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生物等效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区别2,药物临床研究包括的内容是A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B生物等效性3,求助药效实验和药代动力学4,药代动力学试验低中高剂量问题5,对于已上市的药物怎样采用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6,实……
本文目录一览
1,生物等效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的区别
生物等效是两种药物在药物代谢和药物效应学的等效,有参比制剂,有指导原则,有法规要求。药物代谢动力学只是看具体药物具体剂型的药物特点。智力建设学科方式不同:生物药剂学是智力主动介入和引导,药代动力学是智力尽可能不要介入。服务对象不同:生物药剂学服务于药物制造,药代动力学服务于药物效用。
2,药物临床研究包括的内容是A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B生物等效性

3,求助药效实验和药代动力学
药效实验一般是指药物的实验动物研究,给药后观察该药对造模动物的影响,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药代动力学有人体药代动力学和动物药代动力学,指观察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作用的研究。新药的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主要涉及的内容有:1、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研究;2、目标适应症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肝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儿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4,药代动力学试验低中高剂量问题
再补充一下耐受性的剂量确定:单次给药试验起始剂量估计:1有同样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国外文献),取其起始量1/2作为起始剂量2有同类药临床耐受性试验参考,取其起始量1/4作为起始剂量3同类药临床有效量的1/104无参考时,根据临床前动物试验结果,推算起始量由临床前资料估算单次给药起始剂量Blach well法: 敏感动物 LD50的1/600 或最低有毒量的 1/60改良Blach well法 (考虑安全性): 两种动物急毒试验 LD50的1/600 及两种动物长毒的有毒量的 1/60 以其中最低者为起始剂量Dollry法 (考虑有效性): 最敏感动物最小有效量的 1/50-1/100改良Fibonacci法 (起始量较大,用于抗癌药) : 小鼠急毒 LD10的1/100 或大动物最低毒性剂量的 1/40-1/30单次给药最大剂量的估计同一药、同类药,或结构相近的药物的单次最大剂量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引起中毒症状,或脏器出现可逆性变化的剂量的 1/10动物长期毒性试验中最大耐受量的 1/5-1/2最大剂量范围内应包括预期的有效剂量注意可操作性 到药物临床试验网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5,对于已上市的药物怎样采用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
两者大大的不一样,文学不一样目的也不一样.ba,be不属于1-4期,它只是评价制剂质量的一种手段,间接验证药物的治疗做用.ba的重点是反映药物的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与速度。而药代是阐明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药物上述处置过程的研究,为新药的临床用药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在进行药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剂的比较时,需要进行制剂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BA)和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评价。在新剂型的研 制和申报过程中,必须进行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其研究资料。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衡量药物制剂中主药成分进入血液循环速率和程 度的一种量度。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制剂,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同一制剂,不 同厂家产品的生物利用度往往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厂家的制剂,不同的生产批 次也可能出现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典型的例子如苯 妥英钠、尼莫地平和地高辛等。有文献报道符合药典规定的两种地高辛制剂峰浓 度相差 65%,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相差 55%。可见充分了解药物制剂的生 物利用度, 有助于(1)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制和生产;(2)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寻找药物无效或中毒的原因;(4)提供评价药物处方设计合理性的依据。
6,实验室中药代动力学实验采血多用EDTA2K那么可否用EDTA2
一般情况下,edta-2k 与 -2na 之间的差别在于k的离子半径比na的离子半径大。从化学角度来说,我没有直接用过这类试剂,但可以给你点类似的经验。我用过khmds 和 nahmds, hmds= hexamethyldisilazide, ((ch3)3si)2n- (na,或者 k )。如果是用含k的试剂,因为 k 的金属离子性比较强,形成的无机盐在有机溶剂中沉淀比较确底。而且 k 与阴离子之间的共价性更弱(虽然是碱金属,但实际上依然还有非常低的程度的共价性,比如几个百分点)。所以,含na 和含k 的edta差别在 阴离子电荷 edta-2k更集中。跟要络合的金属离子会更迅速有效。如果要分离去掉得到的副产物na或者k离子,则含k的edta会比较好处理些。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很细微的,如果不是做非常精细的分析或者反应,差别不明显(我是做有机金属反应的,比如kh 和nah的之间也是有点差别的)。1. 0.01mol·L-1EDTA溶液的配制称取分析纯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Na2H2Y·2H2O)4g左右,加入1000mL水,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摇匀.置于玻璃瓶中,贴上标签.以待标定.2. 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约0.4g于800℃灼烧至恒量的基准ZnO,置于小烧杯中,加入0.4mL盐酸,溶解后移入25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3. EDTA溶液浓度的标定吸取25.00mL锌标准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水,滴加氨水(1+1)至溶液刚出现Zn(OH)2浑浊,此时PH=8,再加10mL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加入少许铬黑T指示剂,用配好的EDTA溶液滴定至溶液自酒红色转变为纯蓝色.记下所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平行测定三次.根据消耗的EDTA溶液的体积,计算其浓度.
7,为什么要保证细线水平及与载物台转轴垂直
转动惯量实验[内容摘要]物体的转动惯量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和转轴的位置。几何形状简单的匀质刚体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可由公式直接计算,而形状复杂或非匀质刚体的转动量则必须用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本文采用的是根据相应的物理原理(转动惯量与牛顿定律)来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并验证刚体转动定律。本实验引入了动力学的几个量并借助动力学方程来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并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实验原理] 根据转动定理,当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时有M=Iβ(1)其中M是刚体所受合外力矩,I是刚体对该轴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本实验通过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上诉实验原理,图中1为一个具有不同半径的塔轮,其上方有一载物平台2,载物平台上可放置不同的重物,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可绕定轴转动的刚体系统,塔轮上绕一细线,通过滑轮3与砝码m相连。当m下落时,通过细线对刚体施加外力矩。在此装置中,刚体所受外力矩为绳子给予的力矩Tr和转轴与转承间的摩擦力矩Mu,有M=Tr—Mu=Iβ(2)式中T——绕绳张力r——绕绳轮的半径实验装置图 有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当略去滑轮及绳子的质量和滑轮上的摩擦力,并认为绳子长度不变时,m以匀加速度a下落,则mg-T=ma (2)h=1/2a t2 (3) m(g—a)r—Mu=2ht/r t2 (5)a=rβ(4)由于实验过程中保持g>>a,则有(5)可知mgr—Mu=2ht/r t2(6)从而得m=2ht/gr 2t2+Mu/gr=k/ t2+C(7)其中(C= Mu/gr; k =2hI/gr 2t2;g为重力加速度,砝码由静止开始下落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从而可以画出m—t-2之间的关系图,如果实验图像为一直线,则验证了转动定理即(1)式的正确性。然后根据实验图像可以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k gr 2/2h(8),从而即完成实验[实验步骤] (1).将水准仪放置在物台中央,调节底座螺钉,使载物台水平。 (2).调节滑轮位置,使细线大致与地面水平。 (3).测转动惯量仪空载时的转动惯量I台。在h,r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让m静止开始下落,依次取m为10g,15g,20g,25g,30g,35g,用秒表测出相应的下落时间t,记入表中,用米尺测出下落高度h,用游标卡尺测出绕绳半径r. (4).将圆环放置在载物台上,按照测I台的方法测I台+环。 (5).将圆盘环出,换上圆盘,按上述方法测I台+盘。 (6).游标卡尺测圆环内外直径及圆盘直径。 (7).记下圆环,圆盘的质量m环m盘。[实验仪器]JM-2型刚体转动惯量仪(含待测圆环,圆盘),水准仪,砝码,钢卷尺,秒表,游标卡尺。[试验结果]转台1/ t2 0.0220 0.0340 0.0487 0.0613 0.0731 0.0831转台+圆盘 0.0050 0.0074 0.0101 0.0124 0.0157 0.0183 m/×10--3 kg t---2/10--2 .s---2 1 2 3 4 5 6 7 8 由所画的上图可以计算求得:k台 =0.3914kgS2I台=kgr 2/2h=2.509kgm2k台+盘=1.880 kgS2I台+盘= k台+盘gr 2/2h=7.831 kgm2(3)盘转动惯量的理论值I盘理=d2盘m盘=7.668*10—3kgm2(4)E盘=I盘测—I盘理*100%=2.1%[讨论分析]1、实验要求:细线要水平即与大地的平行还要与载物台的转轴垂直,这个需要调节滑轮的位置来实现。最后还要在做不同质量物体时要使它们每次都能在同一高度下落,这需要保持高度h的不变才行。(高度h一定要适中方可)2、实验条件:① 轴承的摩擦力矩Mμ要可以视为恒定; ② 引线的张力为FT要近似等于砝码重力mg。3、注意事项:① 必须调节刚体转轴竖直。 ② 必须调节支臂上固定轴的螺丝,当塔轮转动灵活,用锁紧螺母固定。③ 升降滑轮高度,必须保持引线与转轴垂直,并与塔轮半径相切。[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指导
8,怎样设计试验以药动学方法评价生物等效应
FDA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介绍2013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布了《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该指导原则修订并替代了两个既往指导原则(即《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A/BE)研究的总体考虑》(2003)和《食物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有关仿制药BE研究的内容。 相比2003版《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BA/BE)研究的总体考虑》,本指导原则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 1.适用于BE研究,未涉及BA研究的有关内容。 2.适用于仿制药(ANDA)申请及其补充申请。 3.系统整合了餐后BE研究的相关内容。 4.具体技术要求的完善: 1)系统归纳了三种BE试验设计方案及其适用范围。 2)明确了受试者的选择要求。 3)强调进行稳态研究的试验设计主要出于安全性考虑,因而入选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多次给药药动学达稳态的BE临床试验。 4)对于半衰期较长的(24小时以上)药物,如果药物分布和清除个体内变异较大,明确说明不能截取部分AUC来评价药物暴露量。 5)如果因为在给药后短时间内(5-15分钟)未采集早期的样本,导致首个样本即为Cmax,则一般不应将该受试者的数据纳入统计分析。 6)特殊问题点考虑到了酒精对非常释制剂可能的影响,以及内源性化合物BE研究的相关问题。 7)试验设计的一般原则中整合了餐后BE的研究技术要求(包括适用范围,研究方案设计,以及撒布性给药方式和特殊饮料送服药物的情况)以及其标准餐的要求。 总体上看,该指导原则对仿制药BE研究的思路更清晰,要求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但仍有些问题未明确解决方案,如窄治疗窗药物的BE研究,不进入循环系统的局部给药的药物的BE研究等。因此,申办者应基于指导原则的精神,并参考相关法规、参考文献进行BE研究。 以下是《以药动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的主要内容,供进行相关试验研究参考: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仿制药(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ANDA)及其补充申请,适用于机体内药物浓度能够被准确测定并可用于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口服和非口服给药制剂(例如透皮吸收,部分直肠给药和鼻腔给药的药物)。 除本指导原则以外,针对有特殊考虑的药物,FDA会常规发布特殊药物的指导原则Bioequivalence Recommendations for Specific Products,以帮助申办者进行BE试验设计。一、以药代动力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1.总体考虑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可定义如下:在相似的试验条件下单剂或多剂服用相同摩尔数的治疗组份后,受试制剂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与参比制剂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BE研究着重考察药物自制剂释放进入机体循环的过程,这种情况下,通常将受试制剂在机体内的暴露情况与参比制剂进行比较。 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以药代动力学为终点评价指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又可表述为:通过测定可获得的生物基质(如血液、血浆、血清)中的活性物质,以取得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藉此反应药物释放并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的速度和程度。通常分别采用的药代动力学终点指标Cmax和AUC来评价。 如果血液、血浆、血清等生物基质中的活性物质难以测定,也可采用尿液来做生物等效性评价。 2.预试验 正式试验开始之前,可在少数志愿者中进行预实验,以验证分析方法、评价变异情况、优化采样时间,并获得其他相关信息。 3.生物等效性正式试验 详见附件。 4.研究设计 根据药物特点,可选用1)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单剂、交叉试验设计;2)单剂、平行试验设计;3)重复序列设计。 对于一般药物,推荐选用第1种试验设计,纳入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在这种设计中,每位受试者依照随机顺序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对于半衰期较长(大于24小时)的药物,可选择第2种试验设计,即每个制剂分别在具有相似人口学特征的两组受试者中进行试验。第3种试验设计是前两种的备选方案,重复序列设计是指将同一制剂重复给予同一受试者,可设计为部分重复(单制剂重复,即三交叉)或完全重复(两制剂均重复,即四交叉)。重复序列设计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