、软硬、坚韧、疏松(或泡松)、致密、黏性、粉性、油润、角质、绵性、柴性等特征。⑹ 断面特征:包括自然折断面和横切面。⑺ 气 :“气”是由于药材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也是药材的重要鉴定特征之一。⑻ 味:药材的味感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味感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⑼ 水试 :有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的现象,如沉浮、溶解情况、颜色、透明度、有无黏性、膨胀度、旋转与否及有无荧光等。⑽ 火试 :有些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香气或臭气,会有颜色、烟雾、闪光或响声等现象出现,可据此鉴别其真伪甚至优劣。三)显微鉴定法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矿物的光学特性,以及利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细胞壁及细胞内含物的性质或某些品种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以及对中成药是否按处方规定投料进行鉴定。1.显微制片方法包括有横切片或纵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花粉粒与孢子制片、磨片制片、含粉末药材的制剂显微制片等。2.植物细胞壁和内含物的鉴别3.显微测量目镜测微尺先用镜台测微尺标化,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的大小。通常是在高倍物镜下进行测量,但欲测量较长的纤维、非腺毛等的长度时,则在低倍物镜下测量,记录最大值与最小值。4.显微常数测定常见的显微常数主要有用于叶类鉴别的气孔数、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和脉端数等。这些显微常数常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而同种植物则较为恒定,对于叶类、某些带叶的全草类和花类药材的品种鉴定有重要意义。5.常用封藏试液⑴ 蒸馏水、稀甘油:适用于观察淀粉粒、油滴、树脂等细胞内含物及细胞壁的颜色。⑵ 甘油醋酸试液:使淀粉粒不膨胀,特别适宜淀粉粒的观察与显微测量。 ⑶ 水合氯醛试液:可使皱缩的细胞膨胀;可溶解多种色素,如叶绿素及树脂、淀粉粒、蛋白质、菊糖、挥发油,而各种晶体不溶解;有清净、透明作用,使细胞、组织透明,便于观察细胞形状和组织构造及细胞内含的各种结晶体。6.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的应用⑴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可达3nm,放大倍数一般可达几十万倍,图像富有立体感。⑵ 偏光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和分析矿物类中药的光学性质,也可用于研究动物和植物类中药的组织及细胞内含物,如淀粉粒、草酸钙簇晶等。对于透明矿物,一般使用透射光源的偏光显微镜;对于不透明矿物则使用放射光源的偏光显微镜。(四)理化鉴定法1.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类、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一般理化鉴别⑴ 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沉淀或结晶等反应来鉴别中药的真伪。⑵ 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性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试液观察反应。⑶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紫外光灯的波长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时应加以说明。⑷ 显微化学分析:将药材的切片、粉末或浸出物等置于载玻片上,加某些化学试剂后产生沉淀或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和颜色进行鉴别。利用显微和化学方法确定中药有效成分在中药组织构造中的部位,称为显微化学定位试验。⑸ 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利用皂苷的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和溶解红血球的性质,可测定含皂苷类成分药材的泡沫指数或溶血指数作为质量指标。3.检查⑴ 水分测定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水分测定法有四种,即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和气相色谱法。⑵ 灰分测定法:2005年版《中国药典》灰分测定法包括总灰分测定法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⑶ 膨胀度的测定:膨胀度是药品膨胀性质的指标,系指按干燥品计算,每1g药品在水或其它规定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条件下膨胀后所占有的体积(ml)。主要用于含黏液质、胶质和半纤维素类的天然药品。⑷ 酸败度:是指油脂或含油脂的种子类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游离脂肪酸、过氧化物和低分子醛、酮类分解产物,因而出现臭味,影响药材的感观性质和内在质量。⑸ 色度检查:利用比色鉴别法检查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有色杂质的限量,如白术。⑹ 有害物质的检查:中药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内源性的有害物质和外源性的有害物质。①内源性的有害物质:②外源性有害物质:4.色谱法⑴ 薄层色谱法:是用于定性鉴别最多的色谱法之一。⑵ 高效液相色谱法⑶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含挥发油及其它挥发性组分的中药及中成药的分析。⑷ 蛋白电泳色谱法:用于动物药、果实种子类及根茎类等含蛋白质及氨基酸的药材的真伪鉴别。⑸ 高效毛细管电泳5.分光光度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760nm的可见光区;2.5~25um(按波数计为4000~400cm-1)的红外光区。6.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法7.浸出物测定对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溶剂进行浸出物的测定。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作浸出物测定。有冷浸法和热浸法。测定前供试品需粉碎,使能过二号筛。8.含量测定⑴ 含量测定方法:既有经典分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等)又有现代仪器分析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法等)。⑵ 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有两种:①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②乙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五)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1.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2.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