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物药特点,矿物药的特点是什么

  •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时间:2022-09-24
  • 425

本文目录一览

1,矿物药以其主要的阳离子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矿物药包括原矿物药、矿物制品药及矿物药制剂。其研究涉及各单味药的理化性质,质量标准,炮制方法及炮制后性状变化,功能主治,入药应用配伍与剂型,包括在不同的剂型和用法其可溶性的变化,以及不同的加工炮制对溶出的影响、乃至对疗效的影响等,其中最基础的研究,在于对矿物药治病物质基础的理论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必须置于中医药治病理论的统率下,才能发挥其实效。  矿物药多半是几种矿物的天然混合物,而且入药用时多经过炮制。在适宜剂型里,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毒副成分的避除,是衡量药材质量、炮制效果的指标之一,也是研究它与配伍药材总药效的基础。至于某些性质(物理的如磁性、化学的如离子交换性等等)的药理作用,已有探讨尚无定论。  为研究其可溶性和各成分的溶出率,可以依据单昧药的矿物组份的已有资料(主要是单矿物的理论化学组成资料),结合药用实践作出推论,如方解石、蛇纹石都属酸溶矿物,花蕊石(由方解石、蛇纹石为主要矿物组份的大理岩)在酸性介质中将可溶出Ca、Mg等。但是,中医用药治病有其特点,或从矿物药气味归经出发,或从服用者体质特点、病理特点考虑,在不同单方、服法中,花蕊石的配伍、用量各有差异。所以,各矿物中成分的溶出率决不同于自然地质作用,也不同于在化学实验室等反应条件下所提供的信息或资料。花蕊石中方解石、蛇纹石在不同的剂型(如入汤剂或入散剂,内服或外用)、不同溶解条件(如在酸性溶媒或碱性溶媒中)的溶出率,溶出的Ca、Mg的比值等,必须通过实验测试才有可据以比较的资料。  研究表明,各成分的溶出率,首先与该单味药矿物组份本身的理化性质有关。含Ca的矿物未必溶出足够的Ca。如钙芒硝、方解石、石膏均含Ca,水煎中钙芒硝的钙将全部溶出,而方解石、石膏的Ca仅千分之几被溶解。另外,与矿物颗粒的粒度大小,颗粒间排列紧密程度及共存矿物间的嵌生状态(即所谓结构构造)都有关系。如方解石Ca的溶出率低于石燕。可见,矿物组份和结构构造的研究是可溶性研究的基础。研究还表明,同一味药,生石燕的成分溶出率低于煅石燕。可见生样、煅样对比研究是可溶性变化研究的又一方向。至于不同的炮制方法与古代依方炮制的机理则是进一步研究中应加以探讨的。  主要成分之外,矿物中存在多种微量成分,其中一些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已引起医药界广泛的重视。同一味药,产自不同成因类型的样品其微量成分不同,同一成因类型而不同产地的样品,因形成时、甚至形成后所处地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不同,地质作用演化不同,微量元素的种类和量比都有不同。它们赋存于不同矿物晶体中,或分散在吸附它们的粘土颗粒之间,在该矿物药入药用时的可溶性也不同。如赋存于滑石中的Sr、Pb 与分散于粘土质滑石中Sr、Pb无论从存在量和溶出率上看,在入汤剂用时都以粘土质滑石为多,而铅锌矿区风化壳上产出的粘土质滑石,较之灰岩风化壳中的粘上质滑石含Sr量少且含Pb量大。具体处方中应使用何种滑石,应通过药理研究和临床实践方可肯定。  综上所述,矿物药研究,除品种鉴别外,主要是理化性质,尤其是可溶性及不同成分溶出率的研究。这涉及不同成因的同一单味药,共存矿物组份不同时,结构构造不同时,炮制方法不同时,用于不同剂型时,各种成分溶出率的研讨。   着重于品种鉴定、炮制、入药应用剂型及相应的可溶性的研究。同时也探讨了单味药的粒度不同时对溶出率的影响;人工破碎粒级不同的对比,代替不了天然形成的更分散的、甚至呈胶体微粒级的对比。自然界产出的同一种矿物,在不同粒度样品中某一成分溶出率的研究意义,尤其是胶体粒级与结晶粗粒样对比研究的意义,可从本章主要由磷灰石组成的龙齿与龙骨、主要由方解石组成的方解石与硅藻上质白垩中, PO4和Ca等的溶出资料看出。  至于有害成分的避除,除沿用历代有效的炮制方法加以解决外,研讨新的炮制方向、方法,以及明确提出矿物药(或矿物制品药及制剂的原料矿物)的质量、品级要求,供地质找矿及药检、经营部门参考是当务之急。对比研究不同产地的市售品及发掘可能的药用矿物资源,是这一研究的基础工作。  要强调指出的是,一些研究者认为可用纯净的人工合成物代替天然矿物药,这是值得商榷的。正如上述,原矿物药的主成分可人工合成,但微量成分、尤其微量元素的种类与不同味药中它们的量比变化等等,是人工合成无法解决的,这些成分在矿物中的存在状态是无法模拟合成的。在未能确定主次、微量成分的药理效用前,这种替代不宜倡导。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中药治病经验和药理机制研究、探索、确认某矿物药治病的物质基础之后,将现有矿物药或合并、或取代、或引入新品,是可能的,也是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

矿物药特点

2,矿物药的特点是什么

矿物制品药与矿物药制剂虽均属加工制品,但前者多是以单一矿物为原料加工制成,以配合应用为主而很少单独应用,后者多半以多味原矿物药或矿物制品药为原料加工制成,以单独应用为主而很少配合应用。矿物制品药:指主要以矿物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单味药,多配伍应用(如白矾、胆矾)。矿物药制剂:指以多味原矿物药或矿物制品药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制剂。中药制剂里的"丹药"即属这类药(如小灵丹、轻粉)。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一则是中药历代就有这种分类的趋向,二则是为便于今后进一步分别研究;加快矿物药发展的步伐。如原矿物药性质、产出主要与地质学科联系密切,矿物制品药有的与化工部门产品是同出一源(如铅丹),而矿物药制剂主要属于无机化学领域。这样分类后,主要矿物组份相同的单味药列为一味,而次要(或微量)元素不同或物理性状不同的将分列为不同单味药。也就是突出了矿物种和亚种的区分,使矿物组份和化学成分二者在矿物药分类中各自起着独立的作用。如大青盐与光明盐虽然均以石盐为主要组成矿物,但化学成分不同分列为两味,二者功能有异。滑石或阳起石等与其纤维状的亚种不同,也分列为不同单味药,它们的功能或毒副作用不同。

矿物药特点

3,西藏藏药食用的价值和贡献

  西藏的藏药食用  一, 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简介  二, 西藏藏药简介  三, 藏药食用的理论简介  四, 藏药食用推广与人类健康、饮食文化简述  五, 藏药食用与地方经济、西藏农牧民增收关系简述  一, 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简介  地理情况:  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北部是藏北高原,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占全自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即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东是高山峡谷区,系著名的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有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西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条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西藏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气候特点:  西藏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昼夜温差极大,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极大。  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西藏高原这里每立方米空气中只含氧气约150—170克,相当于平原地区的50%-65%左右。西藏是中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多一倍或三分之一。  二, 西藏藏药简介  藏药简介  西藏有“世界第三极”之称。西藏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缺氧、干燥,却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没被污染的地方之一。生长环境如此恶劣,藏药材却能在其中茁壮成长,并保护着世世代代藏族人的身体健康。  西藏高原地域的辽阔和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决定了它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共有藏药植物191科682属2685种,常用的300余种;动物药57科111属159种,矿物药80余种。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用药与中药相同。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植物按其藏药用药部位分,有根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茎、地上部分或全草。  按临床功效分有40余类。  藏药代表:红景天、藏人参果、藏党参、白花龙胆、藏雪茶、藏手掌参、冬虫夏草、藏红花、大脚菇(牛肝菌)、西藏野生灵芝、西藏松茸、藏茵陈、青稞、喜马拉雅大黄等等。  综述藏药其特点、功能:天然,无污染,非转基因,无添加剂。藏药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着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改善肾功能,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对人体有利的高密度脂蛋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冬虫夏草还具有直接抗病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节性功能等作用,能对人体起到如,提高机体耐寒能力,减轻疲劳,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等等,治身体虚弱,咳嗽气喘,强健,精力充沛,长寿等等。  西藏冬虫夏草(图):  藏手掌参(图):  藏人参果(图):  红景天(图):  西藏大脚菇(牛肝菌)(图):  西藏雪灵芝(图):  白花龙胆(图):  三, 藏药食用理论简介  如今,“藏药”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拉萨奇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科研机构,专业从事藏药研究、食品研究),“拉萨奇原”将藏药科学的应用于食用,运用于煲汤、煲粥及饮用等食用方面的项目研究、开发。  “拉萨奇原”(科研机构)是“藏药食用”的倡导者、领先者。  “拉萨奇原”(科研机构)藏药食用的理论及科学依据是---自身独自开发创新性的“五性”,原理如下:1、“药食同源”;2、“四部医典”;3、“药补不如食补”;4、“藏药食用化”;5、“藏药普及化”,的综合性原理。  1、“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既可以为食品,也可以为药物。  2、“四部医典”:是中国藏医药的著名、珍贵典籍,其内容指明了西藏当地药植物的药理、药性、用法、功效等等。  3、“药补不如食补”: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历史;中国人历来是注重“吃”!身体的健康、强壮、美丽跟“吃”密不可分;中国饮食以“食疗、食补”著称!“中国菜”全世界闻名;而且国人讲究“是药三分毒”。  4、“藏药食用化”:藏药目前的现状、发展都还在原始的循环---藏药是“药”,只能用于治病!根据“拉萨奇原”的(五性)原理,科学的、革命性的、发展的把藏药文化体现到更广泛的层面。  5、“藏药普及化”:“拉萨奇原”把藏药的广泛性提高到一个大众化的层面,让全国人都可以食用---达到“普及化”!  以上为“拉萨奇原”(科研机构)“藏药食用”理论突破性成果!  四, 藏药食用推广与人类健康、饮食文化简述  “藏药食用”理论是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有益的推动!  目前人类社会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太多的亚健康环境和不健康条件,如:废气过多、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太紧张、工作环境极为不良(写字楼里的人多、环境狭小压抑、写字楼里的循环空气)、竞争压力、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综合压力过多等等。  其二,城市化进程的人们饮食文化问题已是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的重大问题---营养过剩、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高糖食品、化学化工食品过多、洋垃圾食品太多。  “藏药食用”理论及运用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目前人们的生活健康问题。  五, 藏药食用与地方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简述  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的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原则。  西藏地方经济与全国内地范围相比较,西藏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  西藏目前的特色及支柱产业:旅游、藏药、农牧、矿业等等,旅游、藏药、农牧是属于“绿色经济模式”,也是国家及西藏地区的发展方向。  “藏药食用”理论及运用主要可以在支柱产业、农牧行业内起到“带头作用”,科学的发展、带动农牧民增加收入。“藏药食用”项目的原材料全部采用西藏当地的藏药加食用菌。  “拉萨奇原”(科研机构)完全独立拥有知识产权;符合国家新型经济模式转型发展方向。  “藏药食用”理论及运用是要求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量少值精;在环境方面,起到环境保护,避免环境过度开发,科学发展。  2010-9-27/18:08

矿物药特点

上一篇:含锌的矿物药,什么药物里含维生素A 维生素B1B2 维生素c 锌 硒 钼 钙和磷 问
下一篇:寒凉矿物药,寒凉体质的人用什么药材泡脚好

更多

新闻动态

服务热线

— HOTLINE —

192-7871-9469

版权所有: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 滇ICP备19000309号-1

联系电话:电 话(微信):192-7871-9469

475678278@qq.com

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