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成书年代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神农本草经》是一本著名医书,作者是秦汉时的人,托名“神农”。原书已经失传,目前能看到的是明朝卢复、清朝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人森立之收集的残本。
2,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多少种
《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包括草、谷、米、果、木、虫、鱼、家畜、金石等。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作者把它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为人参、甘草、大枣、阿胶等无毒滋补药品120种,中品为丹参、沙参、麻黄、五味子等能治病的药物120种,下品为巴豆、附子等有剧毒但能治病的药物125种。

3,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

4,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少种虫药
共载录了365种中药,其中动物药67种,包括水蛭、僵蚕、地龙等虫类药28种,听听以毒攻毒。对其应用及功效都有明确的叙述。如水蛭,癣立肽。书中认为其有“治恶血、瘀血、经闭”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成书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公元一世纪)。全书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药物功效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5,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少种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现传的《神农本草经》,的是明卢复和清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的辑佚本。《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6,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多少种
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书名,为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大约成于公元1世纪或2世纪。原书已佚,其内容由于历代本草书籍的转引,得以保存,为世界最早的药典。现传的《神农本草经》,的是明卢复和清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的辑佚本。该书共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到了公元657年,中国唐代医官苏敬等上书,建议重修《神农本草经》,后来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征召20多人集体编写,定名《新修本草》。全书增到54卷,记载药物850种。
7,神农本草经 作者
《神农本草经》是一本著名医书,作者是秦汉时的人,托名“神农”。原书已经失传,目前能看到的是明朝卢复、清朝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人森立之收集的残本。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 神农说”最有力的鼓吹者是陶弘景。《集注·序录》云:“旧说皆称神农《本经》,余以为信然。”其后的颜之推,孔志约等也是这样认为的。《颜氏家训》云:“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诩等郡县名,出诸药物。”
8,神农本草经包括了哪些内容
《神农本草经》全书3卷,共收载药物365种,采用上品、中品、下品分类法,以补养无毒药120种为上品,以遏病补虚、有毒或无毒的120种为中品,以除邪多毒药125种为下品,这是我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神农本草经》在药物理论方面,概括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阴阳配合等理论,并且明确了“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原则,使药物性能与病机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对药物功效、主治、用法、服法都有一定论述,很便于临床应用。《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配伍宜忌的观点。所载主治病症约170余种,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患。另外,还注意到药物的产地、采集时间、炮制、质量优劣和真伪鉴别等。《神农本草经》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而所反映出的当时我国医学通过大量实践积累起来的对药物的认识,是很了不起的。《神农本草经》对秦汉以前零散的药物知识进行了第一次系统的总结,历来被尊为药物学的经典著作,并被注释发挥。上品药共有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 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本草经上品: 丹砂 云母 玉泉 石钟乳 涅石 硝石 朴硝 滑石 石胆 空青 曾青 禹余粮 太乙余粮 白石英 紫石英五色石脂 白青 扁青 上 玉石上品一十八种,旧同 菖蒲 鞠华 人参 天门冬甘草 干地黄 术 菟丝子 牛膝 茺蔚子 女萎 防葵 柴胡 麦门冬 独活车前子 木香 薯蓣 薏苡仁 泽泻 远志 龙胆 细辛 石斛 巴 戟天 蘼芜 黄连 络石蒺藜子 黄 肉苁蓉 防风 蒲黄 香蒲 续断 漏芦 营实 天名精 决明子 丹参 茜根 飞廉 五味子 旋华 兰草 蛇床子 地肤子 景天 茵陈 杜若 沙参 白兔藿 徐长卿石龙刍 薇衔 云实 王不留行 升麻 青 姑活 别 羁屈草 淮木《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也有人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共收录了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又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无毒多服九服都不伤人;中品120种,无毒有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多毒不可久服。这是我国药物学的最早分类法,以后历代本草著作均采用这种方法。书中对每一味药的记载都较为详细,包括药物的主治、性味、产地、采集时间、入药部分和别名等。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所记载的药物的药效绝大部分都是正确的。
9,请问有谁可以告诉我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什么
1、 全书共收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大多是临床常用药物,概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2、 阐述中药学的一些基本理论
《神农本草经》中所述药物基本理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序录》写道:“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合和,宜用一君二巨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二臣九佐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剂的组成,均须按一定的规程组合,而非诸药的杂乱拼凑。其中有主药、辅药和起协调、引导作用的佐使药。虽然这里所提的药物组成比例不免有嫌械,但作为总的组方原则却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的组方用药。
(2)关于七情和合
《序录》明确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一作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这是告诉人们,由于药物的性味功用不同,配合必须得当。有些药物合用后,或可加强药效,或可抑制它药的毒性,因而适宜配合使用。而有些药物合用,反会产生剧烈的副作用,或减弱甚至抵消另一药的药效,这自然应避免同用。
(3)关于性味、采集及加工方法
《序录》认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就是说,为医者必须掌握药物的四气、五味,阴干,晒干之分。以及选择适宜的时间,还要了解地理环境对药物生长的影响。对于药物的真伪新陈与质量的优劣亦应善加鉴别。《序录》并着重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相违”。说明加工制药首在依准药性。
(4)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序录》关于“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创瘤以创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的记载,体现了针对各种疾病对症用药的原则。对于用药的方法,该书主张务须适量和谨慎,切不孟浪从事。尤其是有毒药物,不可多服久服,所谓“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序录》对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服药时间的关系也很注意,如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上述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多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3、 记载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神农本草经》较详细地记载了各药的性能和功效,经历代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所述大多正确,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岑清热,雷丸杀虫,大黄通便,水蛭破瘀血等
上一篇:动物药跟植物药那个效果好,那些植物丸减肥和果酸胶囊真的有用吗
下一篇:动物视神经给药实验,在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兔瞳孔实验中用药后为什么对光的反射作