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黄芩别名叫什么

2,每周一味中药三黄之黄芩
黄芩,黄连,黄柏,都属于清热燥湿药,也是清热燥湿药的代表,所以我们俗称“三黄”。。首先我们先讲一下清热燥湿药的特点,此类药物多为苦寒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但又因为其苦寒的性质,容易伤胃伤阴。三黄各有其特点,此篇我们讲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黄芩的干燥根。黄芩在《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 【黄芩原药材】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气微,味苦。 【黄芩的炮制】生用、清炒,酒炒。是我们目前常用的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胆、大肠经 【功 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1、清热燥湿。可以用于多种湿热病,如黄疸、泄痢、热淋等。在众多的湿热病当中,黄芩较长于温湿病,不是温湿病的温热病也能用。黄芩主要作用在肺。 2、泻火解毒。对于治疗热毒疮痈,黄芩的作用一般,可以用,但不如黄连,后面我 们会讲。 3、止血。黄芩可以凉血止血,常与凉血止血药同用。 4、安胎。有清热安胎之效,治疗胎热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等安胎药。肝肾亏虚引起的不能用黄芩。 黄芩一般是生用,安胎炒用,止血炒焦,酒炒便于清上焦热。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使用时酌情配合健脾养胃的药。

3,黄芩

4,中药黄芩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5,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功效与应用:1.清热燥湿,用于暑湿、湿温、痞满、黄疸、泻痢、淋证及湿热病证。2清热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少阳证往来寒热。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4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5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三到九克.止血宜炒用,其于生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不宜使用.功效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6,黄芩的药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7,黄芩有什么作用
[药材来源] 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晒干。蒸透或开水润透切片。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肝、胃、大肠经。 [药性说明] 黄芩苦寒清燥,泻火解毒。黄芩轻虚上行,善清肺与上焦之火而止血安胎;子芩质重下行,专清大肠湿热以治痢。固本品适于热在上焦、血热出血及湿热泻痢证。 [功 效] 1.清热泻火 用于热毒证之发热,或疮肿痈疡,常配黄连、黄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鱼腥草、瓜蒌皮同用,对肺部感染有佳效。 2.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为患的病变,如胃肠湿热的泄泻痢疾,膀胱湿热的小便赤痛,湿温病的发热。 3.清热安胎 胎动不安而有热象者可选用黄芩。 4.清热止血 本品性寒,可用于热盛而迫血妄行的各种出血。
8,黄芩是什么药物
这是搜来的~~~~ 黄芩百科名片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近年运用新技术探索黄芩的活性成分,现已证实黄芩具有如下药理作用: 一、抗氧化 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黄芩苷能清除羟自由基、烷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和卵磷脂质体代谢,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二、抗致癌作用 黄芩素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1和亚硝胍对沙门氏菌的致突变作用,可降低黄曲霉毒素致染色体畸变的频率,还可增强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介质的抑癌作用。 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可抑制T细胞和艾滋病病毒,在HIV-1被细胞吸附之初,可阻止其复制。业已证明,黄芩苷的主要作用环节在于干扰HIV-1攻击靶细胞,因此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四、对血管的作用 低浓度黄芩素对离体的肠系膜动脉呈现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呈现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 五、在复方中的作用 日本发现黄芩和含黄芩的复方如三黄泻心汤、小柴胡汤等的水提取物,对神经胶原细胞内Ca2+浓度在组织胺诱导下的增加有抑制作用,这些水提取物及黄芩苷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的浓度,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有重要意义。三黄泻心汤和黄连解毒汤对引起昏睡病的锥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柴朴汤是日本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汉方,其中黄芩的作用功不可没 不是。黄芩胶囊是消炎类药物,而阿司匹林是属解热止痛类药物。
上一篇:中草药薄荷,中草药薄荷的作用
下一篇:中草药开胃,开胃消食的中药有哪些吃什么中药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