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白蒿,山上野白蒿中药名叫啥

  •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时间:2022-10-25
  • 649

本文目录一览

1,山上野白蒿中药名叫啥

野白蒿中药名为茵陈,味苦,辛,性寒;入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的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湿疹瘙痒等。祝您生活愉快~!

中草药白蒿

2,白蒿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白蒿是很多朋友的最爱,不仅因为食用时味美,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可以起到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野菜,白蒿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养肝、预防肝炎的特性疗效。长年食之饮用,可以预防肝炎病,接下来,若是使用白蒿泡水喝,具有清湿热、退黄疸之功效。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白蒿泡水喝都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吧。 白蒿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 1、护肝保肝:众所周知,白蒿是一种具有保肝功效的特色中药材,特别是对于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有时大夫会将白蒿搭配其它中药材用治疗肝病! 2、清热利湿:白蒿的另一功效是在于能够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长期坚持食用可以起到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的作用,此外对于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疾病,也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3、抗菌杀菌:研究发现,白蒿当中的黄酮类物质对于人体当中的细菌可以起到抑制、消灭的作用,降低患上肺炎、气管炎、咳嗽、肠炎、胃炎等疾病的概率。 4、降低血压:一些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朋友可以通过食用白蒿来达到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些血压超出正常范围的人群最为适用。 白蒿泡水喝的方法 通常是用晒干的白蒿用来泡水,或者在泡水的时候可以加入去核的红枣,每日三次,一次40-5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在采收白蒿的时候,为了防止白蒿发霉,所以要晒干时最好控制温度在60度以内,晒后放置阴凉处干燥,泡水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就可以了。

中草药白蒿

3,中药白蚋是什么

蚋为一类体长1~5mm的小型昆虫,成虫深褐色或黑色,俗称“黑蝇”或“驼背”。.
是一种中药材,一般老人会服用。药店有售,长的类似冰糖。

中草药白蒿

4,白蒿的作用

白蒿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5,山东泰安市地区俗称白蒿的植物中药名叫什么

山东泰安市地区俗称白蒿的植物中药名茵陈蒿白蒿,其叶生挼醋淹之为葅,甚益人。白蒿既是食材,又是药材。白蒿嫩茎叶可供食用。其茎叶入药称茵陈,也称茵陈蒿。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明·《本草蒙筌》:"茵陈蒿。随处俱产,太山者良。叶细青蒿虽同,叶背白色却异,秋后落叶,茎梗不凋。至春复发旧枝,故因名茵陈蒿也。"孟诜:春初,此蒿(白蒿)前诸草生,其叶生挼醋淹之为葅,甚益人。
药名就是白蒿。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6,白蒿的用途

搜一下:白蒿的用途
白蒿的用途:可以入药,具有利胆退黄、护肝等功效。1、白蒿茵陈色原酮、茵陈黄酮等利胆成分,它们可以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强,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2、白蒿煎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3、白蒿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胆固醇浓度和β-脂蛋白的含量,而且还能够明显的降低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使动脉壁的粥样化斑块疾病的病情减轻。4、白蒿能够有效的降低高血脂的胆固醇浓度和β-脂蛋白的含量,而且还能够明显的降低主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含量,从而使动脉壁的粥样化斑块疾病的病情减轻。白蒿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
白蒿嫩茎叶可供食用。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7,白蒿是什么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的出血;疥瘌恶疮,有些地方还有辟邪一说,例如端午节就有把白蒿挂在门上的习俗。
丶白嵩是中药。 白蒿烧灰加水烧滚了喝可以治疗小儿腹泻。
药名:白蒿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   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功效分类:解毒药;补益药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出处:《中华本草》    科属分类:菊科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药名:白蒿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   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汉语拼音:bai hao   英文名:Herb of Sievers Wormwoo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imia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A.maxa DC.; A. korana Nakai; A.chrysolepis Kitag.; Ab-sinthium sieuersianun Bess.]   功效分类:解毒药;补益药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出处:《中华本草》   科属分类:菊科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拉丁文名: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朋友

8,谁知道中草药白蒿

白蒿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味苦;微甘;性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白蒿   (《本经》)   【异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开宝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籽蒿   二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茎被白毛,多分枝。单叶耳生;有柄;2~3回羽状深裂或全裂,终裂片宽线形、线形或近披针形,先端常钝,上面绿色,毛较少,下面灰绿色,密生白毛;茎上部的叶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近无柄。头状花序半球形,径5~7毫米,有梗,下垂,排成圆锥状花序;总苞片密被白毛,最外列者线形,灰黄绿色;小花皆为管状,黄色,表面有腺点,全部结实,花托有毛,毛几与小花等长。瘦果小,狭长倒卵形,具纵纹,黄褐色,长不及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长河边、草地、荒地。分布东北、华北及甘肃、陕西,豫西等地。   【化学成分】本植物的绿色部分含一种倍半萜烯类白蒿宁,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内酯和洋艾素。   干植物含生物碱0.12~0.2%、焦性儿茶酚糅质0.499%、黄酮类0.831%、内酯类,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芸香甙、异槲皮甙。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r-内酯,对金黄色薄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千金·食治》:"味苦辛,平,无毒。"   ④孟诜:"寒。"   【功用主治】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和病毒感染(俗称上火)等。   ①《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②孟诜:"捣汁去热黄及心痛。叶干为末,夏日暴水痢,以米饮和一匙,空腹服之。又烧灰淋煎治淋沥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   【选方】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共治100例,显效(3天内达临床治愈)70例,有效(4~7天内达临床治愈)23例,治愈率为93%。据部分病例观察,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1.35天,便次恢复正常2.12天,腹痛消失1.55天,里急后重消失1.68天;大便镜检恢复正常及细菌转阴平均时间分别为3.02天和5.65天。疗效似较黄连、痢特灵、合霉素等为高。冲剂、片剂疗效似较煎剂为差。   其茎叶可入药《本草纲目》载:气味苦,平、微寒,无毒。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白兔食之仙。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附方:茵陈羹。除大热黄疸,伤寒痛,风热瘴疟,利小便;以茵陈细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嫩茎叶可供食用。清明节之际,正是白蒿风华正茂之时,上坟祭祀的人们络绎不绝,顺便采集白蒿治病或是解馋。白蒿的吃法有许多,一是吃包子、团子做馅,二是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蒸熟了吃……都挺好吃。   白蒿窝头:将白蒿嫩茎叶去杂洗净,切碎,掺进玉米面,拌匀和好,蒸窝头。既调剂了伙食,又能防病治病。

上一篇:中草药意思,中草药是什么
下一篇:功效最强的止痒中草药,什么中药止痒

更多

新闻动态

服务热线

— HOTLINE —

192-7871-9469

版权所有: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 滇ICP备19000309号-1

联系电话:电 话(微信):192-7871-9469

475678278@qq.com

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