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吴萸,谁知道中药中的吴萸子是不是吴茱萸啊

  •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时间:2022-10-22
  • 509

本文目录一览

1,谁知道中药中的吴萸子是不是吴茱萸啊

应该是一种,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中草药吴萸

2,中药材吴茱萸

?【药用】本品为云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大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降逆止呕,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脘腹冷痛,?痛,疝痛,脚气疼痛,以及经行腹痛等症。 吴茱萸温散开郁、疏肝暖脾,善解厥阴肝经的郁滞,而有行气止痛的良效。其治胃腹冷痛,可配温中散寒的淡干姜或行气止痛的广木香;治寒疝少腹痛,可配理气止痛的台乌药、小茴香及川楝子;治脚气疼痛,可配舒肝活络的木瓜。由于本品祛寒、止痛之功甚佳,故在临床上又常配合桂枝、当归、川芎等品,治妇女少腹冷痛、经行后期。还可配伍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治脾肾虚寒、腹痛泄泻。 2.用于肝胃不和、呕吐涎沫等症。 本品能疏肝理气,又有降逆止呕之功,故可用治肝胃不和而致呕吐涎沫,可配生姜、黄连等同用。 此外,根据近人经验,治蛲虫病,可用淡吴萸三钱,加水煎取汁,第一天晚上服头汁,第二天晚上服二汁,连服三至五剂。 【处方用名】吴萸、淡吴萸(每斤吴茱萸用甘草一两煎汁浸泡,泡至吴茱萸开裂为度,晒干用。辛烈之性稍减。)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按语】1.吴茱萸辛苦大热,不但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且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根据临床体会,以止痛与止呕两种功效为最佳。凡肝气郁滞所致的?痛、头痛,肝胃失调所致的胃痛、呕吐,吴萸是常用的药品。 2.吴萸是厥阴肝经的主药,其性虽属大热,但在肝气郁滞的情况下,如有热象,亦可配合寒凉药同用,如左金丸,即以本品辅助黄连,治肝火?痛、呕吐吞酸;又如戊己丸,用本品配伍黄连、白芍,治下痢腹痛。 3.本品温中散寒的功效,与干姜相似,故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吴萸、干姜,每常同用。但干姜尚能温上焦,可温肺化饮;吴萸还能温下焦,暖厥阴以治寒疝,助肾阳而治寒泻,这是两药功用不同之点。 【方剂举例】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治呕而腹满,或干呕吐涎沫,头痛脘痛,吞酸嘈杂,吞不红,无热象者。

中草药吴萸

3,中药吴茱萸别名叫什么

1、中药吴茱萸别名茶辣、辣子、臭辣子。2、在八月份到十一月份吴茱萸果实还没有完全开裂成熟的时候就将其果枝剪下来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后进行干燥,去除掉其中的果梗、叶子、杂质等进行备用。3、吴茱萸一般喜欢的多生长在海拔一千米以下的山地、疏林或者比较空旷的地方,野生的比较少,人工种植是比较常见的。

中草药吴萸

4,中草药大全吴茱萸

又名吴萸,是治疗胃病,常用于温中止痛,降逆和胃止呕.

5,温中止痛的良药吴茱是什么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吴国有一种在民间称为吴萸的草药。当时吴国是个小国,每年都向楚国进贡物品。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吴萸作为贡礼送上,但贪婪的楚王喜欢的是金银珠宝,哪瞧得起这不显眼的区区小物,便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分辩,将他赶出宫去。当时楚国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节是故交,就将其接回家中,吴国使者这才详细叙说吴萸是吴国的上等药材,能治胃寒腹痛,止吐泻,因素闻大王有腹痛的旧疾,故而献之,想不到大王竟……。朱大夫好言劝慰,并留下吴萸,精心保管起来。次年,楚王因受寒突然旧病复发,腹痛如绞,冷汗直冒,满朝文武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机会已到,赶紧将吴萸煎汤,献与楚王服下,药到病除,楚王大喜,重赏吴大夫,并问起药的来源,朱大夫重提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楚王后悔莫及,一面派人去向吴国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流行瘟疫,全国到处是腹痛吐泻的病人,全靠吴萸挽救了许多百姓的性命。楚王见吴萸帮了大忙,便传旨嘉奖朱大夫。楚国的老百姓为了感谢朱大夫,将吴萸改称为吴朱萸,后世的医药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上了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主产长江以南地区的吴茱萸,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为芸香科灌木或小乔木,高2.5~8米。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厘米,宽2~6厘米,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吴茱萸吴茱萸的果实含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羟基吴茱萸碱、柠檬内酯、辛弗林、吴茱萸烯等。其味辛、苦,性热,有小毒。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等症。经验方选:①治脚气疼痛,人感风湿流注,脚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吴茱萸10克,紫苏叶10克,槟榔7枚,陈皮(去白)30克,木瓜30克,桔梗(去芦)15克,生姜(和皮)15克。上药研细,水煎,每日五更时服,每煎分3~5次服。②治牙齿疼痛:吴茱萸少量,煎酒,含漱。③治高血压:吴茱萸研末,每次取18~30克,用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一般敷一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降压效果。④治脘肋疼痛,呕吐酸水:吴茱萸1克,黄连6克,水煎服。每日2~3次,每日一剂。⑤治呕吐便秘:吴茱萸5克,干姜2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6,草药吴茱萸药理是什么

你好,吴茱萸有温中止痛,理通气血,还能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偏寒者。

7,什么是吴萸中草药大家帮帮忙

吴萸内消散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组成】山萸吴萸马蔺花小茴香青皮木香山药肉桂 【用法】研末。冲服。 【主治】足厥阴为寒邪所伤,阴茎萎缩者。
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接近成熟的果实。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甘肃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盐水炒用,或甘草水浸泡后用。

8,中药山茱萸跟吴茱萸有什么区别及其功效

山茱萸又称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性微温,味酸、涩,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等症。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热,味辛、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治疗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虚寒久泻等症。

9,吴芙萸是什么样的药

吴茱萸是很好的一味中药。我国南北方都有,入药以吴地最好,所以叫吴茱萸。 药性: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 脾 胃 肾经。主治:头痛、疝痛、脚气、痛经、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功能:温中下气,散寒止疼, 降逆止呕 , 助阳止泻 ,开郁化滞,除湿逐风。 吴茱萸外用可治疗人上部的疾病,如咽痛、口疮、流涎、痄腮、大头瘟等。 治法上采用上病取下方法,足心外敷给药。吴茱萸味苦善降逆气、下气,对于上部火热病证可以引火下行,有降火的功效。

10,茣茱萸有什么用途

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功 能: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主 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相关配伍1、《伤寒论》吴茱萸汤: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沬,苔白脉迟等。2、《医方简义》导气汤: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鸡鸣散:与木瓜、苏叶、槟榔等配伍,治寒湿脚气痛,或上冲入腹。
中药趣事--吴茱萸的传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还反映了古代重阳插吴茱萸这一民间习俗。 关于吴茱萸,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吴茱萸,为芸香科绿灌木植物。它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有浓烈香味。能驱虫除臭,利五脏,消食积等,有散寒止痛、理气止呕、温中止泻的作用,可用于寒疝睾丸冷痛,脐腹部的寒气作痛,以及寒滞所致的脘腹胀痛、泄泻、呕吐酸水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吴茱萸含有吴茱萸碱、吴茱萸内脂醇、脂肪酸等化学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驱除胃气和抑制肠内异常发酵,还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上一篇:中草药田七,田七是什么
下一篇:喉咙痛的中草药,治疗嗓子疼的中药有哪些

更多

新闻动态

服务热线

— HOTLINE —

192-7871-9469

版权所有: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 滇ICP备19000309号-1

联系电话:电 话(微信):192-7871-9469

475678278@qq.com

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