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草药的炮制,中药炮制的意思是什么

  • 来源:网络
  • 作者:网络
  • 时间:2022-10-22
  • 395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炮制的意思是什么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草药的炮制

2,中药炮制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漂、洗、渍、泡、水飞、煅、煨、炒、炮。中药泡制的方法是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疗效,所以要认真的去对待。在这里就不一一的阐述,可以查阅一些资料。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相关例句1.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说命运是苦不堪言的中药,你一定懂得良药苦口的道理。2.你好,孩子的情况可能是梦遗,建议去医院看中医,吃中药进行治疗。3.爷爷几十年如一日,苦心钻研中医中药

中草药的炮制

3,关于中药炮制方面的学习和资料

雷公炮制论
《中药炮制学》、《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药炮制学专论》等,这方面的书有很多,你还可以去买当地的炮制规范看看,会很有帮助的!

中草药的炮制

4,中药炮制学的简介

中药炮制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炮制学科的古老体现在其起源发展的历史悠久,它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用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炮制学科的年轻体现在其重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探讨其深奥的理论内涵、挖掘其丰富用药经验。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5,中药的炮制目的有哪些

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生南星有毒,用生姜、明矾脆制,可解除毒性;又如巴豆有剧毒,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2、改变药物的性能:如地黄生用性寒凉血,蒸制成熟地则微温而补血;何首乌生用润畅通便、解疮毒,制熟能补肝肾、益精血。3、便于制剂和贮藏:如将植物类药物切碎,便于煎煮;矿物类药物煅,便于研粉。又如某些生药在采集后必须烘焙,使药物充分干燥,以便贮藏。4、使药物洁净、便于服用:如药物在采集后必须清除泥沙杂质和非药用的部分;有些海产品与动物类的药物需要漂去咸味及腥味等。

6,中药的炮制方法

2.常用的炮制方法  (1)水制法 能使药物达到洁净、柔软、便于加工,并能减低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包括洗、漂、泡、溃、水飞等法。  (2)火制法 是把药物直接或间接放置火上炮制以达干燥、松脆、焦黄或炭化之目的。  炒:有清炒及辅料炒。清炒是将药物放锅内拌炒,由于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黄、炒焦、炒炭之分。炒黄、炒焦之药物有焦香味道,以增强健脾开胃之力或改善药物之偏。炒炭的药物可增强收敛止血之功,如荆芥炭。辅料炒是加辅料同炒,如土炒白术,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强药性,更好地发挥疗效。  炙:与辅料炒无多大区别,一般多将用蜜炒的叫炙。如炙甘草、炙黄芪。  煅:是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煅烧,使其松脆易于粉碎。多适用于矿石类或贝壳类药物。  煨:是将药物裹上湿纸或面糊,埋于灰内或置于文火上烘烤,以纸或面糊表面焦黑为度,冷却后剥除纸或面糊使用。目的是利用纸或面糊吸收药物中的部分油质,以减低药物的刺激性,并增强药物疗效,如煨木香。  炮:是将药物放入砂中加热,炒至焦黄爆烈,便于加工,并增强其温燥之性,同时能使药物毒性降低,如炮附子、炮姜。  (3)水火同制法 包括蒸、煮、单三种方法。其目的是改变药性、增强疗效。
火制如煅烧,水制如水飞,水火共制如煎煮
中药炮制方法有很多种,如蒸:地黄、炒:决明子、炙:百部、煅:白矾等矿物药、炼:蜂蜜、煮沸:乌头、火熬:驴皮等等到网上下本炮制学著作看看吧你
炒、炙、炸、蒸、畏、煎、熬、浸、煅、发酵、制霜、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炮、姓、博、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搬、瞧、曝、露等方法。
净制 切制 炮制净制 就是洁净药材切制 就是切片炮制分为 炮和炙炮是用固体辅料炙是用液体辅料另外还有缎法等等

7,中药炮制学的炮制分类

中药炮制分类是人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学习和生产上应用,要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药用部位与炮制方法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合药分剂料理法则”中有“凡用桂心、厚朴、杜仲、秦皮、木兰之辈,皆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指的是皮类药材要去除木栓层以后入药用。此分类方法是炮制分类的开端。特点可在了解药物入药部位后,很快确定炮制方法。在建立具体药物的炮制方法时,不够严谨、细致。2、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依据药物来源属性之金、石、草、木、水、火、果类等分类,把炮制分述于各药之后。《中药炮制规范》等工具书多以药用部位分类,每味药下列其炮制方法。特点是便于查找。但体现不出炮制工艺的系统性,不利学习。3、雷公炮炙十七法:此分类方法因历史变迁,其内涵现已很难准确表达,却反映了明代以前中药炮制概貌。十七种方法为:炮、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煿、爁、摋、镑、曝、露、煞。4、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类分类法是明代陈嘉谟提出的,即以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此法能反映炮制的特色,但不能包括炮制的全部内容。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不水火制),基本概括了所有的炮制方法,较系统的反映药物的炮制工艺,而且能更有效的指导生产实际。5、药典分类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收载“药材炮制通则”采用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6、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此分类法能较好的体现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条理性,既能体现整个炮制工艺程序,又便于叙述辅料对药物所起的作用,一般多为教材所采用。炮制原则中药炮制清代徐灵胎将传统的制药原则归纳为: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注:对服用后有不良反应的药物,“相恶为制”与“相畏为制”意义相似。制药的具体方法: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位。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4、制其质: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8,中药材炮制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 片 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 短段5~10mm,长段10~15mm ; 块 8~12mm的方块; 丝 细丝2~3mm,粗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 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 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 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 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 取净药材,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5.蒸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 7.炖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 8.燀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酒制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酒炙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黄酒10kg。 酒炖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炖法制备。 酒蒸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酒炖或酒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种子类用黄酒20kg,根及根茎类用黄酒30kg。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时,应用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醋炙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煮 取净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备。 醋蒸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醋20kg, 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11.盐制 包括盐炙、盐蒸等。盐制时,应先将食盐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盐炙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个别药物则先将净药材放锅内,边炒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蒸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盐炙或盐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食盐2kg。 12.姜汁炙 姜汁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 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13.蜜炙 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14.油炙 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净药材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材表面呈油亮时,摊开,放凉。 15.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规定外,取净药材碾碎如泥状,经微热后,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松散粉末。 16.水飞 取净药材,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残渣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17.煨 取净药材用湿面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材埋入麸皮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50kg。

上一篇:中草药三角,中药三角草在哪里能够买到 百度一下
下一篇:治痒中草药,什么中药止痒

更多

新闻动态

服务热线

— HOTLINE —

192-7871-9469

版权所有: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备案号: 滇ICP备19000309号-1

联系电话:电 话(微信):192-7871-9469

475678278@qq.com

关注我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