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经济与信息2,我国药用动植物的新发展发生在什么时候3,谁可以分析一下我国中药的发展状矿4,动物药的应用现状5,药用动物的药用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6,吲哚酮类药物发展史7,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8,痤疮一直……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经济与信息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首先,要坚持选用道地中药材,解决中药原料的质量问题,因此建立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珍稀贵细动植物药品原料基地是中医药产业实现永续发展之源。其次,传承古法炮制工艺是解决药品高品质之基石。古法炮制工艺经过几千年临床验证是“增效、变性、去毒”的保障。其三,要将其他科学体系创新的理论、技术、设备、材料等应用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另外,要建立合理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最后,还要促进中医药全球化
2,我国药用动植物的新发展发生在什么时候
明清时期,人们从各个方面积累的生物学知识不断增加,比较鲜明地体现在本草学研究上。本草学著作的大量出现,标志着药用动植物研究的新发展这一时期的本草学著作主要有: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尤其是《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医药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本草纲目》一书的编写过程是怎样的?据说李时珍在41岁时被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工作。太医院的工作经历,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与此同时,李时珍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在太医院工作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搁下去了,借故辞职。李时珍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天投宿在一个驿站。他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口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就上前询问。马夫告诉他说:“我们赶车人,长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马夫还告诉他,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从马夫这里知道了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于是将这个经验记录了下来。这件事使李时珍意识到:要想修改好本草书,就必须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野外考察,他在75岁时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本草学上的巨著,达到了科学水平的一个新的高度,对生物学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本草纲目》所载的全部药物中,有324种是李时珍新记的。记有植物药1089种,除去有名未用的153种以外,实有936种。还记有动物药400余种。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等项加以说明。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分类更倾向自然性,用起来也方便;形态描述更详细、准确,同时还纠正了不少以前的讹传和不实之词。

3,谁可以分析一下我国中药的发展状矿
在我国的辽阔大地和海域,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古代本草书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目前整理,则达8000种左右。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由于其来源以植物性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来相沿把药学称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及至近代,随着西方医药学在我国的传播,本草学遂逐渐改称为“中药学”。
4,动物药的应用现状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动物药和同体积、同重量的植物药相比,大都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尤其对某些顽症、重病,更显示了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如斑蝥,《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具有攻毒、破血、引赤、发泡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斑蝥中含有的斑蝥素为抗癌有效成分,临床治疗肝癌和膀胱癌有效,此外还具有刺激骨髓产生白细胞的作用,这是一般抗癌药所不及的。此外,近年来我国动物药的应用开发研究还体现在新的动物药材的应用和原有药用动物的其它药用部位的开发。如鹿茸是一味著名的中药材,但除鹿茸外,鹿的全身也都是宝,很多部位皆可供药用,如鹿鞭、鹿胎、鹿茸血、鹿肉、鹿骨、鹿角胶、鹿尾等,利用鹿身上这些部位研制的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社会更加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成为社会新潮,而动物药具有天然的特性,这为我国丰富的动物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目前已开发出来的很多产品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中保健品如大力神口服液、金牡蛎,化妆美容品如珍珠美容霜,天然香精如麝香、灵猫香等。可以说在动物药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5,药用动物的药用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纵观世界现存的动物,可以称之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据统计,已经被专家定名的动物就已逾150万种,而在地球的历史上,已经灭绝的动物则远比这个数目还要多,大约已达到700万种,这样众多的动物,如果没有科学的分类方法,对整个动物界的认识,就会陷于杂乱无章的境地,更无从进行对动物的调查研究、资源利用,以及防治有害的动物了,因此对动物的分类是一件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动物分类学(Taxonomy)或称系统动物学(Systematic Zoology)就是将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的动物,进行鉴定、命名、分群归类,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人类对动物进行认识、研究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它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长期实践中,经过识别和利用动物逐渐积累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因此,动物分类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 早期人们对动物的分类,仅是根据动物的表面特征,或习性上的某些特点来进行分类的,人为的因素很多,故又称人为分类法。我国古代的本草书籍,常有一些药用动物的记载。并初步进行了分类,如《本草经集注》中有虫兽类的记载,可认为是药用动物分类的开始;《唐本草》中有人、兽、禽、虫、鱼各部;到了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更将药用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这种分类方法,至今对中药的分类,仍有一定的影响,在药材部门的有关行业中,有的仍沿用着这样的名称和分类。随着人们对动物界的认识,和自然科学的相继发展和分化,如动物形态学、动物解剖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提出,给分类学以巨大的影响,除了注意到动物的特征外,还考虑到了动物间的亲缘关系,由此逐渐发展和建立了现今的动物分类学。近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细胞学、逮传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数量分类学等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相继诞生和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电子计算机等现代仪器的相继使用,使动物分类学更进行着深刻的变化,动物的分类将逐渐走向更加完善的阶段,这种比较自然而又客观的分类法,更能反映出动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化发展的关系,故又称为自然分类法。但是,不论用甚么分类方法,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仍然要以形态解剖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并结合其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来进行,没有这些也就没有甚么动物的分类学了。在动物分类学中,继承仍然是很重要的方面,常常要考证原始文献,故经典的分类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占有一定的位置。运用动物分类学正确地鉴别物种,建立起分类体系,不仅可探索物种形成的规律,了解各种动物在动物界中的地位扣亲缘关系,了解动物进化的途径和过程,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和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寻找新药上,可利用血缘相近的各种动物间,常有相同的化学成份的关系,可用以来寻找新药,或新的代用品,这为药学界在寻找新药的理论上,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6,吲哚酮类药物发展史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被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1929年,青霉素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1945年,头孢菌素c被发现。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的代表药物。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以6-氨基青霉烷酸及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及头孢霉素类抗生素。此后,诺卡杀菌素,克拉维酸(棒酸),硫霉素等相继被发现。在此基础上,分别发展了单环一β丙酰胺类、氧青霉烷、氧青霉烯、碳青霉烯、碳头孢烯等一系列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抗生素(除诺卡霉素a外)都有一个四元的β-内酰胺环。其共有的结构特征是在与氮相邻的碳原子上(2或3位)连有一个羧基,另一个特征是青霉素、头孢菌素、诺卡菌素的β-内酰胺环氮原子的3位有一个酰胺基。β-内酰胺环上的氢,头孢霉素c7上的甲氧基和青霉素的羧基都用α表示,c8(青霉素)和c7(头孢菌素等)的酰胺基团用β表示。近年来,β-内酰胺抗生素进展迅速,除青霉素(ⅰ)与头孢菌素(ⅱ)之外,相继出现了在分子中具有碳青霉烯-2(ⅲ)、青霉烯(ⅳ)、氧青霉烷(ⅴ)和单环β-内酰胺(ⅵ)等新的天然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胞壁,而动物细胞无胞壁,故对人体及动物安全。这类抗生素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毒性低、工业水平高、构效关系明确、可改造性大,因而得到大量开发应用,并在今后相当时期内,仍将是抗生素发展的主流。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被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1929年,青霉素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1945年,头孢菌素C被发现。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的代表药物。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以6-氨基青霉烷酸及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及头孢霉素类抗生素。此后,诺卡杀菌素,克拉维酸(棒酸),硫霉素等相继被发现。在此基础上,分别发展了单环一β丙酰胺类、氧青霉烷、氧青霉烯、碳青...C8(青霉素)和C7(头孢菌素等)的酰胺基团用β表示。其中,仍将是抗生素发展的主流、构效关系明确、氧青霉烷(Ⅴ)和单环β-内酰胺(Ⅵ)等新的天然抗生素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这类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结构中,头孢霉素C7上的甲氧基和青霉素的羧基都用α表示,分别发展了以6-氨基青霉烷酸及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半合成青霉素类及头孢霉素类抗生素,硫霉素等相继被发现、七十年代,β-内酰胺抗生素进展迅速。β-内酰胺环上的氢,头孢菌素C被发现,并在今后相当时期内,因而得到大量开发应用,是在致病菌。1929年、碳头孢烯等一系列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含有β-内酰胺环,克拉维酸(棒酸)。此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胞壁,而动物细胞无胞壁、毒性低。1945年、诺卡菌素的β-内酰胺环氮原子的3位有一个酰胺基。 β-内酰胺抗生素(除诺卡霉素A外)都有一个四元的β-内酰胺环,除青霉素(Ⅰ)与头孢菌素(Ⅱ)之外,相继出现了在分子中具有碳青霉烯-2(Ⅲ)、氧青霉烯、碳青霉烯、头孢菌素。20世纪的六,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的代表药物,分别发展了单环一β丙酰胺类,另一个特征是青霉素。其共有的结构特征是在与氮相邻的碳原子上(2或3位)连有一个羧基、抗菌活性强,青霉素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在此基础上、被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 一、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氧青霉烷、可改造性大、工业水平高。近年来,故对人体及动物安全、青霉烯(Ⅳ),诺卡杀菌素
7,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生药学在生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重要意义 【摘要】生药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药资源的学科,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理论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基源、有效成分、生产采制以及对生药进行鉴定等。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扩大药源,更好的造福人类。 【关键词】药用植物 生药学 资源 指纹图谱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药物学知识,汇集成众多本草著作,是今天中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现在生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资料库[5]。对这些宝贵的遗产和财富,应结合现代生药学所运用的科学技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野生丹参资源已不能满足药材市场的需求,目前丹参多为栽培,其栽培面积日益扩大。通过选取丹参根和根茎做水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分析,以观察各地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所含蛋白品种所含蛋白质的差别[1]。从而比较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的要效的差别,有助于扩大药源。 3.生药学在前沿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分频繁。在攻克癌症的斗争中,在生药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好的成果。于2002 年7 月召开的全美第43 届生药学年会代表了全球生药学研究的新趋势。现任职美北卡大学药学院天然产物实验室的美籍华人教授———李博士做了题为“从天然产物先导物设计和发现新药的现行进展”报告。该实验室的总体研究方向就是已经发现和正在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其结构类似物作为临床治疗药物。源自天然中草药的传统中医药学是一个研制有效化疗剂新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一种代号为GL2331 的半合成表鬼臼吡喃葡萄糖甙,是天然产物鬼臼毒素被人工设计合成和研发的,目前作为抗癌药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这些先导化合物及其它研究产生的先导化合物已经证明无论是作为深入一步的修饰模板,或是在作用机理研究手段方面,将在新药设计和研制方面极有价值[3]。 4.生药学在药物资源保护方面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对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用植物资源的丰富,一方面会为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事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储备。另一方面,也为它们进行不断的科研开发及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部分地区在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药用植物资源自身的生态增长规律,出现了过度利用、盲目开发等不合理的现象,因而导致了大量药用植被生态被破坏的严重问题.。从植物学、生态学理论角度来看,外界干扰会对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动态产生影响;但是外界干扰并非必然破坏生态系统,它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作用频率、持续时间及干扰范围等因素。 有时适度干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更新,其结果可能会促进生态系统趋向稳定. 基于这种理论,我们有必要对人类干扰植物资源的活动开展相应深入的生态学研究,以期得出相关的科学结论,进而指导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做到既保持生态平衡,又能够合理利用,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4]。 5.结语 药用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通过生药学方面的研究,将更好的开发药用资源,扩大资源储备量,同时对药用资源的保护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药用资源的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1.赵华英,李允尧等不同产地不同丹参品种的蛋白电泳观察,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6 月第40 卷第3 期。 2.彭素琴,刘郁林,金银花研究进展.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第六期 3.杨顺楷,生药学的最新动态(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精细与专用 化学品,2003 年第23 期 :6—7 4.石 莎,周宜君,冯 莎,冯金朝,我国西北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年2 月第15 卷第1 期 5.阎玉凝。对中药生药学重点学科内涵外延的探讨,中医教育ECM 第24 卷,2005年5月第3 期,42—43 6 赵君峰,白志川,中药材金银花的生药学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9---11
8,痤疮一直不消
健康的饮食:少吃高糖饮食和奶制品,如薯条、面包、全脂牛奶等,多吃酸奶、蔬菜,水果和粗粮。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生活不规律,避免暴晒,注意个人卫生等。清洁皮肤:选择清水或者合适的洁面产品保持皮肤清洁,若需化妆时选择不会堵塞毛孔的化妆品或者无油化妆品,一定记得及时卸妆。痤疮多发于青少年时期,部分成年人也会出现痤疮的症状,引发痤疮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就一起看看这痤疮症状都有哪些原因,哪些药物会加重痤疮病情。五种药物会加重痤疮1、维生素类口服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6合用也可能引起痤疮的发生。2、皮质类固醇激素即通常所说的激素。包括等雄激素和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其中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引发的青春痘样皮疹最常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般在服药1~2个月后发生;皮疹的大小、形态都比较均匀,以丘疹为主;颜色呈红色或皮肤色,皮疹的周围有较明显的,严重者在丘疹顶端可发生脓头;除面部外也可发生于躯干部,以前胸和后背上部最常见;停药后皮疹可自然消退。3、抗结核类药物如苯妥英钠、三甲双酮、苯巴比妥等。4、避孕药如含炔诺酮的避孕0号、1号。这类药物引起的皮疹特点是: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往往比服药期间严重。5、卤素化合物包括碘、溴、氯等,这类化合物常常引起职业性青春痘样皮疹,多发生在长期与这些化合物接触的人员。预防做疮得方法一、注意饮食青春期是人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应摄取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营养丰富的食品,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可多吃奶、蛋、瘦肉和大豆及各种豆制品,特别要多吃各种蔬菜和水果,尤其要多吃绿色叶类蔬菜。应少吃或不吃辛辣食品,肥肉和动物脂肪也应避免,因为这些食品都可促进皮脂的分泌,增加痤疮的发生率。近来,有专家指出,常吃海带可减少痤疮的发生,朋友们可以试用。二、防止便秘便秘也可促进痤疮的发生,故应保证每日排便一次。为此除多吃蔬菜水果外,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同时要多喝水,夏天每日应喝3000毫升冬天每天应喝2000毫升白开水,淡茶水也行;不要喝含糖碳酸饮料或浓咖啡。喝水要经常喝,不要等渴了再喝,这样就能保持大便通畅。三、保持心态平衡痤疮即是病态也是一种生理现象,青春期在面部长几个青春痘,不必过于担心,只要不去动它令其自然发展往往会自行消失。如过于焦虑,烦躁不安,反而会加重其发生,值得大家警惕。四、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日应睡足8个小时,睡眠的最佳期是晚10时到凌晨3时,不要熬夜,睡眠不足痤疮的发生率就高。五、不要浓妆青年妇女要少用化妆品,最好不要化浓妆、打粉底,这样不仅盖不住痤疮,反而会阻止皮脂排泄使它加重。演员化妆后,睡觉前应彻底卸装,用温水洗净面部。六、保持面部清洁为此每日早晨要用冷水晚上要用热水各洗脸一次,这样既可预防感冒,又可使面部受到冷、热水的刺激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利皮脂排泄,洗脸时用点硫磺皂则效果更好。此外,为保持面部清洁还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外出后要用肥皂洗手,并防止常常用手摸脸和以手托腮的不良习惯。1、足疗程、规范化治疗合理护理、足疗程的规范治疗是保障疗效和预防复发的关键。痤疮治疗需要较长时间,治疗痤疮的药物需2-4周起效,没有权宜一时的应急药物,在皮损有效控制后还要坚持治疗。2、谨遵医嘱、正确用药如使用含光敏性药物或维A酸类药物,应在夜间使用、避免暴晒,外用维A酸类药物应该从小面积开始,待适应后再大面积应用。外用丹维克痤时,一般先将其与保湿产品联合使用,待适应后再单独使用。患者在外用维A酸类(如丹维克痤、痘宁)药物时多数对皮肤有一定刺激,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脱皮、刺痛、有紧绷感,可在使用后不久或2-3周后出现,但多数患者可慢慢适应而不需停药,少数反应严重者,可暂停使用并与医生联系。该类药物能有效治疗粉刺和防治微粉刺形成,但起效缓慢,通常2-3个月才有明显效果,故要坚持使用。3、注意卫生、正确清洗早晚温水洗脸,保持头发清洁,尽量不留前刘海,避免痘痘因头发上的灰尘及细菌造成交叉感染。不用碱性强的清洁用品,不过分清洗,口周部位的痤疮患者建议使用不含氟化物的牙膏。4、要定期清洗个人用品枕头套、枕巾、毛巾、床单等物品要定期清洗、更换,并拿到太阳下暴晒,预防痘痘二次感染。5、患处请不要自行挤压挤压后会导致炎症扩大、迁延不愈并增加瘢痕的形成风险。6、饮食规律、合理摄入不吃:羊肉、牛肉、狗肉、油炸、烘烤、洋快餐、干炒货、巧克力、白酒、高糖、高油、高盐食物、纯牛奶、辛热大补的中药及保健品。少吃:辣椒、鸡肉、河鲜、葱、姜、蒜、韭菜、白芍、药酒、小米、糯米、红酒。可吃:淡水有鳞鱼、鸭肉、猪里脊或肋排、酸牛奶、蛋品、红薯、豆制品、红葡萄酒。多吃:蔬菜(苦瓜、荸荠、萝卜、黄瓜、冬瓜、丝瓜、芹菜、藕、西红柿、各种鲜笋)、杂粮(薏米粥、绿豆粥、荷叶粥、玉米制品、莜麦面、荞麦面)、水果(猕猴桃、梨)7、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充足的睡眠习惯,有效调整各脏器功能的正常代谢平衡。8、请正确使用护肤用品根据皮肤科医生的建议,使用温和的医学护肤品和皮肤屏障修复产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紫外线可以使皮肤中的黑色素聚积沉淀从而形成终身难退的斑痕,所以做好防晒至关重要。10、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的控制对治疗痘痘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树立信心、不忧伤、不苦恼、保持心情愉快。您好!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调整饮食,还有使用维生素a软膏,再用庆大霉素之类的,这些都能够缓解痤疮,不过都是比较慢的方法,最好你可以选择使用中药的方式,因为这种痤疮往往是内分泌出现问题造成的,如果使用中医从根本上进行调理,那么治疗效果应该是最彻底的。脸上的痤疮是大的有浓的那种吗?如果涂抹药膏后变硬了,你看一下,有没有变小,如果没有变小,反而硬了,就有可能是痤疮结节了。如果变小了,有点硬,就观察几天,看看,看看会不会自然的脱落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