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常见中草药

2,中药葛根的作用
葛根亲甘凉、入脾、胃经;能解肌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伤寒温病发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斑疹不透,痢疾泄泻,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症。
3,中药包括哪些

4,中药包括哪些
中药是早西方医药学传入我国后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以植物为主体,包括动物、矿物在内的天然药物及部分加工品
5,中药材有哪些
我国药用植物及中药材种类繁多,新版《中药大辞典》将收载12807种中药材,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也有很多地方药材可能未被收录,即便是常用的中药材都有近千种之多,所以不能给你一一写出。但可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分类: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 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如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
6,中国的药材有哪些
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四大怀药,怀菊花,淮山药,怀地黄,怀牛膝四川,川芎,川黄连,川厚朴 川黄柏;甘肃,当归(岷县);内蒙古,甘草;新疆,紫草 江苏:薄荷,芡实;安徽:丹皮,菊花,上海,地龙;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 13.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泻。 14.黄苓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7,谁能给我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的名称
甘草,山药,黄芪,大黄,黄连,白芷,白芨,细辛,何首乌,牛藤,附子,白芍,防己,板蓝根,葛根,人参,三七,当归,防风,柴胡,北沙参,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木香,麦冬,狗脊,贯众,穿穹,苍术,白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莪术,天麻,木通,川木通,鸡血藤,沉香,降香,通草,钩藤,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香加皮,桑叶,枇杷叶,番泻叶,紫苏叶,艾叶,辛夷,槐花,丁香,金银花,红花,菊花,五味子,山揸,苦杏仁,决明子,枳壳,巴豆,酸枣仁,小茴香,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摈榔,麻黄,鱼腥草,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绞股蓝,青蒿,茵陈,石斛,昆布,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安息香,藿香,乳香,没药,海金沙,天然冰片,五倍子,芦荟,珍珠,全蝎,蜂蜜,阿胶,牛黄,羚羊角,麝香,朱砂,鹿茸,雄黄,滑石,石膏,芒硝,白矾够不够,我可把所有种类的药材全给打上了甘草,山药,黄芪,大黄,黄连,白芷,白芨,细辛,何首乌,牛藤,附子,白芍,防己,板蓝根,葛根,人参,三七,当归,防风,柴胡,北沙参,丹参,黄芩,地黄,桔梗,党参,木香,麦冬,狗脊,贯众,穿穹,苍术,白术,天南星,半夏,川贝母,浙贝母,黄精,玉竹,莪术,天麻,木通,川木通,鸡血藤,沉香,降香,通草,钩藤,牡丹皮,厚朴,肉桂,杜仲,黄柏,秦皮,香加皮,桑叶,枇杷叶,番泻叶,紫苏叶,艾叶,辛夷,槐花,丁香,金银花,红花,菊花,五味子,山揸,苦杏仁,决明子,枳壳,巴豆,酸枣仁,小茴香,连翘,马钱子,枸杞子,栀子,摈榔,麻黄,鱼腥草,金钱草,广藿香,薄荷,穿心莲,绞股蓝,青蒿,茵陈,石斛,昆布,海藻,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安息香,藿香,乳香,没药,海金沙,天然冰片,五倍子,芦荟,珍珠,全蝎,蜂蜜,阿胶,牛黄,羚羊角,麝香,朱砂,鹿茸,雄黄,滑石,石膏,芒硝,白矾
8,中草药有几种
中草药的种类很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总数约在八千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种左右。如此繁多的种类必须按照一定的系统,分门别类,才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药物分类的方法是根据人们对于药物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发展的。例如中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把当时常用的365种药物按照毒性强弱和用药目的不同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是延年益寿药,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是防病补虚药,有毒无毒,根据用量用法而定;下品是治病愈疾的药物,多有毒性,不可久服。这种分类方法简单而粗糙,其中有些药物的分类也不一定恰当。但当时,可能在避免因用错药物而中毒的问题上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梁代陶弘景编《本草经集注》时,增药365种,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六类,每类又各分上、中、下三品,这是根据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开端,但仍较粗糙。直到明代李时珍编《本草纲目》一书,分类方法始有重大的发展。他采用了根据以前本草的分类方法略加修改,把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外,又把各部的药物按照其生态及性质分为六十类。例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而且他还往往把亲缘相近或相同科属的植物排列在一起,例如草部之四、隰草类中的53种药物中,有21种属于菊科,而且其中10种是连排在一起的。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药材原植物(或动物)的辨认与采收,对于澄清当时许多药材的混乱情况起了很大作用。现代记载中草药的教科书所采用的分类方法,根据其目的与重点而有不同,主要有下列四种: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2.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花类、皮类等。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的中草药、含甙类的中草药等。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1)大黄 广谱抗菌药。抗菌作用强,对由黏细菌引起的白头白嘴病、烂鳃病及病毒病有效果。 防治黏细菌性病:1%大黄煎煮液,药浴5分钟,或1.25~3.75毫克/升遍洒,或1~1.5毫克/升大黄与0.5毫克/升硫酸铜遍洒,或每千克鱼体重用5~10克大黄粉末,混入饵料内,1大1次,连用3天。 . (2)五倍子 抗菌药。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可防治黏细菌、产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遍洒:2~4毫克/升,治疗白头白嘴病、烂鳃病、白皮病和赤皮病等。 (3)大蒜 抗菌药。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用于防治肠炎病,每千克鱼体重用药10~30克。先将大蒜捣碎,然后与饵料混合,并加入适量食盐,稍作晾干后即可投喂。1天1次,连用6天。 (4)水花生 防治出血病,每万尾鱼种,用鲜草4千克捣烂,加豆饼制成饵料,连喂3天。 (5)生姜用0.4毫克/千克的生姜粉与0.5毫克/千克的辣椒粉合剂,可以治疗小瓜虫病。 (6)南瓜用南瓜子粉250克和饵料1千克做成药饵,连续喂3天,可以治疗绦虫病。 (7)韭菜韭菜10克,食盐2.5克,拌和饵料500克,制成药饵,可以治疗细菌性肠炎等病。 (8)鸟桕、地锦草、水辣蓼防治肠炎病、烂鳃病,按每50千克鱼体重用乌桕或地锦草或水辣蓼鲜草1.5千克(干草0.25千克)的比例,煮汁后拌人饵料中,连喂3天。中草药的种类太多了,一般常用的就500多种,教科书上也是,但中药大辞典里面收集的中药多达上万,可以说草药占一多半,其他的包括矿物质药和动物药。草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也叫也称中草药中草药种类很多一般按功效分可分为解表清热泻下祛风湿化湿利水渗湿温里理气消食驱虫止血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安神平肝息风开窍补虚收涩涌吐攻毒杀虫止痒拔毒化腐生肌等等中草药中有许多名药,植物药以人参、灵芝、何首乌、枸杞最为著名。动物药以牛黄、熊胆、蛇毒、鹿茸等最为珍贵。矿物药以朱砂、赭石、滑石、芒硝等为最为常用。
上一篇:中草药养羊,请问中药养羊的组方
下一篇:祛湿的中草药,祛湿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