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搞中药研发需要精通哪些知识具体说
要懂得草药气味药性和配药方法相克相杀相反规律知识。
2,中药资源与开发就业方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中药材鉴定、中药原料采购、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工作。就业岗位有:otc省区经理、营销总监、招商经理等。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介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可受到中药资源与开发训练,尤其是掌握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常规与基因工程育种以及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现代中药生产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提取中药成分、中药药效及保健作用等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并获得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能够胜任中药资源方面研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3,中药新药开发选题原则包括

4,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很冷们的专业。在国内还是西医吃香。中医相关专业进中医院或者大型医院的中医科。你的专业医院招的也很少的。偏于研究。
5,中药资源与开发这个专业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建议你看一本名叫《中草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书,讲了一百余种药物,相信会对你有帮助,袁昌齐主编。
6,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就业前景
这个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 一般来说,从事中药方面的在南方的大城市容易找到研究类的工作,北方(特别东三省)的工作以开发为主。就业情况一般,需要有较广阔的药理基础。 以后可以做中药材养殖、医药代表 。不过我觉得以后找工作,什么方面都可以去尝试,不要想的很复杂。对自己有信心,要努力的。这个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沈阳药科大学04年也开了。一般来说,从事中药方面的在南方的大城市容易找到研究类的工作,北方(特别东三省)的工作以开发为主。就业情况一般,需要有较广阔的药理基础。
7,中国药科大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怎样
我是中国药科大学的,这个专业属于中药院的,还可以的,我们这一届只有3个班人少,大二下学期会有一星期时间去外地实地采药考察,很有趣,大二开学初还可以考基地班进入更好的专业,不过大一一年的成绩要好才行~~恩,这个专业比较新。。。不过好像就业不是特别好,很多中药院的人出来之后并不从事这一行。。。推荐研究生换一下专业,或者大一好好表现,考入基地班中药资源与开发 第二批本科,学制四年,理工类。主要学习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材加工与养护、中药资源产品利用与综合开发等40余门课程。培养具备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药资源的调查、开发、加工、鉴别、利用、保护以及中药材的引种驯化、规范化生产、中药资源的基础科学研究、新资源开发以及创新药物开发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适用于在中药材的种植基地、生产企业、科研机构、销售经营以及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
8,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学什么的前景
中药资源开发专业的内涵包括对品种的整理和评价,对混杂的植物进行整理、审查和质量评定; 资源的保护,通过资源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资源处于濒危状态,如麻黄、两面针。中药资源濒危直接影响中医在、中药的发展,如何保护中药资源是面临的一个问题。要保护资源,就好进行品种的鉴定,通过GAP原产地保护、种子保护、组织离体培养等方法;资源的再生,对于濒危的植物除了要进行保护还要寻找出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的方法。第五,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要是新药的开发,这也是中药资源开发专业承担的一个重要任务。 GAP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义 GAP是在大气候的环境下提出的。现在国家在搞中药现代化,这就牵涉到中药材的源头问题。没有中药材的质量做保证,怎么搞中药现代化。中药材过不了关,中成药过得了关吗?到了药房能把病治好吗?所以必须从源头抓起保证中药材的质量。2000年国家药监局对全国药材进行普查,不合格率为35%以上,2001年整顿后,不合格率仍大于25%。有好中医,没有好中药,照样治不好病。而且,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中药材的出口。GAP就是要保证中药材的质量。而且GAP从很大程度上,使中药资源走上质量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可持续利用的道路,保证了医用、工业、科研药材的质和量。
9,中药要如何发展
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海外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中药企业经营现状分析2014-2018年品牌中药收入增速始终维持在10%以上,2017 年开始逐季提升,2018Q1受流感影响收入增速大幅提高至20%以上。14-18年品牌中药利润增速维持在10%-30%,业绩稳定。 而非品牌中药17年开始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且利润有所下滑。17年开始,品牌与非品牌中药净利率水平呈现分化趋势,品牌中药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分析预测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我们预计到2018年中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78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04%,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680亿元。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分析2010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仅为232亿元。到2016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70亿元。 2017年我国中药材行业市场规模约746亿元,同比2016年的670亿元增长了11.3%。1、政策支持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做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重大制度创新,奠定未来中医药发展基础。《“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快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实现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并提出“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30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物注册以及5-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的药品注册;加强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合作”等战略目标,为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与城镇化、老龄化人口结构使得国民对医药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疾病谱的变化也造成了医药消费结构的变化,过去以各类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的疾病谱患病率逐步下降,逐步被以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类疾病为代表的各类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所取代,而中成药对这些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已被不断的实践验证,因此国内对中成药的需求在未来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的国际贸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中医药的海外市场需求也会逐步上升。3、中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近年来,智能药房开始进入大中型医疗机构,在中西医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智能中药房系统的出现,更是解决了中医医疗机构药房需要“确保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药效一致”、“提升配药效率”、“方便患者服用中药与提升用药依从性”等痛点和棘手的问题。4、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在中医药产业领域,从六大方面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从消费需求看,人们对中医药服务无论是质和量都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从服务领域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主要提供药事服务和医疗服务向提供融药事、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全链条服务的方向发展;从服务供给看,中医药服务正从主要由政府举办向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举办发展;从服务模式看,中医药服务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发展;从服务产品来看,中医养生产品、小型保健理疗设备等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从国际形势来看,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重视开发和利用中医药,对国内发展形成倒逼态势。未来,国家将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所谓中药,是指纳入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我们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把当代最新科技、手段、方法、设备融入中药研究、生产、应用,从而发展完善中医药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不是要把中药西化为“西药”。天江药业首倡的中药配方颗粒饮片剂型改革项目就突出体现了这样的发展思路。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现代技术与设备,将传统饮片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充分保留原饮片的性味与功效为前提,既保留了传统中药饮片的精华,又对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补充,充分体现了“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学术思想。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与医疗发展的需求。虽然现在仍有不少反对的人和观点,阻力还很大,但我们坚信中药配方颗粒的出现为中药的现代化带来了曙光,已经--也应该成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各为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两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应该改变长期以来对中医药的政策歧视,从政策、经费投入等诸多方面真正让中医药与西医药同步。为使中药更好地走向国际化,在中药质量标准与规范上,我们必须制定适合于中药,而又明确区别于西药的标准。积极探索制定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为国际普遍认可,能够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不仅是一场传统中药的新技术革命,更是一次现代中药的新文化运动。中药的现代化必须在遵循中医药传统理论精髓和继承中医药临床实践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生命科学发展的成果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多学科融合、多技术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为中药研究开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促进传统中医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体现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独特文化内涵。
上一篇:中草药葛根,中药中的葛根是什么
下一篇:中草药忍冬,忍冬花又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